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300000055

第55章 视域延伸与学科价值的多维凸现(2)

因循上述思路,作者首先提出了“风格是什么?”的问题。在他看来,传统意义上说的“某作家有某种风格或某作品表现了某风格,只是指出了该作家作品的风格形态,而不是对‘风格是什么?’的美学回答。”【21】因此,他认为“‘风格是什么?’的质的内涵必将包蕴着风格创造与鉴赏的美学规律,是对风格创造与鉴赏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美学规定。”【22】这样一来,根据作者的观点,关于“风格”规律的美学回答就转化成了关于“风格创造与鉴赏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美学规定”,这显然是作者“把风格问题放到整个文学艺术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试图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为“确立其应有的美学地位和实践意义”所进行的有益的尝诚。根据对美学规律进行哲学考察所积淀的理论认识,作者明确指出:“考察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必须深入到艺术创作、鉴赏的全过程研究艺术风格在这一全过程之中形成与发展的诸种内在因素的关系,力求增进对艺术风格整体性的美学认识,把握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作为文艺系统的一般形式在整个文学艺术历史发展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23】作者认为从风格创造与鉴赏实践的全过程出发去考察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这完全得益于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所给予的启示,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哲学观,“艺术的美学规律以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对象为出发点,以艺术作品为中间环节,沟通了社会生活(艺术对象)——作家艺术家——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者——审美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开放式螺旋上升的艺术运动过程”。【24】因此而得出的结论便是:“艺术风格形成并得以审美实现的美学规律就孕育于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全过程”。【25】这样一来,风格规律的美学构建将首先依赖于这一过程的全景扫描,而风格规律的审美实现就发生在这一扫描过程完成以后。那未,风格创造与鉴赏实践的全过程究竟怎样?其间又蕴含着什么样的风格美学规律?请看作者对这一全过程所作的周密描述:“社会生活造就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家艺术家,作家艺术家与作为艺术对象的社会生活发生审美关系,从而进入艺术主客体有机统一的个性化创造过程,求得诸多审美关系的和谐统一,创造出具有鲜明风格定性的艺术作品;作品风格作用于具有一定审美经验的艺术鉴赏者,在审美过程中得以确证和实现,同时也造就了鉴赏者的批评风格,从而作用于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实现艺术运动(包括风格规律)的美学目的,最后又反馈于艺术创造与鉴赏本身,使其进入更高的艺术运动过程,艺术风格亦随之完臻成熟、不断丰富发展”。【26】可见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并不是一堆僵滞的理论概念,而是一个深入整个艺术运动过程的动态的“现实生成”,并且由于这个生成过程而相应地规定了风格美学规律的体系构成:一、风格创造规律,涉及艺术表现对象、创作主体与创作过程等三个要素;二、作品风格的构成规律,包括风格的感性表现形态及其美学要素;三、风格鉴赏规律,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艺术作品,二是鉴赏主体,三是鉴赏过程。作者认为风格鉴赏规律的发现与建立“标志着审美主体对作品美学意义的独到发现与沉思,决定着艺术鉴赏的审美价值量和美学力度”。为了延伸自己关于风格美学规律的“独到发现和沉思”,作者又不惜笔墨分别用了“艺术风格的创造”、“艺术风格的构成”以及“艺术风格的鉴赏”共三篇文章的篇幅详细讨论了风格规律的三大体系及其内在构成,其用心之良苦,俨然有深意存焉。

综观全书,在“文艺学”的名目之下作者着力探讨的主要就是“风格”及其美学规律。据作者自己讲,以风格作为研究重点是因为它已“成为文艺学、美学中重要的理论范畴”,【27】但若将视域延伸,在当代学术的大背景下来考察风格研究的现代意义和学科价值,就会看出此举不啻是对国际学术潮流所做出的一次积极的应答,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位中国学者宽阔的视野和胸襟。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体大国,关于“风格”的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但既往的研究多局限于“辩体”、“昭体”、“晓变”等本体探索和风格定位,却很少有人从生命存在和文化经验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现在一般认为,在文化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风格的形成与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经验的凝聚,其间必然昭示着民族的共享文化价值,而比较文学所孜孜以求的又正是各民族共享文化价值的融摄与重铸,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比较文学与当代文艺学有暗合之处,而这又大概是作者能够在这两大领域里交叉腾挪的重要缘故。另外,在中国“风格”被认为是体裁与语体递进发展、终而成熟的自然结果。传统的观点认为,体裁、语体和风格三者交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内蕴气脉、情怀、韵致、境界与至味等的整体氛围,仅从某一个层面去体认风格往往不得要领,只有从整体去把握与感悟才行。至于风格的演化规律,在刘勰看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而“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相辐辏成”,其实质还是风格的本体认证与定位,并不像本书作者这样嘱意于从艺术的发生机制及其运动的全过程中发掘风格的美学规律。更何况传统的视点主要集中在作为实体存在的风格认证之上,所附加的说明也多是一些价值判断,却从未将风格实体的“质料”——语言要素纳入研究视野,这样就使传统的风格研究与现代学术品格拉开了距离。实际上也正是基于同样的困惑,西方学术界也业已从传统的“本体之辩”、“主体之辩”、“存在之辩”等转到当下的“语言之维”,可以说重铸西方现代学术品格主要就是通过“语言转向”而得以完成的。就风格研究而言,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前西方主流学术的主流话语之一,因为西方的传统自亚里士多德以降就对语言这个维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风格的构成质料就是语言,正好成为学术研究的最佳视点,因此具有其它研究对象不可替代的价值,而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风格研究才逐渐为各学科所青睐,成为包括文艺学和美学在内的诸多现代学科所研究的重点。本书作者视野开阔,在文艺学这个名目下特地拈出“风格”范畴详加研究并试图在现代宏阔的国际学术背景之下着力揭示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国际学术潮流,这无疑是在清醒的学术意识驱动之下所做出的一次自觉的学术选择,其学理意义显然具有导向性质,相信会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不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多维展开的视野中,文化与跨学科视野(尤其是前者)已从边缘移向中心,成为世纪之交的主流话语。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局势的巨变,一系列新的国际文化问题也随之而起。随着“欧洲中心主义”或者说“西方中心主义”的渐次破灭,世界已进入后殖民主义时期,与此相呼应,人们已经开始重新考虑在西方文明优势丧失以后如何调整国际文化的新格局。但不管结果如何,由于后殖民阶段的到来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广泛影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民族文化复兴与多元文化并存的新局面,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文化交往方面的新难题,比如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文化冲实与文化共处的可能性、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文化对话的基础、文化误读的建构意义、文化转型与文化研究的重新定位等。毋庸置疑,这是世纪之交异质文化之间的一次深度对话,也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全方位审视与认证。由于比较文学一向以跨文化研究作为自己的内在属性,因此必定会对这场世界性文化论战作出积极的反应。而本书作者以其特有的敏感,也迅速感知到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所发生的变化,即刻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的大趋势。

在本书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文化立场”这篇文章里,作者明确指出:“比较文学作为跨民族文化系统的文学研究,最高目标是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28】这个观点现在已经是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共识,因为“比较文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世界性的理论眼光来研究文学,它并不局限于所谓的‘影响’和‘类比’;即便研究一首小诗,只要研究者用世界性的文化、理论眼光来透视它,阐释它,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体系的文学观念与批评方法来分析它,探讨其相通或相悖、总结其相同或相近或近拟的文学经验乃至人生经验,认识其文学特点,从而在跨文化、跨国度、跨民族的文学及理论之间,去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共同的美学据点,这种研究便具有‘世界性’,就符合‘比较文学精神’”。【29】实际上所谓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其本质就是要着眼于中西文学基于“共同的美学据点”抑或共享文化价值的共时动态“涵化”,而这种涵化的生命力不在单向的移植,却取决于双向的熔铸和综摄,取决于双方在深掘历史从而叩问传统的同时能否自由地挪用同质或异质文化资源,以求“视野的融汇”。因此,作者认为“比较文学作为跨民族文化系统的文学研究只有在最广泛的文化层面,只有在物质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的结合上,才能找出文学与人类文化诸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比较文学产生与发展的世界文化背景,才能为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更深厚的文化意蕴”。【30】由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有人甚至将90年代所谓“后文学时代”的全球主流话语认定为“文化研究”。这当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性质使之然,而以跨文化研究为使命的中国比较文学界迅速感知国际学术前沿的变化也从神话原型理论、文化人类学、人类学诗学等理论立场出发着力探讨跨文化交往中的同质与异质性问题,同时分别就文化转型期价值与精神的重建、东西方和多元文化中的文学经典、后殖民主义与本土话语等论题进行过较为深入的讨论,为重铸中国学术品格、建构跨文化的共通的学术话语勉力而行,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其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未可估量。正如叶舒宪教授所说:“比较的视界仅仅停留在‘文学’本身,未能深入到文化整合要素中去,因而也就不能升华到比较文化的透视高度。‘文化’视角的引入是解放学科本位主义囚徒的有效途径,使研究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这样说:比较文化研究未必是比较文学,但有深度有洞见的比较文学研究自然是比较文化。换言之,比较文学研究若能得出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那将是其学术深度的最好证明”。【31】本书作者能够延伸自己的视域,最终瞩目于跨文化研究,的确具有“比较文学精神”,其“具有文化意义”的观点与结论毫无疑问也正是“其学术深度的最好证明”。

这本书就这么悄悄地问世了,其中虽然蕴蓄着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却又那么的平凡而不张狂,这使我们想起了钱钟书先生生前在首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上所做的开幕释:“我们不但开创了纪录,而且平凡地、不铺张地创造了历史”。但这毕竟是作者既往研究的纪录,其中打下了他往昔思索与追求的学术烙印,或许是那会儿才刚刚起步,有些篇章深度不够也缺乏新意,尤其是参考文献几乎没有西文原著,这于比较文学研究倒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不过这面镜子毕竟透射出作者眼下的取向及未来的思路,特别是视域较宽能够洞悉学科发展趋势及其学术价值,因此又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开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大乐黛云教授最近指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在人文科学研究中正保持其前沿地位,在这世纪之交的文化转型时期,它将面临着更远大、更光辉的发展,中国比较文学界已作好各方面的准备,迎接这一伟大新阶段的到来”。【32】惟愿我们包括本书作者都已作好了这种准备,争取为比较文学、文艺学及其它学科的更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南方文坛》,1996年第4期,第37-43页)

【1】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53页。

【2】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页。

【3】Bullock,Allan &Oliver Stallybrass:.The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Glascow:William Collins Sons &Co Ltd.1977:298.

【4】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89-90页。

【5】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0页。

【6】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第106页。

【7】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第107页。

【8】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第14页。

【9】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第172页。

【10】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第173页。

【11】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第198页。

【12】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4页。

【13】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4-205页。

【14】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5页。

【15】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9页。

【16】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8页。

【17】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9-70页。

【18】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6页。

【19】叶舒宪: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载《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6—117页。

【20】乐黛云:“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未刊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大会发言稿,1996年9月,中国长春。

【21】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98页。

【22】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98页。

【23】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4页。

【24】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4—205页。

【25】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5页。

【26】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05页。

【27】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97页。

【28】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8页。

【29】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9—70页。

【30】贾益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6页。

【31】叶舒宪: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载《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6—117页。

【32】乐黛云: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热门推荐
  • 娇宠逃妻:元帅大人甩不掉

    娇宠逃妻:元帅大人甩不掉

    骆柒柒一个重生逃婚女,却没想到逃婚途中,竟然遇到了一个有着绝对完美厨师天赋的男人!对于吃货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她立刻纠缠了上去,却不想……“身材魁梧?”男人眼神邪肆,居高临下地看着她。骆柒柒顿时萎了,“不不不,您身材匀称!简直就是天生的衣架子!“连脸都不敢露?”男人继续靠近!“不不不,您倾城倾国,风华绝代,男颜祸水……”骆柒柒搜索着脑中的贫瘠的词汇。“那方面有问题?”男人靠的越来越近。骆柒柒咽了咽唾沫,小声答道,“这一点我就不知道了……”“那你就好好体会吧!”男人笑容越发邪魅!呜呜,大叔惹不起!
  • 唯你为妻:滥情Boss 来从良

    唯你为妻:滥情Boss 来从良

    第一次见,她嚣张无比。“喂,帅哥,我可不是花痴女。别用那种眼神看我,好吗?”第二次见,她却错被他睡了?!第三次见,他誓要把妻追到手。可是,追着,追着,怎么跳出来一个萌宝。什么,叫他爸比。可他不记得有这么一个儿子啊??喂,喂,老婆大人。我真的不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啊??!于是,母子两人上演了一场惨整爹地的游戏。本文旨在一句话,各位看的开心,我写的开心。绝对宠文!宠!宠!宠!
  • 缘来他就不是梦

    缘来他就不是梦

    缘分到了就是到了。无关其他。他曾问过她“你为什么会喜欢我的?”她只淡淡答道“喜欢就是喜欢啊。”看似敷衍的一句话,她却说得异常认真,两眼放光,嘴角微扬,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一样。
  • 与狼的契约

    与狼的契约

    作者第一次写啦,支持一下嘛~一个可爱的萌妹子,来到森林里遇见了狼群,与狼做下了契约。她和酷妹子萧萧,暖心富公子天子皓,和小染一样的羽冥灵,还有许多和狼做下契约的人们会发生什么事情?
  • 青青怜子衿

    青青怜子衿

    周明浩觉得上天让他经历的痛苦,都是为了成就他和顾小青的一段爱恋。
  • 七豆逗八桶桶

    七豆逗八桶桶

    豆逗。傻的冒泡的呆萌喵系少女在遇到管言,风一,洛水之后,,,,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远方是否有彼岸

    远方是否有彼岸

    在全国最大的贵族学校,他一个靠着老爹挖地挖出的一个元代青花瓷,很狗屎运的读上了这所最有名的高中。很衰,有很意外的胆小,为人也很光棍,有一天就吃一天,没钱就干脆饿到有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睡觉睡到2012坐看天荒地老,和这一片天地一起消失。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没有未来,没有一切。可是。。。。。。
  • 超能鬼差在都市

    超能鬼差在都市

    这个天地到底是怎样的?是像科学所说的那样,这世间本没有鬼怪,一切皆是民间谣传;还是和流传了上千年的传说一样,其实世上是有鬼怪的,只是我们未曾发现。还有阴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这世间到底被谁掌控,这一切都需让刘峰来为我们解答!
  • 出云本纪

    出云本纪

    大庭氏的覆灭,标志着母系时代的分崩瓦解失去了族群依附的出云,为求一条生路,与太古之神做了违背天理的交易。而当她终于荡平山河、屹立于天下之巅时,却心灰意冷,众叛亲离。本文非欢愉小白文,内容暗黑血腥,且女主三观不正,用情不专,蓄养男宠,道德沦丧。这样的女人将带您走进遥远的原始时代,看鲜血背后凄凉。感谢愿意一阅的朋友们。另外也因我国上古资料实在缺乏,查询难度较大,所以更新不会定期,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