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300000046

第46章 两汉经学之争与屈骚阐释(2)

或许是由于自身遭遇不同,也许是由于置身于专制文化而渐趋理性超然,除刘安司马迁以外,在面对屈原与屈骚这两种文本时,汉代儒生还读出了另一种意义。他们同样“悯伤屈原”,认同这份“人格文本”,却对是时儒生的时代文化“命限”或日“时命”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独对屈原之自沉不予首肯。这种理性超然以独善其身的人格情志始发于贾谊,经严忌以迄扬雄,形成所谓的“反骚派”。贾谊之《吊屈原赋》、严忌之《哀时命》、扬雄的《反离骚》都对屈原表达了“悲悯”之情,但是贾谊悲屈原亦所以自悲,最终却发出了“夫固自缩而远去”的哀叹;严忌代屈原抒发情志,“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故“且隐伏而远身”,“身不挂于网罗”,申明超然遗世、独善其身之情志;而一生“好古而乐道”的扬雄尊诗为经,以辞赋为末技,却专作《反离骚》赋,既感念屈原之高洁人品,又反对其“同生死,轻去就”的悲怨情结。《汉书·扬雄传》揭其旨云:“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可见所谓“反”者,只是出于悲凉情怀,在与屈原情志感通的基础上,囿于“时命”,习见专制而产生的一种“出世忠君”情志,其实质是在怀屈原、悲其志、哀其沉的思想基调中所滋生出的超然与执着两种价值观的辩证统一,故此宋人晁补之在《变离骚序》中便认为“离骚之义,待反离骚而益明”,而明代胡应麟也在《诗羲》中表达了相同看法:“扬子云反离骚,似反原而实爱原。”又说:“扬子云反离骚,盖深悼三闾之沦没,非爱原极切,不至有斯文。”可谓扬雄隔世之知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反骚派中坚扬雄一生“好古而乐”,以宣扬文武周公孔子之说为己任,又尝以孟子自况,尊《诗》为经,却在评价屈原时认为屈骚“体同诗雅”,可与儒家经典并称,不舍是秉承经学意绪,也是其本人宗经思想的自然延仲。

屈骚之争延及班固形成高潮,其结果是对屈原“人格文本”的贬责及对屈骚“文字文本”的称许。如果说刘安司马迁的生存经验(情)和价值取向(志)与屈原两相契合而导致“尊骚”、扬雄等与屈原情投意不和而导致“反骚”的话,那么班固则与屈原情志两相乖离,故有贬责之举。班固生于世家,少比‘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5】。时值力、汉初年,王莽狂悖敌政,天下残破,后经光武中兴,王室力倡儒学以利王权专制。其后汉章帝亦亲临白虎观,召众儒讲论五经,借王权之威势强用图谶纬书妄解经义,使经学与神学结合,以成国家法典。自此儒学由武帝时的经学化已完全流至神学化、谶纬化,并对班固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在《白虎通》里竟提出了“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之类的图谶神学思想。就其文化取向而言,则完全以儒家“诗教”为准的,竭力强调王权对文化的控摄,反过来又要求文化乃至文学要“有补于世”,有助于王权专制和政治教化;即使著文讽谏,也须“出辞逊顺,不逆君心”,“视君颜色不悦且却”,同时主张“以礼谏君”,认为“人臣之义,当掩恶扬美”。而以这样的理论标尺来衡量屈原,则大多不合儒家道统,因此在《离骚序》中颇有微词:“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契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宠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屈原“露才扬己”,不符儒家温柔敦厚之诗教;而“责数怀王,怨恶椒、兰”,不合儒家“以礼谏君”之礼教,也有悖于儒家“中庸之道”,故系“狂狷之士”,不是明智之人,其人格自当贬责,何谈兼民风雅并与日月争光?就这样,班固以一断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完全颠覆了自汉初淮南王以来对屈原“人格文本”的认同评价,也瓦解了屈骚与儒家经典之间的关联。当然,班固也认为屈骚“弘博丽雅”,但“人格”既已抽去,班固所见者惟有“才格”,只剩下“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这样的评价了,这又一次肢解了淮南王等人屈原人格与才格形神不分的思想。

班固颠覆屈原“人格文本”、瓦解屈骚“经典”地位、肢解屈原两种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作法或曰文化取向主要缘自个人不同的政治文化处境,就此而言,除班氏家族的传统影响以外,还因袭了其父班彪的符命思想,尤其是班彪的《王命论》附会神话、缘饰经术,以证明天下之必重归于刘氏,象征大一统专制政体的合法承续,这些都在班固不同的价值取向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可以说,相对于前此“尊骚”与“反骚”一派而言,班固作为东汉史界大家、文坛世擘,其视野更宽,见识更远,但同于“王命”,惑于儒术,更基于当时图谶神学所给予的深刻影响和文人的“时限”,班固消解屈原“人格文本”便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实际上,两汉时的“屈原”已经不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存在,而是汉儒托以言志的一种象征性“兴象”。如果说“诗无达诂”,那么屈原一生就是一种“诗性文本”,其人格是诗性的,自无达诂可言,汉儒触“骚”生情,感慨万端,只是这“情”(生存经验)归于“王命”,习于王权,更承于儒术之流绪及操作智慧,所以都无一例外地“依经立义”,对同一种“诗性人格文本”作出了同中有异的经学化论释。班固“贬骚”之后,王逸集屈骚论争之大成,既对屈原两种文本作了三百年来最全面的阐释,却又将其许为“经典”,使之产生经典效应为王权专制实施大一统政治教化鸣锣开道,不啻是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对班固“贬骚”所作出的积极应答,使屈原两种文本的经学化得以完成,从而最终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屈骚之争。

就操作方式而言,班固贬骚是“依经立义”,得出的是否定的答案,而王逸“扬骚”却依然是“依经立义”,得出的是肯定的答案,只是这“扬”却是从“贬”开始的。所贬者,班固之论。王逸《楚辞章句》序一驳班固“全命避害”论,二驳班固“露才扬己”说,三驳班固“虚无之语”论。他褒扬屈原与屈骚,指出“人臣之义”当以“忠正伏节”为准的,但其理论标尺却是“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可见班、王二人屈骚之争只在形式。在王逸看来,班固解译屈骚全是“误读”,唯有自己才是“正解”,中心旨意都在是否“合于经术”,其实质殊无区别。另外,汉初刘安与司马迁“尊骚”主要基于个人及时代悲情而认同于屈原忠而被谤之悲情,复又重新标举屈原之“忠贞之质”,强调人臣忠正伏节而死的精神,因此较之刘马一氏就更显得冷静、理性而客观,并没有刘马一人“感同身受”的长吁短叹,所以在王逸尊骚为经并将屈原人格文本评为人臣极谏之典范(亦是一种“经”)的时候,这种手段固然无异于经学操作,但更具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同于刘安、司马迁的感性认同,也与扬雄、班固的感性乖离大相径庭,只在“依经立义”以及屈骚的经学化这一点上反映出经学效应的某种历史传承。屈骚的经学化就是通过“依经立义”的话语方式将其奉为儒家之“经”,并借此进一步强化“政教中心论”的合法地位。比如王逸《楚辞章句》的首篇即是《离骚经》,篇《序》云:“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经,以风谏君也。”

此番解释说明“经”之功用在因循道统“以风谏君也”,而在王逸心目中,这无疑也是他尊骚为经之宗旨:因循道统,以强化政教中心,巩固专制统治。为了做到这一点王逸尽力恢复了屈骚与儒学经典的内在关联,所谓“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点明屈骚的意义生成方式是“依经立义”,而不是班固所谓“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基于这样一种内在理路,王逸也“依经立义”以说明屈骚“依经立义”之话语特质,表现出了高度的实证精神和理性品格,具有相当的理论力度。首先从形式上讲,王逸认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此谗债。”《诗》乃《五经》之一,此处诗骚并举,且认为屈原取兴皆“依诗”而成,则明确了屈骚的“经典”地位以及意义生存方式,显然不是蹈虚之语。其次,就批评手法而言,王逸抛弃主体解悟,更征实证分析。《楚辞章句序》云:“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这是典型的“依经立义”,但稽考的目的却还是为了说明屈骚缘饰经义之经学特质。又如《天问·后叙》中,王逸复再次重申了这条原则:“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以相发明,为之符验。章决句断,事事可晓,稗后学者永无疑焉。”可见王逸屈骚批评论的理论肌质无它,却正是是否“合于经传”,并以此作为价值标准“以相发明,为之符验”,阐明骚之大义,做到“章决句断,事事可晓”,已为“经籍纂话”之先声,实具理性品格和科学精神,以颇具理论穿透力的经学阐释集屈骚论争之大成,只不过依然秉承“独尊儒术”之流绪,更同于“政教中心”之束缚,重视“依经立义”之经学化操作方式,其实质与刘安、司马迁、扬雄与班固一样,都是经学智慧催生的产物,只是因为内在流变其视野、立场以及文化生存经验等的不同而殊相迥异,故有这场持续三百余年的论争。台湾学者颜昆阳在总结这个问题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汉人在骚、经关系上的争议,原始的意图显然不在于解释文学史,而在于为‘政教批判的典范效用’寻求历史文化的依据。淮南王、司马迁、王逸等人之肯断屈原在政教上的典范性,必须从已被帝王以至士大夫所普遍承认为正道的儒家经典中去找依据,而班固的反对,也必须从颠覆这层关系着手。但没想到,这种争议却形成了构造文学史观的衍外性效用,并且影响深远。”【6】所谓“衍外性效用’,即是基于经学效应之“政教批判论”,自汉代以迄已然形成传统,多用“情志批评”为阐释手段,将批评文本“经化”与“典范化”以实现“政教批判”之意图,后来竟至成为一种特殊而普遍的理论范式,对当世以及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当时对汉赋与《史记》的评价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经化”的烙印,而汉代牵强附会文论的产生就更是经学效应的直接产物,可见“依经立义”抑或批评文本的经化已经成为其时文学批评的核心范式,规定着当时儒学文化共同体所有成员的价值选择、精神信仰、学术肌理以及批评模式,并深刻地影响着自此以降中国文论的内在理路,使经化批评依附于“政教中心”,成为一种特殊而普遍的文化取向。当然,所谓“牵强附会”是就文学批评本身的独立性而言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考虑到有汉一代的文化走向是独尊儒术、尊诗为经与文论经学化三条线平行发展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加之以儒学方术化、谶纬化与神学化为依托的政教中心论已经逐步确立并日益成为汉代的主要文化理路,同时又借此锤炼出了“依经立义”式的文论操作范式,因此不妨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

即持平以论汉代经化文论,则当可看出这其实就是当时儒生基于个人生存经验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因为在大一统专制政体所滋生出的强烈的压抑感,使怀抱儒家理想的儒生们产生了普遍的“悲士不遇”情结,董仲舒等人便只能通过造神运动迎合王权,为自己争得徐图发展的生存权利,而独尊儒术、尊诗为经与文论的经化则只能看一作是这种生存经验的文化反映,当然同时也是专制文化通过儒术的经学化操作泡制而出的时代产物,自然,就文学的独立价值而言,这时的文论因其附会王权、穿凿谶纬,远离人性与关学追求的价值日标,不免打上了牵强附会的历史印迹。

总之,汉代因王权与神权联姻终至独尊儒术实施文化专制突出了政教合一功能,使其成为当时文化价值的核心,这便为汉代文论的经化——趋于“讽喻政教”——提供了价值基础和必要的条件;同时由于汉儒为适应文化专制、独尊儒术的需要,对传世典籍实施文化重组,普遍经化,便形成尊诗为经的趋向,使“比兴”手法成为汉代文论经化的形式特质和操作智慧,因有《毛诗序》等“美刺比兴”之言志教化说的产生。可以说“讽喻政教”与“美刺比兴”正是汉代文论缘饰经术、臣服王权的必然结果,也是其认识论核心和方法论本质,而所谓牵强附会文论也正是凭借这两大理论支柱得以发生、发展,并对当世以及后世文论产生深远影响的。

(原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秋之卷,第88-92页)

【1】《后汉书·儒林传》

【2】《后汉书·贾逵传》

【3】《孟子·离娄篇》

【4】司马迁:《史记·屈原传》

【5】《后汉书·班固传》

【6】颜昆阳:《汉代“楚辞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载陈平原、陈国球主编《文学史》(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5页。

同类推荐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的随笔集。内容包括近年来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变迁以及华裔移民生活的变迁,对奥巴马就职将要给美国带来的变革也做了描述。
  •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北京这座迷人城市值得缅怀和追忆的名人与往事。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热门推荐
  • 人生养成游戏

    人生养成游戏

    “我只是玩了一个人生养成游戏,用不着劈我吧?”林枫无奈的说道。林枫因雷劈和人生系统融合。打不过你?等我升级后在人物面版加了属性点再虐你。你有异能?看看我的兑换面版兑换点能兑换到什么。你有女朋友?看看我的关系面版,嗯,和女神的关系到了50,再接再厉你是黑龙帮的?看看我的势力面版,还带看忠诚度的。
  • 呆萌甜心:霸道校草抱一抱

    呆萌甜心:霸道校草抱一抱

    【甜蜜宠爱,百分百宠文】那年,她5岁,他七岁。呆萌的她失足落入他家的泳池中,遗落了脖子上的水晶项链。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下了她,收藏了她掉下的项链。十年后,她再次重归这里,她已经不再能认出他的模样。他将她抵在墙角壁咚,“夏沐萱,都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救你一命,是否该以身相许?”她睁大双眼,看着他手中的水晶项链,原来当年奋不顾身救下自己的小哥哥已经成长成如此帅气的霸道校草。“我不认识你。”夏沐萱矢口否认。话音刚落,将自己抵在墙角的人突然弯下头,冲着他邪邪一笑,夏沐萱的嘴便立刻被人堵上。“是么?那我帮你回忆起来。”
  • 随身空间之修仙

    随身空间之修仙

    孟莘语,一个大二普通女生,因机缘巧合得到一空间,从此走上了光明的大路。(全本免费)
  • 吸血鬼的焚香契约

    吸血鬼的焚香契约

    一位具有吸血鬼体质的天使,命运的转变、沦落成黑衣公主。一份份古老的契约,让她原本的人生波涛起伏......【本书纯属作者君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龙临九天

    龙临九天

    一位命运作弄的天才,一颗神魔对弈的棋子,一个相爱相杀的故事;龙血九脉,佛道双封,纯阳正气,幻化星辰;漫漫修真路,煌煌五帝都,神魔手中舞,万界一屠夫!-------------------------------------------一本侠义书,热血战八荒,一世情缘起,定不负大唐!(不是那个基三,不是那个大唐;架空,高武,神魔)求收藏点击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本妃很乖:妖冶太子请自重

    本妃很乖:妖冶太子请自重

    二十一世纪乖乖女蓝月儿某天终于成功穿越了,很不巧的,刚一穿越就砸到一帅哥的身上,咳-----这帅哥为什么这么眼熟?哇塞,这不就是她舍身相救的那帅哥嘛!他竟成了当朝太子耶!这妖孽太子正在逍遥中,哪知天上掉下个大活人,直接就砸在了他的身上,为了自己那“负伤”的身体,他直接就把她给拎回了太子府,好全心全意的“报复”她-----蓝月儿本以为遇上个好主,好也能像其他穿越女主那样在古代混个风声水起的,哪知,这主根本就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 妖生孤独

    妖生孤独

    本书又名《男配和主角才是真爱》,《论直男是如何被掰弯的》,《主角和基友的日常》……这是一本作者无聊的时候写的,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 道破九虚

    道破九虚

    道亦有道,修道者,可控天下之生灵,掌天下之生死,青城开宗,西岐封神,缔造诸世强者,引亿万信徒潜心修道!道亦有道,修道者,可踏破轮回,不受生死之苦,扭乾坤,转阴阳,逍遥于世,普度众生,解生民之苦!道途无际,谁才能傲视天下?···························
  • 苍生诛魔录

    苍生诛魔录

    天下苍生,皆可得道。一位来自未来的异世之魂,十几位出生入死的兄弟,携带着天下苍生,与这无情的世界为敌!那万古之谜,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当一切都解开之时,众生皆叹,恰在此时,灭世之灾即将来临......嘘,请安静地听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