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和北齐是一息同命的,同样我们以后要讲述的西魏和北周同样也是息同命的,不过这两个王朝有着一个不同点,东魏和北齐两个王国他们的建立者都是成年人,而且不是傀儡皇帝;但是西魏和北周的建立者并没有真正登上皇帝宝座,只是有他的政治接班人扶植傀儡建立的王朝。
如果说东魏和北齐王朝有什么怪事情,莫过于北齐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即是末代国君,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皇帝在北齐的五代皇帝中,在位最长,但是也是最败毁国家的。
天统四年十二月初十(569年1月13日),高湛逝世。十五日,高纬大赦天下。九州凡有做官的人,全都各升一级官职,朝廷内外百官都各升两级。十七日,给太上皇后上尊号为皇太后。二十三日,高纬下令所有从事密探的事物以及各地百余工技全部罢除。又令宫廷、晋阳、中山宫等处的宫人,以及邺城、并州两地的太官官府内所有被发配来充当奴隶的罪人家属,其年纪六十岁以上的,以及有衰老患病的,命令主管官员将他们选择释放。二十九日,高纬下令天保七年以来,凡是家庭因受到牵连而获罪被流配的,各地应该让他们返回家乡。
武平元年(570年)六月二十二日,因为皇子高恒出生的缘故,大赦天下,朝廷内外百官,都进升二级官职。九州有职位的人,普遍进升四级。[6]九月乙巳,立皇子高恒为皇太子。
武平二年(571年)秋七月二十五日,琅琊王高俨假托诏令在南台杀死录尚书事和士开,当日还杀领军大将军厍狄伏连、书侍御史王子宣等人,尚书右仆射冯子琮被赐死在殿中。[8]九月二十五日,高纬杀死琅琊王高俨。
武平三年(572年)春正月二十六日,高纬在南郊祭祀。初八,追赠已故的琅琊王高俨为楚皇帝。秋七月二十八日,高纬诛杀左丞相斛律光和他的弟弟斛律羡。八月二十一日,废免皇后斛律氏为庶人。
武平四年(573年)夏四月二十三日,高纬任命兰陵王高长恭为太保,南阳王高绰为大司马,太尉卫菩萨为大将军,司徒、安德王延宗为太尉,武兴王高普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宜阳王赵彦深为司空。十八日,高纬在皇祠祈祷。祭坛上设立束茅的地方忽然发现有车轮压过的痕迹,可是检查以后旁边并没有发现人的踪迹。也不知车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二十日,高纬把它当作是大的喜事,布告天下。二十四日,北周派使臣前来问聘同好。五月,高纬斩杀兰陵王长恭。
关于高长恭的事迹,我会在《北方五朝》后边的外传之中提到,高长恭本名高孝瓘,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战功卓著,长得好看。但是男子长得好看也不是一件好事情,最起码在北齐政权的岁月里面,男子长得帅一定不是件好事情。桃花运如果弄不好就会成为桃花劫,因此高长恭戴上了面具参加战斗。
武平五年(574年)春正月初四,高纬设置左、右娥英各一人。二月初五,高纬从晋阳返回。南安王高思好谋反。十一日,高纬巡行到晋阳。尚书令唐邕等人大败高思好,高思好投水而死,将他的尸体焚烧。十七日,高纬从晋阳返回。二十四日,任命尚书令唐邕为录尚书事。
在北齐王朝之中,存在两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外城”斛律光,第二座长城就是“内城”高长恭,不过在高纬看来这两座长城还是不能让自己放心,斛律光对自己的威胁只是外臣对皇帝的威胁,斛律光只是皇后的父亲,但是相对的高长恭则是高纬的皇伯父之子,也就是高纬的堂兄。
高纬为了自己的皇位狠心的杀死了高长恭,这也说明了北齐的骨肉相残已经到达顶点,但是内忧并没有停止,接下来高纬更深层次的隐患产生了——洪灾在北方发生了,而且发生在天子脚下!
武平六年(575年)八月十五日,冀、定、赵、幽、沧、瀛六州发大洪灾。这个月,北周军队进入洛川,屯兵于芒山,逼近洛城,高纬派火船焚烧浮桥,黄河上的桥被烧断。闰八月己丑,派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前往抵御北周军队,军队此时驻扎在河阳,北周军趁夜退走。
武平七年冬十月十一,高纬在祁连池大举狩猎。北周军攻打晋州。十八日,高纬返回晋阳。十九日,出兵,军队全部集合于晋祠。二十五日,高纬从晋阳出发。二十八日,高纬率军队列阵前进,上鸡栖原,和北周齐王宇文宪相互对阵,直到夜晚都不交战,北周军收缩营阵而退走。十一月,北周武帝宇文邕退回长安,留下侧翼的军队镇守晋州,高阿那肱等人包围晋州城。
十二月初四,北周武帝宇文邕前来救援晋州。初六,双方在城南交战,北齐军队大败。高纬丢下军队先返回。初九,高纬进入晋阳,想逃去北朔州。便留下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等人守卫晋阳。如果晋阳守不住,就投奔突厥。十二日,高纬到城南军营里犒劳将士,当夜准备逃走,将士们不依从。
十三日,高纬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为隆化元年。这一天,穆提婆投降北周。高纬命令受任高延宗为相国,委任他进行防御。高延宗流着泪接受委命。高纬便在深夜斩开五龙门出城,准备奔往突厥,随从官员大多散去。领军梅胜郎勒住马进谏,高纬转身返回邺城。当时只有高阿那肱等十多骑人,后来广宁王孝珩、襄城王彦道陆续赶到,共几十人同行。
在高纬逃跑的时候,他已经做了十二年的皇帝(565——576),在位时间超过了他二大爷高洋,高洋才在位十年,但是高洋再怎么祸乱政治,国家也并没有亡国,这是因为北齐建立之前和建立之时高洋在武定末年到天保前五年(549——554年)六年的时间内,高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在高纬北逃的时候,作为高澄第五子的高延宗做出了一项很不得已的举动,这项举动彻底的打破了北齐的统一局面,那么这项举动之后,作为流亡皇帝的高纬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请看下一讲:邺城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