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300000047

第47章 Sein:诗歌形式本体论——郭沫若诗学二题

郭沫若是诗人,亦是诗论家。他以诗歌创作独步诗坛,也以独具风神的诗学理论泽被后世。他学贯中西,海纳百川。深得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之精髓,又它山移石,易之攻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诗论。他是诗人与诗论家完美的统一,其诗如诗话,冲淡似修篁惠风,雄浑如长风过空;其诗论亦如其诗,字字珠玑,透溢着诗的灵、秀、歌的雅趣,只言片语如晴蜓点水,泛起思绪却似层层涟漪。

也许正因为这样,只言片语的诗话构筑起了郭沫若相兼备的诗学体系,人们不以为重,微言大义失之交臂,遑论探幽索秘,以求真旨?

1922年郭沫若译雪莱诗曾有要言云:“诗的形式是Sein 的问题,不是Sollen 的问题。”【1】其语中的,“析义原理,明浅如话”,不啻是新的诗学宣言,真正触及到了诗学理论的本质问题。

然而,也许是曲高和塞;也是太空片云,寒塘雁迹,郭老所指出的这样一个重大的诗学命题却没有引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竟延误至今,没有得到深入的讨论。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想对这方面的研究不无裨益?

一、郭沫若形式本体论溯源郭沫若与西方诗学传统渊源极深,“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他之所以能够提出“诗的形式是Sein 的问题”这个命题也与他的西方修养有关。1928日他在谈到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时曾将其分述为:

⑴、诗的修养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的浸淫、熏陶;

⑵、诗的觉醒期:泰戈尔、海涅;

⑶、诗的爆发期:惠特曼、雪莱;

⑷、向戏剧的发展:歌德、瓦格纳;

⑸、向小说的发展:福楼拜、屠格涅夫、菲力普、列那尔;⑹、思想的转换期。【2】

很明显,除早期的修养时代以外,他所有的创作活动都是在西方诗人的直接影响下进行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诗歌的爆发期,他特别推崇雪莱,从雪莱的诗中他获取养份甚多,认为“雪莱是我国最敬爱的诗人之一个”【3】,“他的诗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绝妙的好诗。”【4】还说“译雪莱的诗,是要使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5】而他关于诗之形成将为Sein 的诗学命题就是在评这位伟大的英国诗人时提出的,这就使得我们有必要在西方诗学宏大的背景下具体地考察雪莱诗学的特质、西方诗学的内涵、郭沫若对这种诗学传统的继承以及Sein 对于诗歌的本体意义。

首先要指出的是,雪莱的诗学究其本质完全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诗学的现代摹本。雪莱自己就说过:“我们都是希腊人。”勃兰兑斯对此有所感而发,评道:“就他本人而论,这话没有说错。……他的创作禀赋从我们现在籍以评价的观点看来,是希腊式的;他的宗教感情、他的想象和思辩能力的全部表现,也可以归入这同一类型。”概而言之,雪莱其人,其诗学理论部都是希腊式的,作为传统潜在的影响当不避免地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甚至会决定他的深层思维模式亦即诗学理论,因此,可以说雪莱是希腊文化的信徒,亦是希腊诗学传统的信徒。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心源”就是那遥远而永远辉煌的希腊诗学传统。

那么,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诗学传统,其本质内涵又是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强调诗歌形式的本体(抑或“存在”)意义。“本体”(Ontologie)原意指“存在”(Sein),是一个具有普遍内涵的“元概念”,毋须赘说,不言自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研究存在之为存在(Sein als Sein)以及存在之为自在自为”【6】时,实际上就是在研究“存在”之为“本体”。而在黑格尔的《逻辑学》里,存在是经过辩证发展成为本质,并由本质上升到概念的,可见存在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原始阶段”,亦即“元概念”。然而诗歌形式又是如何被赋予本体意义的呢?追根溯源还得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体系里诗歌形式与内容所具有的同一性讲起,因为诗歌形式有Sein 抑或“存在”和“本体”意义,归根结底就是由这种同一性作为文化预设前提所先行规定了的。

《诗学》(poetics)是亚氏诗学理论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全书分五个部分,共26章。第一部分为序论,第二部分论悲剧,第三部分谈史诗,第四部分讲诗学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比较史诗与悲剧,认为悲剧形式高于史诗。此书谈“摹仿”,认为“摹仿”可以带来快感亦可以“求知”。这里“摹仿”既是“本能”又是手段,用之于“求知”即可“达识”,形式与内容遂为“同一”。另外,由于摹仿媒介的不同,诗学体系亦会异态纷呈,如因摹仿对象的不同而有悲喜剧之分,因摹仿方式的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与戏剧三足鼎立,可见形式判然有别,内容亦与之皮相不离。亚氏为悲剧下定义,认为悲剧即是“摹仿”,对象为一个“行动”,且“有一定的长度”,必须是“严肃”而“完整”的。【7】这种定义无疑具有形态学性质,所强调的也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因为定义即是具有区别性特征的界定,是有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亦即该事物的本体,亚氏用悲剧形态界定悲剧内容,用“How”来界定“What”,所昭示的诗学命题正是“形式即诗之本体”也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诗的形式是Sein”这个问题。

事实上,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重“形式”的“抽象”功能,力求从独立于主体的容体中抽象出某种纯形式的观念——所谓archē(相当于中国哲学中的“道”),最终达到永恒的“一”,永恒的“逻各斯”与“理念”世界,使人本身获得永恒。这种精神体现了一种活力、一种情感,然而正是这种力量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生活。于是现实遂为抽象的思维模式所反映,而抽象化的形式又正象征着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于诗人便有了一片“意象世界”,这个世界经过高度简化、抽象,又转化为诗歌形式,高于现实,超越现实,便由此而涵蓄着无比丰厚的艺术底蕴。

这种形而上学传统所推崇的archē最终归化为“一”,在诗学传统中体现为丰满的组织形态并以此承载丰富的内涵,二者名则为二,实则为一,不分彼此。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同一性原则”即缘由于此,本体存在与诗歌形式便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归宿,并由此而踏上了永恒的“启示”之途,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沉潜于代有出的西方诗学界,尤如一道道辉光激活了诗人们的诗性智慧,所泛起的“诗”潮涨落有致,异态纷呈,却都无一例外地递嬗着这种“诗歌形式本体”精神。自德漠克利特(公元前460—370)以降,柏拉图强调“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力求使作品具有一定而有效的形式,认为作品的结构应“对立的调和”与“有机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论“诗学”却属意于悲剧的形态学意义,认为满足了给定的形式要求就可称之为悲剧,形式即是“以意味的形式”,因此缪朗山先生说:“在亚里士多德,内容与形式不是对立的。总的说来,内容与形式并重,是希腊化新诗学的一个重要原则。”【8】再以后进入罗马时代,贺拉斯秉乘罗马人的民族气质,认为“诗艺”是知与行的统一。他所提出的古典主义之原则(借鉴、合式、合理)阐发诗学实践,其实质就是强调“知行合一”,诗歌形式即体现着“知”,二者皮相不离。西方诗学传统洋洋大观,上下两千多年,择其要者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派以及美国的新批评等都概莫能外,而赋予以诗歌形式以至高无上的本体论意义。郭沫若高扬“形式本体论”与西方诗学传统一脉相承,只不过后来的创作实践中遵循“诗歌形式=诗歌内容=本体存在=生命意识”这个诗性模式,又融进了新的内涵,推陈出新了。

二、Sein——形式即诗之本体

其实,在古代原本就没有形式与内容这两个概念,二者是对立应是后起的事,大概源于黑格尔【9】在《小逻辑·本质论》“内容与形式”这一节里,黑格尔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了透彻的阐释,认为“只有内容与形式都表明为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10】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许多学者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过分地关注于二者的对立,却忽略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也就对郭沫若“形式本体论”等闲视之,没有对这个重大的诗学命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作为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同样赋予了形式以本体论意义,认为“有时作为返回自身的东西,形式即是内容。”【11】同时进一步指出:“……形式在这种同一性中,它就被当作本质的持存。所以,形式就是内容,并且按照其发展了的规定性来说,形式就是现象的规律。”【12】这里黑格尔已明确昭示,形式“作为返回自身的东西”即Sein 看待时,它就获得了本体论意义,就是一种“完全的规定”、“本质性的持存”。正因为如此,海德格尔有感而发才持论说:“按照中世纪存在论的术语,‘存在’(Sein)是一种‘transcendens’(超越者)。亚里士多德已经把这个超越的‘普遍(者)’的统一性视为类比的统一性,以此相对于适用于事实的最高的种概念的多样化。……黑格尔最终把‘存在’规定为‘无规定性的直接性’并且以这一规定来奠定他的《逻辑学》中所有更进一步的范畴阐述,在这一点上,他与古代存在论保持着相同的眼界,只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与适用于事实的‘范畴’的多样性相对的存在统一性问题,倒被他丢掉了。”【13】这个结论颇有见地,因为黑格尔的逻辑学乃至美学与诗学体系都以本体存在为出发点,都是以Sein 为基础予以界定的,所以才说“他与古代在论保持着相同的眼界”,一脉相承。

郭沫若学贯中西,其诗魂在寻找生命本体的过程中从西诗获益良多,约有一大半是由中西不同的文化基因孕育而成的。诗歌于他犹如雪莱,完全是他整个的生命,“而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中国称诗人为“天地之心”,人心通天下,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西方誉诗人为“众心之心”(Cor cordia),心心相通,亦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者,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史称“诗言志”。诗人既为天地抑或众心之心,实际上就是天地抑或众心之志,“在心为志,发言(黑格尔所谓“理念的感性显现”)为诗,”这诗就是志,就是诗人自己以及与诗人心心相通的普天大地和芸芸众生,所以诗就是本体存在,就是生命和Sein。亚里士多德称“艺术即形式”,黑格尔说“形式即内容”,二者彻底同一才是真正的艺术品。郭沫若神接造化,会通古今,其“形式本体论”与大师们无出二致,此心相同,月印万川,不啻是一种憬悟,真正触到了诗学理论的本质。

为此,郭沫若曾经郑重宣言,诗歌形式与其内容“体相不可分——诗的一元论的根本精神确是亘古不变”的【14】。所谓一元论,其前提应是内容与形式的绝对同一,因为Sein作为本体存在具有元概念的性质,不可定义,是一种“自明的东西”。诗歌皮相不离,犹如客观世界全靠普遍联系而发展而维系,其本体就完全包含在自身联系以内。由于这种界定将形式涵括于其中,并因普遍联系而具有体相兼备的同一性,所以形式“就业被当作本质的持存”,【15】终于回归本体存在,与诗的生命休戚与共,高扬着诗性智慧,使诗成为诗而不是别的载体或工具,最终走向Sein——永恒的诗国,“自在”的家园。

(原载:《郭沫若学刊》,1993年第4期,第69-72页)

【1】《沫若译诗集》,上海建文书店,1947年,第133页。

【2】《沫若文集》,第8卷,第281-282页。

【3】【4】【5】见《沫若译诗集》,上海建文书店,1947年,第132-133页。

【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6卷,第一章。

【7】亚里士多德:《诗学》,第19页。

【8】缪朗山:《西文文艺理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04-105页。

【9】见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54页。

【10】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77页。

【11】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78页。

【12】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78页。

【1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第5页。

【14】《沫若译诗集》,上海建文书店,1947年,第133页。

【15】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78页。

同类推荐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中国生肖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生肖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热门推荐
  • 她是男总裁

    她是男总裁

    算命的说,她的命太硬,出生便会给家里带来霉运。“你若是男人身便是皇帝命,女人身的男人命,好自为之”她一直以为她的降临,周遭的一切会因为她的来到而变得幸运,只因为她叫李安月。现在她明白了这只不过是她可笑的幻想,并不能因为她的个性她的特别名字就会有特别的幸运待遇。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笨蛋,我喜欢的是你

    笨蛋,我喜欢的是你

    “喂,你给我站住...跟我转校去!”“不要。”她和他,从小相遇,注定两人一世的情缘。却因女主角的迷糊让男主角饱受艰苦。一个天真暴力,一个帅气体贴。两人终究会因何在一起?中间又有多少难过等着他们?在N次的转校中,又会有多少的奇遇?
  • 我的23岁美女总裁未婚妻

    我的23岁美女总裁未婚妻

    青梅竹马的师姐竟然是石女,为了征服这一块儿石头,沈义开始了艰难的都市寻宝旅程。哥才华无双,却偏要靠脸吃饭。纵横花都,以帅服人!
  • 被骗来的幸福

    被骗来的幸福

    时间过了,校门关了,今夜只有流浪。那时我想了好多,想旭,想家,想着我在父母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乖女孩,如今却沦落成这样一个流浪在江边的女子……
  • 暗黑之光

    暗黑之光

    一个人,一把剑,卫风行走在光与暗之间……
  • 末武重生

    末武重生

    他出生在元气崩散的末武时代;他重生在元气巅峰的尚武时代;末武时代的理念,尚武时代的元气,两者融合,造就了不一样的武者巅峰!
  • 重生之一统天下

    重生之一统天下

    这些低贱的人种,曾经是我们大秦时期的弃民,他们卑鄙、无耻、下流、互相残杀!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他们是硕鼠的代名词,所有人都谈之色变!可是有一天我们前朝某位异想天开的皇帝接纳了他们,取消了他们贱民的身份,让他们可以进入我们的大地!他们曾经一无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今天!他们拥有了先进的技术,众多的人口,各种精巧的手工艺品,但是他们却不能满足自己的贪婪,他们居然还想要消灭我们!然而今天,过去这几百年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一段传说,今天就是历史!杀!
  • 特别

    特别

    ”干“兄弟姐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特别的感情有些出自真心,有些带有目的。本书改编自真人真事,书中的这对非亲姐弟,会带你看透世俗成见,理解与批判,以及他们各自的情感纠葛。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边如此特别的你。
  • 斩斯剑传奇

    斩斯剑传奇

    成吉思汗二十二祖孛儿帖赤那出生那天,被脑干达日圣母囚禁的草原狐妖满格斯逃出了山洞。一年后,法力完全恢复的满格斯,为报仇,血洗孛儿帖赤那整个部落。而刚满一周岁的孛儿帖赤那被狼妖所救。多年之后,他与塔颜部落的公主豁埃马阑勒相恋。满格斯找寻找斩斯剑无果,又遇哈屯逃跑,在盛怒之下令抓了孛儿帖赤那的心上人豁埃马阑勒。布儿帖赤那得知消息后在狼王与洪格尔等众多狼妖的帮助下找到了斩斯剑,解救了豁埃马阑勒并与她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