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200000020

第20章 成都历史上的大移民(2)

明末清初,四川经历了频繁的战乱,灾荒连年,瘟疫遍地,以致“城郭鞠为荒莽,庐舍荡若丘墟,百里断炊烟,第闻青磷叫月;四郊枯茂草,唯看白骨崇山”。这段文字载于康熙时的《成都府志》。

据说张献忠剿四川,使成都元气大伤,许多民间的惨烈故事对那次大屠杀进行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张献忠进入成都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但他仍然下令屠城三日。张献忠杀人不分贵贱和男女老少。他在青羊宫贴出告示声称要开科取士,他建立了大西政权,人们以为他真的要招纳贤士,于是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和各州县的读书人连同家属几万人齐聚青羊宫,被张献忠一网打尽,全部杀害。据说杀人的刀都砍卷了,于是就活埋,很多人并没有断气,到了夜晚,坟场一带就要发出无数叫魂的声音,连士兵听了也不敢出门,再杀人时,就有鬼叫声附耳,使他们抬不起手来。

大杀过后是小杀,所谓小杀就是每天杀百余人,为的仅仅是树立威信。在张献忠统治的一年零五个月期间,成都人经历了建城两千多年以来最恐怖、最黑暗的时期,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大城成了一座大坟场,尸体被抛入府河和南河,以至于“尸为之塞,不能行船”。

关于张献忠剿四川还有几则野史传闻,其一是说张献忠早年随父从陕入川,半道上其父将毛驴拴在一个地主家的门口,毛驴屙了一堆屎,地主出来见了就不依,说是冲撞了他家的财神,要其父将屎吃了。张父百般求情,地主根本不允,在一群凶神恶煞的打手的助威下张父只得含泪将驴粪蛋吞下。这事对幼年的张献忠刺激很大。加上他去野外野失,拉完后抓了一把草擦屁股,不料抓的是活麻,无数的小刺将他的屁股刺得红肿,火烧火辣地痛,于是张献忠对天发誓,说四川人恶,连草也要刺人,倘若有朝一日他发达了必将川人斩草除根。果然,当他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并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自立为王后便大开杀戒,将成都屠城。

张献忠剿四川,有一则惨烈的故事就发生在成都东大街上,在一处大宅院里人们躲在房子的板棚之上,张献忠的士兵在宅院里四处搜寻活口,这时一个婴孩大声啼哭起来,母亲赶紧用奶头堵住孩子的嘴,以至于使孩子窒息而亡。绝望的母亲也不想活了,从板棚上摔下来惨死在士兵面前。士兵发现板棚上躲了那么多人,索性将房子点燃,大火中人们的哀号声不绝于耳,那惨叫声经久不息,每年到了七月半的夜深人静之时,那招魂的声音还要在东大街的里巷中游荡。据说那个大宅院的主人是个富商,很信迷信,在张献忠的大军进城之前他去找过成都有名的陈半城算过一命,陈半城算命十分准确,半城的人都相信他。他掐指一算说富商逃不过一劫,富商当场就吓得尿湿了裤子。果然,富商就死在那场劫难中。而陈半城也没有解脱,他四处寻找藏身之所,先是藏在枯井中,怕被人用石头将枯井填死活埋其中,又改藏在房子的夹层中,还搬了许多食物进去准备长期躲藏,在里面一盘算害怕被人烧房,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藏在空心的大树中安全,那棵大树在后花园,因为闹蛇,无人敢在大树下站一站。可怜一代神算子,一生中给半城的人都算过命而不曾失手过,结果连自己的命也算不准。他挣下那么大一个家当,在东大街上拥有最大的一家丝绸店,在东门外码头还有一个大货场,前后娶过九房姨太太,生过三十多个子女,在一念之差下躲进大树中。那天张献忠进了宅院四处搜寻了一番,连一个鬼影子也没有找到,气得无从下手,走至树下,大吼一声,说今天没有活口就拿这棵老树开刀,手起刀落,大树被拦腰斩断,一颗人头滚落而出,双目还在一眨一眨的,嘴巴也在一张一合,像在无声地表达着对人世无端变故的不甘心。陈半城的财产成了张献忠的宝藏。

但真正给成都土著居民带来灭顶之灾的不仅是张献忠,还有吴三桂。这个明朝叛将投降清廷后遣将领王藩屏入川拨乱。这是一个屠夫,将四川蹂躏了六年之久,川民“皮穿髓竭”,成都十室九空,连虎狼野兽也趁机行凶。剩下的少数居民也都在死亡线上挣扎,大批居民移民到周边各地躲避官兵的杀戮。成都已是一座空城,一个中国历史上几度辉煌的经济都会就这样衰落下去了。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移民潮。三百多年来成都出现过四次大的移民潮。第一次是在清朝顺治末年到康熙年间,经太子太保、四川巡抚李国英奏准,“招两湖两粤、闽黔之民实东西川,耕于野;集江左右,关内外、陕东西、山左右之民,藏于市”。

清朝政府还专门出台奖励移民措施,实行免赋政策。大批的两湖两广人、福建人、江西人、陕西人在免赋政策的诱惑下一家一家地举家迁往四川。成都的洛带成了移民进入成都平原的中转站。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湖广填四川使四川又人丁兴旺起来,生产又得以恢复,移民还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新鲜血液,甚至带来了更丰富的方言,这就是近代历史上四川为什么会获得巨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四川近代史上为什么会诞生那么多文艺巨匠的重要原因。

湖广填四川一直延续到乾隆中叶,历经一个多世纪,到乾隆四十九年,四川的人口上升到2100万。至咸丰元年,又增长到4400万。四川在中国历史上几次繁荣又几度衰落,每一次大的移民之后都使四川的经济再度兴旺。这种状况在中国众多省份之中是一个唯一。

第二次移民浪潮是抗战时期学校、工厂内迁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军南下。

在抗战时期,北方27所大学迁来成都,成都一时名人荟萃,成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许多北方知识分子在成都结婚生子,成都的许多知识分子的上一辈、上两辈都是北方移民。1940年华东和华中250家工厂迁入四川,到1944年工业企业增加到一万多家,同时迁来的还有数十万流动人口。整个四川成了抗战的大后方。抗战结束后许多工厂、学校又回迁,但人员并没有完全回迁,一些人留在了四川,建立家庭并繁衍后代,成为成都的老城民。

新中国成立后,几十万大军云集于西南,一时间四川来了大批晋、豫、秦、鲁、苏的干部。现在成都的许多家庭都是那一时期由北方南下的干部同当地人结合建立的,如今活跃在成都的四五十岁的人有许多是南下干部的后裔。

第三次移民浪潮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批的工厂内迁,被称之为三线建设。按照当时军事的划分,中国沿海为前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内陆地区,特别是四川地区为三线。三线基本处于中国西部的大山之中,战略位置上比较安全。

湘西、鄂西及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为西南三线,尤以成都为中心,上千家工厂和科研机构迁到这里,使四川省(包括当时的重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和科研大省。

今天成都东郊大片的工厂都是那一时期迁来的或建立的。大批的东北人、上海人随之迁徙,对成都的人口起了巨大的融合作用。成都东郊出美女、出俊男,东郊人更高大、更聪明,这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次大饥荒,别处的人大多承受了饥荒之苦,粮食定量供应,营养普遍不良,而东郊因是国有大工厂,基本生活能够保证,下一代受到的拖累相对要小一些,因而发育良好。

再来看第四次大移民浪潮,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的国内外大公司在成都设立分支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成都,世界各大银行也在成都开设了分支机构。各国的领事馆也纷纷在成都建立,外国留学生不断拥入,光是成都的会展中心每年就有成百上千的国际国内盛会举办,单是每年一届的糖酒会就要吸引数十万客商。每天有数十万流动人口充斥于大街小巷,民工市场热闹非凡,保姆市场热火朝天,人才市场车水马龙,商品市场人头攒动,许多乡下人举家迁入成都,在成都做小本生意,甚至有许多大老板原先也是乡下人。成都人口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8万,增加到今天的一千二百多万,加上流动人口,成都真可谓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

同类推荐
  •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书稿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感觉。也许,是我还无法在短时间里从写作的兴奋抑或思维的快乐中解脱出来;也许,这薄薄的纸页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更精彩,也更值得缅怀。每当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里在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作的每时每刻,我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热门推荐
  • 题濠州钟离寺

    题濠州钟离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砖房里的俏姑娘

    红砖房里的俏姑娘

    撑开她送给我的这把花格子雨伞,我的眼前一片雾色缭绕的茫然,离开这座古城的多年以后,我终于又一次踏上了这片给我太多回忆的土地。不知道这是第几场春雨,沥沥淅淅地落在身上。望眼看去,那一条灰蒙蒙古城墙,又将一段令我今生今世都无法忘却的记忆呈现在我眼前……“姝婷,你还好吗?”就在此刻,心头再一次涌起多年未曾平息过的惆怅和忧伤,犹如钟楼的沧桑,鼓楼的暮色。看那,起风了,大雨瓢泼起来,白色的雨乘风倾覆,古城被洗涤得焕然一新。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听她说“我永远是你的鱼”,清晰的记得那座位于西安S大不远处一个叫白庙的村庄,那里曾经是我们栖息的地方,我把它称之为“红砖房”。"
  • 洪荒之紫莲传奇

    洪荒之紫莲传奇

    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传奇,一样的精彩。我为逍遥真人,名紫玄。入洪荒,参天道,逍遥天地。
  • 汉语文化语用学

    汉语文化语用学

    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主要内容有: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学”。
  • 羽迹邪道至尊

    羽迹邪道至尊

    我不愿被人看破心事又不愿别人对我一无所知矛盾,让我在这里阐述五年,十年,乃至永远或许一直只有我一人在听在看在说。若上天注定悲哀,终不可改变,倘若...谁翻开了它,可否留下你的痕迹我的情感,对你无足轻重但对于我,珍若生命。当初我害怕被人窥视心境。怕像被人扒光了扔在大街上一样异样的眼光,尖锐的议论。现在,我承认我发疯,那又何妨我自愿爱上你,为你痛苦,为你忧伤,为你落泪,为你心碎,都与他人无关呵,是我运气不好,第一次登场,就当了个跑龙套的。
  • 往昔写实记

    往昔写实记

    这个作品,我构思良久,我不是个作家,也不是个好的写手,我就像在写一本回忆录一样去记录我和我的家人曾经那些苦难却美好的生活,如果能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父母和我更好地生活当然是好的,如果不能,也算是为日后的自己增添一些回忆的筹码。嗯,就是这些!
  • 末世机缘:天启

    末世机缘:天启

    宇宙永恒,天地长存,在一个个时代的崛起落幕,一颗存在于宇宙角落的星球——地球,迎来了一场灾难,也将造就一位将要改变世界的存在,他在生死抉择之间一步步成长,只为……
  • 九侠风云

    九侠风云

    华夏年间,封魔深渊门户大开,幽都八王率魔蜂拥而出,华夏九州陷入长年战争。而江湖之中,在六大修真势力的带领下,江湖豪杰并起,为了击退幽都妖魔,一个计划应运而生……
  • 巫裔世界之武巫

    巫裔世界之武巫

    武则天登基之后,天下群魔众妖齐出,天上神佛也各自出动,武巫金召阳偶得到大禹皇的如意神铁,从此走上了一条巫族之路
  • 柒号引渡人

    柒号引渡人

    沈小妖是竹下小院第七任引渡人,亦是千年来最出色的引渡人。什么是引渡者?不是所有的人类都能坦然面对死亡,引渡者帮他们完成死前最后一个心愿。公平交易,童叟皆欺。因为沈小妖,无父无母,无情无爱。她有何来历?人类之躯的引渡者,到底是巧合,还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