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一定要好好考知道吗?考完试妈妈再来接你,等放假了就带你去新公园玩儿。”李珍最后道。
刘倩若是放在以前可能还会拖一拖,但今天,她巴不得老娘赶快走,迅速点头道:“知道了,妈妈你快走吧,常叔叔都等好久了,还有我考完试自己知道坐公交回家,而且老师每天都会送我们上车的。”
李珍当然知道学校每天会有老师专门督促这些低年级的孩子回家,否则,家长们也不可能放心让孩子自己坐公交上下学。
但今天不是不一样吗?
“好啦,妈妈知道了,只要你好好考试妈妈保证不说你,先进学校吧,等考试结束妈妈再来,去吧。”
李珍哪能不知道女儿那点小心思,要是女儿考试成绩理想她才懒得追究什么呢。
其实吧,她也不是没动过不来的心思,但是一想到那天在学校见班主任的模样她就有点心虚,哪能还表现的这么不重视,起码考试期间在老师面前露露面是必须的。
刘倩见事不可为,也就怀着一点小郁闷进学校了,要能考好她还至于这么担惊受怕的吗?
又在外继续看了会儿后,李珍便没再逗留,转身回到等待已久的公交车上离开了。
看着李珍上了公交,有位刚才一起上车的年轻妈妈才凑到王姐的身边神神秘秘的问道:“她是谁啊,怎么也不在这儿待会儿就走了,怎么说一趟也有七分钱呢,而且,刚才车上的售票员好像没管她要票吧,难道是跟那公交车上的师傅有什么关系?”
王姐闻声,回头看了一眼,这人似乎是几个月前才刚搬来的,丈夫好像在那个百货大楼上班,百货大楼这会儿虽然没前几年风光,但也算很不错了,所以王姐也没轻视,笑道:“倒不是有什么关系,只不过人家背景好,而且人家可不在乎这么点钱,你不是说她没买票吗?”
年轻妈妈疑惑的点了点头,“是啊,而且那售票员好像也没管。”
“那售票员也就管管我们而已,对她可管不着,她身边那丫头你总该知道吧,那丫头天天坐公交上下学的,你见她啥时候买过票?”王姐微微不屑道。
年轻妈妈仔细想了想几次坐公交去学校的经历,好像还真没给过,也就更纳闷了,猜测道:“难道这公交车票还能先坐后补不成?”
“呵呵”王姐一笑,唏嘘道:“哪能啊,不过我听她闺女说,从去年这七路公交开通,她爸爸就直接交了今后一年的车票钱,而且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次数管够,啧啧,你说,人家还需要买票吗?”
这话倒不是王姐有意吹嘘,她也是被刘倩那小丫头说的吓到了,就算是现在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啊,还能这样啊,那得要多少钱啊。”年轻妈妈惊呼道,这就算每天一来一回也要一毛多吧,还不限次数,那岂不是一年要好几百?
我滴个乖乖,等于她老公大半年的工资啊,就为了孩子上下学?这也太财大气粗了吧?突然之间,年轻妈妈觉得自己那引以为豪的老公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光彩体面了。
其实这个时候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流行月票了,一个月给个六七块就能一直坐,但三河镇这种地方肯定还没开通这种业务。
年轻妈妈和王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社会上就算有钱的那批万元户也不可能随手一下甩出几百块来,财大气粗的人可能有,但一掷千金的真土豪什么时候都不多。
何况这基本上跟白扔没啥区别,想想,要有这钱不如直接找人专门接送多好?既省钱又显得身份,这年头没轿车难道还没自行车吗?
至于这么糟蹋钱吗?
所以这么一想,事情要真如两人猜的那样,反而是刘建国夫妇表现的有些做作和奇葩。
但真的会是这样吗?
“啧啧,你以为每天早上那师傅到站就按喇叭是给我们听的啊,可不是人家特事特办吗,我们只是跟着受惠而已。”王姐再次咂咂嘴,生怕把人家给说差了。
“这女人到底是谁啊?”年轻妈妈终于忍不住了,这也太资本了吧。
某人说了这么多估计就在这儿候着呢,得瑟道:“公交站边上的祥和大饭店知道不?”
那表情,说的就跟自己家似的。
“那哪能不知道啊。”年轻妈妈想也没想便道。
“就是她老公开的。”
“不能吧,那不是国家办的吗?”年轻妈妈有些不信,这么大的饭店能是私人开的?
见对方不信,王姐微微加重语气道:“你还别不信,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我可是看着那饭店一步步开到这么大的,她家的菜谱我闭着眼都能说个七七八八呢。”
“难道真的是私人开的啊。”
“可不就是真的,要不人家哪儿来这么多钱?”
“我的个乖乖,这可了不得,按这规模怎么也算个大资本家了,国家不管管?”
“现在哪来的什么资本家呀,前两年不是说要鼓励民营企业吗?”
“这能一样吗?我老公好歹也是个大专生,不也才拿那么点工资吗?他一个开饭馆的就能骑咱们头上去了?还拿钱搞特殊化,这不是资本作风是什么?我看那家饭店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说不定这些黑心资本家暗地里搞什么幺蛾子呢。”
“这个,应该不能吧。”王姐听着有点不对,也不敢再多说了。
但那年轻妈妈却好像找到了宣泄口,依旧喋喋不休。
“咋不能了……”
渐渐的,还吸引了周围不少父母过来围观。
王姐这会儿头脑清醒不少,她家也是搞个体经营的,按照这女人的话来讲岂不也是资本家了?这可了不得,她不禁暗暗想抽自己两大嘴巴子,没事乱得瑟个什么劲儿,现在出事了吧。
不行,这事必须得赶快跟老公说说,只是,那祥和饭店怎么办?
算了,也跟他们透露透露吧,至于对方要怎样那就不关她事了。
另一边,紧赶慢赶,终于回到祥和饭店的李珍尚不知道自己走后,竟然还整出这么一段风波,不过,就算知道也只会是笑笑,他们一不违法,二不违心,难道国家还能把他们收缴了不成?
近两年,她也渐渐看明白了,自己老公当初说得对,以后政策只会越来越好,更不太可能一朝又回到改革开放前。
再说了,就算真有那么一天风向变了,他们最多也就是大店变小,回到几年前的样子,政策再怎么变,难道还不让人吃饭了?
某种程度上来讲,李珍这想法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