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赤壁赋》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享的概念,现在看来早就有了。
超大城市的发展,资源的共享性势必会更加频繁。我们都知道,资本具有逐利性,在发现有利益燃爆点的时候,资本会随之而入,而共享经济带来的机遇,想必所有人都不愿错过。共享单车,这种经济现象的落地,无疑让更多观望于共享经济圈的资本大鳄看到了潜力,当然,共享单车,也确实解决了大城市上班族及居家生活的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难题。既然有了共享单车,在繁华地段,商业区,地铁口,就更要严格限制投放数量和停放区域。因为共享单车带来许多烦恼。
自行车非奢侈品,想必很轻松就能拥有一辆。然而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有着近乎于“公共资源”的产品,在布局及实际投放过程中,出现了令人不舒服的画面。辐条剪断三两根的,多么危险,车座无影踪的,甚是无奈,轮毂撞歪的,舒服感全无,车闸条断裂的,想想这是在寻死吗。这还只是共享单车构件上的问题,就已经让人心凉了半截。而对于我使用共享单车,总是宁可走一段路去单车集中点,战战兢兢的挑一辆单车,就像在挑一件艺术品。开锁,铃一响,感觉心都舒畅了。
实际上不能总是这样。共享单车的存在,初期尝试性的市场投放,反馈,然后车型及后台服务的改进,使得符合共享单车使用者习惯。新的车型,很好用,骑行不费力,不但上班族们骑行方便,更兴起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学骑自行车的风潮(当然,我并不建议身体条件不好的老人骑自行车)。上班族,学生族,骑行爱好者,最初不会骑自行车的人,都有权利享用共享单车带来的方便,不过当你身边“嗖”的一下闪过一辆自行车时,你会冷汗自冒,心底暗地咒骂。
共享单车是为我们服务的,不限任何人都可以骑(当然最近也有出台“12岁以下禁止骑车”的规定),单车后台有提供高质量共享服务体验的义务,没有禁止开锁的权利。开锁后,一个浑身酒气的人紧握车把,看起来十分清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觉,外加销魂的步伐。遇到这样的场面,你该去好言相劝,说些什么呢?然而这并不是最伤脑筋的事情,比这还无奈的事更甚。多半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莫然回首,单车静候灯火阑珊处”,然而走近一看,支离破碎的一辆单车,前车轱辘没了,后车内胎无精打采的搭在车圈上。这种怪事时常发生,久了我才听朋友说道这乃是一些“心理扭曲”朋友游戏的一种。你在那无可奈何的看着共享单车的时候,他也许正藏在一个角落里暗自冷笑。
有些人大概有很强的占有欲,只为图自己方便使用,否则为什么路旁的共享单车上常常有U形锁呢?其实共享单车的使用,只有在“共享”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作用。但占为己用这种做法却建立在别人的烦恼上。又没有拿你家东西,你还埋怨什么呢?
从前我是有一辆自行车,那是从上初中开始有的,记得是我父亲为我买的一辆二手自行车,车虽坏过,但也是自己修车,补胎,骑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自行车在村级公路上飞驰,车铃声回荡在身后,感觉很爽。不过自从用了共享单车后,就一直烦恼,直到烦恼变成文字。
这一切烦恼皆是城市生活使然。如果是山林邱地,必定门可罗雀,偶有人至,想必也是牛车,“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该是什么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