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9000000036

第36章 组阁风波(1)

毛泽东了解周恩来没有野心;毛泽东也了解江青,她倒是个想当旗手的人物。

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实际上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就利用“风庆轮事件”,向邓小平发起攻击。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不满意,为江青一伙提供了勇气

林彪集团折戟沉沙后,位居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便成为江青等抱着政治野心的人力图移开的巨石,时常成了他们攻击的最大目标。最后的周恩来仍不得安宁,身处逆境。

粉碎林彪集团后,毛泽东积极支持周恩来领导全国批判林彪集团的罪行,纠正一些“左”倾错误。但他也经常重申“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不喜欢看到“右”的倾向。但在批林初期,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信任大于不满意。1971年10月,经毛泽东批准,撤销了由林彪集团控制的军委办事组,成立了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毛泽东指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凡讨论重大问题,要请总理参加。

毛泽东还批准成立了由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专案组,以严格审查林彪反党集团的问题。

周恩来为改善和发展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批准了我国从日本、美国、联邦德国等国进口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大规模引进,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封锁和禁运的局面。

毛泽东希望这样做。他在一份文件上批示:“无论怎样,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创造了文化,创造了科学,创造了工业,现在我们第三世界可利用他们的科学、工业、文化——包括语言的好的部分。”

1972年5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确诊患了癌症。毛泽东一字一句看完周恩来的病情报告,心情沉重地指示说:“由剑英、颖超、汪东兴、张春桥领导医疗组工作。”他还告诫周恩来: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毛泽东让工作人员将一只宽大的沙发,送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坐后,觉得很舒服。

然而,按照周恩来的主张,批判极左深入下去必然导致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是毛泽东无法接受也不能允许的。被压抑的江青集团瞅准了这点,立刻翻过本来,在1972年9月下旬,提出了要批“右”,反对批“左”。

10月6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根据周恩来的授意写了《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登在《光明日报》上,立刻招致极左分子的“反击”,张春桥、姚文元指示上海《文汇报》攻击此文。张春桥说:“周培源有后台,不管他的后台有多大多硬,就是要批。”

11月28日,中联部、外交部在《关于召开外事会议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煽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周恩来于30日批示:

“拟同意。”

次日,张春桥在送“总理再阅”的批语中却写道:“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否仍然是极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极左和无政府主义?我正在考虑。”

而江青在同一份报告中,于12月2日写的就更直截了当了:“我个人认为应当批林彪卖国贼的极右,同时批他在某些问题上的形左实右。在批林彪叛徒的同时也应着重讲一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这几点正好与周恩来的看法针锋相对。可以说,就是从这一时期起,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同江青集团之间的对立变得明朗化、公开化。

两种主张很快反映到毛泽东那里,都等候着他的裁决。

12月5日,人民日报社王若水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今年8月1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人民日报》等单位,极左思潮没有批透;‘左’的不批透,右的东西也会抬头。我很同意总理这个提法。总理讲的是机关内部的运动,但我觉得对报纸宣传也是适用的。”他在信中还反映了张春桥、姚文元不同意批极“左”。

12月17日,毛泽东将张、姚二人召到住地,对这一瘦一胖两个“左派”说:“批极左,还是极右?有人写信给我,此人叫王若水。”

张春桥、姚文元:“我们知道此人。”

毛泽东:“极左思潮还是少批一点吧。”

毛泽东像说又像问:“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是极左?是极右?”毛泽东的意思是:“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这能说是左吗?这是右得不能再右了,是极右!

张、姚、江等立即抓住适合自己口味的这道“菜”,要全国人民都来品尝,顿顿都吃,倒了胃口也得吃!1972年冬季来临的时候,天空中的阴霾终日不散。

一股暖流被提前到来的寒潮逼退,天,又冷了。

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当选为副主席。这种格局表明,毛泽东通过十大,既批判、清除了林彪集团,又坚持了九大以来的“左”倾错误。既使周恩来为首的老革命家在党的中央机构占了半数席位,也使江青一伙的势力得到加强。靠造反起家的王洪文坐上了副主席的高位,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结成了同盟,毛泽东给他们起了个名称叫“四人帮”,但这个名称被频频使用,是在毛泽东逝世之后,他们被拉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见王洪文、张春桥。

张春桥老谋深算,鼻梁上一副深度眼镜,使他的干瘦面孔又多了一份学究样,其实他对政治、权术的热衷早已超过了对学问的兴趣。相比之下,王洪文显得年轻,模样也好,又有所谓工、农、兵的经历。

“你们两位是负责搞报告和党章的,今天找你们来谈几件事。近来外交部有若干问题不大令人满意,大概你们也知道吧?”

毛泽东对外交部工作的不满意,是由外交部的一期简报引起的,毛泽东不同意这期简报对美苏关系的分析。

“大家都说好,都说此文不错。我一看呢,也许是我错的,你们贵部是正确的吧!不过与中央历来的、至少几年来的意见不相联系。”

毛泽东在批评了简报中的观点后,又对王、张说:

“你们年纪还不大,最好学点外文,免得上那些老爷们的当,受他们的骗,以至于上他们的贼船。”

王洪文、张春桥用心地记下毛泽东说的每一句话,并琢磨其用意,以便调整出击的策略。

毛泽东从外交部的问题谈到历史,有些是即兴发挥,有些是以史喻今,最后言归正传:“结论是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势必出修正。将来搞修正主义,莫说我事先没讲。”

王、张已从毛泽东的谈话里,知道批评所指是周恩来。这种不满,客观上为王、张、江、姚屡屡向周恩来发动进攻提供了足够的勇气。

江青多次向周恩来施放暗箭,毛泽东出面制止

197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帮助”周恩来。这次会议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召开的。毛泽东根据不准确的汇报认为,周恩来在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会谈中犯了右的错误。

周恩来、叶剑英与基辛格的会谈结束不久,翻译即向毛泽东汇报会谈情况,其间谈到:周总理有的问题不请示主席、不报告主席,周、叶被美国的原子弹吓破了胆。

毛泽东相信了翻译的话,认为周、叶对美右倾投降。

在11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表现得特别激愤:“这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

姚文元也跟着这样说。

这样一来,他们就把周恩来列到了张国焘、高岗、林彪的行列。而且江青还当面指责周恩来是“迫不及待地要取代毛主席”。这可以说是最无中生有也最让周恩来生气的话。不要说现在他重病在身,就是最健康的时候他何曾想过要取代毛主席?

但毛泽东也不能完全容忍江青。

12月,毛泽东送走外宾后,分别与周恩来、王洪文和王海容、唐闻生谈话。

他对王海容、唐闻生说:“这次会开得好,很好。”

这是指11月“帮助”周恩来的政治局会议。

“就是有人讲错了两句话。一个是讲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也不是。对总理可以批评,林彪就不行。一个是讲总理迫不及待,他不是迫不及待,她自己才是迫不及待。”

很明显,第一个“他”是指周恩来,第二个“她”是指江青。毛泽东也将这个看法告诉了周恩来,这使周恩来舒了口气。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多次误解,这是事实。但毛泽东了解周恩来没有野心,不会“迫不及待”;毛泽东也了解江青,她倒是个想当旗手,“迫不及待”的人物。

以后的事实证明了这点。不久,江青即举起了批林批孔的大旗。当然,“法宝”还得从毛泽东那里取。

毛泽东在召见王洪文、张春桥后不久,又和江青谈了话。毛泽东说到要批判郭沫若的《十批判书》。“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毛泽东随口吟诵了四句诗。毛泽东谈起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将儒家归于右倾保守,开历史倒车,并对秦始皇大加赞赏。

“九·一三”之后,在林彪住处查抄了不少抄写着孔孟格言的字条。于是,林彪的罪恶便同孔孟之道挂上了钩。他们的用意在于:远批孔孟,近批林彪,现实呢?他们不能对外言传,只让人心会:中国最大的儒是谁?林彪已经葬身黄沙,谁还拦在路上?

他们要将批判之火慢慢引向周恩来。并且寻找机会,一旦毛泽东有所表示,他们就公开亮出批判周公的旗帜。事实上,批林批孔中,已经有文章将历史上的“周公”划入儒家,大加笔伐了。江青一伙唯恐那些迟钝的人不明底里,以各种方式做出暗示。比如《红旗》杂志一篇《孔丘其人》的文章,此文是江青点题授意并经江、姚审定的。文章通篇不批林彪,却说“孔丘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在这个社会大变革中急剧地衰落下来。在他71岁,重病在床的时期……”甚至把鲁国当时根本没有的“宰相”职务硬加在孔丘头上,让人去联想到周恩来。《北京日报》一篇署名柏青的文章,以孔老二重病在床,影射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把孔老二“张开胳膊”改为“端起胳膊”,对周恩来进行人身攻击。

还是有人不明白。

于是,有一天江青亲自出面解释了。

那是1974年1月25日上午,首都体育馆的广场上,人山人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会”。江青走上台时,像个展翅的黑孔雀。她趾高气扬,万物似都在其脚下。

“革命的同志们!”江青拖着长腔,似虚弱又似激动地喊着。“今天是动员批林批孔的大会,要全国动员起来。这场批判运动,不是放空炮,要有的放矢,要紧密联系实际。我们有没有代表孔老二式的人物呢?有这个问题,大家要动动脑子,想一想。”她卖了一个关子:“现在,先请谢静宜同志讲。”说着自己鼓起掌来。

这位被毛泽东称为“小谢”的人,原本是搞机要的工作人员,后来到北大支左留下来当党委书记,一下成了风云人物。她坐镇清华、北大,和迟群二人成为清华、北大两所大学的“太上皇”。她的言行举动,都是代表江青的。

她敢说敢批:“今天,我是根据江青同志的指示,讲讲批林批孔问题。孔夫子是个儒家,不是法家。长期以来,他是保守势力的代表。这种保守的反动的思想,阻碍着革命的发展。不批臭它,中华民族就不能前进。”

周恩来也坐在主席台上,正面无表情地看材料。他不知道这个会的内容,是临时接到“江办”的电话通知,匆匆忙忙赶来的。

谢静宜在指桑骂槐:“代表保守的反动的孔老二式的思想,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我们要坚持批臭这种妨碍文化大革命的反动思想。不管这种代表孔老二反动思想的人,地位多高,威望多大,都要把他坚决拉下马……”接着迟群上台,又是一番含沙射影。

“总理讲讲吧?”江青扭过脸,点起了周恩来的名。

任何时候都不会慌乱的周恩来将话筒拉到自己面前,轻轻咳了一下,一板一眼地说:“对于这个会,我事先一点也不知道。”

会场上一阵躁动。

周恩来接着说:“但是,我对文化大革命形势的发展不够敏感,有点思想落后于形势。幸好,江青同志敏感,我应该检讨自己的思想……”

周恩来的话不软不硬。他不得不谨慎从事,不能贸然冲动,谁知此事有没有毛泽东的指示?

会后,江青一伙自然是弹冠相庆,他们觉得让周恩来当众检讨,最低也是灭了他的威风。

周恩来完全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毛泽东的支持。如果完全由着性子来,他可能24小时内被打倒。现在他宁愿让主席批评自己“小事天天送”,也得报告这件事。因为“大事”“小事”有时很难分。当天晚上,他指示参加大会的秘书:“你们开夜车,把大会的发言整理出来,用不着全文整理,把主要意思整理出来就行了,我有急用。”

秘书们知道周恩来的用意,连夜突击,到第二天,即1月26日上午,记录便整理好了。周恩来把记录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重要的地方还用红笔划了线,附上一封信,都装在一个大信封里,派机要员送到毛泽东处。

当天下午,毛泽东就认真地看了大会记录。从他抽烟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工作人员都感觉到毛泽东生气了。

果然,毛泽东看完记录后,叫人打电话找周恩来,让他通知政治局各委员,要开一个会,讨论江青私自召集的“一·二五”大会的问题。

政治局委员们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直逼江青一伙:“这么大的一件事,你们和政治局商量过了么?和我商量了么?”江青知道有人将大会的事报告了毛泽东,可能就是周恩来。对于毛泽东的发问,她不敢作答,更不敢争辩。

“1967年,你江青带头就搞乱过军队。”叶剑英最讨厌江青,憋在心里的话脱口而出,“你这次夺权,是对政治局、中央军委和周总理搞的一次突然袭击。

这么大的一件事,谁也不商量,自己就干上了,你江青的胆子也够大的了。”

周恩来也说得很严肃:“现在北京的中央直属机关、国务院各部和军委的各单位,听了你的报告,又闹腾起来了!他们哪里知道,你用的是中央的名义,其实完全是你个人的意见。怎么收场啊?”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铁戟温侯

    三国之铁戟温侯

    虎牢关下神威赫赫,横戟立马唯我吕奉先!梦回长安,醒来后发现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都将重新回到起点!是历史的继续轮回,还是宿命中新的安排?一切尽在三国之铁戟温侯!
  • 罗马星之启

    罗马星之启

    在遥远的古罗马,一个15岁的少年在斗兽场奋斗厮杀,却不知......
  • 避疫

    避疫

    金朝汴京大疫,柳庄的读书人带领全村抵御疫情,组织青壮、挖沟通淤、置医购药、隔离病源、焚毁尸体……但大疫毁灭了生命,避疫却毁灭了人心。规训与隔离是否应该被施行?人数占优是否便能够执掌暴行?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不惜一切代价的生存,还是在于亲情的守护或伦理的延续?避疫的种种手段,或许在当下被视作文明与科学,但在当时打破了全部的道德与伦常,在原本牢固的以血亲为纽带的社会结构上留下了不可缝补的裂痕。面对生存的压力,血亲相互背叛攻讦,习俗被随意颠覆,律法被肆意践踏,偶像与信仰被粉碎,少数人的生死也可以被多数人定夺……倘若如此,浩劫之后,余留下的也不过是一片荒漠与行尸。
  • 浑象地动仪

    浑象地动仪

    预言陕西大地震的地动仪淹没在茫茫历史之中,南阳张衡的墓穴竟是空壳挽尊之所,数千年后,当两片神秘的秘图突现重合,解开了一段缠绕千年的谜团,随之而来又会发什么些什么呢,无人知晓;且听我慢慢道来。。ps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十三月凉

    十三月凉

    〃天历六年四月,阳帝容垣驾崩,仁德皇后殁,遵先帝遗嘱,弟,景亲王容浔继承大统,同年六月景亲王容浔登基,称明帝,改国号天玥。开启大庆国繁华盛世的新篇!〃一场惊心动魄的皇权更迭,史官不足百余字便全部记载,那么,在这百余字中遗忘了多少不为人所知的真相?
热门推荐
  • 宁错勿弃

    宁错勿弃

    宁错是智商极高的天才理科女,邢鹿鸣是性格木讷的呆板文科男。遇见他,她一向引以为傲的高智商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这般油盐不进,他真的不是外星人吗?且看高智商的天才少女是如何向一名木讷闷骚的呆萌男发起猛烈进攻的。
  • 遭遇外星文明

    遭遇外星文明

    偶然脑洞的产物,全部放在这里,个人觉得喜欢的话可以宣传一下。当然更新不定,时间不定,字数不定。
  •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本书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成功的销售大师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致力于阐释商品之外的他们推销的“思想、理念”、甚至他们缔造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神话”。
  • 且谈修仙

    且谈修仙

    天傀秘炼,启仙缘,成仙九阶。争宝物,千重法门,腥风雨血。东窗事发遭仇杀,初露锋芒歼敌灭。入宗门,漫漫修行路,觅仙界。小铜镜,追圆满,登天堑,何时越?只身一人行三界,管他谁挡我仙业。待回首,世上已万年,踏仙阙。
  • 灵魂赌约:不一样的结局

    灵魂赌约:不一样的结局

    因为一个和孟婆的赌,任雪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自打她出生起,就冠上了妖女的恶名。既然如此,不好好祸害苍生怎么对得起这个称号呢?手撕祁素娥,棒打鸳鸯,生拆宫殿,还敢殴打皇子。连大冰块叶轻寒的清白都敢毁,“亲了我,我就让你这辈子都娶不到妻子!”“那我娶你可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剑纵七界

    剑纵七界

    一块古玉,一颗赤子心,造就了怎样一个传说?一腔热血,几许深情,缔造怎样的一段千古绝恋?修真之路道不尽,红尘俗事望不穿。道在人心欲渐远,长路漫漫任谁闯。跨越七界,横渡苍穹,孤战天下,永不低头!请看一位少年如何徘徊六道七界边缘!纵有诸神佛魔,更存仙鬼妖人于斯,怎敌他一剑之威!穿梭时空,游遍七界,不是为那永恒传说,只为寻找那真正的自我。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丐无双之执掌天下

    丐无双之执掌天下

    好不容易穿越了,居然还是乞丐,难道我这辈子就是当乞丐的命?乞丐怎么了?小爷是乞丐中的战斗机。脑瓜子嗡嗡的,不带这么玩的。天地大战,涂炭生灵,翩翩少年乞丐,身携逆天气运,与天斗,与人斗,与鬼斗,经历无数劫难。无论是权位还是美女,九天之内唯我独尊。
  •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选录的是王雪峰所写诗词的一部分。所录诗词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体诗,古体诗我基本上采用的是新韵,古体诗中包含了格律诗(近体诗)。第二部分是古体词,古体词也采用的是新韵,是依据《钦定词谱》和《白香词谱》填写的。第三部分是自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