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承后转,在自我打趣中暗藏机锋,令对方猝不及防。这种方法往往用于一些不适宜顶撞的场合或人。有时候,我们会置身于一种这样的尴尬境地:对方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你,但对方是一位领导,你虽然受了气面子上还得过得去。或者,碍于你的身份、地位,不宜直截了当地给予驳斥,但心中的确又非常不满。这时,不妨先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顺着对方思路的话。最后话锋一转,得出一个令对方大出意外的结论。既活跃了气氛,又解除了尬尴。这种方式,一波三折,很有攻击力量,让对方措手不及,又不失自己或对方的面子。对方最后只能干笑两声了之。
萧伯纳的著名剧作《武器与人》初次演出,大获成功。应观众的热烈要求,萧伯纳来到台前谢幕。此时,却从楼座里冒出一声高喊:“糟透了!”整个剧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
面对这种无礼的行为和紧张的局面,萧伯纳微笑着对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
他耸了耸肩,看了看刚才正热烈喝彩的其他观众说:“但是,我们俩反对那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
顿时,观众中爆发出了更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在这种情况下,对对方无礼的行为给予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己体面和尊严的需要,也是讽刺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但怒气冲冲地回击和辩论都不可取,最理想的方法是幽默地回敬。萧伯纳的话语,温文尔雅,表面看来似乎是对对方表示理解,细细体味一下,则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击。
总之,幽默作为在当众讲话中积极反击方式,其根本特征就是具有准确的行为界限。它的有效性就在于能够根据周围环境,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据此确定自己反击的方式和反击的分寸,有礼、有节。
弹出自己的潜台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因此,当众讲话过程中的争论往往是不同理念,不同想法,甚至是不同利益的冲突。这就使得你在公开场合的争论不仅采用双方正面交锋的形式,还可以用迂回的策略“曲线助己”。
你完全可以不是针对对方的言行进行反击,而是在谈与之全然无关的另一件事情。但若他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这两件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说话者旨在用类比的方式,委婉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观点,巧妙地否定对方的看法。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指向彼此都心照不宣,言者有意,听者亦有心。这种反击方式委婉、得体,潜台词不言而喻。
弹出弦外之音的反击方法,通常是鉴于对方某种特殊的身份或权威,不可明显地表示出任何直接的反击,而采取的一种迂回战术。
1937年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约见了罗斯福,要求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但任凭他谈得口干舌燥,罗斯福还是听不懂那些枯燥的科学论述,只是淡淡地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似乎还为时过早。”以十分冷淡的态度回绝了萨克斯的一腔热情,萨克斯心中肯定又着急,又有些生气。但罗斯福是一位颇具威信的总统,他决定的事,萨克斯作为下属不能硬顶,也顶不住。
事后,罗斯福为表歉意,邀请萨克斯共进早餐。萨克斯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好机会,说服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们这一对美国生命攸关的建议,研制原子弹。为此,他在公园里徘徊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萨克斯刚落座,罗斯福就直言不讳地告诫他,不准谈原子弹的事。博学多智的萨克斯灵机一动,罗斯福虽不懂物理学,对历史肯定感兴趣。“我想谈一点历史,”他的攻势就此开始,“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陆战中一往无前,海战却不尽人意。一天,轮船的发明者——美国人富尔敦来到了拿破仑面前,建议他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他向拿破仑保证,法国舰队肯定所向无敌。拿破仑却认为,船没有风帆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必然会沉。他认为富尔敦肯定疯了,将其赶了出去。历史学家在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取富尔敦的建议,十九世纪的历史将重写。”罗斯福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沉默了几分钟,然后斟满一杯酒,递给萨克斯说:“你赢了!”
萨克斯虽然不直接谈研制原子弹,但在他的类比中表明罗斯福与拿破仑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特点:都是战争期间,都不懂物理,都面临着对一项与战争中自己军队命运攸关的新技术的选择。其用意也不言而喻:是像拿破仑那样,将新技术拒之门外而自取失败,还是与之相反?通过这一与当前形势极为类似的历史事实,使不懂物理学的罗斯福很容易地理解了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终于采纳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
运用这种方法反击,说话前必须经过周密的考虑,确定严格的行为界限。说话时目的明确,看似东拉西扯,实则胸中有丘壑。此外,要注意事件的相似性,以此启发对方。切忌漫无边际,或毫无联系地夸夸其谈。
适当沉默也是反击
在公众场合面对各种言语上的挑战,并不是每一个回合的交锋都需要你去应对。当你觉得对方的为人根本不值得你去争论,或者对方所说的观点完全与自己相驳,这时候,言语已经变成了多余,沉默才是你应该拿起的武器。
沉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在当众讲话中,在某些情况下,恰到好处的沉默比口若悬河更有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只要我们因时因地适当把握、运用它,沉默也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其效果有时甚至会超过直言抢白,具有特殊的威力。
适度的沉默是一种积极的忍让,旨在息事宁人。在人际交往中,各人的生活阅历、学识水平、社会地位各异,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同,见解必然迥异。然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的细小分歧,三缄其口,洗耳恭听,颔首微笑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否则,各执己见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只能令双方都不愉快。此时,若采取积极忍让态度,保持适度的沉默,撤出争论,表现出自己的宽广胸怀,则有利于促使对方冷静下来,缓和、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激化。有效地使自己避免、摆脱受气境地,这对对付一个特别矫情的对手来说更应如此。
老王和小张是处里的正副职。老王为人稳重,小张年轻气盛,好胜心强,常常为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同老王较劲。
两位领导若在办公室里当着下属的面争论不休,甚至大吵大嚷,既伤了彼此间的同事情分,又在下属面前丢面子,显然不妥当。老王对此采取了一种偃旗息鼓,洗耳恭听的策略,不与小张对垒。
当两人之间发生分歧时,老王先说明情况表明态度,转而保持沉默。任凭小张言辞多激烈,也不与她强辩,不反击。小张肝火再旺,见此情景,也不好意思再强辩下去,渐渐冷静下来,进而心平气和地发表意见,甚至还做些自我批评。因此,两人虽性格截然相反,但工作配合得很默契,关系也算融洽。老王的沉默是理智的,其动机在于顾全大局,吃亏让人,避免无谓的争论。
轻蔑性沉默是对付无理挑衅的有效反击武器。当对方出于不良动机,对你进行恶意攻击、造谣诽谤或无理取闹时,如果你给予驳斥反击,可是又同他无理可讲,反会使周围的人难以分清是非,反倒有损于你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这时,你无需争辩,只需以不屑一顾的神情,嗤之以鼻,这种轻蔑性沉默会比语言驳斥更有效。
小朱和小吴是同班同学,学习都很出色。但小朱为人热情,性格活泼,关心班集体,因此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在班上第一个入党。小吴却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同学和集体利益则漠不关心。但他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公开对小朱造谣中伤,在公开场合含沙射影地说:“哼,啥叫入党!还不是靠送礼、请客、拉关系!这样的党员,是败家子!谁稀罕?”小朱明知他是在无事生非地找茬骂自己,不免怒火顿起,但和这样胡搅蛮缠的人争吵,又会有什么结果?还不是自己白白挨骂!不知情者说不定还会对他的话信以为真。于是,他强压怒气,对小吴轻蔑地冷笑一声,瞟了他一眼,转身而去。小朱的轻蔑性沉默,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比语言批驳显得更有力、得体,更能使周围的人洞察其中原委。
当然,沉默的方式和内涵多种多样,但总的来看,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主要是这两种。在受气时,要做到沉默不语,积极忍让,并非易事。这首先需要宽广的胸怀和准确把握自己行为界限的能力。正如培根所言:“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了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这种人我们认为他是掌握了沉默的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