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仕尽忠,必遵成宪;居家尽孝,克叙天伦。毋至贪虚悖逆,有玷祖德。
一、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得见利害义,逆理犯上,有伤风化。
一、祠宇修整,春秋祀典,必及时,无致疏违旷弛,有忌孝思。
一、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傲淫佚,贪得害理,有玷家声。
一、富勿自骄,贫无自贱,毋恃久福、毋怨长贫,有堕志气。
一、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贪慕富贵,失身苟贱,有辱宗先。
一、周贫恤匮,济人利物,为善之本,毋悭贪鄙吝积而不散,以取怨害。
一、珍玩奇货,丧家斧斤,诗书典籍,教家金宝。毋贱金宝,而贵斧斤,有累后胤。
一、冠婚丧祭,称家有无,毋过俭,毋过奢,毋趋时尚,毋信浮屠,有违《家礼》。
一、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事僭侈,毋习奢华,有干刑宪。得失有命,富当守富,毋萌欺夺之念,贫当安贫,毋坏觊觎之私,有干法律。
一、男女居室,各分内外,为尊长者当时加警束,毋纵欲贪淫,有乱伦理。
一、和睦邻里,仁厚之至,每遇患难,必相赴救,毋挟小忿,有乖大义。
一、是非曲直,里族之贤者当秉公调释,毋坐视不理,以致成讼。
右世训二十款,无非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各族当遵行而世守之,虽修齐治平之道不外乎此,为贤子孙者勉之戒之。
该《世训》是针对“各族”制定的,即族训,是围绕“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的劝说,旨在“修齐治平之道”。该训除了一般性的伦理要求外,比较强调的是遵照《家礼》行冠婚丧祭,积善以盛家。由于该谱修于嘉靖,甫田派族人洪珠为编者之一,而《世训》又系洪珠所书,因此推断《世训》作于嘉靖。《世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针对当时的风俗提出的。
4.浙江
余姚江南徐氏借鉴乡约制度产生族规。明徐生祥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纂修《余姚江南徐氏宗谱》,卷五载有《宗范》二十二条、《谕族说》、《谕族文》这些宗族规范。在文前冠以《宗范谕族劝族小叙》,介绍了制定徐氏族规的情形,其文说:“叙曰:马奔之轶,衔以御之;飙轮之驰,柅以止之。故家众之难齐,必立范以约束。冠婚丧祭之礼,虽考亭朱子定之已久,然风移俗换,人心不古,遵而行者或寡矣,每于大家有慨焉。徐氏世传先德,诗礼名家,其来尚矣。第其子姓日繁,人情不一,或不能悉如其礼。敢度其宗之必当行者,参考旧规,条陈于左,使得世为遵守,庶不失尊祖睦族之意。于是立《宗范》、《谕族说》、《劝族文》,计二十七条。”徐氏有旧规,在“风移俗换,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面前,重新制定族规,并作为朱熹《家礼》的实践。《宗范》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宗族组织的规章,徐氏设立族长、宗子、家相、房长,规定了房长与族长、宗子、家相两级管理的制度。关于族长,第一条规定:“族长齿分俱尊,统率一族子姓,评论一族事情,公平正直,遇事辄言,乃其职也。虽亲子弟有犯,亦不得偏枉回护,若萎靡不断,依违是非,或私受嘱托,又恃尊偏执,皆不称职,何以服众。族反不睦,纪纲废而讼端起矣,许各房长会集会议。”房长有监督族长的权力。关于宗子,第二条规定:“宗子上承宗祀,下表宗族,大家不可不立。但世衰法坏,人各为祭,而于四亲之法,懵然不知,将宗子置之无用。岂知宗子不知承祭,古昔盛时皆由此休隆治道,敦睦风族。志古者能家立宗子,使治一家之事,是非曲直,得与家长一体治事。治有不服,然后告之长吏而治之,则宗子之权自重而家齐矣。家睦而户安,无烦长吏纷纷安牍之劳,而国治矣。何今人事不禀知宗子而共诉知里中父老,岂是非曲直易明于同姓之宗子者,反不如异姓之父老乎?吾观于宗法而知治道易也,宗子之立,岂其微哉!故凡当立宗子者,族长、家相务要竭力教养,成其德性,俟其才器、德艺足为一族取则,方可使之治事,庶不负所立。或不肖,则姑放之家庙而时提撕之,待其怨艾自修,然后复之,若太甲之于桐宫也。则此暂依张横渠之说,旁求次支之贤者为之,庶家众知所统,祭祀有所承也。”宗子的职责是祭祖和治族,族长、家相对宗子有教养、监督甚至改立之责。立宗子之法参考了北宋张载的主张。关于家相,第三条规定:“立家相,不拘支庶、贫贱,但优于德行、文艺者立之,辅成统宗之事。其职得与族长、宗子相抗,议辩曲直,若国家之设谏官也。毋得窥避伴食,庶称斯职,否则更置之。”家相的职责是协助族长、宗子治理宗族。关于房长,第四条规定:“族中支派繁衍,似不以一二人主之,每房各立房长,以听一房斗殴、争讼之事。其或与外房相论者,应管房长共理之。如两造不服,方禀族长、宗子、家相,会族共议曲直而罚之。”房长是管理宗族的初级负责人。
《宗范》严厉维护孝弟之道,对违反者杖责或送官惩治。孝道方面,。怙终故犯者,轻则箠楚,重则呈官究罪。”兄弟关系方面,第七条规定:“兄弟天合,敬爱本于性真,稍有不合者皆由见小。或争铢两之利,或听妇言,致伤孔怀之情。脱有不平,许禀明房长剖断,自有公议。如不服,拘理者许房长竟禀族长,会同宗子、家相、一族之人,不问是非,各笞数十,然后辨其曲直,而罚其曲者。”凡是兄弟产生矛盾,首先“不问是非,各笞数十”,真是严惩不贷。
《宗范》还有诸多规定,如严肃祭仪(妇(第十四条)、激扬贤内助(第十五条)、立继公正(第十六条)、扶持贫寡(第十七条)、择配重家法(第十八条)、埋葬从《家礼》(第十九条)、爱护坟木(第二十条)、世守祭田(第二十一条)、每季孟月读法(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的每季孟月读族规家法说:“族长于每季孟月之旦,笃率各家长率子弟谒祖,令年壮子弟宣《谕族文》一遍、《宗范》二十二条。如有犯教令者,备书其过于副谱之上,然后量其犯之大小,而示罚焉。”其形式类似乡约制度。所要宣讲的《宗范》已如上述,下面来看《谕族文》。全文如下:
伏以日月居诸气序流易,时维孟春,庶事更始,惟人立身,当知自省。凡为宗子弟者,为子孝其亲,为妻顺其夫,为兄爱其弟,为弟恭其兄。朋友相信,婚姻相姻,邻保相助,有无相通,患难相恤,忿争相容,界畔相让。毋为吏胥,毋取非财,毋近娼优,毋事赌博。毋居下以讪上,毋附私以妨义,毋肆游以堕家业,毋侈奢以干天刑,毋因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麴糵以灭常性,毋矜智巧以弄机权。毋堕农工,毋废时祭,毋犯奸淫,毋循势力,毋藉富以吞贫,毋恃强凌弱,毋以卑而犯尊,毋以尊而凌卑,毋纵童仆以慢乡生,毋疏同族以纳外侮,毋图得官钱以覆身家,毋苟出妻以坏家法,毋侮鳏寡,毋虐茕独。有一于此,既亏尔德,复堕尔胤,眷兹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戒。苟违斯约,后会难再,凡此告言,各宜体悉。
万历庚子秋九月南渡十二世孙生祥书《谕族文》制定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其内容除了开头部分的一般性伦理道德要求外,其余都是戒条,具有强制性。文中“苟违斯约”之语,表明该文是宗族借鉴乡约制度的产物。
总而言之,徐氏有旧规,在“风移俗换,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面前,万历时重新制定族规。宋儒复兴宗法的主张是徐氏宗族建设的理论资源,如立宗子之法参考了北宋张载的主张,并把制定族规作为朱熹《家礼》的实践。圣谕教化、乡约制度是徐氏重整族规的政治保障,《宗范》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宗族组织的规章,徐氏设立族长、宗子、家相、房长,规定了房长与族长、宗子、家相两级管理的制度,使宗族组织化。该族每季孟月读族规家法,严厉维护孝悌之道,对违反者杖责或送官惩治。
二族规的特点
以上我们对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四省十一个宗族的十六例族规逐一分析,下面从总体上说明明代族规的特点。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列出下表:
由表可知,以上十六例除了休宁陪郭程氏成化、弘治是所定规约、会约、合同外,其余十三例大致是在嘉靖以后订立或修订的,尤以嘉靖、万历时为多。规范名称中,规范二例,会约一例,合同一例,家规三例,祠规二例,宗规二例,宗仪、家训、世训、宗范、谕族文各一例。值得注意,以各种“规”为多,家规、祠规与宗规共计七例;带有祠堂约束族人的“祠规”有二例;表示宗族性质的带有“宗”字的规范“宗规”“、宗仪”“、宗范”四例。明代以前家族规范多以“家训”命名,除个别义门宗族外,一般宗族制定族规者很少,而上述新名称大量的出现表明,以往主要针对家庭的劝诱性质的训语,至明代中后期演变为主要针对宗族的规约,嘉靖、万历之际族规的出现是宗族发展并组织化与制度化的产物。我曾经依据日本学者多贺秋五郎《中国宗谱の研究》所介绍的九部明代族谱所在规范《、宗谱の研究》所载十一部清代以及民国时所修族谱中的明代宗族规范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均是一致的。
我在第七章《明代宗族的乡约化》一文中根据十三个族规事例指出:“尽管正德年间徽州已经出现了‘祠规’,但宗族规范的大量出现是在嘉靖以降的明后期。这些规范是随着明朝官府推行乡约而出现的,在表中的十三个事例中,表示以‘家’为单位的‘家规’、‘家法’各一例,其余都是以‘宗’、‘族’、‘祠’即宗族为单位的。宗族规范的名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规’,有四例‘祠规’、一例‘宗法规条’,其中两例是大宗祠和统宗祠的,明显反映了宗族制度的发展;另一类是‘约’,有‘宗约’三例、‘族约’和‘祠约’各一例,明显地打上了‘乡约’的印记。此外,还有一例‘宗范’。宗族制定规约的同时,也加强了组织建设,在族内设置乡约系统管理族人,或者强化族长、宗子系统并乡约化。
明后期乡约化的宗族,活动的特点是宣讲圣谕六言,加强对族人的教化。”以上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文所论的明代族规。
从明代族规的特点可以看到:明代中期的宗族规约如休宁陪郭程氏,宗族建设较多地同传统的墓祭、社祭结合在一起。而明后期新出现的族规则表现出较强的乡约、教化的政治色彩,与宗祠大量出现的潮流一致,是宗族发展的又一产物。明后期新出现的族规从形成的特点来看,也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统宗祠规,如休宁范氏,在更大的范围内约束族人;另一种是按照圣谕六条制定的,如休宁范氏《林塘宗规》、古林黄氏祠规;还有一种为结合乡约制度所定的,如太平崔氏家规、武峰吴氏规约;为了移风易俗而制定族规也是一种形式,如泽富王氏宗规、江南徐氏谕族文。事实上以上划分的类型有交叉的情况,我们只是讲它的主体特征而已。
关于明代族规的内容,我们首先将具体条款有题目的列出,以使大家有一个整体印象。呈坎罗氏《宗仪》八条:妥神灵、严非族、戒妾婚、勉右文、敦本业、勖长厚、警入祀、议综理,祠祭与职业要求较多。太平《崔氏家规》首列《圣谕六言》,接着分励臣节、尽子道、正夫纲、和兄弟、择交游、端习尚、劝向学、严坟禁、崇俭约、辨尊卑、别嫌疑、急征赋、族礼诸条,侧重于伦理道德规范。泾川吴氏《家训》,分为明礼节(祭法、祝文式附)、叙彝伦、别内外、勤本业、慎嫁娶、敦俗尚六条,侧重于礼俗。武峰吴氏《族谱规约》,分辑谱、得姓、五服、继嗣、出赘、周急、睦族、藏谱八篇,内容偏重于宗族事务。
其次,我们对于具体条款没有题目的族规加以归类分析,这类族规一般来说条目较多。大致上明代族规的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显示出时代的特点:一是伴随宗祠建设,族规偏重祭祖方面的规定。休宁范氏《林塘宗规》前半部分围绕岁时节日的祠墓祭祖事宜,最后涉及各种祭俗。休宁《胡氏世德堂家规》专记祭祀经营事务。二是普及朱熹《家礼》冠婚丧祭四礼的仪节,以移风易俗。休宁范氏《林塘宗规》中后部分属于移风易俗方面的冠婚丧祭、职业、睦里驭下等内容。歙县泽富王氏《宗规》的第五至十二条计七条都是整顿冠婚丧祭礼俗内容。鄱阳洪氏《世训》比较强调遵照《家礼》行冠婚丧祭。三是赋予族长管理族人的权力,使宗族组织化。如《林塘宗规》对族人的管理严厉,赋予族房长较大的权力。江南徐氏《宗范》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宗族组织的规章,徐氏设立族长、宗子、家相、房长,规定了房长与族长、宗子、家相两级管理的制度,使宗族组织化。该族每季孟月读族规家法,严厉维护孝弟之道,对违反者杖责或送官惩治。此外,强化伦理道德和睦族方面的内容也比较多,如歙县泽富王氏《宗规》从家庭伦理、积善与积恶、家庭妇女的角度,阐述保持家和、家盛的道理,特别强调富贵族人不要轻视、欺压贫贱族人。
申请批准族规问题
明代中后期兴起的制定族规,是国家正式法律体系之外的另一具有民间司法性质的系统,无论在政治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是重要的事情。制定族规首先面临的是合法性问题,对于宗族而言,其合法性在于是否得到政府的认同;就政府来说,其合法性则是族规必须与国家法规一致,有助于政府对基层社会秩序的控制。这样就产生宗族申请、政府批准族规的现象。我们收集到一些这样的事例,下面按照地区逐一介绍。
一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