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气氛格外压抑,连续的大雪,整个北方全部成为重灾区。赈灾的款项,户部根本就拿不出来了,而且锦衣卫与东厂发回的消息大相径庭。
东厂报:刘、陈二位将军,确有冒领军功之嫌,尸首核对,有300的差距。锦衣卫报:大同周边多个村庄被毁,但绝不是俺答所为,有人看到东厂与边军围杀百姓。怀疑其拿百姓头颅抵消那3000军功之嫌。
景顺帝说道:“诸位爱卿,为何东厂与锦衣卫的报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谁能给朕说说,到底谁在骗朕!”
胡阁老说道:“陛下,事情查到这了,已经无法再查下去了。”众人不知道胡阁老卖的什么药。景顺帝说道:“阁老这是什么意思,朕不明白。”
胡阁老说道:“事情起因皆因大明边军战力不足而起,太祖时,8万大军便可打的蛮夷抱头鼠窜。而现在整个大明边军,居然已经到5换1的地步。作为兵部尚书,我应为罪魁,请陛下把我换了吧,否则对不起陛下的信任。”朝堂上的各位大人彻底不明白了,这胡阁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其实这正是他的好学生曲正清出的妙计。冒领军功一案,根本查不出个结果,在这件事上绕来绕去,根本不会有好处。边军的丑事只会越挖越多,边军与兵部逐渐会成为朝堂上攻击的对象。满朝文武全是势利眼,雪中送炭不可能,落井下石绝对是争前恐后。主动交出兵部,让上官青云他们接手,搞新政和军改,这样,九边的将军必然把矛头全部指向上官青云他们,那些大头兵可是不可能跟你讲道理的。到时候,肯定会惹出天大的篓子,这时候,胡阁老再复出力挽狂澜,彻底收复失地,重拾陛下信任。
景顺帝说道:“胡阁老不要说些气话,朕哪能离得开你呢。”胡阁老一听,要坏,皇帝以为他要退出内阁了,赶紧说道:“陛下放心,微臣只是交出兵部,还会在内阁为皇上分忧的。只是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治国上。”景顺帝这才松了口气,原来老师没有走啊。
上官青云说道:“胡阁老,难道这是要撂挑子了吗?”胡阁老说道:“哎,岁月不饶人啊,最近处理公务,疲惫的很,眼睛也是越来越花了。我们这些老东西,也要懂得让贤,不然年轻人哪还有机会。”
上官青云说道:“不知胡阁老推荐何人啊?”胡阁老慢慢捋了捋胡子说道:“上官大人,老成持重,曾在兵部任职多年,是最佳人选。”洪锦元也被这句话惊住了,老胡糊涂了吗?
上官青云也没有明白,这老胡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景顺帝说话了:“好,就听老师的。上官阁老,你就接任兵部尚书。”上官青云还没回过神儿来,听到皇上说话了,赶紧跪下谢旨。
此时,胡阁老说道:“上官阁老,兵部事务繁杂,又赶上现在这个多事之秋,俺答的事就让人头疼了。吏部的事务,处理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了吧。”上官青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你在这等着我呢?随即说道:“首辅大人,下官身体健硕,情愿为陛下分担。”胡阁老说道:“不如,让曲阁老试试?陛下,曲阁老最早便是在吏部任职的。”曲正清心中大喜,老师还是想着我的。
上官青云只说了一句话:“历朝历代,可从有过三十岁的尚书?”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立即附和。其实上官青云这句话就是点拨在场诸位,曲正清如果当上了吏部尚书,定会重用他一届的同窗,那些人都是你们的学生,你们的下属,你们的跟班儿。这以后,他们肯定都去巴结曲正清了,哪还能搭理你们这群老东西。
景顺帝看到这一幕说道:“恩,确实有些太年轻了。还是由上官阁老兼着吧。”这就算定了下来。
退朝后,曲正清满脸的不高兴。胡阁老说道:“正清,别难过。昨日你提醒了我,上官他们接了这个烂摊子,我自有办法让他吃不下去,最后还得给我吐出来。”曲正清说道:“先生,为什么满朝文武都不肯给我机会,就因为我太年轻嘛?”胡阁老看着爱徒说道:“傻孩子,他们是害怕。未来内阁首辅非你莫属,他们想趁着致仕之前,赶紧捞一笔,把屁股擦干净。你要是现在当上吏部尚书,就你这性子,又得多少人头落地呢。等你当上首辅了,他们好歹还能给子孙留点家底。”
曲正清虽然理解,但是仍然心有不甘。
上官青云对薛贵说道:“大同那边到底怎么了?手里可有确凿证据?”薛贵说道:“密报上没提。”上官说道:“何不为什么时候办事也这么不靠谱了。”薛贵不好意思的说道:“阁老,何不为至今下落不明,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上官说道:“胡闹!我计划先拿大同开刀,必须让他拿到确凿的证据,不然我拿这兵部,就是引火烧身。”
此时,洪太监正在给皇帝按摩呢。景顺帝说道:“大伴,今天胡阁老为啥要把兵部交出来啊,而且还推举上官阁老了,他们不是死敌吗?”
洪太监说道:“陛下,胡阁老这是以退为进呢。”景顺帝说道:“那上官阁老看不出来吗?”洪太监说道:“可能上官阁老有十足的把握吧。”景顺帝说道:“什么把握?”洪公公说道:“这个奴才可不敢乱猜。”景顺帝缓缓坐起来说道:“他是有拿下大同边军的把握吧。大同都督吴鉴昨日抵京了。”洪公公说道:“哦?陛下,不是九边都督不得擅自进京吗?”景顺帝说道:“我准的,大同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得问问他,还想不想干了。”说完便闭上眼睛休息了。
洪锦元慢慢退下,心中翻江倒海。今天皇上说的话绝对话里有话,他是了解景顺帝的。皇帝小时候很谦逊老实,其实他知道皇帝最大的特点便是隐忍,把几个哥哥全都忍下去了,病死的、被害死的。最终,最没有希望的他,当了皇帝。洪锦元知道,能够隐忍这么久的人当了皇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喜欢当个和事佬,他是有欲望的。老胡是他的老师,今儿老胡要交出兵部,皇帝这么痛快的答应了。最后,老胡推举上官青云,皇帝也答应的很痛快。外人看起来,觉得皇帝听老师的话。其实,洪太监明白,景顺帝一直遵循的便是“制衡之道”,否则上官青云他们不可能跟老胡打擂台。现在皇帝让吏部与兵部全都掌握在上官青云手里,这已经破坏平衡了,老胡可是盯着吏部很久了,这说明皇帝对上官青云是支持的。上官青云的新政与军改可是提了不止一次了,每一次都和老胡吵的要死要活的,皇帝也都是当做和事佬,各打五十大板。今天,早朝时,就很反常了,而且皇帝竟然跟我说大同都督吴鉴抵京了,这可是绝密。俺答刚刚来犯,竟然让九边都督回京,说明什么?皇上要动大同了!皇帝要推行新政与军改了!皇帝这是给我提醒儿呢,不得干涉上官青云,不得干涉大同的案子!
想到这,洪公公便快步跑到东厂,喊了属下过来,说道:“立即通知柳生他们,绝不可让大同城里一个人进京,那几个废物也好,锦衣卫何不为也好,只要是从大同城里出来的,一个不能放过。否则,就让他以死谢罪吧。”
洪锦元知道,只要让上官青云抓住一点时机,一定会痛下杀手,把这几个阻拦新政和军改的势力,彻底打掉,绝对不留后患。最重要的是,上官青云跟老胡是政敌,跟我可是水火不容啊!
大明,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