——一路艰辛,我仍在路上
永王来了聘书,李白是很矛盾的,妻子宗氏也极力反对。自古以来,参与涉及皇位争夺的事情,一旦站错队,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说客韦子春是李白的朋友,加上李白也有争取为国效力的准备。此时,天下富庶太平之地都在永王治下,不少人都对永王寄予厚望。李白权衡再三,决定加入永王的队伍,成为幕僚(参谋)。十二月,永王沿江而下,打算前往金陵稳定局势,伺机北伐。
第二年,也就是肃宗至德二年,正月,李白正式参与永王的军队。为了壮大军队的声势,李白特地写了一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永王东巡歌·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然而,永王显然不是李白和其他人想象中的贤王,当然也不像后来史书上所说的永王主动叛乱。总之,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的“叛军”。没错,就是那个当年和李白杜甫一起在孟渚泽打猎的高适。
高适采取分化、瓦解敌军的策略。仅仅一个月,永王就在丹阳吃了败仗,丢了性命。李白只得开始逃亡,可惜最后还是在安庆被捕,关押在浔阳的监狱里。这下,李白面临的可是谋反的死罪。他的妻子宗氏四处奔走,找关系营救,李白也在狱中写信向他人求情,其中就包括高适。可惜,高适没有任何答复。毕竟牵扯到皇室内部斗争,作为军事高级指挥的高适不能有任何意气用事。
最后,江南宣慰司的宋若思出面求情(可能是高适授意的),免除了李白的死罪。但是活罪难逃,李白被判处流放夜郎,而且是终身流放。此时的李白已经五十七岁,就算不是终身流放,也很有可能在半道上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劳累暴毙而亡。
现在有人说,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了李白的短视与政治白痴。然而,当时的情况,很难说永王和肃宗谁对谁错。要知道,肃宗虽然已经即位,但是永王也是太上皇玄宗钦定的军事指挥,而且手下有膏腴之地。肃宗的即位反而有谋逆之嫌疑。至于所谓的永王叛变、肃宗平叛,不过是作为皇位争夺胜利者的肃宗对自己手足相残的辩解。对于这种大敌当前还玩窝里斗的行为,李白充满了鄙夷。这种心态在他当时留下的作品中占了主流。
上留田行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所谓尺布之谣,是说汉代一首感慨兄弟相残的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可以看出当时李白对这样的结果是多么地不服和不满。然而再不满也没办法,事情已经这样了。
就在皇室成员还忙于内斗的时候,叛军内部则是父子相残。安庆绪干掉了父亲安禄山,郭子仪趁着叛军内部不稳,在九月收复了西京长安。年底,玄宗回到长安。为了纪念,玄宗宣布赐酺五日,也就是说政府请客发福利,邀请一些人聚会吃喝五天。可惜,李白因为是戴罪之身,没有能够参与。
流夜郎闻不预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此时李白的遭遇也牵动着一位老朋友的心。作为朋友和后生的杜甫此时一直挂念着这个倒霉的文豪。“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正式由浔阳出发,踏上了流放的路途。有意思的是,作为国民偶像的李白,流放的路途变成了旅途,不仅走走停停,到了名胜古迹还能去玩玩。能够将流放变为一次单程的旅行,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李白。
初夏,李白到了武昌。在这里,李白登上了黄鹤楼,眺望了鹦鹉洲。甚至还去听当地的音乐演奏,“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秋天,李白到了岳阳、江陵(荆州),一路上并无多少颓败之气。不仅游山玩水,甚至他的妻子和舅老爷都一直陪在他身边。
世界上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有路可走最后却无路可走,就好比屈原;一种无路可走却能自己给自己一条路,就好比李白。相比较同时代的其他人,他这一生能够游历名山大川,历尽繁华与败落,已经足够了。说不定此时李白还觉得,能够去一趟夜郎也不错呢。
冬天,李白到了三峡,这下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一方面,前路艰险,妻子宗氏和舅老爷不能再送行,接下来的生活将是李白孤独终老的岁月。另一方面,李白是四川人,从二十多岁出蜀云游以来,再也没有回到巴蜀。这下过了三峡,就算是回到了故乡。
然而当时的三峡可没有大坝,湍急的水流让逆流而上显得非常困难。短短的黄牛滩,就要走上三天三夜。当年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似乎又在特地刁难,或者说在极力地挽留,或者说就是不愿让李白再入巴蜀。
上三峡
巫山夹青山,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按照这样的速度,可能没到夜郎,李白就病逝了。毕竟五十八岁的李白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到了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李白才走完了三峡,到达白帝城休息。也正是这时候,关中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出于种种考虑,以肃宗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决定大赦天下,死刑全部改为流放,流放及以下的囚犯全部无罪释放。
想象一下,几个月前刚刚下定决心在夜郎孤独终老的李白得到这个消息,心情是多么地激动。从揭发安禄山叛乱无果开始,甚至说从第一次进入长安开始,李白就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也遭受了很多人的白眼与诋毁、中伤。而现在,豁然开朗。李白当即前往南平(重庆境内),找到他的远房弟弟李之遥,随后坐船沿江直下,前往江陵与家人会合。
路上,自然要经过三峡。这里水流湍急,当初路过的时候经历了数月,这下只要一天就能够到达江陵。当时的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着黑长臂猿,这种喜欢啼叫的动物总是能够引起唐朝诗人的遐想。而三峡的黑长臂猿啼叫在当时特别有名。
(顺便提一下,按照官方说法,中国的黑长臂猿目前仅仅分布于云南广西一带,其他地方的种群已经全部灭绝。但是,我曾经做过简单的调查,这种物种在皖南山区依然有目击事件和传闻,当地人称之为“猩猩”。)
耳边不间断的猿啼和江畔层叠的群山,让李白联想到了这些年来经历的一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我离开了笼罩在彩云之中的白帝城,当初走了几个月距离千里的江陵一天就能到达。虽然两岸的猿啼一直没有停止,可是我的轻舟已经稳稳当当地过了一重又一重的山峦。
毫不客气地说,这首七言绝句是唐人七言绝句之冠冕。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用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的话说,这首诗是真的做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压抑之后突然迸发的激情,原本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加上仅用了二十八字的精妙绝伦,我实在找不到什么辞藻去夸耀这首绝作了。
接下来的日子,老当益壮的李白再现驴友本色。沿江直下似乎让他找到了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情壮志,他在荆楚、湘赣之间重游旧地。尽管在江夏还大病一场,但都改变不了他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