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100000020

第20章 知识服务业与大都市经济(2)

从产业本身的特性考虑,知识服务业具有高集聚性、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都市经济选择的结果。

二、高集聚性

张五常教授(1983)指出,外部效果的实质是交易费用,去除所有与事后交易费用有关的外部效果并不是有效的,因为这需要付出很多事前的交易费用。因此,厂商在城市中的集聚,可以节省许多事后交易费用,产生了聚集经济(agglomerateeconomics)。可节省的交易费用主要表现为:①中间产品的规模经济;②劳动力市场经济;③关联经济(communicationeconomics);④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

由于聚集经济的向心力,其他企业也进入该场所,从而使单一的产业综合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多重交叠的生产系统。这些生产系统彼此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功能联系,但它们可以从相互集聚中获得经济利益。随着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基础设施供应条件的改善,许多无关的产业会进一步被吸引到产业综合体附近以利用其市场和服务,节省交易费用,产生更大的向心力。同时,聚集经济也使城市地价上升、人口密度增大,同时也能克服城市增长各种门槛与环境效应的摩擦力,其循环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大都市的成长。聚集经济是城市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的依据。

在都市发展的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非都市地区,原因之一是都市工业区位布局改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为工业服务的生产型服务业快速成长的结果;都市居民生活模式转变、需求变化也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这一时期,由于城市聚集经济的特点,世界大都市中辐射能力强的都市产业形成了高度集聚的产业布局,而都市产业中以知识服务业的集聚最为突出。由于大城市本身经济基础好,技术、文化交流广泛,信息流动性强,也是需求最为集中的地方,这些需求包括企业需求和居民需求。聚集经济除了为产业和企业服务之外,还不断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分化,从满足生产需求到居民消费需求,为居民需求升级换代服务。

当然,都市经济发展所处不同阶段的客观现实对产业聚集也提出了要求。在工业化或者都市经济发展的前期,由于工业发展还不成熟,部门之间配套也尚未成熟,工业发展本身还处于扩张期,在都市中任何一个部门的发展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收益,区位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都市产业的聚集效应也就不可能很明显。而在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都市的区位优势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已经变得十分突出,都市产业的聚集效应也就表现得很明显。此时,服务业在都市型产业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都市产业聚集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的聚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都市服务业都具备聚集产业的特性。由于都市人口密集,服务业中零售等与居民人口密度密切相关的产业较发达。零售业存在着分散布局的倾向,这类服务业辐射市场区间有限,产业布局空间竞争对每个厂商影响很大。

零售店、大卖场等商业零售点,虽然集聚也有一定的利益和优势,但其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距离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筹码。每一个商店的辐射范围是有限的,超过这一限度,消费者将因距离过远而向另一区位的商店购买商品。市场竞争的结果会像奥古斯特·勒施所描述的那样形成均匀的六角形市场组织体系,从而形成分散布局。都市服务业在发挥聚集效应的同时,还存在辐射效应的问题。

而批发、金融、咨询、广告、设计等行业的聚集性和辐射性要强得多。医疗、教育则具有两面性,名医专科、高等教育为聚集性产业,而普通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小学教育则更倾向于分散性产业。企业服务业(以咨询业、广告业、设计业和研究开发业等为主)主要是从事信息收集、加工和发送为主的业务,往往是企业的决策中心和资金中心,在都市空间资源昂贵的现实条件下,其受空间制约小,无生产性污染,大部分企业只需要办公场所即可运转,同样适于在都市中集聚。聚集既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又促使了企业之间互补的形成。产业形成竞争力需要聚集,聚集同时促进了竞争力的加强。

知识服务业的高度集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集聚,首先,知识服务业不仅高度集聚于大都市地区,而且还进一步集聚于大都市的中心区。比如,纽约是美国知识服务业的集聚中心,而曼哈顿又是纽约知识服务业高度集聚的中心区。

其次,知识服务业的集聚比一般产业表现出极为突出的高程度的集聚。比如,曼哈顿在出版、动画及录音、法律服务、管理和技术咨询、广告及相关服务等行业在纽约市的集聚性,不仅收益的集中度都在95%以上,而且就业集中度也都在90%以上,体现出极高的集聚性。知识服务业的这种极为突出的高程度集聚也表现在大都市对全国的集聚,比如东京知识服务业占日本全国的比重达到近50%,其中电影、娱乐在全国比重更是达到63.5%、59.4%(见表52)。

三、高成长性

需求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产业的迅速成长,而产业的成长进一步激发了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专业服务迅速发展起来。1997年,包括咨询、广告、法律、会计、营销、设计等专业服务业,在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就业人口占总人数的17%,全球总收入约为7000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5%,以远远超过一般GDP增长率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如咨询业,1997年全球收入为600亿美元,而且据估计,未来10年中将在此基础上以20%的速度继续增长。

专业服务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量为企业服务的专业服务从原来的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服务企业,如大量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涌现。

(2)专业服务高效率、高利润、高工资的良性循环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知识资产不断增加。

(3)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专业服务成为最大受益者。它们以知识为原料,以调查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为产品的工作模式极大地依赖于信息传播。

(4)都市居民对知识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在迅速增加(见表53)。东京居民食物消费只占到消费构成的22.09%,而教养娱乐和教育的消费占消费构成的18.91%。吃、穿、住、行占生活消费总额的51.77%,另有近50%用于追求精神生活和健康质量。

四、高收益性

以个性化为特色的知识服务业,能够充分地提供顾客需要的不同种类的商品和服务,而且其核心能力不易被以产量取胜的竞争者模仿。知识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很难被标准化,企业战略集中在专门的知识技能上,企业追求的不是高产量,而是高附加价值。对香港1985~1999年专业服务业的研究发现,其附加价值平均占到产业产值的66%,而一般的工业附加价值比重在30%左右。

知识服务业以知识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服务业的产出品多数为无形产品或者很少依赖于有形物质的高技术产品,大量产品是以服务形式出现的。利润最丰厚的部分也来自于服务业,如通讯行业,其远程服务是收益最高的部分。

研究知识经济的大师们发现,在知识型企业中,高利润不是来自于规模和产量,而是来自于不断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其需求。一般意义上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区分已经没有意义,因为这些企业所创造价值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服务,而且它们独有的核心能力也是服务。1985年IBM公司利润的18%来自软件设计,而1990年,其35%以上的利润来自软件设计,另外有20%以上来自计算机系统的集成服务。在IBM的40万员工中,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不足2万,物质产品产值占其销售额的10%。1984年,硬件占1台计算机成本的80%,软件占20%,到1990年,这个比例反过来了。知识正成为长远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

(第三节)知识服务产业研究

知识服务业是一个产业群,对知识服务业的产业论述,需要从产业群中各个产业的共性和不同出发,讨论它们在大都市存在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对这些产业的研究同时从各个方面阐述了知识服务业的内容和特点。

立足大都市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本节着重讨论几个典型知识服务业的产业界定和特点。

一、R&D产业

研究与发展(researchanddevelopment,简称R&D)的概念表述形式多种多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它的定义是: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开拓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增加知识、开拓应用是R&D的目的所在,在这方面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人们对R&D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发达国家对R&D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20%以上,发展中国家对R&D的投资回报率也达到85%的水平,而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R&D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其他生产要素投资回报率的2倍以上。可见,把R&D作为一项产业来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在知识经济时代,R&D产业作为生产知识,吸引投资的一个新兴产业部门正蓬勃发展,它促进了知识的创新,并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器。

1.产业R&D到R&D产业: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趋势

人们都知道,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因此,工业革命的先导是技术革命,而技术创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研究与发展。在工业革命的起步期和发展期(1763~1913年),研究与发展活动是不自觉的、偶发的,技术发明到创新应用的时间间隔从一二百年到二三十年不等。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成熟期,R&D活动开始建制化,企业或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从事R&D活动,技术发明到创新应用的时间间隔只在10年左右,研发建制化使R&D活动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正式成为一项经济活动的开端。20世纪中期,很多当今知名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拜尔公司、飞利浦公司、帝国化学公司等)正是靠其当初杰出的创新成就奠定了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这期间也涌现出像康诺特实验室、贝尔电话实验室、内卡苏尔姆研究室等一批成绩卓着的独立的R&D机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由经济竞争引发出的技术竞争日益激烈,R&D活动同企业的成败兴衰有了密切的关系,产业R&D受到各国、各经济组织的高度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R&D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知识产业的核心,无疑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命脉、国家经济增长的推进器,把R&D作为一种产业来考察的时机已经成熟。

2.R&D产业的内涵、基本特征和考察依据

R&D活动是指科学家、工程师及其助手所从事的知识创新活动。R&D产业是指进行R&D活动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R&D是一种专业性的知识创新工作,所以需要高度复杂的劳动投入,“产业工人”需经过专业训练。R&D产业生产的“产品”在其产业领域内处于研究的前沿,因而是超前性的“尖端产品”,附加值高。

从事R&D产业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其收益却明显滞后,即使在今天,有些技术从发明到应用,时间间隔也要近10年。R&D产业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新兴产业。

R&D产业的地位可以用R&D产业的“产值”比重为指标来衡量,即R&D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由于R&D产业的产出形式是科学论文、发明专利等,它们难以用统一的经济指标精确度量,因而计算R&D产业的“产值”只能用经济增长中的知识进步贡献率来估算,也可以用R&D活动的经费投入来估算。R&D经费,可以被看成是社会先期购买R&D产业生产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考察R&D产业对GDP的贡献时,在适当扣除R&D经费中的设备支出后,若以剩余经费占GDP的比例作为R&D产业对GDP的贡献,就可能严重低估其贡献;若从产品价值实现角度考察R&D产业对GDP的贡献,则可用技术市场的交易量、场外交易量(如技术入股、其他场外技术交易等)作适当扣除后占GDP的比例来衡量,但因其操作难度太大,尚只能作粗略地估计。

R&D产业的投入除一般意义上理解的R&D经费之外,主要是劳动力投入。

R&D产业的劳动力指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及辅助人员的总人数。

R&D产业的劳动力投入用R&D产业劳动力比例为指标来衡量,它指从事R&D活动的人员占企业或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

3.R&D产业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R&D组织是R&D产业存在的基础。当前R&D组织的运行建制形式多种多样,有各级政府支持的独立研究机构,有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有民营的研究机构,还有企业内部的研发部门,甚至还有专业从事R&D活动的企业。在发达国家,R&D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开始向后工业的R&D活动转变,内部化的R&D活动将为专业化的R&D企业所代替,企业R&D活动外部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R&D产业化分工和专业化带来了效率的改进;②企业R&D活动外部化有利于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的多样性与创新资源专业性的矛盾;③企业R&D活动外部化可以解决企业技术需要的动态性与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技术经验稳定性的矛盾;④避免企业R&D内部化可能导致的“X”非效率现象。

外包R&D是企业R&D外部化的主要形式。杜邦公司开发氟里昂替代品是外包R&D典型的成功案例。为了在停止生产氟里昂协议生效以前找到最优途径生产其替代品,杜邦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将研发业务外包给20多个学术机构和私人公司,结果在国际规定的最后日期的前三年,杜邦公司获得了氟里昂的替代品,外包R&D为杜邦公司节省了数十倍的R&D经费。

近20年来,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投资建立的国际R&D组织大量涌现,直接推动了R&D产业规模的扩大。在市场全球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R&D组织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特点。1986年,瑞士、丹麦在国外设立的R&D中心比国内还多。1985~1993年间,美国R&D中心在国外的投资增长是国内投资增长的3倍。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兴建的国际R&D组织,控制了世界近70%的创新成果和80%的技术贸易。中国外经贸部2000年统计显示,跨国公司已在中国兴办了100多家R&D机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30多家,北京有20家,上海有14家。

二、教育产业

1.产业内涵

同类推荐
  •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李克强经济学”不是封闭在实验室里的数据计算和报告,不是静态的学说,更不是在瓶子里养鹅;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弹性的、不断成长和完善的中国新社会进步运动。或许,10年、20年后,甚至30年后,从大历史角度回头来看,我们的理解会更完整、更深刻、更准确。
  • 改变财运的21堂必修课

    改变财运的21堂必修课

    本书内容分为21堂课,并将21堂课的内容划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取名为《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财富》,包括6堂课,主要介绍增加收入、创造财富的6大财富观念。第二部分取名为《学习方法,为赚钱做准备》,包括7堂课,主要教授创造财富必须具备的方法。第三部分取名为《开始行动,去赚更多的钱》,包括8堂课,从开始投资、树立信用、利用现有资源、谋划一份不在职收入、钱不能只存银行、和气生财、坚持做创富应该做的事、科学消费等各个方面介绍增加收入的方法。
  •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作用渠道的效应研究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作用渠道的效应研究

    本书探讨了转轨时期的中国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效应,我国的信贷渠道效应,城乡二元分割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农业部门的经济效应等。
  •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全书共三篇14章,包括第一篇汽车保险基本理论与实务:第1章汽车保险的发展及现状、第2章汽车保险概述、第3章汽车保险费率、第4章承保、第5章汽车理赔实务,第二篇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实证研究:第6章我国车险经营状况、第7章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反思与评估、第8章当前我国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研究、第9章我国汽车保险费率厘定因素和免赔额分析、第10章目前我国车辆保险产品比较研究、第11章车贷险的风险控制与发展问题思考、第12章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问题研究、第13章车险产品与经营创新、第14章我国汽车保险实践中的纠纷和法律争议分析,第三篇机动车辆保险典型案例评析(60个案例)。
  • 经典品牌故事全集

    经典品牌故事全集

    本书通过200多个生动翔实的品牌故事,将世界名牌的品牌之道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借鉴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不论是品牌的经营者,还是品牌的使用者,只要一册在手,您一定会受益非浅。
热门推荐
  • 素元

    素元

    天元大陆的争霸故事。宋天对师门和大元的仇恨故事。
  • 玩转三国杀

    玩转三国杀

    被无常坑了的黄花大闺女穿越到三国,从此小笼包没了,为了回家,还要和一堆汉子称兄道弟。美女投怀?不要,老娘喜欢的是汉子。兄弟喝酒?可以啊,我可以酒后乱性吗?
  • 学妹凶猛

    学妹凶猛

    这就是一只又蠢又萌,又不蠢又不萌的脑洞学妹积极暗恋学渣男神的偶尔爆笑偶尔虐心偶尔轻松治愈的青春故事。
  • 天才鉴宝师

    天才鉴宝师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带你装逼,带你飞。天才刘洋偶遇一位江湖异人,学得了江湖秘术之后,阴差阳错成就了一代鉴宝大师。本书将揭开古玩行业的黑幕和骗术,讲解鲜为人知古玩背后的神秘故事。玩转江湖,抱得美人归,看一个平凡小子如何演绎精彩人生。
  • 从白领到总裁

    从白领到总裁

    她是高官的女儿,一夜之间。命运之神将她从天堂推坠地下。她没有颓丧沉沦。而是把嘲笑、质疑作为人生路上的考验,一点一寸将自己打磨、压缩,让自己完全适用于新的环境和新的生存空间。前行路上,就业、择业、创业,她从不好高骛远。也不叫苦叫累,似燕子衔泥。蜂儿采蜜,以铢积寸累之步伐。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由一个小职员挤进企业高管,最后蜕变成商海中的一只鲸鲨。当企业易主,同僚陷害,不得不去重新找工作时。她选择自己创业。凭借职场上学到的管理经验和建立的客户网。她一步步踏平坎坷。用真诚和善良征服一个接一个商界大鳄。很快拿到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3年职场,2年打拼,她终于为自己铸造出一把总裁宝座。成为服装界的女强人。
  • 龙困

    龙困

    一个平凡又有着强大背景的村庄,一个与世隔绝却有着困龙之势的村庄,葬龙坟里,从来没有人可以走的出去,龙来了,也得盘着,被困住的主角,能否冲出迷潭?
  • 九幻异闻录

    九幻异闻录

    世间有九个地球,每个地球拥有不同的奇能异术。吸血鬼,狼人,魔法,斗气,转生者,妖魔鬼怪。。
  • 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普及之广泛是空前绝后的。作者宏观分析了唐诗的总体成就,精选几十首经典唐诗佳作,从时代背景、思想内涵、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品评鉴赏,深入浅出,别具韵味。
  • 傲娇总裁娶回腹黑娇妻

    傲娇总裁娶回腹黑娇妻

    【你我之间……是不是注定了,一个人亦真亦假,一个人若即若离?】第一次重逢,她没打算放过他;第二次重逢,他没打算放过她。One:啪!一阵打碎东西的声音。“老婆,我打碎碗了……还割伤了手。”莫亦臻可怜巴巴地卖乖。陆若漓没忘记自己还在和他冷战中,这八成是他的苦肉计,但还是冷着脸为他包扎。“老婆,你对我真好。”莫亦臻得寸进尺。“你别给点阳光就灿烂”陆若漓哼哼。“没办法,谁让你是我的太阳…”1v1啊微虐甜文啊快来收藏吧
  • 甜心小女仆:腹黑校草别逗我!

    甜心小女仆:腹黑校草别逗我!

    就因为不小心撞到他一下,她就成了他的女仆,还被他抢了初吻,还成了全女生公敌,从此以后,她就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_→,不仅要帮他做饭,端茶倒水,还要她帮他洗小内内?PS:作者大大是第一次写,没写好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