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和手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可显著高于无心脏病者。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及结局,不仅取决于心脏病变本身的性质、程度和心功能状态,而且还取决于非心脏病变对呼吸、循环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手术创伤的大小、麻醉和手术者的技术水平,术中、术后监测条件,以及对出现各种异常情况的及时判断和处理能力。此外,心功能欠佳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其危险性在相当程度上大于心脏病病人进行心脏手术。由于麻醉和手术可进一步改变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从而加重了心血管功能负担;所有麻醉药与麻醉辅助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均会改变心血管功能,且往往在术后不能立即恢复。心脏病病人能否承受麻醉与手术,主要取决于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代偿功能,以及其他器官受累情况和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等。因此,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对病人作全面了解与评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资料和各项必要的特殊检查。至于心功能方面检查项目可按病人心脏病变情况和具体条件选用,并结合各项检查所需价格与对病人有否价值全面评估,应避免对病情处理无益的过多检查,花费医疗资源。因此,麻醉医师必须掌握心脏病变的基本病理生理,有关心脏和循环的代偿情况,充分做好术前评估与准备。
一、麻醉前评估及麻醉前用药
(一)病情评估内容
(1)确定是否急诊。
(2)年内有否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3)年内是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4)有否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较明显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不稳定冠心病、失代偿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严重心瓣膜病),若有则应推迟选择性手术,并积极治疗,病情改善后再手术。
(5)病人有否中等度临床危险因素。
(6)虽有中等度临床危险因素,但心脏储备功能尚好,几乎不可能发生心梗或死亡。
(7)没有明显临床危险因素,心脏储备功能尚好,一般施行非心脏手术是安全的。
(8)无创检查结果可决定能否施行外科手术。
总之,上述指南有助于判断高危病人是否应取消或推迟手术,或在施行非心脏手术后再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二)心脏病人手术麻醉手术前评估的注意事项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术前评估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则有心肌梗死,手术必须推迟。
(2)心源性昏迷,安置起搏器减轻流出道阻力,注意低血压。
(3)呼吸困难,常使肺静脉压力升高。可能有左房或左室功能障碍。
(4)心肌和瓣膜同时受损害,心肌功能较差,并且心肌应激性增高,麻醉危险性大。
(5)主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厚伴有眩晕、昏厥、心绞痛史者,易发生室颤和心搏骤停,危险性大。
(6)冠心病伴房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性期前收缩,则危险性大。
(7)如同时伴频发多源室早、窦房结功能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心衰、心绞痛及新近心肌梗死,则极易发生室速、室颤、心肌梗死、心搏骤停,极危险。
(8)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肌病变及冠心病体征(50岁以上可能存在冠心病,青少年可能存在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危险性极大。
(9)心衰。不论何种心脏病所致的心衰,均应停止手术,控制周后手术。
(10)心脏病患者可从事日常工作而不出现心肌缺血,绝大部分能耐受麻醉和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无病变,心功能较好,如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无右心衰及无发绀者,麻醉和手术危险性不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级,无显著肺动脉高压,麻醉危险性不大;有心衰史或肺动脉压明显升高者,术中、术后易发生心衰。房颤但室率不快,能很好耐受麻醉。
(三)心血管用药的调整
原则上,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应继续应用至手术日。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中枢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硝酸甘油或钙通道阻滞剂会引起心肌缺血、高血压或心脏意外和心律失常。
1.洋地黄类药物
(1)术前可按需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以便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调整药量。
(2)低钾会加重洋地黄引起的心律失常,因此要注意血钾水平,尤其是急性低钾影响更大。
(3)主张在术前天或手术当日停止服用地高辛,然后术中、术后按具体情况经静脉用药。
2.利尿剂
(1)应重视术前补钾并维持血钾在以上。保钾利尿剂纠正低钾血症,优于补充钾盐。小剂量螺内酯与抑制剂以及襻利尿剂合用,可作为严重充血性心衰病人的术前准备。
(2)显著利尿会使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造成麻醉期间低血压,因此应适当补充容量。
(3)国际心衰治疗指南指出:全部心衰病人均需应用ACEI,并建议与利尿剂合用。
3.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1)目前对心脏病病人使用β受体阻滞剂已有了新的认识。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预防心肌缺血作用。此外,使用受体阻滞剂能改善病人心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率。
(2)钙通道阻滞剂一般对围术期心肌缺血无保护作用,遇有病人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欠佳,则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可有效地控制顽固性胸痛。
(3)在所有的钙通道阻滞剂中,一般不主张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尤其是存在传导异常或左心室功能受损者。
(4)对心功能正常或左心室功能轻度抑制病人,硝苯地平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仍属安全。但要注意,硝苯地平的降压作用会被β受体阻滞剂加强而造成不良结果。
4.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病病人术前治疗药物一般不必停用,可用至术日晨。病人术前口服可乐定后,血压控制良好,则连续用药或暂时改为贴片。因骤停可乐定会引起急性高血压反跳,而改用可乐定贴片替代口服,高血压反跳就相对少见,且对术后暂时不能进食的病人有利。至于常用量的硝酸甘油类的扩血管药、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原则上也不必提早停药。
(四)麻醉前用药
(1)由于苯二氮类药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可用咪达唑仑0.05~0.075mg/kg术前半小时肌注。
(2)选择性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存在房颤的病人原则上不使用。一般病人心功能良好、心率大于80次/分可以东莨菪碱或盐酸戊乙奎醚替代。
(3)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应按需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mg,术前2h口服,以缓和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4)除外心力衰竭、低血容量、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节功能不全病人,可考虑可乐定5μg/kg,术前1.5h口服。
二、心脏异常情况的准备和处理
(一)心力衰竭
择期手术应控制心衰2~3周后才能手术。
急诊手术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强心、利尿、给氧、限制输液,控制心衰后慎重进行。
(二)心绞痛
术前应积极治疗心绞痛,明显改善后再进行择期手术。
心肌梗死,非限期手术最好在6个月后再进行。
(三)心律失常
房颤室率快的病人须用药控制室率在100次/分以下。
传导阻滞、心动过缓须行急诊手术者宜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使心率在60次/分左右,必要时可手术前经静脉安置心脏起搏器。
(四)肺动脉高压
术前必须改善缺氧,术后可能需长时间进行辅助呼吸。
(五)并发症
心脏病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应及时控制,肾脏功能不全者术前停止低盐饮食及利尿治疗,防止术中术后发生低钠低钾血症。高血压应控制,但利血平、胍乙啶等降压药,术前周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贫血者应注意缺氧和输血过量,血栓形成者,术前宜给予抗凝药物。
三、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
心脏病病人手术麻醉选择应依据手术部位、类型、手术大小以及对血流动力影响等全面考虑。
不论选用何种麻醉方式,虽不会影响病人结局,但均应达到:①止痛完善。②不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③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抑制。④保持循环稳定,各重要脏器如心、肺、脑、肝、肾的血流量不低于正常生理限度。⑤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增加心肌氧耗量。
(一)麻醉方法
1.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包括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体表短小手术。要求局部阻滞完善,达到无痛目的。对紧张病人可静脉给予小剂量镇静药,以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尽管是局部麻醉,术中无创性监测和面罩吸氧是十分必要的。
2.椎管内阻滞
心脏病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应用椎管内阻滞是否优于全麻,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椎管内阻滞麻醉过程中,病人可基本保持清醒,遇有胸、颈等部位疼痛常是心绞痛开始,提示心肌缺血。但最近证明术中心肌缺血70%以上为无痛、静止型,由此作为心肌缺血指标可靠性很差。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手术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小于1%,而全麻下手术为2%~8%。这在全髋置换术病人亦得到同样证明。究其原因,可能此项麻醉术中出血减少,降低了血栓形成和栓塞机会,对肺功能影响较小以及术后镇痛良好。
(1)蛛网膜下腔阻滞:若阻滞平面控制欠妥,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会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用于心脏病病人有一定危险,一般不提倡。因此仅推荐用于会阴、肛门和下肢手术,且平面必须控制在T10以下,但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量小,阻滞完全是其优点。
(2)连续硬膜外阻滞:可分次小量经导管注入局麻药液,阻滞范围可以适当控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镇痛完全,肌肉松弛良好,麻醉效果可达到理想的水平。若病人心功能良好,即使是简单的上腹部手术也可考虑选用。同时,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无肺动脉高压的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特别是施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时,可收到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3)骶管阻滞:对循环动力学无显著影响,阻滞完全,可适应肛门、会阴区手术和膀胱镜检查等。
3.全身麻醉
目前,对手术时间长,病情严重(如合并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或发绀)、术中会引起显著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均主张采用全身麻醉。其优点在于气管内插管便于维持呼吸道畅通,有效的给氧和通气,术中遇有意外事件发生,抢救复苏均较方便。
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年龄、麻醉前药物用量、有无静脉通路、病变的类型、心血管功能以及对不同麻醉药物的可能反应等因素来选择。全麻诱导应充分给氧,理想的全麻诱导应该是迅速、平稳而无兴奋,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进入适当的麻醉深度,对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不发生过分的兴奋或抑制,尽量减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麻醉诱导的给药途径主要有吸入、肌内和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