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当中,我们讲到了拓跋力微继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投靠了没鹿回部的大人窦宾,当然最初时候窦宾并没有重用他,但是接下来的一场战役让窦宾感觉出了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家伙是一个可以和自己比肩的人。
这场战斗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因为这场仗是拓跋力微的攻略战,所以我们就称呼它为“西部攻略”。当时西部的力量要高于窦宾所率领的没鹿回部,可是如此草率的进攻损失的不仅是窦宾的兵力,还差一点要了窦宾的性命。
也活该窦宾倒霉,打了败仗的同时将自己的马也丢了,所以窦宾只能徒步逃走,虽然说窦宾是一位马上首领,但是两条腿的始终是跑不过四条腿的,为防止自己的首领被捉住,拓跋力微主动派人将自己骑乘的马让给了窦宾。可是当时窦宾没有看到真正给自己送马的人(当然,也是因为拓跋力微确实不显眼),所以回到部落之后,命他的属下寻找送给自己马匹供自己逃生的人,要加以重赏。不过拓跋力微并不想要赏赐,将此事隐秘不说。
过了好久,窦宾才知道帮助自己的是一名“无名小卒”,所以这位有史(我指的是从夏朝到魏国)以来“最为仗义”的首领打算将自己部落掌握的领土的一半交给拓跋力微,但是拓跋力微知道,即使窦宾真的将领土的一半交给自己,那也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他答应,他的部下能不能答应还另一说。就这样,拓跋力微坚辞不受。
但是仗义的窦宾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所以见到拓跋力微推辞,窦宾想了另一个办法,他将自己最喜爱的女儿嫁给了拓跋力微。其实只能说那个时候部落时代不按什么辈分,因为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窦宾比拓跋力微年长不到十岁,也就是说这位属于兄弟一级的人物成为了女婿,这也算是部落时代的传统了。
但是只嫁女儿这一条是远远满足不了窦宾的报恩之心的。接下来窦宾可就没有主意了,因为游牧民族掌握的无非就是女人和土地,如果这两条都不能实现对将领的收服,那么真的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留住这个将领了,因为此时还是游牧民族时代,保存着最朴素的民主思想,封无可封,也不能杀死受封者。
所以窦宾只好派人询问这个女婿的想法,拓跋力微请求率领自己的部属向北居住到长川,窦宾答应了拓跋力微的要求,并将他恭敬送出了自己的领地。当然这一去,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拓跋力微了,而拓跋力微在以后的十几年之中对长川行仁德教化,慢慢的发展当地的经济。十几年之后,由于拓跋力微的仁德教化之功,各旧部民众都来归附他。
正始九年(248年),窦宾病危,临终前告诫他的两个儿子窦速侯、窦回题,要恭敬的拥戴拓跋力微,但是窦宾的原始民主思想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两个新的首领打算利用拓跋力微参加丧礼的机会发动政变除掉拓跋力微,但是消息很快泄露出去。
得知消息的拓跋力微知道窦速侯和窦回题终究不会顺从自己,就首先设法对付他们。当然这群游牧民族的人没有中原民族的文化和道德底线,这一点比较像中国的北边(欧罗巴)和西边(米勒坑)的民族,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择手段。
接下来,拓跋力微在长川的宫殿中暗中布置下来众多勇士,然后在早晨起床的时候,用佩刀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窦氏(也就是窦宾的女儿)。此刻的拓跋力微是一心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所以顾不得妻子的性命。
随后,拓跋力微派人快马加鞭的告诉自己的那两个舅子,说窦氏突然在早晨逝世。窦速侯和窦回题惊讶之余未及细思,立刻前来奔丧。这样正中了拓跋力微计策,拓跋力微埋伏的勇士将这两个人以及他们所率领的士兵全歼。从此以后,拓跋力微正式吞并了没鹿回部的领土和人口,各部的大人全部归附,鲜卑族能够拉弓射箭的军士有20多万人。
甘露三年(258年),拓跋力微迁徙部众到了定襄的盛乐(NMG和林格尔)居住。同年四月,拓跋力微祭祀上天,各部大人前来助祭,但是只有白部大人迟疑不到,拓跋力微将他征召过来并且杀了他。
自此,拓跋力微统一了鲜卑部落,建立了一个横跨原鲜卑拓跋部、鲜卑没鹿回部、鲜卑白部和乌丸部四大部落土地的草原王国。当然此时的鲜卑拓跋部已经成为了北方草原民族的代表人物,可是他的实力依然不如南边的曹魏强大。所以亲善曹魏是鲜卑拓跋部早期的既定外交方针。
当时三国的外交方向可以概括成下面的模式:
1.曹魏主要是对北方、东北、以及正东方向展开外交。北方就是鲜卑以及各大游牧民族部落;东北就是半岛上的三国势力;正东方就是邪马台国。
2.蜀汉的外交方向主要是南方,尤其是西南方向的东南亚西部的那些小国,因为蜀汉的领土到达了缅甸北部。
3.吴国的方向,主要在东南方向,因为孙权时代专门是守成的时代,虽然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文武双全的将领,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东南一隅的形势。曹魏是打不过了,除非能让孙文台复活。为今之计只有向东南的那个岛出发才可以,当然那个岛以前叫夷洲,现在叫做TW。
但是单单从曹魏的外交方向来看,东北不用说,都是自己人,即使有叛乱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历史上曹芳时代的一次战役差点就将丸都城夷为平地。接下来归降的是卑弥呼的邪马台国(这段历史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讲,到了第二个系列的时候,我们在辨析一下。),从曹睿在位的238年以后,卑弥呼、壹与以及后来的男王都在遵从着魏国以及后续王朝的良好关系道路。
但是北方的鲜卑部落属于新进的“投诚势力”,这样的一股势力,曹魏的前三代皇帝时代(曹丕、曹睿、曹芳),竟然没有一次和魏国建交的记录,当然这也不怪他们,真的是弱国无外交。
知道第四任皇帝曹髦的时代,鲜卑民族才开始和南方的魏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不过这个时候的外交显得比较苍白无力,魏国的盛世时代(“文明盛世”)已经过去,接下来都是司马家掌权的时代。
可是第四任皇帝没有在皇位上呆多久,就被司马昭设计害死,接下来在位的是第五代皇帝曹奂,这位皇帝最后的封号也是很有意思的——“陈留王”。这个称号是汉献帝刘协在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的封号。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小皇帝,在他在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景元二年(261年),拓跋力微派遣他的儿子拓跋沙漠汗到魏国进贡,并且此行还带来了一项绝密任务——观察洛阳的风土人情。说实在的,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活儿,或者说魏国就是将拓跋沙漠汗当做人质。
当然,这个时候沙漠汗还是一国的太子,所以在魏国众位宾客之中是很尊贵的。通商和交易活动在鲜卑到魏国的道路上面络绎不绝,魏国人赠给沙漠汗黄金、布帛、缯絮,每年数以万计。拓跋力微和邻国交往,笃厚信实,诚以待人,不作任何诡异的事情以邀取一时的利益,宽容厚道,听任自然,远近部落都归顺和敬仰他。
但是当时的魏国的大权已经完全有司马氏掌控,况且进过二代三位掌权者的努力,司马家的势力已经没有任何的宗派可以抵挡,每当这个时候,皇帝的位置就会被取代。果然,就在咸熹二年(265年)司马昭刚刚去世,司马炎在几个月后逼迫曹奂禅位,结束了仅仅四十五年的魏国,建立了晋朝。
虽然改朝换代,但是拓跋沙漠汗的地位没有变化,那么他到底在什么位置呢?
请看下集:后悔终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