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1000000016

第16章 文化概论(14)

黄羊钱鞭流传于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是一种集舞蹈、健身、体育和防身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宁夏独有,国内罕见,倍受广泛关注。黄羊钱鞭起源于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属于草原游牧民族的牧羊鞭舞。据传,当时有一个家境贫穷的少年呼娃,生性伶俐,所牧羊只膘肥体壮,经常得到牧主的赏钱。呼娃将麻钱拴在牧羊鞭上,前后左右甩动,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很是惬意,且随着时间推移,便成为羊群左右移动和或跑或站的信号,从而流传下来。

黄羊钱鞭融合多种传统民族舞蹈精华动作和现代舞蹈动作,套路不断推陈出新,有龙门阵、一字长蛇阵、二龙戏珠、剪梅花、四季发财、五福临门等十几种。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自觉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2006年,黄羊钱鞭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艺人刘秉国系代表性传承人。本项目先后应邀参加了宁夏第一届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第十三届西部商品交易会、中国宁夏民间艺术游暨吴忠市第一届社火大赛、宁夏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宁夏第十一届运动会,多次获得自治区、市、县的奖项。

洪岗子换北位于中宁县下流水乡境内西北部洪岗子村,规模庞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系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教派、洪门第二代教主洪寿林的墓地和道堂。“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损坏,1987年由洪门第三代教主洪维宗组织重修和扩建,于1994年竣工。整个建筑群分为前门、学堂、清真寺、居住楼、诵经楼、沐浴堂、食堂、拱北、正厅、拱顶塔、纪念碑等。每年农历7月24日至8月14日,为洪寿林、洪维宗主祭日,有众多信徒前来游坟纪念。

洪岗子拱北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与阿拉伯式建筑相结合,并吸收现代西方建筑艺术的手法。拱北坐北向南,北依山峦,南面平滩。布局完整,沿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四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院落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和艺术特色,共同表达了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拱北占地约50亩,南北长400米,东西宽70米,总建筑面积28600平方米,周围植树100多亩。现成为宁夏境内最具有伊斯兰民族风情的宗教旅游景点。

十六花几故乡文化

海原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今的海原,不再遥远、偏僻和闭塞,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基本要素。走进海原,平坦的公路、宽阔的街道、靓丽的广场,加之马铃薯、砸砂瓜、小茴香、葱韭蒜等优质物产,无不体现出花儿故乡的风韵。尤其是以菜园文化、西夏文化、回乡风情为主打的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使海原县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儿故乡”。

历史沿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海原县西安乡菜园村出土了大量的以石器、陶器、骨器为主的古代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考古学家们在方圆10多公里范围内,发掘清理出大量古墓葬、窑穴和房宅基地,印证了这些文明出现在相当于中原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被考古学界定名为“菜园文化”。这不仅表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海原地区已有人类居住,而且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这一重大发现,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海原这块兵家必争的神奇土地上,人类繁衍生息不断延续。春秋时期,这里是少数民族狄戎的居住地;秦汉时期,这里曾先后隶属于北地郡和安定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在这里大规模地畜牧,曾一度呈现出“牛马衔尾,羊群塞道”壮观景象,被誉为中原边陲地带的“粮仓油盆”。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年)之前,在今海原县东部的李旺镇附近设置了“他楼城”。隋代大业元年(605年),在今海原县的高崖一带建置“他楼县”。唐朝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军队打败突厥颉利可汗,并将其押解至长安,其部族投降归唐;唐朝贞观六年(632年),中央政权为了安置突厥降部,曾将他楼县改置为缘州。唐朝高宗时期(650~683年)在这里复置他楼县,之后改名为萧关县。五代时期(907~960年)海原地区长期受吐蕃、党项部族控制。宋夏之交,战事不断,设置西安州,这里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冲,海原也因此走上古代文明史的巅峰。清朝同治十三年(874年),设置海城县,民国3年(1914年)更名为海原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海原县在行政体制上一直隶属于甘肃省平凉行政专署。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固原行政公署划归宁夏,海原县隶属之。2004年4月28日,成立地级中卫市,海原县隶属之。全县现拥有行政区划面积6373.9平方公里,总人口46.3万人,辖属建制镇5个、乡12个,分布城镇居民委员会8个、行政村168个。

名胜遗存现今的海原,最具历史价值而且最引人注目的,当首推“两山两城”了。“两山”是指海原境内的西华山和南华山,“两城”为今天的海原城和早已烟没为断垣颓壁的西安州城。正是这两山两城,与海原古老而辉煌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共同见证了1000年前大夏王朝的兴衰荣辱,呈现出人类文明史的惊涛骇浪和起伏跌宕。

南华山与西华山比邻而居,双峰并峙,均属六盘山的西部余脉。不过,在西夏立国时期的几百年中,它们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都山。据说,这个名字是西夏国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给起的,有“天上都城”寓意。李元昊极为看重天都山的军事意义,在此设置了大夏国最大的军营南牟会,并在环天都山一带,建立了24座军事要塞,屯集重兵,以抗衡来自大宋王朝的军事威胁。1099年,宋朝军队在攻占天都山之后,于大夏国的南牟会军营筑城,命名为西安州。今天的西安州城,早已坍塌倾圮,天都山上的李元昊行宫,也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如若站在西安州残缺的古城墙上,人们仍然可以依稀想见大夏王国当年的辉煌与威严。

当时间的指针对准1227年之一刻,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了大夏王朝的百年幽梦,在完全占有了大夏国的土地之后,被这块适合放牧和栖息之地深深地吸引着,又将其称之为“海喇都”,蒙古语意思就是“前锋、前哨”。时移世易,时过境迁,随着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央政府在海城设立县治,海原城便取代西安州而成为海原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历史变迁虽然有时更替莫测,出人意料,但它分明又是生动的、鲜活的、合理的、必然的。不过,在当今人们看来,已经消逝了的西夏文明在海原县历史进程中才是最辉煌、最引人注目且最值得后人铭记的篇章。追寻古代的遗迹,触摸文明的碎片,不仅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任务,也似乎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而与此相关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无疑正在成为推动海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天都山石窟位于西安州古城西7.5公里处。这里山峰奇峻,水清峦秀,登其顶峰,顿觉心旷神怡;凭高四顾,万象在目,天晴时可远观靖远黄河。天都山四周自然环境优越,系天然避暑胜地。今天的天都山,沿山而上可见古寺数处,有玉皇、观音、三圣、子孙、白衣大士等大小洞窟,极为壮观。虽历经千年的战火和风雨,石窟的保存依然较为完好。

海原城南的南华山有大面积原始森林,青松翠柏,碧水溪鸣,花香鸟语。这里至今尚存有7座寺殿遗迹,灵光寺便是当年李元昊的避暑行宫之一,不过寺庙已经倾圮,遗址尚存,游人可以从中依稀领略到当时行宫的规模和气魄。

人文风物海原县是宁夏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回族风情和回族文化同样构成了海原地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早在元明时期,海原就有回族居住,而回族人口在当地大量增加,则是在清朝初年以后。到了乾隆年间,回七汉三的人口构成格局已经形成,直至当下也没有多大变化。回族勤劳善良,珍视传统,信仰虔诚,生活节制而井然有序,风俗习惯迥异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每逢节日或有贵客临门,则炸油香、宰牛羊以示庆贺,表达欢迎和尊敬之意。海原回民分布广、来源复杂,在沧桑岁月里,渐渐形成了同中有异的不同教派,几乎宁夏所有的伊斯兰教派和门宦,在海原均有教众和传人。

凭借自身浓郁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黄土高原景观,海原已经吸引了国内影视界关注的目光。全国颇有影响的影视剧,如《驴嘎》《苦泉纪事》《贺兰雪》《美丽的大脚》《血性山谷》《哥哥树》《马燕日记》等,都曾以海原为拍摄景地。不过,现今让全国甚至世界都能够永远记住海原的,则是发生在20世纪之初的海原环球大地震。民国9年(1920年)12月16日晚8时,海原发生了8.5级强烈地震,顷刻间,山崩地裂,仿佛世界末日来临,地震波及全国12个省区,死难20多万人,仅海原县就死亡7万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60%。地震之后,海原县城除一座钟楼和一口极小的土坯拱窑之外,所有建筑物全部坍塌,城墙也大半损毁。强烈的震动持续了10多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网测录到了此次地震,其能量相当于11个唐山的7.8级地震。从此,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和学者来到海原调查,收集了大量可供研究的实物资料。国际饥饿救济协会成员克劳斯于民国10年(1921年)3月实地考察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说山峰在夜幕下移动,巨大的地裂吞没了房屋、驮队,村庄在一起一伏的土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地震给海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产和生命损失,在海原人的心中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创痛和灰色记忆,但它也同时也给今天的海原人带来了一笔文化财富。如今,哨马营古柳、干盐池城垣、盐湖等,随处可见的地震遗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游客来这里考察、研究、浏览追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打开了海原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哨马营古柳根植于海原县大地已有上百年,它见证了海原的历史巨变,也亲历了1920年的海原环球大地震,虽历经磨难而傲然挺立、枝繁叶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海原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中共海原县委提出了“震柳精神”,号召全县人民大力弘扬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为特质的“震柳精神”,这正是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珍视和开发利用。

钟灵必毓秀,地灵则人杰,悠久历史记忆必然会托起沉思和想象的精灵。时下的石舒清就是一位从海原的山沟中走出来、走向全国的着名作家,或许正是海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培养了石舒清,使他在对生活对人性的沉郁而宁静的思索中,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青年数学家李星,在政坛上颇有建树的李成玉、李锐,以及荣获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的马志英,都以各自突出成绩成为了海原人民的骄傲。近年来,海原县作家群体已经形成,文坛影响力与日倶增。有的作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令人陶醉;有的作品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言之有物有理,令人产生共鸣。解光荣、魏秀云、程彩萍、罗庆、李风刚的作品五彩缤纷,罗玉林、李四营、周改琴、杨志云的作品美艳韵致,共同支撑着当地的文学天地。

花儿艺术“花儿”是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最早流传于六盘山下的海原县一带,俗称“干花儿”。因大多是歌唱爱情的,又称为“骚花儿”。海原花儿何时形成?无史料可考。但据调查追溯,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花儿已经盛行于海原。当地回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小调方式哼唱,并逐渐吸收了甘肃河湟花儿、陕北信天游等民歌的特点和音乐风格,逐步形成了具有海原地方特色的花儿。今天,时代赋予花儿新的韵致,以歌唱新生活、新气象居多,花儿已成为海原县一张靓丽的名片。“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你不要割,就让它绿绿地长着;高高山上的山丹花,你不要摘,就让它久久地开着……”情发自肺腑,气出自丹田。

始建于1979年的海原县民族文工团,最初以秦腔、眉户等戏曲演出为主,鼎盛时演职人员达到50多名,现有演职人员32名,致力于发挥“花儿故乡”优势,以挖掘回族民间文化资源为主,承担着文艺创作、艺术培训、送戏下乡等任务。自2007年以来,创作编排了大型花儿歌舞剧《大山的女儿》和《海风吹绿黄土地》、花儿风情剧《回乡婚礼》、回族叙事剧《宛嘎斯》等一批享誉自治区内外的花儿优秀剧目,并培养出马汉东、妥燕、撒丽娜、李海军、罗建华、杨德武、黄亚、李嘉欣、金晓慧、杨生财、张正国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花儿歌手。2008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海原籍“花儿王子”马汉东一首深情的《绿韭菜》,让全国人民对花儿有了新的认识。如今,花儿皇后妥燕的《尕妹妹就在大门上站》《黑猫儿卧在锅台上》《眼泪花花把心淹了》等广为流行。花儿歌舞《富民政策到山庄》荣获2010年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展演精粹奖。由马汉东和妥燕演唱的《心中的花儿火辣辣》、罗建华演唱的《尕相片印到了纸上》等,分别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亮相,马汉东和撒丽娜先后还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08年,海原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花儿艺术之乡”。2013年,全面反映和展示花儿艺术魅力的音像资料《花儿海原》,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正式出版,并纳人宁夏农家书屋配送工程,面向全区发行。

剪纸刺绣海原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系列灿烂的文化。这里的民间艺术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习俗、节庆等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浸透着泥土的清香,其中剪纸、刺绣艺术经过长期传承发扬,已经形成风格独特的艺术门类,全县20余万妇女有近一半会剪纸、刺绣。

这些手工技艺除少数来自祖传之外,大多数属于自创,抑或无师自通,作品的构思创意富有情趣、色调调配淳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商品价值。

剪纸刺绣工艺在海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并在当地回汉人民手中得到了传承和保护。逢年过节,汉族有贴窗花的习俗,主人家备好彩纸,庄邻四舍中剪纸能手应邀而至,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有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屋内顶棚、门窗、箱柜上到处贴有以红绿为主体色调的“双喜”“喜鹊登梅”“雄鸡报晓”“梅鹿争春”等,兼有花鸟、瓜果、蔬菜之类的剪纸饰物,尽显喜庆气派。回族人家至今还延续着女儿出嫁的嫁妆必需品——公公婆婆各一双绣花鞋垫、小姑一双绣花鞋、洞房置绣花枕头、饰物等,结婚典礼仪式上还保持着由媒人说“针线”风俗。

同类推荐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中国起名100法

    中国起名100法

    一个人的姓名,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身份符号作用之外,还有言志、抒情、寄托、兴思、描摹、纪实、艺术、审美等功能。人一出生,都各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名字是人一生的财富,名字既是代表具体个人的一种符形标志,同时又是向周围传播信息的主要声音载体。当名字成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时,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总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义,这就是名字对心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的暗示。一个响亮优雅、有品味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吉祥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人缘、幸福都十分重要。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围炉夜话)

    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您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热门推荐
  • 玻璃夕阳

    玻璃夕阳

    我想要一所大房子,房子是用玻璃做的,这样夕阳照在上面,我的王子便会来找我。王子他有最忧悒的眉眼,最温柔的笑容,还有柔白的掌心。我的手落上去。春天就会飞回来。可是,到最后,我也只是在如花的年岁里飘然走过。耳边是青檀巷少年们低诉愁肠的声音,身后是他们踟蹰辗转的身影。假如时光可以倒转,我们是不是来得及在过去的欢乐悲喜之中,捡起一片让伤痛愈合的叶?这样就不用站在时光背后,泪如雨下。
  • 邪魁蛇王的苏甜心

    邪魁蛇王的苏甜心

    “墨离殇粗来吃肉了!”啥米?有肉吃?“喂喂喂,墨离殇你压在我身上干嘛?”“干你!”“你给我下去,啊!——那~轻点,嗯哼……”
  • 猎人不老的传说

    猎人不老的传说

    一个苦命孩子的成长、复仇
  • 绝色学长:能不能离我远点!

    绝色学长:能不能离我远点!

    初来乍到却惨遭鄙视一天被骂老师一次的概率出门下暴雨伞却被偷走坐公交车被挤趴下原因仅因为:得罪了校草?
  •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王子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王子

    他静静的坐着马路边,头埋在双膝间,白色T恤在微亮的路灯下诡异惊心。鲜血已成暗红,混合在脏乱的牛仔裤上。黑色的头发依旧飘逸,在夜色下那么丝丝扣人心弦。我的心没由得一痛。一个落魄让人心疼的王子,任由寂寞的身影投在地上,漠然、孤绝。
  • tfboys薄荷之夏

    tfboys薄荷之夏

    想……知……道……内……容……自……己……看……
  • 萌萌星际妻

    萌萌星际妻

    苏筱筱觉得自己上辈子投胎的时候一定是忘记贿赂阎王爷了,所以她现在才会那么倒霉!你说吧,想她好不容易攒钱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房子,心里正美美的幻想这以后悠哉哉的小康生活,结果他姐夫的末世来了。苏筱筱的美梦就这样华丽丽的碎了,这还没什么,苏筱筱在末世觉醒了双系异能,开始苦巴巴的打怪升级道路,结果等她好不容易升级到了六级。好歹算一能人,结果坑爹的她又赶上了穿越大流。穿到星际去了,附带一小包子,开始了她痛并快乐的养自家小弟的星际生活,还作死的招惹了一腹黑。。。哎!说多了都是泪。。。
  • 暮雪长歌

    暮雪长歌

    他本是仙界中的娇子,为父报仇怒闯西方魔界,使凌霄殿遭受重创,玉帝重罚不然,又因痛失所爱大闹凌霄惨死太始虚境,下一世为爱成魔,痴情一生只为一人,殊不知背后有人也同样为他痴情,,,阅读本书去揭开那消失在那云台暮雪之中发生的故事吧
  • 星际萌妻:请你矜持一点

    星际萌妻:请你矜持一点

    怪咖遍地走,男神待我不如狗。【说人话!】联盟星河战队的中将林听,一直都在找对象,她找啊找啊找,是遍寻不着,日渐憔悴,累觉不爱。“啊……要是能跟大指挥官有一腿也算没白活呀!”因为这一个念头,林听的人生变得更加的日,渐,憔,悴!累,觉,不,爱_(:3」∠)_微博:连翘在当地算美貌且较有才/群374315650
  • 轮回之上古灵冰

    轮回之上古灵冰

    现世第一少女偶像——千临雪一朝穿越成“杂种”,不想真实身份及实力根本无法用“天才”形容,为了心中的理想,且看她如何报复墨家,找回千族,扫荡异世,守护各界,找到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