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吕双辉的生活开始出现转机。由于他为人厚道,一个村民以8000元的总造价将一栋70平方米的私人建筑承包给了他。当时的吕双辉没有任何设备、人员和资金。为了将这个工程做好,他凭自己的信誉用100元一条的高价从一家小卖部赊出了一条“三五”牌香烟,然后找到另一家小卖部,问对方:“这烟原价80元,60元卖给你,要吗?”对方见有利可图,当即同意。于是吕双辉又用同样的办法去赊第二条烟,去赊酒、赊米、赊面……一句话,只要你敢赊给他,他就敢要,而且保证能还。就这样倒来倒去,他最终凑够了购买原材料、租设备、请工人的首笔启动资金。之后,经过数轮“倒腾”,吕双辉终于完成了平生接到的第一个大工程。“其实,当时我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还赔进了自己的工资,不过,我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吕双辉至今回忆起来仍很自豪。
吕双辉的做法,颇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年彻底赔了呢?他或许仍会还钱,但至少也得等他挣到钱再还。万一他一直挣不到呢?万一他挣到钱后也不肯还呢?所以说,当年所有赊东西给他的人都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但他们也不傻,他们敢借给吕双辉,一方面在于他以往还算厚道,二一方面在于吕双辉给了他们足够的利润空间。至少也要给别人些潜在回报——这就是借钱的奥妙,也是借钱的前提。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借给你,就在于你若者是个不靠谱的人,或者借钱给你还不如放入银行收利息。
有必要深度解析一下“空手套白狼”。在现代人看来,这绝对是个贬义词。但在古代,白狼却是和龙凤龟麟相提并论的祥瑞,白狼的出现往往和圣人或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很多古籍中都说,白狼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吉祥动物,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在人间的。即使出现,也惟有有道德的人才能见到。见到都这么难,如果有人不仅见到了白狼,还套住了它,并且是空手套的,那岂不是和景阳岗上空手打死老虎的武松一样的牛人!
当然现代人都知道,所谓的白狼,或许只是一种基因变异而白化的狼而已,但“空手套白狼”至少也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能力。
借钱跟品行有关,又跟品行无关。有时候,借钱根本就是一件需要厚脸皮的事业。我的老乡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能人。当年,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却第一个响应党的号召,搞起了副业,办起了我们县第一家养鸡厂。这样的人要干事业,惟一的解决资金的途径就是借。郭先生在借钱方面堪称创造了先例:他花费半年时间,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挨家挨户的借,你不借给我我就不走,一毛钱我不会嫌少,但你必须借给我点。如你所知,谁会真的借给他一毛钱呢?那不是羞辱嘛!据说,最少的也借了他十块钱。不过也有人真的拿不出钱,郭先生也没放过他们:没钱?没关系,等我建厂房时把你们家的木头、砖瓦什么的借点也行!什么,这也没有?那好,到时你去给我帮工得了……就是靠着这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思想,郭先生终于迈出了艰难一步。如今,发了大财的他虽说也没忘记乡亲们当年的恩德,但每次见面,乡亲们反倒都觉得欠他点儿什么似的!
这就是金钱的威力了。不要为借钱不好意思,只有那些始终没钱或者借钱不还的人才应该不好意思。没有船就借船出海,没有梯就借梯登天。借钱的前提是信誉,借钱的关键是利益,借钱的要领是厚脸皮。很多人之所以借不到船,就在于他们不懂得这些。
6.没有资源就整合资源
“没有资源就整合资源。企业90%以上的资源都是被整合进来的。但前提是,先付出你的资源。”
——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慈善家,曾于清华大学演讲)
古代有个“齐女两袒”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姑娘待字闺中,东邻的小伙子富而丑,西邻的小伙子俊而穷,二人都来求婚。问她中意哪个,齐女害羞,不好意思开口。其父亲说,这样吧,你不必开口,你要想嫁西邻就袒露左臂,要想嫁东邻就袒露右臂。结果齐女两臂皆袒,其父大惑不解,齐女只得解释说:“我想食在东邻,宿在西邻。”
古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不靠山不靠水吃什么呢?答案是靠整合。这位齐国姑娘就颇有整合意识。不过,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资源比资本更重要,没有资源就去整合资源,这是现代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很多人之所以做梦都在想着整合却始终不得要领,就在于他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整合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往自己家里整,最好把别人的东西都整成自己的。殊不知,整合成功的首要前提往往是放弃和付出。
有句话说得非常残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坦白地说,我们整合资源的目的也是为了追求利益,但如果能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别人的利益,比如合作伙伴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很多竞争就会变得不那么残酷,利益之争就会变得皆大欢喜,很多事情也就不会那么难办,更不会因为利益赔上交情、赔上时间、乃至赔上性命了。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儒商之祖、孔子的高足端木子贡的风采。
春秋末年,齐国王室萎靡,政权落入了田、高、固、鲍、晏五大家庭手中,其中又以田家的田恒野心最大,他想篡权,又担心其他家族势多人众,于是田恒便想通过对外战争的方式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
说干就干,很快,齐国大军就杀向了近邻鲁国。当时孔子正率领众弟子在卫国游学。听到消息,他大吃一惊:“鲁国是我的祖国,不能不救。”他权衡再三,派得意弟子子贡去处理这件事。
子贡很快来到齐国,打通关系见到了田恒,可是还没等子贡开口,田恒就说:“先生此来,是为鲁国作说客吧?”子贡说:“我这次来,专为相国——我听说‘忧患在外面就攻打弱国,忧患在内部就攻打强国’,您的心思我非常清楚,但照您现在的做法,结果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打败了弱小的鲁国,功劳是国君和战将的,没有你的份,他们的势力威望大了,相国您就危险了。反之,如果攻打强大的吴国,一时打不赢,就把你的对头困在了外面,那时你在国内做事就不会有人妨碍了,你说是不是?”田恒听了大喜,但齐国大军已开到了鲁国边境,他也不好突然改变计划去攻打吴国,子贡又说:“不如我去游说吴王,让他发兵打你,你不就有借口了吗?”田恒听后,就派人命令部队暂时不要进攻鲁国,坐等吴军挑战。
接着,子贡星夜兼程,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吴国与鲁国曾经联手打过齐国,现在齐国攻打鲁国,接下来肯定会打吴国,大王您为什么不发兵攻齐救鲁呢?”吴王说:“我也想攻齐救鲁,但听说越国准备攻打吴国,我想先打败越国,然后再打齐国。”子贡说:“您不用担心越国,我愿意到越国去一趟,让越王不敢攻打吴国。”
于是夫差封子贡为吴国特使,命他前往越国。到了越国,子贡对越王勾践说:“吴王听说你想攻打吴国,现在正准备打越国,您现在的处境可是太危险了。”勾践大吃一惊,连忙说:“先生一定要想办法救我!”子贡说:“吴王很骄傲,你就对他说要亲自带兵帮助吴国攻打齐国,他一定会相信。仗打败了,吴国实力会大减,越国可以趁机攻打吴国;打胜了,吴王必定要攻打晋国,称霸诸侯,到时候越国也有机可乘。”越王听了大喜,一切照办。
回到吴国,子贡对吴王说:“越王根本没有攻打吴国的想法,过几天就会派人来请罪。”五天之后,越国大臣文种果然带兵来吴,说要和吴王一起去攻打齐国。吴王不再怀疑,遂起大军攻打齐国。
最后子贡跑到了晋国,对晋定公说:“吴国正在攻打齐国,如果吴国胜了,肯定会来攻打晋国,以称霸诸侯,大王可要早点做好准备呀!”晋定公说:“谢谢先生的教诲。”结果还没等子贡返回卫国,齐国已经被吴国打败了。得胜的夫差果然乘胜杀向了晋国,不料却中了晋国的埋伏,死伤无数,越王勾通践乘机起兵攻吴,他先攻下了吴国都城,接着又擒杀了慌不择路的夫差,结束了自己卧薪尝胆的生活。
如果我们把子贡比作古代版的“大忽悠”,相信没有人反对。事实上,子贡比小品中的“大忽悠”还厉害,因为“大忽悠”想忽悠“脑袋大脖子粗”还得打一副拐,而子贡却只靠一张嘴就把春秋诸国忽悠的你来往来,最终达到自己保存鲁国的目的。很明显,这当中离不开过人的口才。但这绝不是能说会道那么简单。老百姓常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对方就是不听。为什么子贡一说别人就乖乖照办呢?原因就在于他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对方的利益:为了保住鲁国,他先是站在田恒的角度去拉吴国参战,为了拉吴国参战,他又站在吴国的角度去越国看风向,为了说服越国,他又站在越国的角度帮勾践盘算夫差,惹的吴、齐、越各怀鬼胎,最后他还不忘去晋国上好保险,将所有人都引入了自己的预定轨道之中。试想,如果子贡只是想着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去为对方着想,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大腕们会听他的吗?
所以,我们也应该像子贡那样,学会换位思考,无论你想整合什么,整合谁,都要先考虑一下:我能为他做些什么?我能为他带来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