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关于乳蛾(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制定。
(1)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反复发作病史。
(2)急性发作者,咽痛剧烈,吞咽苦难,痛连耳窍,全身可伴有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迁延日久者,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3)查体: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隐窝口溢出。
(4)应与喉痹、白喉、扁桃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2008年)中关于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制定。
(1)症状
病人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
平时自觉症状少,可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呼吸不畅、打鼾、吞咽或共鸣的障碍等。
(2)检查
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粘膜呈暗红色,挤压扁桃体时,隐窝口内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扁桃体大小不定,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可见瘢痕,凹凸不平,常与周围组织粘连。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黏,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满,痰粘难咯,迁延不愈。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主要成分: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当归、芍药、贝母、桔梗、甘草。
加减:偏于肺阴虚者,宜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偏于肾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汤加玄参、桔梗之类。
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
加减:湿邪重者加厚朴、枳壳宣畅气机、祛湿利咽;若喉核肿大不消加浙贝、生牡蛎。
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或参苓白术散口服。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推荐方药:会厌逐瘀汤和二陈汤加减。主要成分: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桔梗、玄参、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加减:喉核暗红,质硬不消者,加昆布、莪术;复感热邪,溢脓黄稠,加黄芩、蒲公英、车前子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血府逐瘀丸口服。
(四)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者数次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
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
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
2.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处理
出血:明确出血位置后予以压迫、电凝或结扎的方法止血处理。
感染:及时应用抗生素。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或被摘除。
(2)好转: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
(3)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耳鼻咽喉科学》制定。
(1)痊愈:病情积分减少90%;
(2)显效:病情积分减少60%—90%;
(3)有效:病情积分减少30%—59%;
(4)无效:病情积分减少29%以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扁桃体望诊情况进行判定,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或被摘除者判定为治愈;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者判定为好转;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者判定为未愈。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依据患者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的改善情况进行积分统计,按照患者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进行疗效的判定,病情积分减少90%者判定为痊愈;病情积分减少60%—90%者判定为显效;病情积分减少30%—59%者判定为有效;病情积分减少29%以内者判定为无效。见《疗效评价标准》。
(整理:王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