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800000027

第27章 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国民教育体系(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国民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进入21世纪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两大历史课题。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前面有关章节已经专门论及,本章专门讨论终身教育的有关问题。实际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离不开终身学习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提出的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是:“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提出的建议是:“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的另一着作《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些观点说明,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是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改革话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华民族具有勤奋好学的传统,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说。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成为历代好学者的座右铭,教育人要养成虚心向他人向社会学习的美德。中华民族这一重视学习崇尚教育的传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加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它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20世纪初英国的教育文献,随后在西欧一些国家开始流行,例如法国议会在1956年的立法文献中就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的指导原则,则是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终身教育”提案,才开始向全世界传播。其代表作有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着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等。“终身教育”提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工作和退休三个截然分明的阶段已经过时,仅靠年轻时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适应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科技革命、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一个人要“学会生存”,适应社会,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的理论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时间和退休生活。我们要相应改革现存的教育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创建一个人人皆学、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是就个人终身而言;终身教育是就教育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而言,是就整个教育体系而言;学习型社会是就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而言。它们是不同的角度而又在本质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法,反映了在科技、经济、社会发生重大转折时,人们对教育变革一种新的理想和追求——整个社会,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人的学习的终身化。

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

概念开始,至今已有40余年时间,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说明,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认识这种必然性,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性,与时俱进,对于开拓21世纪中国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终身教育”思想。大约在1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学会了种庄稼,饲养牲畜和利用役畜,引发了农业革命,进入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中,人类是依靠土地进行种植,依靠大自然对庄稼生长进行调节,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耕种,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长期处在蒙昧和停滞状态。教育所担负的主要是政治、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传承功能,涉及科学与技能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不会离开政治、宗教、社会的问题而提出自身的重大变革。到了18世纪,人类认识到了释放蒸汽的力量,在18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引发了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是以自然资源和资金作为生产资本的,由于在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一系列发现和发明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的分工愈来愈细,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商品的生产与流通,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服务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需要大量的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力,于是引发了教育的改革,实现了由农业社会的学校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首先是学校教育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教育不再被少数剥削阶级垄断,义务教育逐步推行,初等、中等教育逐步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其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教育内容中科学与技术知识大为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再次是教学采用班级基本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被广泛应用,教育出现了多种形式,并与社会发生联系。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农业社会)学校教育相比较,变革主要反映在学校的性质上、教育内容上、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是教育为适应工业社会需要在学校教育这一层面上的变革,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生产培养、输送合格的劳动者。20世纪50年代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兴起,知识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这种态势还在继续发展。几十年积累的新知识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总和。知识作为资源推动现代生产飞速发展,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工业社会的后期,步入知识型的社会。现代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必然导致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不断地发生变化,使人们面临着多次转岗和就业的挑战。这是失业不仅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面对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挑战,已无法使人在年轻时的学校教育中能掌握积累巨量知识,即使已掌握的知识也会因科技的发展而很快过时;也无法使人经过一次学校培养或培训就一劳永逸地从事一种岗位或职业,因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需要人去不断地更新和补充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求得生存与发展。学习必须是终身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的观念必须打破,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工作、退休三个截然不同阶段的观念必须打破,于是催生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二、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了必须终身学习。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便有了自己的语言和传承经验的教育方式。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以来,一部教育史同时也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反映了社会进步与人的自身发展的同步性。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知识、技术和发明爆炸性的增长,社会生产也日新月异。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处在更新、深化和变革之中。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看法,人们认识到教育不仅要服务经济、适应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合格劳动者和各类人才,而且更应关注人的自身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不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工具。知识是人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思维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表明人类开发自然正在走向开发自然与开发人的本身,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目的摆在了重要位置。人力资源开发这种新经济理论与实践,不仅是传统经济思想的转变,更是对人自身潜能认识的飞跃。根据对人的大脑的生化研究探知,人的大脑具有近100亿个神经细胞的潜在能力,而现在开发和释放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人脑受到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就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不可想象的高度。我们说人的发展未完成性,就是指人的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这个“过程”所依托的主要是教育。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再只是提供给青少年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而应是提供给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使人处于终身学习之中。终身教育把人的一生视为学习的过程,学习不只仅限于学校,所有的工业、农业、商业、军营等组织和机构都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三、终身教育是面对未来最佳的选择。现代教育面临的困难通常有三:一是它带有过去历史的痕迹,具有滞后性;二是难以满足现实的种种需求,缺乏理想的适应性;三是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需要有对未来发展的预见性。终身教育就是面对未来教育的最佳选择,这就是终身教育成为一股世界潮流的原因所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在讲到世界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时说:

“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世界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所需技术和设备可以设法引进,而人才与国民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人才与国民素质又是综合国力的根本所在。在发达国家已经占据科技、经济和人才优势的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大力发展教育是根本之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教育的投资大幅上升,仅次于军事投资列居第二,便是世界各国重视教育的证明。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随着人口的增长,教育规模的扩大,财政负担不断加重到难以承担的地步,如继续按照传统教育的模式再走下去,不仅满足不了社会各种需要和个人对教育的要求,而且教育很难再往前发展,人才和国民素质的追赶不可能达到预期希望。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面对未来挑战的最佳教育选择。要在增加教育投入、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国民多次学习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努力使社会的各行各业和社区都具有教育的功能,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的社会里,学校教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学校应向社会开放,要打破过去传统的学校制度,为国民学习提供场所和教育内容。正规的学历教育必须给予保证,但非正规的各种教育,如继续教育、就业资格证书教育、培养个人爱好和特长的教育等,也必须大力发展。办学形式应是多样的,除传统的学校形式外,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在职教育、节假日学校、职业培训与转岗培训等。各行各业和住宅社区应挖掘与培育教育功能,使工作、休闲与学习相融合,创造-个终身学习的环境。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是社会的一种功能。考虑教育资源不仅仅再是指学校,而应扩大到整个社会,学习不再只是学龄阶段的学校教育,而是扩大到人的一生的适合个人的多次选择的过程,发展中国家,不论是从解决教育的财政负担来讲,还是从立足提高国民素质而论,理应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现代教育体系是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建立起来的。它具有大众化、民主性的品格。如实行初、中等义务教育,发展成人教育等;它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主要是为现实生产劳动培养劳动者和管理人员;它推行的是竞争机制,以考试作为手段,实行淘汰制。一个人学历的高低又往往与其政治、经济利益相联系,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相对封建等级和家族统治是一大进步,具有民主性、公正性,然而对于很多在考试中失利而出局的人来讲,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抑制了潜能的发挥,从人道的角度讲又是不公正的。在实行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里,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实现自我完善的愿望,就可以避免因考试失败或某一阶段学业受挫而中断继续学习。由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周工作日时间减少,节假日时间增多;人的寿命的延长,退休后的生活安排需要重新设计和从长计议;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不仅包括物质的,还应包括精神的,精神的东西主要体现在人对知识和文化的获得与享受上;科技发展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人在一生中面临着多次就业的挑战,面临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并已开始显现的新的生活环境,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行终身教育,才是应对未来的最佳选择。

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的确立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公布埃德加·富的报告《学会生存》之后,终身教育思想已对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愈来愈深刻的影响。终身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由思想转化为政府的行为,如日本、法国、瑞士、荷兰等国家已用立法形式规定终身教育为本国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例如,日本于1987年成立了“终身学习局”,在1990年6月通过了《关于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法令》。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1年4月18日签署的《美国2002年:教育战略》这份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为其余的人(即昨天的学生,今天的劳动者)创造条件,使之学习不止,把一个‘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变成一个‘全民皆学之邦’”;“使每个社区都可以为所有人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韩国在1999年颁布了《终身教育法》,明确由正规学校、社会主办的各级各类性质学校及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公众社会经济团体等向国民提供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

我国于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将终身教育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同类推荐
  • 宣威奥运

    宣威奥运

    本书介绍了中国运动员奋战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备战奥运、进军奥运、奋战奥运。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求是与创新

    求是与创新

    本书收录路甬祥校长在浙江大学10年校长期间的教育类文章,分为:教育改革篇、综合改革篇、人才培养篇、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篇、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篇等几大部分。
  •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本书内容包括: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初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对家庭环境改变的适应、对学校环境改变的适应。
热门推荐
  • 宿曜仪轨

    宿曜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错过的爱

    我们错过的爱

    我注定要成为一个孤独的人,和我在一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像现在这样明明定了娃娃亲,又互相喜欢彼此,可上天非要给我们开这样的玩笑,你等我十几年,可我让你失望了,让你这十几年白等了
  • 青铜石棺

    青铜石棺

    邙山上冢连冢,墓压墓,素来有“凤巢龙穴”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下葬的宝地。一次阴差阳错的经历,苏家老四无被卷进了一次莫名的盗墓活动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冥冥之中暗布千年的迷局早已经是命运在驱使。伴随着洛阳铲的挥舞,他们走得越来越深,暗中一直尾随其后不见其身的“它”,无名墓里面各种诡异的构造与墓主人千年前留下的悬念一步步地挑战着他们的精神极限,就在苏家老四感觉仿佛快要抓到真相时,万万没有想到那仅仅只是这个谜团的冰山一角。
  • 恋人求放过

    恋人求放过

    “小傻妞,快到我怀里来”“混蛋,小爷我不是傻妞”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 R. 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 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你与时俱烬

    你与时俱烬

    “承诺这种东西,风一吹就散了,空口无凭倒不如画押签字来的实实在在。”
  • 轮回天眼

    轮回天眼

    我出生时便经历了恐怖的百日劫,然而这一切,却似乎都是定数。。。
  • 一梦千寻

    一梦千寻

    有人说:生命就像一张草图,永远也成为不了一副图画。我们无法让一切都演完之后再从头来过,也无法让一切没有开始。也有人说:生命是一段旅途,人在途中就像一片羽毛随风而飘,何时落何时飞,自己从来把握不住。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从头来过,命运的主线会在谁的手中?
  • 将复未复

    将复未复

    “做我的挡箭牌”“......凭什么?”“凭你身上背负的几百条人命,凭你的血海深仇。”“......我答应你。”从今往后,这世上再无长公主珈岚,——只有秦桑婢子阿长。
  • 游龙在天地

    游龙在天地

    男儿自游龙于天地间,以一双铁拳成就铁血霸业。秦夜,杀手界的传奇,名号曰:魂“妍妍,你可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