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两手微握拳,上臂和前臂弯曲成近直角,两臂自然前后摆动,上体略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两脚落地要轻,前脚掌先着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得到足弓的缓冲,防止身体受到震动,以免出现头晕、腹痛和脚跟疼痛;另一方面用前脚掌向后蹬地时产生的向上向前的反作用力,能加快跑步的速度。如果是泥土地或跑道,也可用全脚掌落地,这样不易疲劳。原来缺少锻炼或体格较差的患者,开始可采取慢跑和走路交替的方法。如觉得累,可多走少跑;如跑后身轻舒适,可多跑少走,逐渐增加跑的距离,慢慢过渡到完全慢跑。原来有一定锻炼基础或体质较好的患者,也可一开始就进行慢跑锻炼。但跑的速度不宜过快,要保持均匀的速度,以主观上不觉得难受、不喘粗气、不面红耳赤、可与同伴边跑边说话为宜。客观上慢跑时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80减去年龄数为度。
慢跑即将结束时,要逐渐减慢速度,使生理活动慢慢和缓下来,不可突然停止,因为经过较长时间的慢跑之后,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如果马上静止不动,四脚的血液不能很快循环到大脑和心脏,结果心脏和大脑就会出现暂时性缺氧,引起头晕、恶心或呕吐。因此,慢跑后一定要做好整理活动。如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穿好衣服,适量饮水,休息20~30分钟后再进行洗浴。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慢跑与呼吸相结合的运动:慢跑时,深呼吸,即吸气时想象宇宙中的真气通过全身的毛孔被吸入体内,呼气时,想象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通过毛孔射出去。呼吸要与跑步的速度相结合,不宜太快。这种运动方法有助于加强内分泌系统功能,进行全身性调理。做这种跑步锻炼时,舌尖应始终抵住上齿龈,口中出现口水时,表明内分泌系统已经活跃,可将口水分几次咽入肚内。
温馨提醒
虽然慢跑好处很多,但应注意脾胃病患者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慢跑,最好选择在清晨或下午4~5点钟进行,选择慢跑的路段要平坦,周围环境要幽美,空气清新,穿着舒适、宽松。此外,有一双好的慢跑鞋,是助于这种运动方式持之以恒的关键,怎样才算好的慢跑鞋,典型的慢跑鞋重量要轻、要软,但是鞋底又要经得起反复的撞击才行。
击穴步行,大补脾胃健身体
源于民间的叩击穴位步行法,是一种步行与叩击穴位同时进行的健身运动。此法简便易行,可行性强,尤其对胃溃疡患者,结合散步或快慢走,或在室内原地踏步练习,有益无损,可以收到减轻疲劳、锻炼平衡机能和轻健腿脚之功效。叩击穴位步行法,就是边走边叩击腿上的承山、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这三个穴位都属于保健长寿穴位,叩击的轻重和次数可自行掌握。熟练后,穴位也可轮换叩击。具体方法是:
第一,击“承山”法
承山在小腿后面,足掌平伸,腓肠肌出现人字纹的陷凹中即此穴。就针灸疗法讲,此穴对胃溃疡食欲不振有疗效。叩击穴位可以收到与针灸相同的效果。叩击的方法是在步行时左脚着地落实站稳的瞬间,用右脚的脚脖由后面向前击打左腿的承山穴,右脚着地落实站稳时,左腿重复右腿先前动作用脚脖叩击右腿的承山穴,如此轮换叩击,向前行进。
第二,击“足三里”法
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如将手掌按在膝盖上,手指扶于膝下胫骨时,离胫骨外一横指,中指尖处即是。此穴主治头昏、目眩、感冒、脾胃不和等,是全身强壮要穴。俗话说:“要想身体安,三里不可干。”意思是说要想健康长寿,每日都要用针灸或艾灸的方法刺激足三里穴,甚至都灸出水泡来了。当然我们不需要这样来折磨自己,只要每天用按摩或叩击的方式来刺激足三里穴位就可以了。叩击方法是在左腿着地站稳的瞬间,用右脚的足跟由前面叩击左腿的足三里穴位,同法,用左脚的足跟叩击右腿的足三里穴位,轮换叩击前行。
第三,击“三阴交”法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后沿处。叩击三阴交可减轻或消除胃溃疡的脾胃虚弱、胸腹胀满、夜眠不安等症。方法是以足内侧击之。
另外,叩击足三里和三阴交时,还可用手脚并击的方法。用右脚叩击左腿足三里后,立即转由左侧做向外后方踢毽子的动作,同时右手在身侧后方击右腿的足三里穴。左腿同法进行。叩击右腿三阴交后,同时做脚内侧踢毽子的动作,以左手击右腿三阴交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防治胃溃疡效果明显。
叩齿咽津,强肾、固齿又健脾
叩齿咽津是古代养生家十分提倡的养生保健方法,它操作简单、不拘泥时间地点限制、效果良好,备受历代养生家推崇。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就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
中医认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谷和脾的“运化、升清”,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叩齿能对牙周组织进行生理性刺激,可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兴奋牙神经和牙髓细胞,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使牙齿变得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此外,叩齿咽津还具有养容养颜的效果。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
叩齿咽津的要领也很简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准备。清晨初醒后,先不说话不起身,全身放松,集中精神,心神合一。然后调匀呼吸,鼻吸口呼,轻吐三口气。
第二,叩齿。将口唇轻闭,上下门牙先叩击9次,然后左侧上下牙齿叩击9次,右侧上下齿叩击9次,最后上下门齿再叩击9次。
第三,搅舌。将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龈、牙面来回搅动,顺时针9次,逆时针9次,左右各18次。
第四,漱津。搅舌后口中津液渐多,口含唾液用两腮作漱口动作36次。
第五,咽津。漱津动作做完后,将津液分三次缓缓咽下,注意在吞咽时,意念要守住丹田,好象把唾液送到丹田一样。
叩齿咽津一般可于每天早上晨起及晚间睡眠前练习,也可以在午间休息、上班休息时间练习,或在上班乘车途中,排队办事之时偷闲练习。这一健身方法简便易行,不占用专门的时间,也不用任何器械。每天坚持下来,便能达到强肾、固齿、健脾的效果。
按揉手心,让脾脏“吃得消”
开句玩笑说,“现在的人都有病”,听起来别扭,事实却如此,几乎每个人的身体都有问题,不是疾病缠身,至少也是一个亚健康状态。怎么办呢?这里建议你按揉手心。
所谓手心,即手掌的中心部分。同时作为经外穴名。现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谓此穴位于手掌正中央,主治黄疸、百日咳、小儿疳疾、口腔炎、高血压、指端知觉异常、癔病、精神分裂症等。《千金要方》:“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这里,更多的是泛泛而论,即定位在劳宫穴以及包括脾胃大肠等反射区的区域。所以,揉手心也就是揉这几个区域的地方。
具体怎么做呢?手心劳宫穴也可用一个圆圆的小木棒来点压,如果喜欢吃面食,家里一般都有那种被叫做“擀面杖”的小木棍就是不错的选择;而脾胃大肠区用另一手的大拇指来按揉就可以了,双手都要按摩,每个地方按摩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一天约3次即可。劳宫也就是心脏的宫殿,老是思考问题,心弦会绷得很紧,这时候,揉揉手心就相当于让心脏回宫殿休息,可以放松神经。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你的脾胃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打太极,“慢调细理”养脾胃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所具有的连贯均匀、轻松柔和、圆滑自然、协调完整、虚实变化的运动特点和符合人体生理的一招一式动作,对人的消化系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我们知道,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后天水谷之精来滋养。一个人“吃不下,睡不好”,怎能有充裕的“水谷之精”呢?而太极拳运动要求人的注意力集中,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即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动。这样完整一气的锻炼,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加深,腹肌膈肌上升,对胃肠、肝脏有规律的按摩,从而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可预防消化不良、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
太极拳锻炼还能有效地防止老年痴呆症。因太极拳往往要求左、右手同时往不同的方向运动,且动作也不尽相同,这就能发展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联系,增强两个半球的协调性。太极拳每个动作都包含阴阳之变化,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开与合、进与退、收与放、左与右、刚与柔、正与偶,相辅相成,又强调整体观念,要求身心合一,松静无为,内外上下完整一气,以意领气,气随意行,意到气到。因此久练太极拳能调整阴阳,加强神经系统对其他系统及器官机能的调节,使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思维力得到提高,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内的经络疏通与气血流畅,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增强各器官及人体各系统的机能,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不仅能加强血液循环,对预防各种心脏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也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太极拳的一个主要的运动特点就是“以腰为轴”,“以腰为主宰”,“时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通过腰脊的不断锻炼,能起到健肾固本的作用。肾气虚的人会出现耳鸣耳聋、牙齿松浮、腰痛、脊冷、不耐久立等,而参加太极拳锻炼的老人,虽然年已花甲,但肾精充足,肢体柔韧多力,耳聪目明。
温馨提醒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易于掌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更好。可在空气清新、空间旷达、环境幽雅之处锻炼,如林间、水边、公园、厅堂等均可作为练习之地。只要我们按照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长期坚持,一定会受益多多。
八段锦,调理脾胃需单举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由于由八个不同的动作构成,故称之为八段锦。古人认为这套功法动作古朴高雅、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精美的“锦”。中医认为,八段锦以动入静、以静入动、动静相宜,能去旧生新、补不足、泻多余,有理气活血、舒筋活张涛、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的作用,长期练习能够消除百病、延年益寿,适合各年龄阶层的人练习。
八段锦调理脾胃的口诀是: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膀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第一步:双腿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吸气,弯曲两手肘,使大臂和前臂成九十度角,掌心向上,位于腹部与肚脐平行或稍下的位置。同时,微微变曲双膝。然后呼气调息。
第二步:吸气,译站马车手掌向上举起,举至头顶时旋转手臂,使左手指尖指向正右侧,掌心朝上,经过眼前,继续上举至腹地部左上方,手臂伸直。与此同时,右手翻掌,使掌心朝下,手指指向正前方,右肘关节微微弯曲,掌根用力。在练习手臂动作的过程中,双腿逐渐伸直。
第三步:呼气,使身体重心缓缓下降,膝关节慢慢弯曲,旋转左臂,逐渐弯曲,经过眼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与此同时,右臂向外旋转,右手掌心朝上,缓缓回至腹前。两手掌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向上。
第四步:两手互换动作。共练习10遍左右。最后一遍结束时,左右手自然下落,放在身体两侧,恢复立正的姿势。
这段动作是两臂交替上举与下按,上下用力牵拉,同时仰头,直腰脊柱侧屈,使两侧内脏器官和躯干肌肉作协调的牵引,主要作用于中焦,特别使脾、胃等器官受到牵拉活动,促使胃肠蠕动,增强脾胃消化功能,经常锻炼,有助于加强脾胃机能,增进食欲。对于经常坐着工作或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闲暇之余练习一下八段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跳舞,优美旋律中强脾健胃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的、经过提炼和组织的动作和身体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是一种可供人欣赏和调节情绪的艺术形式和娱乐行为。它不仅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宣泄郁闷的好形式,还可以使脾胃病患者情绪安定、心情舒畅,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和激动情绪,使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失调得以缓解,促使脾胃病患者全身处于紧张状态的脾、胃、肠得以舒张,从而有利于脾胃的休息与恢复。
不仅如此,舞蹈还能直接通畅气血、舒筋活络、滑利关节,治疗一些消化性疾病,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慢性肢体关节疾病,如肩周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增生、某些程度较轻的中风后遗症、肢体活动不利以及手足麻木酸痛等症。
对于脾胃病患者来说,需根据民族、地区及个人爱好等选择合适的舞蹈内容,以病者喜欢、易学易行并适合病情及个人体质状况等为原则,不必刻意追求舞蹈的艺术性,仅以愈病为目的。一般每日可进行1~2次,每次的时间可根据身体需要自己决定。
温馨提醒
凡心脏患者及年迈体衰者,舞蹈运动时间不宜过多,更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舞蹈运动,舞蹈运动宜在饭后半小时之后进行,相对剧烈的舞蹈则至少应在一小时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