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时候,小叔叔突然回到了村子。
小叔叔是沈家最早一个考入中专分配到工作的人。小叔叔刚考上学的时候,沈兰已经十岁。一大家人别提有多开心了。小叔叔毕业后在一家电力局上班。小叔叔的父亲笑得咧开了嘴。小叔叔的父亲是一个手艺人,省吃俭用供养小叔叔读书。
“嘿嘿,这下是有铁饭碗的人了。吃国家饭。”小叔叔的妈妈乐开了花。
小叔叔为什么回来?他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回来。流传的说法都是大家的猜测。小叔叔如今已经是商界成功人士,成功得让人已经忘记了当初对他漫天的嘲讽。沈兰始终记得小叔叔回来的那天。三奶奶家围满了沈家的人,三奶奶嚎啕大哭,大叔叔紧绷的脸,大婶婶不愉快的表情,小叔叔的沉默……
“真的丢了工作了吗?真的吗?”赶回娘家的小姑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小叔叔低声说。
满屋子的人都大吃一惊。小叔叔不但是电力局的职工,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是一个小小的领导!他已经成家了,妻子在省城的一所幼儿园。小叔叔的生活是让很多人羡慕的。既然是小领导,按道理不会轻易被辞退。而且,小叔叔和姐姐不同,姐姐是合同工,小叔叔是毕业直接分配的。谁都知道,那意味着一辈子的稳定!
“我离婚了!”小叔叔不慌不忙地说。
屋子里很快乱作一团,小姑姑好不容易才劝住了哭泣的三奶奶。小叔叔一言不发,拎着一串鞭炮和几十张白纸就去了坟地。三爷爷因为癌症已经去世了四年,坟上的青草已经郁郁葱葱。小叔叔跪下,磕头,烧纸,放鞭炮,整个过程一言不发。
“书白读了哟!”三奶奶没再哭泣,却一直在唉声叹气地抹眼泪。沈兰看了看小叔叔,小叔叔的身子长胖了好多,以前是又瘦又矮小,如今是又胖又矮小。小叔叔从小身高就比同龄的男孩矮一些,三爷爷说小叔叔的身体不适合体力劳动,所以无论怎样也要读书。小叔叔工作的第二个月就从邮局寄了一笔钱回来,三爷爷拿着汇款单好久都舍不得取出来花掉。
“国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叔叔问。
“哥,你别管那么多了,我自己有打算。”小叔叔终于发声。
“你能有什么打算?学我去工地?”大叔叔依然有些生气,奈何小叔叔已经是成年人,他也不好发作。
“小叔叔,欢迎回来!”哥哥笑嘻嘻地打招呼。
“哎哟,沈瑞长高了!”小叔叔高兴地看着哥哥。
一辆大卡车从三奶奶家门口的土公路上疾驰而过,掀起了浓浓的灰尘。
沈兰见过小叔叔的前妻一次。那是一个夜晚,婚后的小叔叔带着新婚的妻子回乡探望父母。小婶婶圆圆的脸,长长的睫毛,小嘴唇微微向上翘着。小婶婶穿着一件短款的小羽绒服,带着一顶羊毛织的帽子。面对乡下的一切,她那双眼睛里满是新奇。小婶婶看起来没有城里人的架子,一大家人围着她好像观赏动物园里的宠物,她始终保持着微笑,显得很有耐心。
“什么时候离婚的?”大叔叔又问。
临近中午时分,围观的人群慢慢地散开了。沈兰也离开三奶奶的家往家里走。三奶奶的家和哥哥的家是一个院子,很普通的四间小瓦房,小叔叔毕业后,大叔叔娶了妻子,家里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房间供他长期居住。
“电力局,多好的单位啊!”妈妈也在家叹气。村里有位老人是电力局退休的,大家都知道那是个好单位。
“我的小儿媳妇又漂亮又有文化……”就在前几天,村里赶集的时候,三奶奶还骄傲地和几个老人摆谈自己的小儿子和小媳妇。
“我就等着抱孙子了。”三奶奶微笑着说。
“他是不是犯了什么错?”
“他是不是因为离婚受了刺激?”
“谁知道呢。他自己只说再也不会去那个城市了。可能是因为犯错丢了工作,老婆才提出离婚的吧?那么好的工作,除非他的脑子有病,否则怎么可能主动丢掉。”
……
几乎每个人都对小叔叔的回来感到兴趣。村子里的生活很沉闷,每天弥漫在村子上空的就是谁家的孩子出息了谁家的孩子惹事了。
“这下只有看兰兰和瑞瑞的未来了。”三奶奶压低了声音对奶奶说:“我这是什么命哟,他爸死了才没几年,我还没习惯,他又离婚了。你说,单是离婚倒好了,工作也没了。哎……他爸的眼睛怎么闭得安心哦!”
在村里呆了没几天的小叔叔穿得整整齐齐地就出门了。他穿着白色的衬衣,黑色的裤子,精神抖擞,一点也没有失去工作的难过和失去婚姻的失落。
过了一周,小叔叔回了一趟家。他用攒下的钱在县城里盘了一家火锅店。小叔叔的厨艺不错,打算自己做厨师,开一家火锅店。
“笔杆子不拿,拿锅铲子。”亲戚们又议论纷纷。大家以为小叔叔很快就会放弃,可是,他很迅速地找人更换了店铺招牌,请了两个工人,没几天就开张了。开张的那天,小叔叔请三奶奶进城,三奶奶没去。大叔叔和婶子去了,回来半天也没说话。
“我想自己给自己上班。”小叔叔带回家的,只有这一句话。
“不是只有我回来,还有小叔叔。”那个夏天,但凡父亲提及旧事,姐姐就会搬出小叔叔的名字来。小叔叔成了姐姐的挡箭牌。
“我有无数次想过,我再也不要回到那个小村子。”赵小林的来信沈兰又收到了。赵小林的来信里,都透露着几个字——“不想回来”。沈兰看着信签纸,想着赵小林那渐渐模糊的脸。赵小林急着想要摆脱小山村的印记。信的内容越来越短,可谈的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
沈兰注视着那紫色的信签纸。很显然,那是赵小林精挑细选的。对比之下,她的回信纸张简单得多。沈兰很想问问赵小林,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为什么不想回来。她也想问姐姐和小叔叔,是因为感情不顺才回来,还是真的不喜欢在外面?
“沈兰,SH很大,有东方明珠,有世贸大厦。”
外面的世界,倪兰早已经告诉过她了。
复学的时候,沈兰有幸和何芹同桌。何翠华还在读小学时,就因为学校手拉手笔友活动认识了远在SH的赵翠红。
“我也想认识一个笔友。”沈兰对何芹说。
过了一段时间,沈兰收到了一封来自SH的来信。当她打开信封的时候,她睁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这是一封陌生人的来信。那个和她同名的女孩子在信里介绍着自己和家乡,很娟秀的字迹。
“我叫倪兰,我是赵翠红的同学兼朋友。我知道你是何芹的同桌,不知道有没有荣幸认识你?”
“是你告诉赵翠红我想认识笔友吗?”她问。
何芹点点头。
“我在信里提到了你,”何芹笑了笑。“我说我的同桌是一位很优秀的女生。”
“谢谢你。”沈兰有些感动。
复读的那一年,沈兰和倪兰保持着一月一封信的习惯。中学毕业的时候,担心失去联络的倪兰提前给沈兰留下了家庭住址。
“你以后一定要到SH来。”倪兰说,“我给你当导游,你一定要来。”
“我们让你读师范,就是为了你毕业以后不离家太远。”父亲不止一次这样对她说。“你想见世面的话,可以在寒暑假去旅游。”
倪兰就读的是一所酒店管理学校。赵翠红去了一所卫生学校。“SH的竞争很激烈,学酒店管理和护士方便找工作。”倪兰在来信中写道:“我悄悄地告诉你,其实我更喜欢美术。”
何芹和赵翠红已经断了联系。中学毕业后,家境不好的何芹就在宁成师范附近的一个批发市场打工,一个月一百元的工资。
“我已经没读书了,不知道给赵翠红写什么的好。我又不好写我就是一个帮人看摊位的打工妹。”何芹有些为难的说。
“我和她已经有很多事难以聊到一块了。”何芹面露窘色。
何芹和赵翠红以前的来信中聊得最多的是学习。
两人经常分享来信,这不是秘密。
“你有没有告诉倪兰我已经没读书了?”何芹有些担心。
沈兰摇摇头。她在心里叹着气。何芹是一个很努力很优秀的女生。班级前三名占不到,前五名是有的。因为时代的原因,中师考不上,高中读不起,中专又觉得不划算,只能稀里糊涂地到此为止。
“高中我爸供不起,中专又不包分配。我爸觉得既然中专毕业要自己找工作,还不如现在就工作。我还真是羡慕你,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师范,你居然赶上了……我们班就考了你和孙铭两个,你们的成绩都是顶尖的,应该的。”说完低着头一直看着自己的双脚。
“你没给倪兰说就好了!我就担心她会告诉赵翠红。你就当和我没了联系,这样时间一长,赵翠红也就将我忘了。再说了,我现在每天上班累得要死,也没闲工夫写信。”
沈兰沉默了,没有再开口。
何芹的老板是一个外地人,出了名的抠。沈兰到何芹上班的地方,只要不是购买衣服,老板的脸色总是阴沉的。
“管他呢,反正他们也请不到别人。”何芹一边整理衣服一边小声说。
“等我满了十八岁,我就出去打工。”何芹瞅瞅老板,满眼憧憬地说。
何芹自幼丧母,父亲的身体常年生病。家里靠种田根本没有结余。
“我不读中专是对的,反正是浪费钱。再说了,我们家也没钱可以浪费。”何芹强装欢颜。
“我以后要考很好的学校,读很多书。我要来SH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见面了。”沈兰记得清清楚楚,何芹在回信中告诉赵翠红,自己要读很多很多的书。
“你最近还看书吗?”沈兰问。
“看呀!老板那里有故事会。”何芹笑笑。
打开笔记本,沈兰不知道应该如何描述何芹。没有读书的何芹好像如释重负一般。她能理解她的家庭因此可以松一口气。沈兰沉思着该不该把何芹的事告诉大城市的赵翠红。她犹豫了很久。倪兰搬家了,新家是一栋两层楼的独房,离赵翠红的家有些远了。
“要坐地铁才能到。”倪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