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体质类型。而这9种体质类型当中,除了平和体质之外,其他的8种都是偏颇体质。体质出现了偏颇,那疾病也就离人体不远了。为了能有效地“治未病”,我们要学会了解自己的身体,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体质,从而调理偏颇体质,将疾病控制在未发状态中。
阳虚体质,养好脾胃让你阳气长旺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畏寒怕冷,帮你辨清阳虚体质
曾经有这样一位患者,她年纪轻轻,只有二十来岁,但却非常怕冷,别人该穿毛衣时,她都穿大棉袄了,别人早已脱掉厚厚的冬衣、换上春装的时候,她还迟迟不敢脱掉厚厚的大棉袄。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她都穿得比一般人多。她的手好象总是冰凉冰凉的,从来都没有暖的时候。她说她一受凉或不慎吃了一点冷的东西,肚子就会发胀,而且,总是感到全身无力。这种情况已经延续了好几年了,她很苦恼,虽然不至于要命,但身体状况一直不怎么好。经过细致的诊断,我断定她是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温煦、激发、推动作用,而使身体出现虚寒现象、使脏腑功能低下的一种体质状态。所谓“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以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体内阳气不足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所以,中医有“阳虚生外寒”之说,意思是在火力不够的情况下,身体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一有点凉风袭过,身体马上就有反应,且“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当然,假如只是冬天怕冷也不一定就是阳虚体质,这一点要跟阳虚体质的表现区分开。
当身体出现阳虚状的时候,最容易得的就是关节病变,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改变等。除了关节性病变外,人体阳气虚弱具体还有以下病症。
脾胃虚寒证
半数以上阳虚体质会出现脾胃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对寒凉食物畏惧,或稍食用则出现胃痛,平时易于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具有堵塞感,或呃逆、泛酸等。
面色青黑,出现色斑、褐斑
阳虚导致寒邪内盛,影响血液的运行,则表现为面色黯黑、青灰,有的表现为下眼睑发黑,有的在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点状或片状褐斑等。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可出现剧烈的痛经,或月经延期,或月经量少,或颜色发黑,或血崩。有些女性在怀孕之后则出现流产或胎停孕的现象。宫寒的患者往往会精神疲惫,面色苍老,看上去常比同龄人老上10岁左右。白带量多而清稀。因此,阳虚体质的女性,最容易出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
男性性功能减退
男性阳虚体质多数均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的情况,有的在30多岁就出现阳痿、早泄等,伴有易于疲劳、腰膝酸软、精力不足、脱发、失眠等征象。
背部发凉、发紧
背部是人体阳经会聚的部位,总体统率人体阳气的督脉就行于背部脊柱之内,足太阳经也分布在脊柱两侧。同时,人体从部位上分阴阳,则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因此,背部是集中体现人体阳气状况的部位。如果一个人背部发凉,是阳气开始亏虚的表现;如果背部如负冰块一样,或夜间背上冷汗淋漓,则是阳气已经大虚的征象,出现这个症状,往往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部位的寒凉证,诸如易于胃痛、手足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等。
腰部酸痛不适或发冷
《内经》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的感觉是判断“肾”阳充足与否的“风向标”,大多肾阳虚患者都会有腰痛欲折、腰部酸软或腰部发凉的症状,女性月经期这些症状尤为明显。
神经性头痛
《内经》说“清阳出上窍”,依靠阳气的温养,头面七窍才能目能视物,耳能听声,思维敏捷,头目清醒。当阳气虚而不能温养头目时,阴浊之气就像天空中的阴霾一样充斥着,人就会有昏沉不清,甚则头痛的症状。这种阳虚性头痛,常在劳累、失眠后加重,因为无论是劳作过度还是失眠,皆会进一步耗伤人体的阳气,使本来不多的阳气更虚,而出现头面失养的表现。
失眠、烦躁或嗜睡
人体阳气的正常循环,是白天行于表、行于经,晚上行于里、行于五脏。行于表则人精神百倍,精力充沛;行于五脏则人进入睡眠状态。如果阳气极度虚弱,不能维系正常的循行,就会表现出白天精神委顿、疲惫,晚间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情况。
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
很多人阳虚的症状是以过敏性鼻炎表现出来的,这些人在早晨起床后一开窗,或一出门,或天气稍有变凉,吹一下凉风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鼻流清涕等,严重的可以发展成哮喘。这种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人体阳气虚的表现之一,具体是肺阳虚所致,因为肺开窍于鼻,通过温补肺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阳虚体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您手脚发凉吗?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
(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
(4)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吗?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
(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怕吃(喝)凉东西吗?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
(7)你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计分方法:
1原始分。简单求和法。原始分数=各个条目的分值相加。
2转化分数。0~100分。转化分数=(原始分-7)/28×100
判定标准:阳虚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为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判定为“否”。
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
饮食调养:多吃热食,少吃冷寒
为了补充身体的热量与阳气,阳虚体质者平时要少吃寒凉、冰冻食品,如西瓜、冰激凌、冰镇饮料等,多吃具有壮阳作用的食物。
羊肉。性温,味甘,为温补佳品,有温中暖下、益气补虚的作用。阳虚之人宜在秋冬以后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的温补强壮效果。
狗肉。性温,味咸,能温补阳气,无论脾阳虚或是肾阳虚都可以吃。对平时总感四肢欠温、腰膝冷痛者,入冬以后多吃狗肉,最为适宜。
雀肉。性温,味甘,有壮阳益精、暖腰膝、缩小便的作用。凡阳虚羸弱、小便频数、腰膝怕冷、四肢不温者,食之最宜。
干姜。将生姜晒干或烘干后即为干姜。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更有温中回阳,尤其是有温暖脾阳的作用。凡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者皆宜用之。
胡椒。性热,味辛。凡胃冷呕逆、心腹冷痛、大肠虚寒、四肢如冰等,诚为要品。阳虚之人,寒邪易犯,故食之亦宜。
肉桂。性热,味辛甘,是最为常用的调味食品,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凡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之。
荔枝。性温,味甘酸,为一种温补果品。暖补脾精,温滋肝血。阳虚又兼气血不足之人,宜经常吃些荔枝。
茴香。性温,味甘辛。有大茴香与小茴香之分,两者均有温阳补火与散寒理气作用。阳虚火衰和寒凝气滞者,食之皆宜。
肉苁蓉。性温,味甘酸咸,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中医多用以治疗阳虚便秘,或阳虚怕冷、腰膝冷痛。阳虚之人,可常用肉苁蓉同山药、羊肉做羹服食。
冬虫夏草。善壮命门之火,益精髓,补肺气,故阳虚体弱者食之最宜。
獐肉。性温,味甘,能补益五脏。獐肉属温补性食物,性同羊肉、狗肉,故阳虚怕冷之人,食之尤宜。
鹿肉。性温,味甘,为温补性食品。中老年人阳虚怕冷、四肢欠温者,食之尤宜。鹿肾、鹿胎,功同鹿肉,阳虚之人食之亦宜。
此外,羊骨、牛鞭、狗鞭、海虾、淡菜、韭菜、鲜生姜、大葱、丁香、豆蔻、桂圆等,阳虚体质之人皆可食用。
推荐食谱
方一砂仁胡椒肚
【原料】砂仁20克,猪肚1000克,胡椒粉、味精、辣椒油各适量。
【做法】将猪肚放入沸水中汆透,去内膜,备用。清汤倒入锅中,放入猪肚,加生姜同煮,熟后捞出晾凉,切片。砂仁研末,与胡椒粉调匀,再加味精、辣椒油少许,与熟肚片拌匀即可。
【功效】补脾壮阳。治疗脾阳不足、食欲不振及胃寒引起的脘腹痛。胃火重者禁用。
方二杜仲腰花
【原料】猪腰2个,炒黑杜仲25克,食用油1大匙,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猪腰剖开,剔除骚味后,入清水中浸泡;杜仲加两碗半水煮20分钟后沥汁,1大匙油(麻油或菜子油)爆香葱、姜,下腰花炒匀,淋入杜仲水及少许盐,烧开即可。
【功效】滋补脾肾。对腰虚无力、眩晕、尿频等症均有效用,产妇坐月子食用此膳可防日后腰酸背痛。
方三核桃仁炒韭菜
【原料】韭菜100克,核桃2个,花生油、调味料各适量。
【做法】核桃仁切厚片,韭菜洗净切断;核桃仁用花生油炸熟,捞出备用;炒锅放大火上,倒入花生油,等烧热后倒入韭菜加调味料急炒,倒入核桃仁拌匀、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核桃仁,性温味甘,有补肾养血、润肠、止带功能;与韭菜合用,有补脾壮阳、补肾固精之效。非常适合阳虚者食用。
方四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羊腿肉500克,当归90克,生姜100克,精盐10克,黄酒20克,味精3克。
【做法】将羊腿肉洗干净,放入沸水锅内煮净血水,捞出洗净血沫,改刀切成1厘米方丁;姜洗净切片;当归切片。把锅置火上,加水约2000毫升,放入羊肉丁、姜片、当归、黄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改小火煮30分钟左右,放入精盐,再煮10分钟左右;待羊肉熟烂时放入味精调好口味即成。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宜阳虚体质者冬季食用。
药物调养:金匮肾气丸,理中汤
阳虚体质常用的中药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山药、肉桂等。将其作为作料制成药膳,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补阳祛寒、温养脾肾的效果十分显着。
下面就来介绍针对脾阳虚的调理方。
方一金匮肾气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炮附子,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山茱萸【用法】上八味,末之,炼蜜为丸,梧子大,酒下15丸,加至25丸。每日20~25粒(4~5克),每日两次。
【主治】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薄白不燥,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证。
【禁忌】孕妇禁服。
【注意事项】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金匮肾气丸作为温补肾阳的药物,服用时应在饭前后相隔1小时左右,服用疗程一般为1个月。
方二理中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用法】上药切碎。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200毫升左右,微自温,勿揭衣被。
【加减】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主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四季调养:严冬避寒,春夏培补阳气
阳虚体质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差,多怕寒喜暖,耐春夏不耐秋冬。所以阳虚体质者冬季要避寒就温,适时增减衣服。身体允许的话,要增加户外活动,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但冬天应特别重视环境调摄,外出锻炼要选择阳光比较好的天气,避免在大雾、大风、严寒、大雪天进行户外运动,以免感受湿邪耗损阳气。
为了培补阳气,阳虚体质者在春、夏季要多晒太阳,做到“无厌于日”,每次不得少于15分钟。注意:在晒太阳的时候做一些防护,比如避开艳阳高照的正午时段,在晒太阳之前涂抹防晒霜等。此外,夏季容易多汗,日常中应少做一些重体力劳动、少进行一些强度大的运动,尽量避免大汗淋漓的现象发生。
温馨提醒:
有的人在夏季的时候喜欢在地板上或者露天的屋顶上铺一床凉席就寝,这样极不利于阳气的固护,很容易使体质偏颇成阳虚。并且,虚邪贼风也很容易趁机侵入人体而使人致病。
阴虚体质,养好脾胃让你滋润津生
形体特征:形体瘦长。
常见表现:皮肤干燥,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活泼好动。
发病倾向:易患咳嗽、糖尿病、闭经等症。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受冬季,不耐暑热干燥。
津液无法上承,帮你辨清阴虚体质
有这样一位患者,他三十来岁,正是大干事业的年龄,而他却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说他便秘都四五年了,喝多少水也不管用,平时还总口腔溃疡,不想吃饭,爱腹胀,一有不顺心的事就烦躁、发脾气。问我这是怎么回事。经过大体观察,我断定他是阴虚体质,于是建议他多吃一些败火的食物,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心静如水,果然,他的症状慢慢得以缓解。
阴虚体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人体阴液不足,滋润、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致使阴不制阳,而出现燥、热等阴虚内热表现。所谓“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精液、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体内的体液不足,机体就会失去相应的濡润滋养,所以阴虚体质的人表现出阴虚内热、阴虚阳亢、一派干燥不润的征象,比如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但还是口渴等症状。阴虚的人还会“五心烦热”:手心、脚心、胸中发热,但是体温正常。为什么叫烦热?因为热得心烦不安,甚至影响到工作、思考、学习、睡眠。若长期受情绪影响,容易心烦,或压抑而又敏感,以致情绪压抑间夹瘀血倾向,便易患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