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糖的生理作用
血糖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血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食物。在饭后,血糖直接来自于对食物的吸收;在空腹时,则主要来自肝脏中储藏的肝糖原(饭后由过多的血糖合成而来)的分解。食物吸收完后,血糖开始降低,这时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流入血液,以补充血中的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生理范围内。另外,血糖也可通过蛋白质和脂肪转化而来,体内从蛋白质转化而来的氨基酸,从脂肪转化而来的甘油及从肌肉产生的乳酸均可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过程转变成葡萄糖。
正常人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会将其在肠道中分解为葡萄糖而吸收,吸收入血的葡萄糖除了被用于合成糖原外,主要用来供能,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葡萄糖可完全小资料
目前,全世界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约1.35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亿。显然,环境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有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我国糖尿病患者正以每年75万人的速度递增,糖尿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体内几乎所有的组织均能进行这一过程。而在供氧不足或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剧烈运动时),有些组织(主要是肌肉)则可利用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而产生能量,这个过程叫糖的无氧酵解,它虽分解不完全且产生的能量较少,但可应急需,产生的乳酸又可被肝脏或心脏等器官处理和利用。其次,有少量葡萄糖会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糖蛋白、核蛋白及黏多糖等重要物质,成为机体内一些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另外,不仅蛋白质和脂肪可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也可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以及丙氨酸和谷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甚至会转化成三酰甘油而储藏起来。
有些人进食的脂肪并不多却仍有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肥胖,其病因就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所转化而来。
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用各种方法测定,如福林·吴法、邻甲苯胺法及酶法,但现在医院里多采用酶法,即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或己糖激酶,使葡萄糖氧化并生成过氧化氢,可用电极的方法测耗氧量或过氧化氢产生量,也可再加入过氧化物酶和底物进行反应,根据颜色变化间接测出过氧化氢产生量,而葡萄糖的浓度会与耗氧量或过氧化氢产生量呈正比,据此可测出葡萄糖的浓度。
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波动很小,一般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进食后会大量吸收葡萄糖,血糖会有所升高,但最高也不超过11.1毫摩尔/升,这主要归功于机体的一整套完善的调节机制,如中枢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分泌激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激素的调节。人体内有升高和降低血糖两组激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血糖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其中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个,而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即皮质醇),此外甲状腺素和泌乳素也有弱的升高血糖作用。任何一种激素的异常都有可能使血糖调节紊乱而引起疾病,如升糖激素的增加或胰岛素的减少会使血糖升高而引起糖尿病,而升糖激素的减少或胰岛素的增加则可降低血糖引起低血糖症。
维持血糖相对稳定对机体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过低或过高的血糖对机体都会产生影响,导致组织器官损害,重者会引起死亡。低血糖会使机体因得不到能量的供应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特别是依赖血糖供能的器官如大脑,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昏迷,而持续的低血糖会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导致其成为“植物人”甚至死亡。显着的高血糖也会产生急性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并带走钠、钾等电解质,引起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同时高血糖又会使细胞内的水往血管内转移,使细胞脱水,影响细胞功能。若脑细胞严重脱水,就会昏迷,如糖尿病所引起的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相关链接
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确定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即为开展糖尿病宣传日,也是纪念胰岛素发现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班廷(WilliamBanting)的生日。每年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大力开展有关糖尿病的宣传、教育、义诊等活动。除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对糖尿病的防护意识外,也呼吁政府、社会各界及医疗单位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糖尿病的防治工作给予支持,以造福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庭与社会。
(二)糖尿病的诊断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诊断确立后需长期治疗,所以下诊断时宜慎重。糖尿病的诊断要根据症状、体征,可检查尿糖,但最后确诊都需要检查血糖。在检查血糖之前,不能随便给患者戴上糖尿病的“帽子”,不能草率应用降糖药。
所谓血糖,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葡萄糖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人体每天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如果把身体比喻为一辆汽车,那葡萄糖就像是汽油。缺少了葡萄糖,人体的各个器官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受到严重损害。虽然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血糖高一些并不是坏事,但是从其他角度看,血糖过高却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能够与人体的血管、细胞发生糖化反应,造成血管“生锈”、堵塞,细胞失去正常功能。所以,血糖不能过低,但也不能过高,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不超过6.1毫摩尔/升(110毫克/100毫升),餐后2小时的血糖不能超过7.8毫摩尔/升(140毫克/100毫升)。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属于异常。根据199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升高如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即可初步诊断为糖尿病:
(1)任何时间的血糖都超过了11.1毫摩尔/升(200毫克/100毫升),同时患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2)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126毫克/100毫升)。
(3)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100毫升),以糖耐量试验为准。
注意:即使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也只能是初步诊断,还不能确诊。患者必须另选一天进行复查,只有仍然符合三个条件之一才能够确诊。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如果出现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那么不必复查也可确诊。
如果化验发现血糖在正常与糖尿病标准之间,即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110~126毫克/100毫升)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140~200毫克/100毫升)称为糖耐量受损(IGT)。此时属于糖尿病前期,即从正常人发展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渡状态。据统计,这些人每年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为10%,也就是说,从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大约需要10年时间。
虽然血糖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但从糖尿病前期开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据统计,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1.5倍。为了延缓2型糖尿病的到来,同时减少对全身脏器的损害,这些患者就应当开始接受一些治疗措施,如控制饮食、增加体育运动等,并注意及时检查血压、血脂等有无异常。
在1998年之前,诊断糖尿病时一般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资料组(NDDG)197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它规定空腹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140毫克/100毫升),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100毫升)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把上述两个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二者对餐后血糖的规定相同,但对空腹血糖的规定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样做是为了消除以前诊断标准中的一个重大缺陷。在二十余年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原诊断标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空腹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的病人在餐后2小时血糖都超过11.1毫摩尔/升,但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的病人中只有1/4的人空腹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
研究还发现,根据空腹血糖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较少,而根据餐后血糖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较多。这说明两个诊断标准不一致,空腹血糖的标准较高。即使空腹血糖低于7.8毫摩尔/升,患者的餐后血糖仍然可能超过11.1毫摩尔/升,仍然有患糖尿病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单独通过空腹血糖检查并不能完全确诊有无糖尿病,只有检查了餐后血糖才能够最终确定。
由于检查餐后血糖要进行糖耐量试验,需要取血5次,化验时间长、费用高,因此大多数患者不愿检查,这就导致很多空腹血糖低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100毫升)但餐后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100毫升)的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经过许多研究后最终将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修改为7.0毫摩尔/升,使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具有同样的作用。使用新诊断标准以后,患者只需化验空腹血糖就可以确诊有无糖尿病,不必再进行复杂的糖耐量试验。这使诊断过程变得更加简单,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糖尿病的早期发现。
医生忠告
糖尿病应与哪些疾病加以鉴别
(1)尿崩症:该病有明显的烦渴、多饮、多尿,此症状类似于糖尿病,但有以下几点可与之鉴别:①该病尿多而糖的比重低,糖尿病尿多而糖的比重高;②尿崩症患者尿中无糖,血糖亦正常。
(2)食后糖尿:食后糖尿是指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吸收过速,故进食后出现一过性高血糖和糖尿。可见于胃空肠吻合术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这些病人的特点是做糖耐量时空腹血糖正常,进食半小时和1小时后血糖浓度超过正常,2小时和3小时后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
(3)应激性糖尿:在急性中毒、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大出血等应激状态下,由于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释放,可导致暂时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在应激反应消除后,血糖、尿糖可恢复正常。
(4)慢性肝、肾疾病: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脏储存糖原的能力减弱,糖异生及胰岛素灭活减弱,会影响血糖的调节。慢性肾脏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在肾脏中灭活减弱,以及有尿毒症时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而影响糖代谢;还可因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肾性糖尿。
(5)继发性糖尿病:如皮质醇增多症,胰腺切除术后,肢端肥大症等。
医生答疑
糖尿病患者如何感知血糖增高
如果出现口干并有小便增多,则提示血糖水平增高:人会通过小便将身体内不需要的物质排出体外,如果血糖过高了,尿量将增多,水分与糖会一起随尿液排出体外,在排糖的同时还失去水分和电解质。由于水分的丢失,会感到口干并同时增加饮水量。
一旦有皮肤病,可能经久不愈合,或者出现泌尿道感染,或外阴瘙痒。有些男士可出现阴茎红肿疼痛;女性亦不例外,可发生类似的脓疮,这是因为细菌喜欢在身体温湿的地方生长,一旦尿中含有糖,细菌会长得更快。
血糖增高可能使患者感到疲倦无力,即使你进食,从食物中吸收而来的糖也会在血液中滞留而不能被人体利用,就好像汽车没有汽油无法开动一样。人体需要营养来维持生理的需要,如果人体不能用葡萄糖作为营养,则可以用体内的脂肪来代替,一旦人体开始用脂肪来作为营养以供能量的需要,就会出现体重下降,但这种减肥的形式是不健康的。
还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看东西看不清楚的症状。人的眼球和照相机一样,在它的前部有一个晶状体。在看东西的时候,这个晶状体对光线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如果血糖增高,葡萄糖和水进入这个晶状体而使它胀大,这样便可导致看东西看不清楚。在血糖正常之后,这种情况便可以逐渐得到改善,故在数周内不必急于配眼镜。
也有些糖尿病患者与上述的情况不同,他们虽出现血糖增高的情况,却仍然感觉良好。即使如此,这些人的糖尿病仍然需要治疗。
(三)糖尿病的化验检查
1血糖
测定血糖也是观察对糖尿病控制好坏的主要指标。
血糖测定的方法已如前述,但血糖的数值可因血标本的来源和种类不同而不同。
一般是从静脉取血,诊断标准一般也是以静脉血为准,但为方便起见,现在也有不少是采手指血,新生儿也常采趾血或足跟血,这些属毛细血管血,接近动脉血。清晨空腹时毛细血管血基本上与静脉血相等,但饭后或服葡萄糖后,毛细血管血会比静脉血高出1~3毫摩尔/升且无规律,故要下诊断时应尽量采用静脉血。另外,全血与血浆或血清血也有差别,因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红细胞有较多固体成分,且细胞内葡萄糖含量相对较低,故全血血糖比血浆或血清血糖要低,且与红细胞比积有关,即红细胞越多血糖差别越大。故诊断糖尿病时最好用血浆或血清血。抽血后最好尽快检测,因为血标本放置时间过久,葡萄糖会被血中的白细胞分解而降低,特别是因有感染而导致白细胞增加或患白血病时。
相关链接
为什么不宜在下午检测糖尿病
美国医学家发现,下午检测糖尿病往往不准确,其检测率明显下降。
目前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是,空腹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7.0毫摩尔/升即为糖尿病,但这主要依据经过一夜消化后,早晨从患者处得到的血液样品检查结果。研究发现,早晨血糖水平明显高于下午,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在下午可能会被认为是健康人。建议如果需要在下午做血糖检测,应把判断糖尿病的血糖标准下降0.67毫摩尔/升。
2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空腹血糖还不足以诊断糖尿病而又怀疑有糖尿病时,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检查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因为葡萄糖耐量试验易发生误差,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1)葡萄糖的量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成人统一为75克,儿童则为每千克体重1.75克,最多不超过75克。葡萄糖用水溶解成25%的浓度,即加300毫升的水。过浓可刺激胃引起呕吐,太稀会影响结果。
(2)在试验前3天当中,每天进食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少于300克,若进食过少,会影响试验结果。
(3)患急性疾病如感冒发热时不应进行试验,应推迟到病愈2周以后;长期卧床休息者也不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