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民在脑中计算一年彩电销售额,大概能有二三十亿,包括诸多品牌,单品销售超过十亿还没有。即使订制的彩电能够销售完成,会不会造成挤压效应,其他彩电销售额下降?利润影响呢,会不会降太多?
“具体你让财务核算,然后上报董事会。现在来讲欧洲电器的推广,仍然要做,只是费用上要控制。多在卖场内做文章,设立欧洲电器专柜,让消费者对欧洲电器生活有直观认识。这是佯攻,不可忽略,有可能利润会比较好。为什么不能以欧洲电器为主攻,原因在于高端消费群体数量有限。之所以敢于拿出这么大笔钱订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民众对家用电器需求日益强烈,价格一旦进入民众可以负担得起的地步,消费一触即发。不管伊势会用什么招数,万隆电器坚持价格为王,给国内民众以实际好处。”
话说到这里,廖大民明白这是一道关键选择题,一力执行推广欧洲电器的策略,有可能偏离主战场。林昭然的策略就是以我为主,既然在岛国电器竞争不过,欧洲电器又一时扶不起,干脆操起价格屠刀。从万隆电器成立开始,价格屠刀居功至伟,没有这把刀,何来万隆电器辉煌。
前一段时间廖大民以为价格屠刀已钝,林昭然十亿订制计划,这把刀锋芒毕现。
经过测算,廖大民坚定信心,成功说服董事会。当然关键在于林昭然的支持。廖大民团队做了许多工作,私下接触前五名厂商。厂商反应比想象中还要火爆。
厂商迅速组织人手,向零部件供应商询价,一句话‘量这么大,价格能降到多少’。零部件供应商依旧要求原料供应商降价。
厂商意识到这是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一个把竞争对手打倒的机会。想想看,自己一年的销售额凭空多出十亿。这十亿完全不用促销,不用业务员勤恳监督,只管生产,生产出来后运到万隆电器卖场就可以,简单省事,几乎就是纯利。何况这十亿销量会挤压对手多少销量。受不了,要是倒过来,被竞争对手挤压,那可不妙。第五名厂商计算的结果,多了这十亿,立马进入前三名,甚至可能成为业内第一。依此类推。所有厂商输不起。
这还要归功于万隆电器的信誉很好,加上有千万级的订金。厂商并没有多考虑销售不出去的问题。
一番下来,厂商报给万隆电器的价格远低于廖大民估算的价格。
万隆电器十亿订制电器消息发布后,万隆电器股票跳空高开,涨幅一度超过百分二十。
张瑞麟约黄美霖到第一高楼旋转餐厅用餐。
张瑞麟很有绅士风度,岛国那套学得像模像样,不得不说这种彬彬有礼,黄美霖还是很受用。黄美霖挺好奇,张瑞麟将岛国人民骨子里客气得不得了也学到家。
中乐电器与嘉郎电器接触有一段时间。
嘉郎电器对于中乐电器在岛国电器进货渠道艳羡不已。万隆电器、嘉郎电器、中乐电器在国内电器商战多年,局面相对稳定,岛国电器成为一个新变数,如果能在岛国电器销售上击败万隆电器,嘉郎有可能拉近与万隆的距离。
主动权是不能让出的,这是嘉郎与中乐分歧最大一块。
双方都在拖,希望对方能让步。
黄美霖相信廖大民试图以欧洲电器对抗岛国电器,成功概率非常低,有的是时间与中乐谈判。
等到万隆三十亿订制消息传来,黄美霖一声叹息。
这个消息,黄今振唯有骂‘疯子’,不可能成功,万隆会因此背上沉重负担,这是嘉郎的机会。嘉郎采购员以万隆订制价格为基础与各厂商重新谈判价格。
港岛万隆股票跳空高开,黄今振仍不服气,‘怎么市场上疯狂的人这么多’。他甚至怀疑林昭然买卖自家股票,拉抬股价。
黄美霖打几个电话,询问港岛投资界朋友的意见。万隆电器手上握有大把现金,以万隆电器年营业额及年增长幅度,三十亿订制肯定能够消化,一年不行,一年半行不行。这对于电器厂家是场及时雨。他们看到业内洗牌的机会,谁能得到订单,谁有可能脱颖而出。若嘉郎、中乐不能跟进,万隆将一家独大。
几乎一致看好,没人觉得市场容纳不下三十亿订制的商品。
嘉郎手上没那么多现金。一时之间没办法从其他地方抽资金回流嘉郎。伊势会打算如何注资,黄家不能失去嘉郎独立性,否则黄家其他项目动用嘉郎现金流会出问题。
这段时间,张家人的心情大起大落。
张天翊最为明显。为了培养张天翊,张瑞麟安排他到中乐电器负责战略部门。这样的部门很虚,不用实际决策,又需要看清全局,对于培养家人很适合。
伊势会注资,猛地让中乐电器生龙活虎,在三家全国性电器卖场中占据局部优势,而且这种局部优势很可能转化为胜势。
万隆订制消息传来,中乐电器上升势头一下子被压住。张天翊大骂万隆不要脸,放空炮。在岛国电器商品竞争不过,就采取下三滥手段。
出现万隆订制这个大变数,张瑞麟先是吓一跳,几经思量,觉得对嘉郎也是一种压力,说不定嘉郎会因此愿意让步。
张瑞麟借机吞并嘉郎电器的意图注定要落空。他对嘉郎电器在张家的重要性估计不足。黄美霖只考虑嘉郎、中乐合并后张家处于第三股东的地位,而且伊势会与张家的股份相加不能多于黄家。一句话黄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那样张家何苦把中乐电器拱手相送呢。
“嘉郎、中乐合并的事可以缓一步再谈。先处理火烧眉毛的事,万隆订制,中乐不打算跟进吗?”
“中乐一定会跟进。看看那些厂家,一把手带领那么多高管频频拜会万隆。廖大民该是如何得意洋洋。肯定不能让万隆专美。”
“嘉郎、中乐先从联合订制尝试合作,如何?”
合作订制是最好的,至少订制十亿产品销售上不会存在问题,资金方面不用那么多,可以按季度支付,甚至可以按月支付。问题在于给厂商信心。比如中乐订制十亿产品,厂家按十亿订单采购零部件,万一中乐破产,货就砸厂家手里,谁也受不起。
黄美霖看张瑞麟同意,试着问,“小池金二可否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