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校正】
致(1)虚(2)极,守静(3)笃(4)。万物并作,吾以观复(5)。
夫物芸芸(6),各复归(7)其根。归根曰(8)静,静曰复命(9),复命曰常(10),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11),容乃公,公乃全(12),全乃天(13),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14)。
【词义注释】
(1)致:致力,达到。
(2)虚:空虚。《管子·心术上》:“虚者,无藏也。”
(3)静:寂静。《管子》:“静者,勿先物动,以观物则。”
(4)笃:深,甚。
(5)复:返回,还原。
(6)芸芸:众多,纷然杂乱的样子。
(7)复归:“复归”是经文的专用词,同第二十八章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的意义相通。日本学者福永光司说:“老子此一思想,其特色所在,实是承认现象个物之根源有个本体之道的永恒不灭;即是说,一切个物就其自身而言,虽是有限不完全。但其存在之根源,却是稳踏着无限而完全的‘道’,因为‘道’有着连续的本第十六章末关系,故由自末归本的复归,而得脱出其自身之有限性与不完全性,这便是复归思想之本质。”可见这个词在经文中的重要意义。
(8)曰:作“则”字解,相当于“即是”。
(9)命:此处指天命。《礼记·中庸》讲:“天命之谓性”,陈鼓应释为人的本性,似也说得过去。
(10)常:永恒的,不变的,即常道,即自然规律。
(11)容:宽容,包容。
(12)全:王本作“王”,疑为全之误,依劳健、陈鼓应之说改写。
(13)天:自然。
(14)殆:凶险。
【白话译文】
力求空虚,固守寂静。面对蓬勃兴起的万物,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尽管物类复杂纷芸,最后都要复归其根。归根就是寂静,这叫返回本命,返本就是回归常道,知悟常道,就是明白人。不知常道,胡作妄为,必有凶险。知悟常道就能心地宽容,心地宽容就能廓然大公,廓然大公就能成全万物,成全万物就符合自然,符合自然就是常道,常道就能持久,终身没有风险。
【原意解说】
上章讲为道者的仪容与心态,本章讲为道者入门的实在工夫。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达到第一章所讲的“常无欲”与后面第四十八章讲的“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从有身进入无身的必经阶段。这是老子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认知方法。他认为只有依靠这种方法,去掉自身一切私心杂念,使玄鉴无疵,本体清明,方能知始、知常,达到“常无欲,以观其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