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白玉香胰
当年黄盛在制皂企业打工的时候,全套工序都是机械化流程,基本上只要从入料口倒进物料,出料口就会吐出一块块的成品肥皂,对制造肥皂的原理和工艺流程根本就不会接触。
但天朝号称山寨大国并非是没有原因,比如说黄盛当时的工长就是一家山寨工厂派来的卧底,目标是学习透明皂和中药配方药物香皂的技术,而且这工长又是个大嘴巴,只要几瓶啤酒下肚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黄盛在打工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跟着间谍工长学会了全套的工艺,当工长带着技术离开时,他也顺理成章的从普工摇身一变成了被挖角的技术员,只可惜山寨厂并没准备把他当成佛一样供着,拿了三个月的高薪将整套技术吃透后就让他另谋高就。
第二日,昨天进行混合的油品经过充分的搅拌和发酵,原本冷却后极易凝固的猪油在混合了菜籽油和桐油后变成了粘稠却不凝固的混合物。又因为鲜活的猪胰腺里富含脂肪酶,经过一夜的分解作用,混合油中猪油几乎都已经分解为高级脂肪酸。
让工匠们升起灶台摆上大锅,其中一口用来烧水化开天然碱,三口用来加热混合油,等混合油温度升高之后,便加入碱水搅拌。这个过程也就是制造肥皂的皂基部分,由于天然碱的纯度比不上后世的工业用纯碱,所以到了这个步骤就必须改用文火继续加热搅拌,使油品充分皂化,并视皂化的情况添加碱水,直到皂基出现分层,即说明油品已经皂化完成。
这个过程足足用了半天的时间,但制出的皂基品相非常不错,为此黄盛还特意打赏了两贯钱给两个负责看灶烧火的小厮,让他们记下日后就按着今日的规制烧火。这火大了皂基会发黄,火小了热量不够皂化的过程会延长,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黄盛,毕竟此时都是烧的木材,不似后世那般有温控设备可以调整温度,但古人的智慧显然是不可轻辱的,两个烧火的小厮很有眼色的自己摸索出了黄盛所要的文火当量,自然要赏。
制出皂基后,下一步就是盐析,盐析这个过程如果是小规模的制造当然是不需要的,因为它的作用主要是将皂基里的杂质分离出来,这在大规模的制造中非常必要,脱离杂质后既能提高肥皂的品质,也能进一步淡化皂基的色泽。黄盛调配的混合油因为加入了菜籽油和桐油因此颜色有些偏黄,皂化后色泽差不多淡下了两个色度,经过盐析后又弱了一度左右,此时的皂基看起来已经跟火炼猪油冷却的颜色相差无几了。
盐析这个步骤需要的时间和皂化差不太多,加入化开后经过数次过滤的盐水后,只需搅拌几分钟,确定色泽可用就初步完成,只需要保温静置几个小时,制皂的皂基便算准备停当,只待往皂基里添加各种香料并冷却成型就可以了。
香料添加的部分,黄盛可不会效仿古人那般将什么豆粉、红糖和药材粉末全部添加进去,把肥皂做成了黑黑红红,看着就倒胃口的一团龌龊事物,所以也就必须将香料化开并过滤提纯。这一次当然也就不能再用大锅,而是用上了张庶花重金从长安城内的一家道观里买来的炼丹鼎炉。
说是鼎炉,其实跟鼎没任何的关系,也就是一个高有一米左右的特大号香炉。买来之后黄盛指使两个小工先用专门对付铠甲锈迹的铁刷子将鼎炉内部的四壁狠狠刷了三遍,直至刷出本身的铜色为止,然后又在鼎炉下面架起大火干烧了一个时辰,将鼎炉烧得通红,等冷却之后又用铁刷子来回刷上两回,这才拿来使用。
这古人炼丹,好东西没练出多少,但铅汞之类的毒药却是整治出不少。铅有多毒自不必说,后世就经常闹出整村整村的人因为化工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的地下水源,而造成男女老幼全部血铅超标的惨案,而汞就是水银,也是剧毒之物。虽然黄盛的打算是将这第一批的白玉香皂卖给长安的达官贵人,但他还是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不会将明知有毒的东西卖给别人。
当然,炼制香料这一步对整个制皂过程而言至关重要,香皂好不好尚且用因人而异,但如果香味出了问题,价钱可就卖不高了。而想要制出好的香料,就必须要有好的溶解剂,后世比较常规使用的是纯度高的工业用酒精,但在唐朝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黄盛就叫张庶买来了长安最烈的酒,用大量瓷盘插在特制的木架里做成简易冷凝器,大毛竹打通竹节当做管道便制成了蒸馏器。
虽然是山寨货,但一个时辰也能蒸馏出大约一斗的高纯度白酒。张庶买来的长安烈酒叫做烧春,黄盛尝了一下判定酒精浓度应该在二十来度上下,搁在后世只怕比啤酒强不了多少,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很强力的烈酒了,甚至还被冠以一个“烧”字。
黄盛当然想过采用各种穿越小说里的老套路用提纯烈酒的办法挣钱,可他来到大唐一年多却发现市面上的酒类行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酒类的产量太低。且不说提纯烈酒挣的钱能不能比得上肥皂的暴利,光是酒类产量的瓶颈就可以让黄盛提纯烈酒计划胎死腹中,酒这种东西可不是凭空出现,必须要用大量的粮食酿造,并且官府也限制了商家售卖和私人购买的数量,若是采用蒸馏提纯工艺,就必然会有大量的货物吞吐,这就必然会引起官府的注意。毕竟粮食和与粮食密切相关的各种行业历来都是官家十分注意的对象,如果民间对酒的需求量大增,那么粮食的消耗也必然随之增加,历史上便有很多次因为酒类产品无限度的扩张产能而逼迫官府不得不下达禁酒的法令。
所以,就黄盛切身体验看来,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绝不可能像是某些穿越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只要搞出了蒸馏器,然后就可以每天定量产出多少多少的高纯度美酒,一点都不为原料担心的事来。
在黄盛看来,经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之后,反倒是大量购买猪板油、菜籽油和桐油相对来说要更安全,利润也更大。
不过提到酒,黄盛也留心了一下长安城内的酒类行业。此时在长安,比较有名的酒品大约有十余种,比如说产于郢州(湖北)的富水,
乌程(浙江)的若下,还有荥阳(河南)的土窟春,产于富平(甘肃)的石冻春,都是长安比较有名的酒品。
而烧春更是产于剑南,也就是四川CD一带,乃后世非著名白酒剑南春的前身是也!
除了这些中原的酒品,长安城里还有久负盛名的三勒浆,三勒浆不是一种酒,而是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的合称,这三种都是果浆类的酒品,喝起来不如后世红酒那般纯净,既不烧口,也不酸心,跟带有低度酒精的果汁差别不大,供应的数量也不大。
却说用瓷盘冷凝器将烧春反复冷凝三次之后,便得到了跟二锅头差点不多的优质白酒,继续蒸馏下去没有必要,便将各种香料按照黄盛之前摸索出来的配方调制研磨,再泡入充当溶解剂的白酒之中,用低温在鼎中反应,经过滤之后便得到了香料混合液。
由于黄盛搞得神神秘秘,让张庶和卢政都以为这个环节才是制造白玉胰子的关键步骤,都识趣的躲开,只留下两个年岁相加超过了百岁的老工匠跟着黄盛学习。两个老工匠虽然不知道黄盛的神仙身份,但这两天跟着他处理皂基,冷凝白酒,早就对这些神乎其技佩服得五体投地。等黄盛让人将鼎炉搬入密室,又招他二人去学时,两个老人家二话不说就跪地磕头,一连磕了九个响头把额头都磕破了黄盛都没答应收他们做弟子,最后见两人闹着要“死给你看”,不得已黄盛这才答应收两人做记名弟子,又把自己是仙人转世,做这香皂是为了应对来年长安大疫的一番鬼话再说一遍,末了当然也是毫不吝啬的对两人又各用了一次圣光术,不消说自然让两人对他死心塌地。
两个记名弟子,大的唤作陈二,年有五七,原本是个擅长制甲制箭的大匠(高级工匠),在军器监任职,后因为遭人陷害被判籍没,张庶在军器监做主簿的二弟从中施以援手,便收做张家的家匠。
年纪小的名字叫做张禄,年五十岁,祖父那辈就是张庶的家奴,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
在工匠方面,黄盛知道的情况并不多,唐朝官府手工业专门从事宫中、朝廷的用具、服饰、器物以至军需、营造等事业,凡属于百工的事务,都设有专门机构和职掌的官吏从事管理。根据史籍记载,唐朝中央政府管理手工业的机构有三个系统,即工部、少府监、将作监。每一机构都设育工官长官,下设分支机关管辖各种手工作坊及工匠生产等事务。
因此,民间工匠都必须要受官府的管制,上街头招募工匠这种事,根本就是一件笑谈。甚至永和坊中的各种工匠,都是要受工部、少府监、将作监的管制,轻易不可受人招募
####
在唐朝,自由民可以通过拜师学艺成为工匠,虽然要受官府管制,但相对而言还是自由的。而贱民阶层的工匠一旦登记了匠籍,也就等于在脖子上了一副没有链条的枷锁,这辈子也难逃官府的掌握。
也就在黄盛向两个老工匠传授技艺的同时,黄盛也从他们的嘴里得知了唐朝的工匠制度,听完之后不由浑身都冒出的冷汗。万幸他是收服了卢政、张庶二人之后通过他们的关系来做这事,要是自己傻不愣登的真到大街上去征募工匠,岂不是自寻死路?
带着历史硬伤的穿越小说害人呐!
实际上,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初定官品令时,太宗李世民便定下文武官共设六百四十三员,太宗即叮嘱重臣房玄龄说:“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唐太宗此语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被继任者奉为祖训圭臬,并视为一项基本国策。到了高宗乾封二年(667年)二月,又颁布令称“禁工商不得乘马”,也就是工匠和商人不得乘马。
再到文宗朝,重臣王涯奉敕详定诸司制度“约所司条件令式旧章,从俗酌宜,务遵中道”,并于太和六年(832年)上《准敕详定诸司制度条件奏》,就中援引《大唐六典》、《礼部式》、《卤簿令》的有关条文,说:“胥吏及商贾妻子,并不乘奚车及檐子……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王涯这个蠢货不仅重申高宗禁令,而且说明唐律中亦有明文规定商贾妻子不得乘奚车及檐子,严厉防止工商业者凭借资财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不过没过三年这个王涯就遭了报应,太和七年(833年),唐文宗任命王涯为宰相,进封代国公,食邑二千户。太和九年(835年)九月,王涯“奏致江淮、岭南茶法,增其税”。这项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到人民的反对。同年十一月,“甘露之变”[1]发生,王涯仓惶逃出中书省,在永昌坊的茶肆被禁军抓获,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他的全家遭诛灭,家产被没收,田宅入官。
不过悲剧的是这王涯死后,哪怕距今已过了三十年,但他提出对工匠和商人加强管制的法令却是得以坚定执行,并且日益完善和严苛。就拿长安城内的工匠来说,主要实行的是匠籍制、团头火长制和市籍制。
唐朝官府制定和实行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为不同类型的人专立簿籍,不仅有为征收租庸调而立的均田户户籍,有为乐人及太常音声人而立的乐籍,有为征发徭役和色役而立的差科簿,也有为民间工商业者而立的匠籍。不仅民间工商业者立有专门的簿籍,即匠籍,而且法律上不准工商业者另入他籍,子弟要世袭匠籍。
除了编制匠籍外,唐政府还有其他一些法规和办法。《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工部》有云:“凡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对工匠又按地区划分,并实行类似于府兵制的准军事编制。
而且工商业者还要在官府登录市籍,市籍详细登录入籍者的所有财产,作为征收资产户税的依据,而且入籍者的身份卑贱,受到多种限制和歧视:其一,有市籍者的家属在均田名田上,不得按乡里百姓的标准名田,狭乡实际上无田可名,宽乡则要少于乡里百姓。这与政府关于所有工商业户授田的均田令条文相符。
其二,有市籍者,政府要差以远役,若逃避远役,则有相关律令处罚定罪。后来虽有相对缓和的“每年旨条”作为补充法令,规定逃避远役不必按律令定罪,有些入籍者也可纳钱代役,但其中的匠户仍要被差以色役、差科,受政府操控的性质仍大致未变。
其三,在入仕上,法律规定有市籍者同不入市籍的其他匠户、行商一样,均不得入仕为官。
其四,在服饰方面,有市籍者同其他工商业者一样只得衣皂,不准越制。
总而言之,市籍制是与当时封闭的坊市制、市制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市籍制,官府将入籍工商业者更加牢固地掌握在手,征收户税,差以远役,加以歧视。
在得知了这些详细的信息之后,黄盛身上冒出的可就不仅是冷汗了,幸亏有张庶上下打点,要让他按着想当然的思路来办这事,只怕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还好眼下这陈二和张禄都是张庶的家奴,在官方的匠籍上都已被注销,自然也就不再受官府的控制,仅是作为张家的私人财产而存在。
虽然听出了一身的冷汗,但手中的活计却不能停下,这第一次调配的桂花香型的香料底液也是有如神助般的一次成功。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唐朝时玫瑰并不是什么代表爱情的高贵花种,华夏习惯把花朵直径大、单生的品种称为月季,小朵丛生的称为蔷薇,可提炼香精的称玫瑰。更直白一点说,玫瑰在当时是属于“贱”花,决无可能被人用来求爱。
所以黄盛制的香皂要想卖出好价钱,就绝对不能用玫瑰香味。而桂花就好很多,“桂”音通“贵”,桂花既贵花的意思,而香皂这种奢侈品也自然是只有贵人才用的起。
而调配的原料中除了作为主味的桂花香粉外,还加入了少量的龙涎香和麝香,让香味更显诱人。
第二日一早,黄盛让陈二和张禄重新调派了人手,将他二人的弟子学徒重新规制。经过一夜的冷却反应,三大锅皂基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皂化反应,变成了柔软的膏状物质,基本上已经可以当做肥皂来使用。
黄盛让人将锅中的皂基全部舀出后,将锅底沉淀出来的沉淀液小心收好,实际上这些沉淀液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皂基,因为它就是传说中的甘油水溶液,经过浓缩和蒸馏后可以得到甘油,经过硝化便能得到**,**的用处非常之多,用它处理过的棉花就是硝化棉,可以用来……嘿嘿嘿![2]
将锅底洗净后,将配置需用的皂基再次投入锅中,并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化开的泡花碱液,搅拌均匀后再放入香料底液后用文火收汁,最终就得到了一锅带着羊脂玉色泽的皂膏。让张禄拿出一早就让他做好的模板,将皂膏倒入,冷却后就得到了价值不菲的高级奢侈品——白玉胰子。
不消说,以黄盛的神仙身份再加上神乎其技,这白玉香胰的卖相和品质自然是有万全的保证。但百密还有一疏,当他在锅中投入香料底液之后,浓烈的桂花香味竟然喷涌而出,不过片刻的功夫就从大宅院中逃逸而出,顺着偏西的北风传遍了整个永和坊,引得坊中的市井百姓纷纷停步侧目,鼻头抽动不止,猛嗅这来历不明的桂花香味。
其时长安城中也种植有大量的桂花树,并且这八九月间也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只不过黄盛调配出来的桂花香底添加了多种香料,所以香味自然异常的浓烈和奇异。也亏得长安人多以天朝上国的首都居民自居,虽然闻到了怪异而浓郁的桂花香气,却也没人闲得蛋疼想要找一找香味的源头所在,因此没多会这香味就随着西北风消散在长安城的上空。
也怪长安城太大,而黄盛所在的永和坊又在长安城的西南角,如果他今天是在位于长安皇城正东面的长乐坊里放出这股香味,只怕不用一刻时辰便能让皇城里的皇帝老儿闻出味儿,留下一段佳话。
对于这次生产安全事故,黄盛在心里微微自责之后,便让人去找张庶。一来是让张庶来看看新鲜出炉的白玉香胰,二来也是要他想办法在长安郊外找一处安全隐蔽,香味不容易散开的地方来做制皂工厂。
这猛然香一次问题还不大,要是天天都有香味扩散出去,肯定要惹起有心人的注意,便还是自寻死路啊!
日后这间大宅,便当做中转用的仓库和卢政手下的安保人员宿舍好了。
当张庶和卢政二人联袂而来时,足足六大板的香皂已经完全冷却,取下模具上的挡板,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就是一版两尺见方的大皂块。也不用旁人开声,陈二拿着一早就听黄盛吩咐准备好极细铁线在皂块切割起来,将皂块切割成了三寸长两寸宽一寸高的小块。
黄盛拿起一块轻轻捏拿,感觉硬度适中,又靠近鼻头闻上一闻,发现桂花香味有些浓烈了,应该是没有把握住适当的量,多放了一些香底。最后又让人拿过一盆水来亲自洗用,这才确定是合格产品。
而在黄盛检验香皂的同时,张庶卢政和一众工匠们则都是以无比崇敬和仰慕的眼神看着黄盛。见识过圣光术大能的自不用说,没见过的也因这白玉香胰而对黄盛五体投地。
****
[1]:太和九年(835)11月21日,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宫紫宸殿和李训等人,试图诛灭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随以观露为名,将宦官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行刺,后与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李训、王涯、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集团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株连甚众。史称“甘露之变”。
[2]:起点大神有令:不准教坏小孩子!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