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儿和小川骑着马,此时江南正是初春,地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干净,地上的青草已经冒出了头,嫩芽早已拔出了身子,就等久去北方的燕子,回来唤醒久违的暖阳。
青儿在马上摸着那只开心,这只小狗在赴袁克文之会前托付了客栈的伙计。现在走了便一起带了出来。开心在青儿的怀着蹭来蹭去,想是要把她包里的最后一块香肠的吃了。
张小川骑着翻墨,听着青儿说一些故事。青儿嘴妙语连珠,将历史上的故事奇闻说的栩栩如生。张小川也听的十分的入神。
他们正在大运河的河提上面,此时的运河上已经有了不少南来北往的船只在忙碌。
青儿指着河提上的杨柳说道:“这些柳树也是有着传说的,据说是当年隋炀帝开凿运河,驾龙船郊游时,让百千个宫女用绸缎拉着龙舟航行。但是隋炀帝又看到宫女被太阳晒得难受,于是命人将河提上种上柳树,来帮他们遮挡烈阳。隋炀帝见柳树护卫自己的宫女有功,于是赐柳树姓杨,于是便称为杨柳。”
张小川点点头道:“看来这个隋炀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而且还是个能体恤下人的好皇帝。”
青儿摇摇头说道:“可是史书上记载的正好相反,在史书上面他是一个杀兄弑父娶母,荒淫无度,残暴不仁,在位期间,民不聊生,饿殍千里。总之,一切坏的名词都可以按在他上面,可是说是中国坏蛋帝王的代表了。”
张小川皱着眉头说道:“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的坏。”
青儿又摇摇头说道:“可是我的爹爹不这样说,他说这些都是司马光这个老头子在胡乱编造的。说他是一个有为的帝王,只不过后来时运不济,三征高丽虚耗国力,才给了李唐王朝机会。再加上后来的刀笔文历谄媚无骨,为讨好今朝便用尽脑子抹黑前朝。”
张小川说道:“这样说那些史书都是乱写的了?”
青儿折了了一根柳枝,在手上玩弄,说道:“那也不竟然,比如说太史公的《史记》,我爹爹便是师父的赞赏不已。他说过要是现在的政府能有隋炀帝的手段,书生能有太史公一样的气节,那么我们中国何愁不复兴!”
张小川说道:“这个太史公是谁?”
青儿道:“太史公就是史马迁,因为给李陵说以一句公道话,便被汉武帝下狱,为完成自己写的《史记》,忍辱受了腐刑。在他的书里面,直言不讳,颇有春秋之笔法。”
张小川点点头说道:“哦,那个腐刑是什么?”
青儿听了脸一红,瞪了张小川一眼说道:“哼,流氓!”便爬马向前走了。
张小川不知道自己有说错了什么,愣了一会儿,赶紧赶了上去。
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可是二人都没有去过扬州,只是随路问人,这时候天暗了下来,没有到城里面,而且没有了安顿的地方。
这扬州的郊外,虽然说不上荒凉,但天色是晚了,没有了什么人影。在这模模糊糊的夕阳下面,二人隐约看到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寺院。
二人行到门前。隐约看到破败大门的牌匾上面写着‘法净寺’三个字。
青儿拍手说道:“看来我们是跟隋炀帝一家还有缘分,白天遇到了杨广栽的杨柳,晚上却又遇到了他老爹修的寺庙。”
张小川看着这破落不堪的寺庙山门,如何也想不出这是皇帝亲自督修的寺院,毫无一点皇家气派。
这个时候门口面露出一个小和尚的头来,瞄了瞄这两个陌生人,看了几眼又退了回去。
青儿眼尖,看到了这个小和尚,便向前说道:“小师父,我们赶路过了宿头,敢烦劳扰一晚?”
那个小和尚见两个人面容和善,不像是什么坏人,于是在门后面说道:“二位等等,让我去跟师父说说。”
过了一会儿,一个杵着拐杖的老和尚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了,合掌说了一声阿弥陀佛。
张小川和青儿也赶紧合掌回礼,并说明了来意。
那主持说道:“二位施主投宿辟寺,乃是有缘人,怎奈庙中无可招待二位之物。”
青儿连忙说道:“大师不必麻烦,我们自有伙食,不敢过于打扰佛门清净。”
于是在这在这个老和尚的带领下走进了寺庙。
进了寺门,张小川发现里面的还是十分大的,可是大部分的建筑已经坍塌,长满了野草,看来荒芜了有一段日子了。除了这两个和尚以外,也没看都什么人,应该也没有其他人了。
跟着这个老和尚还有小和尚七拐八拐,走到了一处草房下面。那老和尚歉意的说道:“这里虽然破旧,但是足可一遮挡风雨,贫僧照顾不周还请原宥。”
青儿赶紧说道:“大师客气了,这里比外面野露不知好了多少倍,况且有着佛法的照顾。还敢问大师的法号。”
那老和尚说道:“贫僧法号昌泉,这是顽徒渡空。”
寒暄了几句后,老和尚便带着小和尚走了。
张小川帮青儿铺好草床后,便从包袱里面摸出两个馒头,就着水吃着,顺便也喂了喂怀里的开心,因为住在寺院,不方便将肉干拿出来。
张小川无意间向门外撇了一眼,就看到那个渡空小和尚躲在门后面偷偷的看着他俩手中的馒头。
张小川连忙向他招手,那个渡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走了过去。
青儿将一个馒头递给给他,渡空小和尚却背着手不好意思去接。
青儿说道:“小和尚吃吧,这个是素的。”
这个小和尚才接了过来,立马狼吞苦咽的吃着。青儿怕他噎着,赶紧把水递给他。
这渡空吃了几口之后突然不吃,将馒头捏在手里,用袖子包了起来。
青儿问道:“小和尚,怎么不吃了,馒头我们还有。”
那个渡空看着脚下慢慢的说道:“我能······能把这个给师父吃吗,师父······师父他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青儿和张小川听到他说的,不觉得眼角发酸。张小川站起来把那个装馒头的包袱塞到他的怀里,顺便还往里面塞了几块大洋。
渡空小和尚一时间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青儿摸着他的脑袋说道,还发什么楞,还不去给你师父送去。
然后小和尚便飞快的向师父的地方跑去。
第二天早上,二人都醒得很晚,因外在昨日劳顿不堪,直睡到大中午。二人睁开眼睛的时候,便发现在在自己面前摆放着两碗热米饭和两小盘青菜。知道肯定是主持的心意,便趁热吃了。
二人找到昌泉主持,表示感谢,昌泉也对他们二人的施舍感激不尽,并邀请他们在一个小亭边上一聊。
这个亭子看样子是这个寺庙保存比较像样的建筑了,旁边有着一口井,昌泉让渡空打了一桶水,给青儿和张小川泡了两碗茶。
张小川喝着碗里的茶水,感觉也和其他的茶水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青儿却觉得不简单,别看这破碗里的茶水不起眼,却觉得异常的清香甘甜。
青儿品了一口赞善道:“大师,如何我猜得不错的话,这个井,应该就是被唐人张又新称之为的天下第五泉。果然幼化腐朽为神奇之效,普通的茶叶被这水一融合,便能发出这样的清香。”
昌泉老和尚合掌说道:“阿弥陀佛,宁施主原来是个茶道中人。”
青儿笑道:“大师见笑了,我这个小丫头怎么会懂茶道。只不过无意间听人说道,这法净寺里有一口井不一般。”
昌泉看着这井,不由的发了一会儿呆,二人不知道这个老和尚在想什么,也不好打扰。
昌泉老和尚反应过来,叹口气说道:“出家人本应无妄无求,可贫僧看到这井,不由的想起儿时寺中的繁荣,佛法昌盛,往来的香客不绝,可传到贫僧这一代,却······”
青儿说道:“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大师何必执着于寺院的兴衰。”
昌泉眼睛一亮说道:“佛说非身,是名大身,贫僧看来也迷惘了。可是想到当年本寺鉴真师祖三渡扶桑,终传佛法,海通大师剜眼凿佛,终成弥勒。我后辈虽然愚钝,然见佛法不兴,亦要舍去这一副臭皮囊,重铸这三千金身。”
青儿看着周围落败的景象,看来这个老和尚想要重建这寺庙可是难了。
张小川在旁边听这两人云来云去,不知道什么意思,青儿便跟他解释了一下。
张小川听着这和尚要修寺庙,便拿出包里面的麒麟踏云印说道:“师父既然要修这个大庙,应该要花着不少钱,我这里面有个大印,想来也能卖不少钱,不如就献给大师修庙吧。”
昌泉虽然年老,但是眼光却是老到,见这个东西韵味不凡,便知道是个宝物,可这两个年轻人如何能有这样本事?难道他们是什么地耗子?这是他们挖来的宝贝?
青儿见着昌泉脸色,便猜到了他的心思,便说道:“大师不必多虑,我们家中颇为殷实,这只不过是我们随身的玩善,无足挂齿。”
昌泉说道:“两位施主,这物件实在是贵重,贫僧如何敢夺人所爱?”
青儿说道:“佛家说众生平等,这一物件也是馒头一样,既然大师能受馒头,何故推脱这个顽石?”
在二人的再三坚持下,昌泉终于把收下了这个大印,他心中喃喃的说道:“佛法可兴矣,佛法可兴矣!”
就在二人告辞的时候,昌泉老和尚将他们叫住,给他们了一本经书,他说道:“我看这位张施主的步伐,便知道是个武林中人。我这本《心经》是我寺百年前一位疯和尚留下来的,这位疯和尚武功高强,可是疯疯癫癫,坐化前留下了这本《心经》,告诫其他人要留给有缘人,我想二位施主便是这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