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根本国家的威力是由国家的整体实力决定的,它既包括军事力量,又包括非军事力量,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难以有一个巩固强大的国防,更难以取得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胜利。当前,我国国防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现代化水平与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不相适应。我们强调增强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综合国力,是因为当代的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家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历史上还未有哪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乃至社会生活领域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水平与信息系统的能力可以说已超出了单纯技术的范畴,它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准,并将成为决定21世纪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为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力争国家经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希望和追求。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国进入WTO 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如果不同步,势必与发达国家的国防建设差距拉大,造成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脱节,将会带来巨大风险。因此,绝不能等经济上去了再抓国防。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国家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增强国防实力,大力支持军队加强质量建设,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三、启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工程,走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改变着战争的面貌,我军建设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是无法回避的时代话题。目前,我军机械化建设阶段尚未完成,支撑信息化建设的高新技术研发能力还较弱,欲完成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过渡要比世界发达国家付出更大的努力。
所谓军队信息化,实际上是指在最高统帅机关的统筹规划下,着眼于信息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动力,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指挥自动化为核心,通过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对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最终实现军队建设的转型。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各部门、各系统不能自行其是;军队信息化的范畴包括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军事活动的各个领域;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指挥自动化,通过开发信息资源和普及信息技术,增强各作战要素的信息功能与融合能力。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军队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的关系,坚持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二是处理好信息化与机械化的关系,这是一种递进发展的关系,应将二者融为一体,同步推进,共同提高;三是处理好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特别要注意自力更生与借鉴的关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
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技术推动,其重点应放在对机械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改造上;放在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上;放在信息系统与武器系统的融合交链上。突出需求牵引,其着力点应放在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上;放在信息化高技术局部战争新机理、新样式、新手段的研究创新上;放在军队信息机制的确立与完善上。把握“建”、“用”结合。“建”的目的是“用”,没有“用”,“建”就失去了意义。建立建用结合机制,从而形成军队信息化建设边“建”边“用”,以“建”带“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特别要把握整体联动和创新方法,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着力点,从而大大加速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进程。
四、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武器装备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必须优先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国际机遇,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争取尽快使我军主战装备上一个台阶,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就是告诫我们,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与机遇,必须积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增强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第一,要把发展微电子技术摆在首位。因为高技术武器系统的更新和研制,几乎都要依赖军用微电子技术。第二,发展军用光电子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向更灵巧、更具威力、多功能、多用途、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第三,发展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装备将作为一种“软杀伤武器”,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第四,发展和完善以反导弹技术为主体的防空体系。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没有以反导弹为核心的高技术的防空体系,国家战略要地、军事设施、战略物资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也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五,加强海、空军建设,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我国有辽阔的海洋和领空,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关系到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与结局。第六,完善自动化指挥系统。要建立健全各级指挥机构,强化最高决策机构领导机制,确保最高统帅部能对各战区和整个武装力量实施及时有效的指挥。减少指挥层次,改善指挥保障系统等。
五、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同步进行从战争发展的各个阶段来看,人在战争中的主导作用是一贯的且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用正是通过武器装备来体现的,并决定着作战理论、特点和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所以,传统上注重谋略的中国军人必须改变以往容易轻视技术、轻视武器装备作用的思维方式。必须深刻认识到,对于高技术局部战争,只有掌握了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才能驾驭它。为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这是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体条件,是走中国精兵之路的需要,是保卫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需要。
江泽民指出,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我们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尽快抓出成效。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策,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要采取超常措施,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这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客观要求,特别是我们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的形式、规模、作战指导战略的实际需要。高技术局部战争带来的新特点,客观地要求我们对高技术部队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实施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面且还要求对各种技术保障业务实施集中组织、统一指挥与协调行动。我们必须改革体制编制,以建设既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信息化高技术局部战争客观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编制体制,谋求建立按作战板块需要,并具有较强综合性、总体性和互通性的组织与指挥机构,使我军在未来的防卫作战中,形成人与武器装备最佳的结合,产生最大的活力,发挥最大的效益,以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之需要。
六、注重研究未来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
中国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这种防御是和平时期努力遏制战争与准备打赢战争的统一,是战争时期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术上攻势行动的统一。为此,战略指导原则的制定应注意研究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的类型与基本特点。
(一)从战略层次研究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的类型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而进行的战争;二是抗击和反击敌人局部入侵的战争。
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而进行的战争,是解决台湾问题被迫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作出的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具有国内战争的性质,同时又存在复杂的国际背景。在外部势力特别是霸权主义军事强国介入的情况下,它将同时成为一场极为复杂的国际政治、军事斗争。就战略作战方式而言,可能主要有两种:一是封锁作战。即综合运用多种兵力兵器和手段,对某一特定海区、海上通道及上空加以有效的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隔断敌方岛岸与外界联系的攻势作战行动。二是登岛作战。这是由诸多军兵种联合组织实施,为攻取大型敌占岛屿而进行的规模较大的海上进攻作战行动,是由武力手段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最高斗争形式。
抗击和反击敌人局部入侵的战争,是我国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反对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侵略行径而同入侵者进行的局部战争。此类战争主要是由别国对我国领土、领海及领空的武装挑衅和局部入侵引起的,也可能是因其他政治、经济等原因而诱发的。它属于国家间的战争,具有对外反侵略战争的性质。在战略作战方式上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岛礁争夺战。这是为保卫或收复我海上领土,在我岛礁和周围海域及上空进行的攻防作战行动。二是边境反击战。这是在陆地边境地区进行的回击敌国武装进犯的作战行动。三是抗击敌海空突袭的作战。对我国来讲,虽然目前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国防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战略上对这种局部战争不能没有必要的研究和准备。
(二)慎重分析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的基本特点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是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既带有世界上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般特点,也具有我国自身的特色。这是我们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足够估计和认真研究的。
一是作战对手多元,可能与强敌作战。由于对我国安全构成的局部威胁来自相对独立的各个方向和各个对象,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程度和范围,情况十分复杂,变数很多,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作战对手将是多元的。同时,一旦我们同多元对手发生军事冲突或局部战争时,霸权主义军事强国一般不会置身事外,将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或深或浅地介入进来,从而造成种种复杂困难的斗争局面。对此,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并树立同强敌作战的思想。
二是主要战场在我边缘地带,并可能延伸到国土的一定纵深。在未来的局部战争中,其主要战场将远离我内陆腹地而位于周边的战略边缘地带,如沿海地区、近海海域和陆地边境地区及其上空。在一定条件下,战争行动可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延伸扩张,从而涉及到我国土内的一定纵深。也就是说,我国土一定纵深内的重要目标都可能面临敌远程综合火力突袭的威胁,对此我们应有必要的估计和戒备。
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海空交战地位突出。高技术局部战争强调并实施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已是不言而喻了,我国所面临的局部战争,海空军交战的可能性明显上升。在很多情况下,战争行动可能主要表现为相对独立的海战、空战。无论是登岛夺礁,还是实行海上封锁,海空军力量都将成为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于就是主体和骨干,海上、空中交战亦将成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关键行动。为此,我们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特别重视海空军建设。
四是技术对抗程度大大增加,高技术与其他技术装备同时并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进行战争的物质技术基础与过去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对抗已成为在全局上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在不同的方向与不同的对手作战,其技术水平可能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但其中对我威胁最大的,是同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优势的强敌进行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这种战争中,并不是单一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之间的较量,而是高技术装备与其他技术装备同时存在,交错并用的综合性较量。
(三)努力探讨未来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
一是立足应付复杂困难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对未来战争中可能发生的复杂困难局面既要有足够的估计,同时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在准备中,既要从坏处着想,也要向好处争取,通过扎实充分的准备,努力改善未来军事斗争的环境,为在未来战争中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创造条件。
二是着眼国家利益,慎重作出战争决策。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手段。因此,在战争决策上必须根据国家的特殊需求正确作出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分步走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是国家利益的最高要求。军事战略要着眼于这一最高要求规范和展开自己的行动,使战争决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战争问题时,应把遏制战争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力争用和平方式,用“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同时,也应看到,遏制战争必须有打赢战争的实力和准备做后盾,否则,遏制就没有条件。此外,对战争的遏制行动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奏效的,当矛盾和冲突发展到最高阶段,用遏制等手段无法解决问题时,为了捍卫国家利益,战争手段就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在战争决策上做到需要与可能、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当现有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时,应在国防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准备和创造条件,增强我之能力,确保我能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三是攻防结合,进攻为主,掌握战争主动。具体实施时,充分发挥总体作战的威力,注重对敌战争体系和作战系统结构的破坏。在对战争的指导上,力争速战速决,尽可能缩短战争进程,要达成这些,必须统一领导,集中指挥。
四是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紧密配合。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军事上的较量,而且是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全方位斗争,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极为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对局部战争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许多情况下要达到战争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等行动的协调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