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好事者计算过,如果你是一个种三亩地的中国农民——这个标准已经是中国农民中最高的了——你至少要从唐朝贞观年间种起,才能在如今凑齐一栋商品房的钱,而且这期间还不能有什么天灾人祸;如果你是一个工人,按每月工资2000元算起,想凑够买房子的钱,需从鸦片战争上班至今,而且双休日绝对不能休;如果你是个年薪6万的白领,那你至少也需从1960年就开始上班,并且是一上班就拿这么多钱,而且不吃不喝且取消法定假日,才能攒够买房的钱。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并没从细节方面仔细检验上述算术题,但它们至少从理论上反映了中国目前的高房价绝不是当代中国人能够承受的。
房价太坑人,这已经不单单是中国人民的感受了。微软(中国)CE·张亚勤在2010年博鳌论坛上讲:“上个月去微软总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与工作无关的小事。我在西雅图加油,加油站的小伙子一听说我来自中国,立马就说:‘噢,北京!疯狂的城市,房子太贵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美国人民都觉得我们的房市足够疯狂了,难道非得等外星人也表下态,才足以说明我们的房价足够高吗?
房价高不高,我们或许可以暂时绕过去,先谈一下房地产的利润高不高。相关调查表明,包括海尔在内的很多表面看上去与房地产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其实早就进军房地产业了,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新贵旧贵们也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借着房地产的东风得以榜上有名。另外,曾做过不算太短时间小建筑承包商的笔者也深知,即使是北京市质量最高的商品房,扣除土地的价格,单位造价最高也不会超过2000元,而北京的楼市动辄数万,即使是用“暴利”也不足以形容其利润空间。
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的房价太高。那么,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二:
首先在于很多人希望房子涨价。
任志强等房地产开发商肯定是希望房子涨价的,房价越高,他们就可以聚敛更多的财富。而作为任总本人,也可以在其微博中写上这么一笔:“看,我说对了吧!听我的,赶紧买,不然还得涨!”
地方政府也希望房子涨价。时下很多地方政府是在靠卖地活并快活着,这是捂也捂不住的事实。房价涨了,他们再卖地时还能提提价,同时也能拉动当地的GDP,进而拉动其政绩和官运。
早就与房地产业绑在一起的银行自然也希望房价继续高企。抛开房价上涨银行会获得更多的收益不谈,单是房价暴跌银行所要承受的风险就不是他们敢于想像的。
炒房团和房奴们当然也不希望房价下跌,否则前者极有可能多年辛苦化为泡影,后者也会为自己当年没有再坚守一段时间而后悔。
上述群体中,除了房奴比较悲催一些,其余诸如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银行、炒房者等,都是在中国强势得不能再强势的群体,他们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左右房地产业的走势,至少他们有资源去制造一个房地产业必将永远繁荣、房价永远不会跌的假象。
其次在于中央政府监管、调控不力。我们从来都不是什么“歌德派”,但即使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稳定,中央政府想来也是深知房价居高不下的危害的。中央近些年一再出台的各项政策也充分说明,中央至少是不会放任房地产业再这么危险地发展下去了。但类似政策的效果始终差强人意,有些政策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这中间固然有房地产业监管、治理本身的难度所在,但根本性的原因还在于上述政策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结果就是既不治标,更不治本。
比如,前几年针对房地产商“捂地”的现象,政府出台了“限期开发、到期收回”的政策,这样一来,房地产商倒是治住了,但一些地方政府却接过了房地产商囤积居奇的接力棒,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除非出现极端情况,谁能奈他们若何?总体来说,房地产商拿地是越来越难,相应的,与之所伴生的各种中国式猫腻也就越来越多。虽说政府敞开供应土地未必就能把房价拉回到正常水平,但物以稀为贵的规律是不变的真理,从这一点来说,时下很多地方政府其实就是打着行政牌子的房地产开发商。
再比如很多变成了“空调”的“调控”,其之所以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过于无力。如果把中国的房地产经济比喻为癌症的话,那么类似的调控顶多也就是感冒药。新领导人说,“反腐要苍蝇老虎一起打”,其实我们的房地产业也需要类似的猛药。
西方人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而中国人则认为,自己的住宅永远少一间。刚毕业的人,有一间小房可能就会满足,但随着结婚、生孩子,他就会觉得房子实在太小,要是有两间就好了,然后客房、书房、健身房等等统统想要。不单是住宅,写字楼、商业设施也是如此。因此,房价长期上涨就不难理解了。
4.谁让物价上涨按下葫芦浮起瓢?
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的压力也在加大,除了一些客观原因,通胀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过多的货币投放。按下葫芦浮起瓢,这是过多的货币投放到经济领域后炒作资金四处冒泡的表现。
——许小年(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曾在北大发表演讲)
民间有句俗话叫”按下葫芦浮起瓢“,一般比喻一个问题还没彻底解决,类似问题又冒了出来,用它来形容最近几年的物价上涨再恰当不过。
前面说过,物价上涨令人敏感和恐慌,但这丝毫不影响咱中国人的幽默细胞。比如,大蒜涨了,叫”蒜你狠“;绿豆涨了,叫”豆你玩“;生姜涨了,叫”姜你军“;油价涨了,叫”油它去“;直到苹果也涨了,我们才开始问——”苹什么“?
凭什么呢?就凭这些东西虽然贵,但老百姓不能不吃。就凭着这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在蒜价持续疯长的2010年,有些地区的大蒜价格最高涨到了正常价格的10倍!以至于以往令人讨厌的满嘴大蒜味,也成了为识别富人的标志!是啊,在蒜都比肉价贵了,不是有钱人,谁能吃得起?而且还是吃那么多。
相对来说,大蒜的涨势还算温和,让人更难以接受的是绿豆。穷人日子难过,本来就够心烦的,但想喝口绿豆汤,压压心中的邪火,成本也越来越高。当然,伴随着绿豆涨价,其他豆类家族的成员如黑豆、赤豆等也随即水涨船高,高峰时均超过了猪肉价格。价格贵得令老百姓咂舌倒也罢了,有的时候市场上还买不到!
如若仅仅是这些配料级的、杂粮级的食品涨价,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史,我们的祖先们吃树皮草根是常有的事。按理说,既然蔬菜贵过了猪肉,杂粮超过了主食,那我们改吃猪肉、多吃良食不就得了?遗憾的是,猪肉时不时地也疯狂。丁磊这种网络剑客级的企业家为什么开始考虑养猪了?往好里说,他是为了帮咱老百姓平抑肉价;往不好里说,他可能在猪肉的暴涨暴跌中看到了生财之道。而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主食,虽说在有关部门的打压下没有出现过如许疯狂的状况,但也时不时地蠢蠢欲动,在局部地区有时也难免形成涨价小风潮,要不怎么会有”米更狂“的说法?
一句话,除非你不吃,只要你吃,这里不涨那里涨,今天不涨明天涨,总有一天涨到你。弄得一些精明的家庭主妇只好随波逐流:“菜贵了就吃肉,肉贵了就吃菜,都贵了就少买点儿,搭配着吃。”
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但这么一种过法实在令人无奈。那么,到底又是谁在让我们无奈,逗着我们玩呢?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热钱来袭
热钱也称流资,简而言之便是指寻求短期回报的流动资金。换言之,热钱就是来投机的。一旦投资者认为某一领域有投机的可能,热钱就会迅速涌入,同样,一旦投资者获得预期盈利,或者发现时机就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热钱又会迅速流走。因其特性,热钱被人们冠以“货币幽灵”的邪恶称号。事实上,包括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内的多次全球或区域金融市场动荡,背后都有热钱的影子。
(2)监管不力
应该说,相关部门始终在控制着物价上涨,也有打压投机的决心和力度。但因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行业规范有失健全,致使农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到批发再到零售在内的各个环节均处于“野生状态”。等到有关部门介入时,多半已经是涨价很久,或者说是很疯狂了。这一方面有相关投机者狡猾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相关部门的职责缺失。不管你怎么控制的,反正没控制好。殊为可气的是,有些人士还往往无视物价上涨的现实,动辄以“物价涨幅比较温和,可以容忍”一言以蔽之。其根据何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期等一个更敬业的相关部门,需要能在必要时候“一剑封喉”的相关部门,而不是尸位素餐、捉襟见肘。
(3)全面不淡定
时下有个比热钱还热的词叫“淡定”,据说相关的书籍卖得很火爆,包括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应该看看此类书籍,以便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时尽量淡定些。
首先是消费者的不淡定。如前所述,绿豆飞涨不新鲜,新鲜的是天价绿豆居然没货。那么多货跟哪儿去了?除了商家囤货,其余部分无疑都被消费者“支持”回家了。有些人干脆摇身一变为“海豚一族”,一来可以避免被日后的继续涨价再次中伤,二来可以避免有钱买不到东西的尴尬。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进一步推高商品价格,加重社会恐慌,惟一高兴的,只有那些幕后推手。
其次是经营者的不淡定。据网上爆料,继2010年的“蒜你狠”之后,紧接着便是2011年便是“蒜你贱”。持续下降的大蒜价格直接很多准备发一把的蒜农赔得血本无归。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怪他们自己。事实上在大蒜刚刚下市时,其价格与正常年份相比并不低,而他们却一心想着蒜价能像去年一样坐着火箭上升,于是惜售的惜售、囤货的囤货,最终砸在了自己手里。间接受影响的是那些菜市场的小贩们,菜价太贵,老百姓大不了不吃、少吃,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销量下降,影响利润不说,还有可能烂在自己手里,降价吧,进价又那么贵!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豆你玩”最终是逗着自己玩。
总结我们之前所说,物价上涨的原因可谓错综复杂,以至于有时候我们自己就是高物价的推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从我做起,在发现物价上涨的苗头时不要人为地助长其趋势,让那些炒作者渔翁得利,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故意垄断市场疯抬物价者给以严厉的打击,否则,指不定明天又会出个什么新词。
5.泡沫再美丽也是泡沫
现在的情形是开发商不卖房子,银行不逼债。银行和政府一直支撑着开发商,如果不能消化掉的话,开发商破产将对地方政府形成巨大打击。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开发商,这种气候已经形成。但中国楼市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泡沫,看上去给很多人带去了希望,其实没有。
——谢国忠(独立经济学家,曾在北大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