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8100000059

第59章 洛神赋的阴谋【下】

而曹丕对于甄宓给自己戴绿帽子这件事,恐怕也并非毫无心结。这个心结在他登基之后逐渐膨胀,最后终于导致了曹丕与甄宓的争执,失宠以及甄宓最后的死亡。自私的男人,始终是自私的。

事情很清楚了,曹丕是这一切的根源,他为了赢得立嗣之战,不惜派甄宓去诱惑曹植,借此打击竞争对手。证据确凿,板上钉钉。

但他却不是唯一的一个获利者。

其实获利者还有一个。

这个人是曹丕身旁的一位智囊。这位智囊姓郭,没有名字,却有一个有趣的字,叫女王。我们不妨把她叫做郭女王。她不是什么谋士,而是曹丕的一个妃子,迎娶于建安二十一年。

又是建安二十一年!

郭女王与别的女人大不相同,甫一进门,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她对于曹丕的意义,不是女人这么简单,用史书上的一句话描述已经足够:“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短短两句话,一个女中诸葛的形象跃然而出。

让我们仔细咀嚼一下这两句话。“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意思是曹丕夺太子位,郭女王参与了谋划,而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时时有所献纳”。

夺太子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击曹植。而打击曹植最狠的,就是绝缨事件。因此,很有可能,绝缨事件就是这位“有智数”的郭后献纳给曹丕的计策。她是隐藏在曹丕身后真正的策划者。

仔细品味这起事件,就会发现这个计划阴毒而细腻,它的成功完全建筑在对人心的掌握上:曹植对甄宓的倾慕心、吉本等人对汉帝的忠诚心、以及曹丕对太子位的野心。每一种心态,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利益链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吃定上一家。曹植被甄宓吃定,甄宓被曹丕吃定,曹丕却被郭女王吃定。

于是,在揭开政治阴谋的盖头时,我们发现里面另外裹着一层宫闱斗争的面纱。如此绵密细腻的谋划,大概只有天生对感情敏锐的女性才能有如此手笔吧。

作为进门还不足一年的郭女王,若要扳倒与曹丕相濡以沫这么多年的甄宓,获得宠幸,只有行非常之策,才能达到目的。

于是,在建安二十一年的某一个时间,郭女王向曹丕献了这个绝缨之策,然后曹丕给甄宓下达了指示。当曹丕带着郭女王离开邺城之后,曹植惊喜地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甄宓,出现在自己面前……我甚至能想象出,郭女王离开邺城时,唇边带着的那一丝得意笑容。

“甄宓啊甄宓,这一次无论你成功与否,都将不再受君王宠爱。”

这是一个无解的计谋。通过这个计策,不光曹丕成功地打击了曹植,郭女王也成功地打击了甄宓。这是一石三鸟之计:巩固了自己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曹丕的太子宝座;还让最大的竞争对手甄宓被迫给曹丕戴上了绿帽子。以郭女王对曹丕的了解,她知道这个男人即使是主动拿绿帽子戴,也会把罪过归咎到别人身上。

事实也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曹丕登基之后,立刻冷落了甄宓,专宠她一个人。甄宓被郭女王谗言所害,死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而郭女王,却在曹丕力排众议的支持下,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现在整个事件的轮廓似乎清楚了,可我们的探索仍未结束,因为还有一疑点尚待澄清。

一个妻子也许会替丈夫去诱惑另外一个男人,但不会心甘情愿这么做,更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尤其是这个让自己自荐枕席的人,还是夫君的另一位姬妾。这对女人来说,是耻辱,不是荣耀。

这一切,都无法解释她在建安二十二年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快乐心情——我相信她当时的那种兴奋,是发自内心的。

难道说,甄宓在与曹植的交往中爱上了他?这有可能,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难道说,甄宓爱曹丕爱到太深,所以你快乐,我也快乐?这也有可能,但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

曹植也罢、曹丕也罢,史书里甄宓对他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那个时代生存的女性,当她对爱情失去兴趣的时候,真正能让她开心的,只剩一件事。

她的孩子。

甄宓只有一个儿子,叫曹睿,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建安二十一年的时候,曹睿只是一个小童。而且他不在邺城,而是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妹妹东征去了。他在邺城的这些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我一开始,猜测也许是曹丕故意带走了曹睿,以迫使甄宓完成他的计划。但这还是解释不了甄宓的开心,没人会在自己孩子被挟持走以后还高兴成这样。后来一位友人提醒我,仔细地去看一看曹睿的来历。我去查了一下,不由得大吃一惊。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它就象是一道闪电,驱散开了所有的疑虑。我错了,曹睿不是邺城布局中的一枚小小棋子,事实上他才是真正的核心关键!

曹睿死于景初三年正月,时年三十六岁。古人以出生为一岁,以此倒推回去,那么曹睿应该是生于建安九年。

建安九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魏略》曰:“熙出在幽州,(甄)后留侍姑。及鄴城破……文帝入绍舍,姑乃捧(甄)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遂为迎取。

《世语》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揽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

《三国志》曰: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鄴。

三段史料都确凿无疑地记载着同一件事:邺城被曹军攻破之后,曹丕在袁绍府中看中甄宓,并娶回了家。让我们再来看看《曹操传》里的记载:“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鄴定。”

曹军在建安九年的八月攻克了邺城;曹丕在同一月里迎娶本是袁熙妻子的甄宓;曹睿也在这一年出生。当这三段材料搁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一直被忽略但却极端重要的真相,出现在我们面前。

曹丕在邺城第一次见到甄宓的时候,她至少带着六个月的身孕。也就是说,曹睿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他的父亲是袁熙。

这个事实有点令人难以接受,但对比史料给出的答案,却是毋庸置疑的。

甄宓早有身孕这件事,曹丕肯定是知道的。不过大概是甄宓实在太漂亮了,曹丕舍不得,于是就姑且当一回便宜老爸。这在三国时代,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当初曹操打败吕布后,就纳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为妾,秦氏当时已经怀孕了,后来生下一子,被曹操养为义子,名字叫秦朗,后来位至骁骑将军。

这件事曹操肯定是不知道的,打完邺城之后,他忙着征讨袁谭,然后远征乌丸,回头还要征讨高干,管淳,等到忙完这些事情回到邺城,已经是建安十年的年底。他所看到的,就是新娶的儿媳妇给他生了一下一岁多的大胖小子。

这是曹操的第一个孙子,他十分喜欢。《明帝纪》里说“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而曹丕呢,也就装糊涂,没有点出这个误解。

明成祖朱棣曾经犹豫是否立儿子朱高炽为太子,就去问解缙。解缙回了三个字:“好圣孙”,意思是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于是朱棣才下定决心。可见长孙是立嗣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可以拿到不少加分。曹丕既然志在帝位,当然不会说破这位长孙的真实身份。

曹丕的打算是,反正自己还年轻,等到有了亲生儿子,把曹睿再替掉就是了。可惜的是,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曹丕就象是中了诅咒一样,生下的儿子几乎全部夭折。唯一健康的,只有这个流着袁氏血脉的小孩子。

曹操对曹睿的喜爱。日复一日地变多,甚至感慨说“吾基于尔三世矣”(曹家要流传三代就要靠你了)

为了掩饰谎言,必须要说更多的谎言来,当谎言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曹丕已经无法回头。他已经不敢向父亲解释,这孩子不是曹家的,是袁家的,也没法解释为什么拖到现在才说出来。

更麻烦的是,曹植那时候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而且是两个。如果曹操知道了曹睿的身世,他在曹植和曹丕之间如何选择,没有任何悬念。

于是,就这么阴错阳差,曹睿以长孙的身份被抚养长大。知道他身世的人,都三缄其口。

知道这个真相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查阅资料,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

比如曹丕一辈子生了九个儿子(包括名义上的曹睿),除了曹睿以外,其他八个儿子里三个早夭,剩下个个体质孱弱不堪,除了曹霖以外没有能活过二十岁的,而曹霖和曹睿岁数相差至少有十五到二十岁。在夺嫡的斗争中,曹睿差不多可以说没有敌手。可就在形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曹丕对立嗣是什么态度呢?《魏略》:“文帝……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故久不拜太子。”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曹丕知道曹睿不是自己的种,所以才百般拖延,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可惜天不遂人愿,还未能其他子嗣长大,曹丕先撒手人寰。一直到他临终前,还对曹霖念念不忘,最后选无可选,才勉强让曹睿上位。

史书将曹睿迟迟不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归咎为甄宓被杀的缘故。现在我们知道了,曹丕只是不愿让鸠占鹊巢,让袁氏血脉流传下去——至于曹睿为什么后来又被立嗣,这与建安二十二年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样惊心动魄,我会在稍后的段落里详细叙述。

现在回到最初的话题来。在建安九年,甄宓带着袁熙的骨肉被曹丕娶走了,她的信念只剩下一个,那就是保护好这个孩子,好好抚养他长大。我们不知道她当时的心意,是出于对袁氏家族的责任,还是出于对袁熙个人的感情。也许单纯只是一个母亲出于本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吧。

无论怎么样,曹睿是甄宓最重要的拥有,是她的生命。

幸运的是,阴错阳差之间,曹睿被当成曹家骨肉而受到宠爱。甄宓知道曹操非常喜欢曹睿,同时她也知道曹丕很不喜欢曹睿。曹操在世时,这一点无须担心;倘若曹操一死曹丕即位,这个孩子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所以当曹丕受了郭女王的鼓惑,要求甄宓去实行“绝缨”的时候,甄宓应该是提出了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很简单,就是让曹睿封爵。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也就堵死了曹丕以后不认账的可能。

曹丕急于扳倒曹植,于是便答应了甄宓的这个要求。于是从史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吉本叛乱后的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顺位最高。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甄宓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兴奋,那是源自于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当甄宓做完曹丕交给她的任务以后,她知道,自己终于为流着袁氏血脉的儿子在曹家的家系中确保住了位置。她容光焕发,她意气昂扬,她就象史书里记载的那样:“颜色丰盈,更胜从前。”

当甄宓对着卞夫人脱口而出:“自随夫人,我当何忧”时,前半句是马屁,后半句却正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是啊,孩子的前路已经铺好,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转动着。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去世。曹丕迫不及待地接过刘协的禅让,开创了曹魏一朝。当曹丕坐上龙椅,意气风发地朝下俯瞰时,他看到曹睿恭敬地站在群臣最前列。

这时候,他发现天子也是没办法随心所欲的,比如废掉武德侯。诏告天下说这孩子是袁家的种?这会让皇室沦为天下笑柄。曹丕这人极好面子,断然不肯这么干。

曹丕拿曹睿没辙,只能把这种郁闷迁怒于始作俑者甄宓。他拒绝将甄宓封为皇后,并且开始冷落她。而郭女王也不失时机的开始进谗言,现在的她不再惧怕甄宓,甄宓已经不再是威胁,她现在是嫉恨甄宓,因为甄宓有个儿子,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实,而郭女王自己却始终未给曹丕生下一男半女。

甄宓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凄凉的。《文帝甄皇后传》里只记载说“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鄴。”而《汉晋春秋》里的记载则更为惊心动魄:“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一代佳人,就这么死去了。她一死,曹丕立刻力排众议,把郭女王立为皇后。而甄宓身后,除了曹睿之外,惟一一个为她痛哭流涕,以致胁持使者要上京抗议的,就是在鄄城的曹植。

于是,时间又回到了这篇文章开头时讲的《洛神赋》故事。还是同样的人,只是这一次的事略有不同。曹丕看到监国谒者的密报,心不自安,就把曹植贬为安乡侯,次年又转为鄄城侯。曹植这一次没有忍气吞声,而是做出了文人式的反击。

他写出了《感鄄赋》。

在《感鄄赋》里,曹植虚构了自己的一段旅程,把那一次“绝缨”的经历,诗化成了他与洛水女神的邂逅。他把与甄宓在建安二十一年底到二十二年初在邺城的那段交往,全部浓缩在了洛水那一夜中。

甄宓的容貌、甄宓的体态、甄宓的幽香,甄宓的一颦一笑,还有甄宓的辞别,都被曹植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他不恨甄宓,尽管她欺骗了他,他却始终爱着她,如赋中所言:“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他恨的,是那个幕后的主使者,也就是他的哥哥。

曹植写完这一篇《感鄄赋》后,没有刻意隐藏,他相信很快就会有人偷偷抄录给曹丕,而且曹丕肯定会识破他在“鄄”和“甄”之间玩的小花样。这就是他的目的。

果然,曹丕很快就从监国谒者那里拿到了抄稿,看完之后却没有愤怒,只有恐慌。他领会到了赋中的暗示,曹植已经猜到了建安二十二年“绝缨”事件与那次叛乱的真相。

这一篇《感鄄赋》,是宣战书,也是告白书。曹植不是为自己,是要为甄宓讨回公道,并借此痛快地抒发一次对甄宓的情怀——当着曹丕的面。

曹丕有点慌,如果曹植把那件密谋公之于众,对自己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退缩了,就象《魏书》里说的那样,他连忙开始“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把死去的甄宓追封为皇后,还把曹睿交给郭后抚养,以示无私心。

对于曹植,他也大加安抚,原地升为鄄城王,以免他多嘴。所以我们读《曹植传》的时候,看到的是“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这么一条突兀的记录。史料里对于曹植为何突然从侯复升为王没任何交代,哪里知道这么一条简单记录后隐藏着兄弟为了一个女人的交锋。

曹丕的态度,回答了我们在文章开头就提出的疑问:为何曹丕看到调戏自己老婆的《感鄄赋》后,非但不怒,反而升了曹植的爵位呢?因为他害怕真相被揭穿。而终文帝一朝,曹植得以保全性命,未象曹彰一样莫明暴卒,也全赖这枚护身符。

曹丕在黄初七年去世,他一直到去世前夕才把曹睿立为太子。关于这次立嗣的经过,《魏末传》如此记载:“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这句话当真是震耳欲聋。当曹丕听到曹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他的反应不是史家粉饰的“深奇之”,而是“深惧之”。

“陛下已杀其母。”杀谁的母?不是鹿母,而是人母,陛下你杀的是我母亲。

“臣不忍杀其子。”杀谁的儿子?不是鹿子,而是人子,是陛下的儿子。我不忍杀陛下的儿子,表明我有能力去杀,只是不忍心罢了。

曹睿这一句借鹿喻人的隐语,彻底让曹丕乱了方寸。他“即放弓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双手过于震惊而无法控弦。

从这句话里,曹丕已经猜到,甄宓在临终前,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秘密和曹睿真正身世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而此时此刻,甄宓的儿子借着猎鹿的话题,朝着自己发起了攻击。

最终曹丕屈服了,他唯一活下来而且备受宠爱的儿子曹霖年纪尚小。如果曹睿抱定鱼死网破的态度,把所有的一切公之于众,那么毁灭的不只是曹睿自己,还有曹丕乃至整个魏国。这一对父子就在猎场里,交换了彼此的筹码:

我给你大魏皇位,而你给我曹氏家族的安全。

《曹氏家系》记载“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曹)霖异於诸国。”就是曹睿兑现了他对曹丕的承诺。而曹丕虽然百般不情愿,最终还是让曹睿登基。袁家在灭亡几十年后,阴错阳差地占据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曹睿登基之后,屡次向已经荣任太后的郭女王追问母亲死亡的真相,郭女王被逼急了,来了一句:“是你爹要杀的,不关我的事。你当儿子的,该去追究你那死爹,不能因为亲妈就杀后妈啊”(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曹睿大怒,立刻逼杀郭女王。一来为自己母亲报仇,二来则是为了灭口。

郭女王为了活命,肯定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细节都交代给了曹睿,孰不知这更坚定了曹睿杀他的决心。郭后死后,世上除了曹睿以外,所有的知情者都死光了。

可曹睿一直不太清楚,作为当年的当事人之一,自己的叔叔曹植究竟知道多少。在没搞清楚这个问题前,曹睿不敢对曹植逼迫太甚。曹植不是身居深宫的郭太后,他是个文人,随便在哪里留下只言片语,都有可能动摇皇位。

曹睿想到那篇让曹丕讳莫如深的《感鄄赋》,他怕被有心人读出端倪,遂下诏改为《洛神赋》。他本道这么一改,将会无人知晓,却不知反而欲盖弥彰,让后世之人顺藤摸瓜推演出真相全貌。

太和二年,曹植上书曹睿,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他在奏章里隐晦地提及了当年的那些事情,隐隐有了要挟之意。曹睿和曹丕的反应一样,有些惊慌,连忙下诏把他从雍丘改封到东阿。

不过在这一篇奏章里,曹睿总算确认了一件事,他发现曹植对建安二十二年的事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曹植只知道甄宓是被曹丕派来陷害他的,却根本不知道甄宓做这件事的真实动机,当然也就不知道曹睿是袁熙儿子的密辛。

曹睿至此方如释重负。绝缨之事,揭破之后只是丢脸;若是袁氏血统,揭破之后就是天崩地裂的大乱。曹植不知道这个秘密,那是最好不过。

过了几年,羽翼丰满的曹睿不再对这位叔叔客气,一纸诏书把他发配到了陈地。曹植已没了当年锐气,就这么死在了封地,得号陈思王。不知他在死之前,是否仍旧惦念着甄宓。

曹植死后,那些秘密随着他被埋入土里。一直到了这时候,曹睿仍旧不放心,特意下诏“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三国志曹植传》)外人都道曹睿欣赏曹植的文学才能,孰不知这位心里有鬼的天子,只是为了查看叔叔死前,是否留下过关于建安二十二年的只言片语。

又过了几年,曹睿去世,无子,即位的是曹彰的孙子曹芳,魏国终于回到曹氏血统中来;又过了几年,曹楷被废,即位的是曹霖的儿子曹髦,皇位回到了曹丕这一脉下。可惜这个时候,司马氏已然权势熏天,曹髦堂堂一代君王,竟被杀死在大道之中。到了曹奂这里,终于为司马氏所篡……

千载之下,那些兵戈烟尘俱都散去,只剩下《洛神赋》和赋中那明目善睐的传奇女子。世人惊羡于洛神的美貌与曹植的才气,只是不复有人了解这篇赋后所隐藏的那些故事与人性。

同类推荐
  • 史前彩陶纹饰解读举例

    史前彩陶纹饰解读举例

    本书着重解读彩陶,将远古华族的祭祀文明得以进一步的考证,以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古埃及学及民俗学研究的深度。全书分为华族的记忆、颛顼、尧、共工四个部分。
  • 这里曾经是汉朝1

    这里曾经是汉朝1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以刘邦为代表的草根阶层,于战乱中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没落贵族后裔项羽,于绝境奋起,力克群雄,争霸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韬光养晦,重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出关中,与项羽逐鹿天下。一时间,英雄为决胜负,拔剑相向,天下如煮水鼎沸,血流成河,天地黯然无光……
  • 我是王威

    我是王威

    我是王威,无论是现代还是三国,只不过我从一个小小的普通让成为了一个在乱世之中求生的小人物。本文正式转到磨铁,更新速度以磨铁为主,各位见谅。
  • 烽火明月

    烽火明月

    这是一个架空时代,鞑靼人的铁蹄来临时的恩怨情仇,家国天下。本人不喜欢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喜欢装傻打脸这种与弱智者之间的游戏,更没有兴趣斗极品整渣男。那——这些都不写,作者君想写什么?呵呵,写写我的历史观,就是人口与资源的争斗史(详见132~135章),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制定规则,调节贫富以及应对生产力过剩这些社会问题,预计在第三卷开始)。所以偶设置了一个和宋明相似背景的架空世界,那里的资本刚刚萌芽,一切有着无限可能。本文完!!
  • 三国之顶峰召唤

    三国之顶峰召唤

    穿越进汉末?没钱没粮没有将怎么办?不怕,我有超级召唤系统。且看高弘如何拳打西蜀脚踢吴!
热门推荐
  • 法式西餐烹饪基础

    法式西餐烹饪基础

    "本书为“寻梦萨布里娜”系列中的经典西餐教程,包括法式西餐的基本技法与32款基本菜式、7种简单餐后甜点的基本技法及15种法式西餐的基本技法,可谓“一书在手学会法式菜点制作” 可以说烹饪的基本在于火候、放调味品的时间、原料的搭配方法。因此,在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课堂上并不拘泥于教材,专业厨师将一边实地示范教学,一边在细节上做详尽地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正如我们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并掌握烹调方法,在本书中介绍的烹饪方法及示例中基本每个步骤都附有图片。
  • 绝色妖姬:神医炉鼎要逆袭

    绝色妖姬:神医炉鼎要逆袭

    穿越成修仙小黄文的女反派我是拒绝的为了保住我的贞操,誓要跟一切敌对势力不死不休师傅:亲爱的,快来我碗里,看谁敢窥见你,弄不死他主角君:我是主角我怕谁,乖,还是来我碗里,看谁敢碰你一根毫毛反派男:都给我滚,本少狂拽酷霸吊炸天,亲,还是来我碗里,有我罩着,谁想不开
  • 半夏瑾年

    半夏瑾年

    窗外,车流穿息,却带不走心灵的空虚,枕边,泪水肆流,却洗不净心里的伤痛,他与她..........
  • 三国萌哒哒回忆录

    三国萌哒哒回忆录

    看三国志产生的脑洞,都是小短篇。主体构造参考三国志,适合看不进去古文的小伙伴食用。没有情节,只有流水账。没有虐点,全是轻松。更新时间不好说,主要看脑洞开得大不大。不管脑洞大不大,总之,坑很大。
  • 穿越之寒门千金

    穿越之寒门千金

    夏轻暖是上流名媛中的佼佼者,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然会在阴暗狭小、破旧不堪的房间醒来,成为体弱多病的夏七月。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一世的父母体贴慈爱,疼她如珠如宝;还有两个高颜值的妹控哥哥将她捧在手心,对她言听计从。即使生活穷困,也还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娇女。但生活的落差她实在无法接受。既然无法接受,只好寻求改变,且看现代白富美如何在异世重新走上人生巅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花荼陌路:极品夫君非良人

    花荼陌路:极品夫君非良人

    他曾发誓死都不会爱上她,结果她拉着他死了一次又一次。三世轮回,他终究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 快穿专家的恶作剧

    快穿专家的恶作剧

    来啊~快穿啊~反正有大把时光~来啊~快穿啊~一起来赏美男啊~某天,云瞳又一次内牛满面:“天哪,老娘的学分啊!又哗啦啦地流走了一大半儿呀!”小牛顿司空见惯:“主银~木有一大半儿啦,就一点点而已。”云瞳怒喝:“一点点?一点点也是学分好不好!你怎么能辣么轻松地说出来!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此时,一位超级大帅比闪亮登场,倨傲道:“没出息。”云瞳立马换了副嘴脸,谄媚道:“季老师教训的是!”教训的是个屁!没错,她还是个口蜜腹剑的小人,古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她两样儿都占全了,辣她岂不是很难养喽?嘿嘿,求包养求评论求推荐票~本文第一个故事是练手,若觉得一般可直接看第二个故事~
  • 天才少女穿越:枪火皇后

    天才少女穿越:枪火皇后

    初次与他相见,她在院子里拿着烧焦的炭火蹲在地上画图,满脸黑炭,把身为王爷的他给轰了出去。再见时,她拆了他的王府,毁了他的寝宫,磨刀霍霍,火光冲天,让他头疼不已。她把他随身携带的蚩尤神剑当成了试验品,三两下切成了麻花,令他几欲吐血。她把他的名字做成烟火,点亮了除夕的夜空,让他登基为皇成为上天的神谕。她大逆不道:皇帝老儿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愿意,他的皇位也未必坐得安稳!她强势霸道:轩辕遥,你最好老老实实地爱我一个人,胆敢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惹毛了我,我用炸药把你送上天!她还口出狂言:胆敢欺负我想保护的人,你丫的就是找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在两颗心越走越近之时,她的灵魂意外地回到了现代。他的宠溺和疼爱,终究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梦。醒来后,她几度哭死过去,梦里梦外都是他的身影。而为了忘记她,他将河山拱手他人,御驾亲征,只求速死……
  • 末世来袭:抓只丧尸回家供着

    末世来袭:抓只丧尸回家供着

    自从袁幻灵变成丧尸后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拉帮结派,招小弟!当女王!有一天,袁幻灵正带着众多小弟脚踏珠宝店门口指挥小弟洗劫的时候被人劫走了!而小弟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女王”已经被拐走还继续洗劫!袁幻灵花痴地看着正抱自己跑得人问:“你要带我去哪?”某男微笑道:“带你回家!”某女看着小弟离自己越来越远急喊:“有话好好说,先放我下来!”某男笑而不语继续赶路!
  • 无上刀皇

    无上刀皇

    【2016最爽最热血玄幻】前一世,王石修得无上刀意,踏入无上之境,却惨遭未婚妻天皇之女叶诗凝惨杀,一代刀皇,就此陨落。但老天开眼,王石重生到岳云国同名废物少爷身上。再活一世,王石带着无上刀意,强势崛起,再临巅峰。这一世,我有一刀,可斩天地,可劈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