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为大学历史系新生上课的时候,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对于拓跋氏你们了解多少呢?”因为我需要看看这些学生到底在初中高中的历史知识掌握的怎样,不过结果我已经想到了。
听到这个问题,教室里面的声音慢慢的停止了,毕竟连后座正在谈恋爱的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我提问了几个正在谈恋爱的同学(在我的课堂上面允许谈恋爱,虽然对我来说比较虐,因为我还是单身,而且不将就是我的原则之一)。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他们耳边最普遍的一个关于拓跋氏的人物,莫过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另外就是一些文艺的“情场高手”所说的“佛狸”拓跋焘,更加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些人还知道拓跋什翼健和拓跋珪。
听到这里,我知道我所教授的这个班级的水平实在不低。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多么系统的知识,但是他们知道代国的国王和北魏的道武帝,这就不得了了,只能说他们中学的练习册后面的“知识点”是认真看过的。
虽然他们掌握的不错,但是我还是要说他们只说出了中间的几位国王,但是在高中的课本之中,并没有关于鲜卑民族的具体的世系,那么这本书的大部分章节我们就要讲述一下这个鲜卑民族拓跋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部落。
关于鲜卑拓跋部的起源,大概要追溯到秦朝时代,当时他们的祖先拓跋毛统一了索头部鲜卑部落,在207BC被推举为“索头部首领”,不久之后秦朝灭亡,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展开了四年的交锋,就在汉王三年(204BC)拓跋毛死亡,其子拓跋贷继承首领的位置。
拓跋贷在位三十年,直到175BC病死。其子拓跋观继承首领的位置,拓跋观这个人十分的长寿,虽然在为年数没有儿子长,但是她也超越了他的父祖。拓跋观在位四十五年,一直到公元前130年病死。
130BC,这是汉武帝执政的早期,也就是说当时的汉朝的军事在慢慢的上升,已经可以对周边不服自己的小部族展开征讨。但是拓跋观在位了四十五年,按照常理来看,他的儿子拓跋楼的年龄也不算小了,所以接下来,拓跋楼的执政岁月肯定不好过。
拓跋楼在位的不是时候,虽然长,但是遇到的对手绝对比自己强大,这个对手就是刘彻。拓跋楼在位的时代,鲜卑部落还是统一的,但是用一个野蛮民族去抗击强大到没边的汉朝,这种做法百害而无一利,即使获得了一些小胜(偶尔设置埋伏打败汉朝军队),最终难逃被追剿的命运。
令拓跋楼欣喜的是,就在他在位的第44年,刘彻驾崩,这位一世雄主最终也没有熬过野蛮民族的首领。但是拓跋楼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刘彻后期执行了以后我们要讲的“清朝”的政策,刘弗陵也是一位明君,虽然年幼,但霍光会辅佐他。
拓跋楼在位50年,在公元前81年病逝,接下来即位的是其子拓跋越。拓跋越在位四十年,他对应的汉朝皇帝是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在这个时代,汉朝勉强能支撑得住,毕竟“昭宣中兴”虽然恢复不到“文景之治”的昌隆表现,但是国家各方面还能够保持稳定,这种稳定一直保持到刘奭在位的早期。
拓跋越没有等到元帝刘奭死亡,却提前病逝,其子拓跋推寅继承了部落首领的位置。从拓跋推寅这一代,鲜卑部落有了详细的记载,但是关于拓跋推寅的生辰年月仍然不清楚。拓跋推寅在位的二十八年,由于汉王朝的衰微、新朝政权的建立,拓跋推寅率领部众南迁大泽,从此以后,野蛮民族进化为游牧民族,食物采集方式有狩猎变成了游牧。
只可惜拓跋推寅只在位了28年,除了第一代皇帝以外,没有一位皇帝在位如此短,这也许是因为拓跋推寅即位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即使是小儿子,在经历了在位四十年的拓跋越之后,他也有可能即位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
接下来当政的是拓跋推寅的儿子拓跋利,这位首领在位41年,从那位驾崩的时候已经开始帮助民族转型的拓跋推寅的手中接过这杆大旗,但是在拓跋利在位的13年,汉朝又开始建立了,而且战斗里仍然十分的厉害,所以拓跋利又憋屈的活了28年。
经过这么一折腾,拓跋利的小儿子拓跋俟继承了首领的位置,他在位六十年,是鲜卑部落时代在位最长的首领。不过六十年内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因为这个时代,鲜卑部落连文字都没有,只能通过一些汉朝的资料得出结论。
接下来即位的是一个年龄很大的皇帝,这位皇帝的名字叫做拓跋肆,这个首领在位十年,最后因为年迈挂掉了(他是拓跋俟的长子)。接下来的继位者是拓跋肆的幼子拓跋机,在位四十五年,但是这四十五年之中,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事情,中原王朝还是保持着平稳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就是拓跋盖,这个首领也是幼子掌权,最后在180年病死,此时汉王朝已经迟暮,到了桓灵时代。拓跋盖的幼子拓跋侩在位三十年,当时虽然汉王朝已经四分五裂,但是最终还是有曹操握住了时代的主动权,让其他民族没有空子钻。
拓跋侩死后,其长子拓跋邻即位,拓跋邻在位四年,在位期间,将部落分成七份,分别由自己的众位兄弟统领,并且分别取了不同的“氏”。当时还出现了一种情况,而这种情况却直接导致了鲜卑部落的第二次迁徙,由于史籍记载的比较简略,所以没法说明科学道理,只能用神的一句话:“此土(大泽)荒遐,未足以建都邑。”
自古以来神仙的话都被一些蒙昧时期的部落首领奉为信条,所以拓跋邻决定迁都,可是迁都之前,拓跋邻自感时日无多,所以将位置传给了长子拓跋诘汾,而这位拓跋诘汾则是最终完成拓跋部南迁的人物。
拓跋邻交出首领位置之后不久就病死了,拓跋诘汾掌握的部落其实战斗力并不强,如果长期在北方,恐怕会遭受到来自南方和最北方的两面夹攻,当时中原的形势比较有利于拓跋部南迁,因为213年的时候曹操正在接受魏国公的任命,暂时还顾不得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展开征讨,在同年还和孙权在濡须口战斗,这就给了游牧民族南迁的机会。
《魏书》的记载南迁的这一路很富有传奇色彩。拓跋诘汾现实受到了山谷的阻挡,《魏书》记载:“山谷高深,九难八阻。”部众看到这种情况,都打算停下来歇一会儿再走。但是这个地方有“神兽,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当然这样的跑路方法,最终必然会走到匈奴的故地。
但是拓跋诘汾在位五年之后,将位置传给了拓跋力微,两年之后拓跋诘汾病逝,拓跋力微亲政。可是就在拓跋力微的身上,有着传奇的身世,因为相传他是拓跋诘汾和天女所生,但是这个故事我不能讲给大家,因为这很容易混淆传说和正史的界限。
前面我们所讲的这些部落首领其实是一些非正式的“国王”,所以他们只有谥号,没有庙号,更没有尊号。但是从拓跋力微开始,大多数国王都有一个庙号,也都有篇幅不算短的记载,相比与以前的那些只有名号的部落首领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
拓跋力微是在220年的继承拓跋诘汾的位置,当时的中原正处在三足鼎立即将完成确立的时代,当然此时的年号是黄初,并不是延康。拓跋力微刚刚接手首领的位置的时候,部落力量还是跟不上,而且拓跋力微也是立足未稳,所以他所属的西部线被相互攻伐,这样很容易就导致了部众的离散。因此,拓跋力微投靠了鲜卑的另一大部落——没鹿回部,当时没鹿回部的“大人”名叫窦宾。虽然投靠了窦宾,但是最初拓跋力微却没有得到这位“大人”的赏识。
但是一场战役的爆发,让拓跋力微深得“没鹿回部”大人的赏识,并且还作为了窦宾的女婿,并最终将几大鲜卑族的势力联合到了一块,这场战斗是什么?它又具有怎样的深刻意义呢?
请看下一讲:统一四部,建交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