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8100000005

第5章 良知就是道——欲做事,先做一个有良知的人(4)

王阳明说,人人都是一块黄金,这个黄金就是良知。黄金虽然有大小之分,但纯度却是一样的。把幸福建立在别人观赏上的人,是总感觉自己这块黄金不够大,而把一些破铜烂铁杂糅进来的人。

金钱、名利、地位,这就是外在的破铜烂铁。靠这些破铜烂铁的杂糅,你的那块黄金的确是有重量了,但纯度却可怜兮兮了。

按王阳明的说法,一个人来到人世,就注定了你是块多重的金子,这当然不是唯心主义宿命论,这是心灵科学。我们在现实社会中可以找到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人天生睿智,经过轻微的努力,就能功成名就。有人出身极好,平台广大,所以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吃喝不愁。而有人一穷二白,必须千辛万苦地付出。运气好的,可能有回报;运气不好的,只是白费力气。所以说,当你在外界追逐金钱、名利、地位时,一定要小心,得到了还好,如果费尽心力却得不到,岂不是鸡飞蛋打?

其实人生在世,不要过多关注别人的看法和别人的活法,你最应该关注的是别人不知道的,只有你自己知道的良知。让它的纯度完完全全,因为只有它知道你是否真的幸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只有你内心真切感觉到的幸福,才是真幸福。

一言以蔽之,人生在世,幸福度就等于我们内心的良知纯度。恢复你的良知纯度,就在心上用功,幸福只有自己才知道!

所以,做一块高纯度的黄金,比你拼命结交任何大人物都重要。

7.致良知,就是别勉强自己

来书云:“师云‘为学终身只是一事,不论有事无事,只是这一件。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分为两事也’。窃意觉精力衰弱,不足以终事者,良知也。宁不了事,且加体养,致知也。如何却为两事?若事变之来,有事势不容不了,而精力虽衰,稍鼓舞亦能支持。则持志以帅气可矣。然言动终无气力,毕事则困惫已甚,不几于暴其气已乎?此其轻重缓急,良知固未尝不知,然或迫于事势,安能顾精力?或困于精力,安能顾事势?如之何则可?”

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之意,且与初学如此说亦不为无益。但作两事看了,便有病痛。在孟子言“必有事焉”,则君子之学终身只是“集义”一事。义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谓义。能致良知则心得其宜矣,故集义亦只是致良知,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而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若云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者,亦是先有功利之心,计较成败利钝而爱憎取舍于其间,是以将了事自作一事,而培养又别作一事,此便有是内非外之意,便是自私用智,便是义外,便有“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病,便不是致良知以求自慊之功矣。所云鼓舞支持,毕事则困惫已甚,又云迫于事势,困于精力,皆是把作两事做了,所以有此。凡学问之功,一则诚,二则伪。凡此皆是致良知之意,欠诚一真切之故。《大学》言“诚其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曾见有恶恶臭,好好色,而须鼓舞支持者乎?曾见毕事则困惫已甚者乎?曾有迫于事势,困于精力者乎?此可以知其受病之所从来矣。

——《传习录·答欧阳崇一》

【原文直译】

来信道:“先生,您曾说‘为学终身只是一件事,不论有事无事,也只是一件事。若说宁可不处理事情,也不可不培养本源,这就分开成为两件事了’。我以为,当感到全身精疲力竭,不能将事情处理完的,就是良知。宁可不处理事情也要去培养本源,这是致知。又怎么成了两件事呢?若碰到从天而降的不能处理的事情,即便精疲力竭,只要略加勉励也能坚持下去。由此可知,意志还是统领着气力的。但是,此时的言行举止毕竟软弱无力,待处理完事情后会过度衰竭困乏,这和滥用精力有什么区别?此间的重轻急缓,良知固然不会知道。然而,有时被事势所逼,岂能顾及精力?有时精力疲惫不堪,又岂能顾及事势?这究竟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道)“宁可不去处理事情,也不可不去培养本源”,这句话对初学者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但是把这看成两件事就有了问题。孟子说“必有事焉”(行事一定要合乎道义),那么,“集义”(行事合乎道义)就成为君子做学问一生的事情了。义,即为宜,心做到它应当做的叫作义。能够致良知,那么心就能做它该做的事。所以,集义就是致良知。君子酬酢万变,应该做的就去做,应该停的就停下,该生的时候就生,该死就死,如此调停斟酌,只不过是致良知借以自我满足罢了。因此,“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只要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的,均是为了致良知。如果说宁可不去处理事情也不可不去培养本源,这也是因为先有一颗功利心,去计较其中的利弊成败,尔后再做出爱憎取舍的选择。因此,把处理事情当成一件事,又把培养本源当成一件事,这就有了看重培养本源而蔑视处理事情的心态,这就是自私弄智,把义看成外在的,这便有了“不得于心,不求于气”的弊病,就不是致良知以求自我满足的工夫。你说的略加鼓励也能坚持下去,处理完事情后就会极度困乏疲惫,并且你说,为事势所迫,受精力的限制,这些都是因为把处理事情和培养本源当成两件事看待了,因此才有这样的结果。所有做学问的工夫,只要始终如一就会真诚,一分为二就会虚伪。你所谈及的情况均是由于致良知的心意缺乏诚信、精一、真切。《大学》中认为“诚其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你见过在讨厌恶臭,迷恋美色时,还要勉励才能坚持下去的人吗?会有事情过后而人极度困乏疲惫的情况吗?会有被事势所逼而精力不够用的人吗?从这几点你就会寻找出病根到底在哪儿了。

【心学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十之八九的事除了单纯情绪上的烦恼外,其他的全是勉强做事而产生的。只要不是仙,人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既然不能随心所欲,自然就有些事是我们必须去做但又不愿意做的。这就产生了问题,如果我们能做成,那成果使我们兴奋,但过程却让我们提不起心情来。如果我们做不成,那就更糟糕,身心俱疲。

王阳明也承认,人不可能避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比如人人都不喜欢困苦艰难,但有时候你非面对它不可。问题是,有人把困苦艰难当成是锻造自己的良机,而有人则真就把它当成了刀山火海。当你把它看作是刀山火海时,它就成了你心情的负累,正如欧阳崇一所说,即使全身精疲力竭,也不能将事情完成。

人际关系同样如此,我们明明不喜欢对方,可为了某种私利,还是装出热情来和别人交往,这就是勉强。

王阳明说,人生在世,尽量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什么是力所能及的事?良知会通过你的心情来告诉你,你的心情非常好,那就是你力所能及的,你的心情沉郁,那这件事可能就是违背良知的。如此做事,其实就是培养本源,也就是在光明你的良知。良知是分阶段的,孩童的良知只是告诉他,要对人有礼貌,而成年人的良知如果还局限于此,就不是真的良知了。所以,当你在良知的指引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时,潜移默化、岁月流逝中,你做事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也正如王阳明在该文的最后所说的那样:按良知的指引去做事,就如“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有谁见过人在讨厌恶臭、迷恋美色时,还要勉励才能坚持下去的吗?有谁见过做完力所能及的事情后而极度困乏疲惫的情况吗?

王阳明又说,做人做事都应该坚守一点,那就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直译就是,进进出出没有时间限制,也不知道它的方向在哪里。这是孟子给“心本体”,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良知”的一种描述,但它绝不是定义。在孟子和王阳明看来,心本体应该是活泼泼的,像是一条水中游泳的鱼儿,自由自在,不给自己规定任何方向和地点。鱼儿在游泳,却不知道自己在游泳,我们的心也应该如鱼儿一样,不要给自己规定任何方向和地点、任何功利的目的,就是游来游去。

薛侃说,立下志向后,就一心钻进去,心无旁骛,这一定是最好的修行心学的方法。王阳明却说,开始时固然是这样。但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心的本体是自由自在的,你不能强行把它束缚住,让它按照你的意愿去走。这样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

孟子和告子对人心的境界高低就是在这句话上,孟子认为,人心是活泼泼的,不要压制它,也不要牵引它;心,不是可以把持的,你越是把持,就越会感到痛苦,当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炸,使一个人走向与良知截然相反的道路。告子恰好相反,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管束自己的心,拼命地把持住它,唯有如此,才能使人进入良知的境界。

告子把人的毅力力量无限夸大,他认为只要你有毅力,你就能把持住自己的心。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能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总被花花世界所引诱,明知道很多事是不对的,或者是对我们的身心有所伤害的,我们却非要去体验,比如过度饮酒,过度淫乐。这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内心的结果。

民谚说,强扭的瓜不甜。其实告子就是在强扭瓜。

想要人生的幸福,就必须顺应瓜的习性,让它开花、结果、成熟,最后落地。这样的瓜才是无比甜美的。你在不逼迫别人做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时,其实也不要逼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按王阳明的意思,人心中本来就有良知这一法宝,它自然而然会使你成为幸福的人,你不必捆绑自己的内心,命令自己的内心,去和外界你所不喜欢的事打交道。良知永远会告诉你,你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8.什么是良知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传习录·钱德洪录》

【原文直译】

良知就是能判断是非的心,是非的心就是发自真诚的喜欢和厌恶。只要能发自真诚地喜欢和厌恶,就能判断是非,能判断是非,就能解决万事,就是良知。

【心学解】

王阳明的心学其实又叫良知学,这是王阳明对人类世界最大的贡献。“良知”到底是什么?王阳明和其他伟大的儒家顶级人物的解释其实并不相同。孟子说,良知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在我们普通人的印象中,良知等同于良心。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你这个人太没有良心,其实就是在说这个人没有良知。

不过,这其实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按王阳明的解释,“良知”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良”,良好的,也就是良心。二是“知”,等同于“智”,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有良知的人,必然是个有良心而又有智慧的人。这种智慧能解决人生中所遇到的一切难题,这才是王阳明良知学中的“良知”。

什么是智慧?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所谓智慧,无非是能分清是非。你想想,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你能分清是非对错,那你就不会有迷茫。因为天下万事好坏的标准,无非就是个是非。如果你有良心,按照是非对错的标准去做,你就不会有痛苦。这就是良知最大的功效。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有良知,只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和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压力,我们把良知埋没了。

也许你是个有良心的人,但你可能失去了良知固有的智慧,你分不清是非黑白。比如臭名昭著的杀人凶手周克华,你认为他是在替天行道,比如每天都混迹于灯红酒绿的场所,你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你认为给了父母金钱,就是孝顺,等等。

也许你是个能分辨是非黑白的人,但迫于种种压力,你隐藏了你的良心。你明知很多事都是错的,可为了生计,却非要去做。见到不义之事,不肯去阻拦,而且良心也能过得去,人人都在赚外快,人人都在行贿受贿,你明知道这是错的,却仍然去做,只是因为你把良心遮掩得严丝合缝了。

良知到底是什么?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它就是按良心的指引用与生俱来的智慧去做事。有良知的人,必是有勇气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无惧的勇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安宁和生活的幸福。

我们该如何寻回自己的良知?其实用王阳明的方法最简单不过:良知就是颗是非之心,是非之心,只是颗好恶之心。你厌恶的事,勇敢地去扫除;你喜欢的事,当仁不让地去争取,这就是尽了良知。尽了良知,也就是尽了万事万变。

我们喜欢宁静和谐,对宁静和谐的事就要勇敢地去追求;我们厌恶生活中的奢侈腐化,对奢侈腐化的事就要勇敢地去阻止。

我们之所以经常感到不幸福,不是我们欲望太多,也不是心态不好,而是我们丧失了良知的能力,不能判断是非,即使能判断是非,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去矫正是非。现在,如果你能静下心来,随便想一些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哪一件是你喜欢的,哪一件是你厌恶的,然后按照良心的要求,去杜绝或者宣扬这些事,良知自然就回来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它能使我们到达幸福的彼岸,我们所以感到不幸福,只是我们不愿意真诚地去召回良知。

如果不信,请你从当下开始,用良心来指引你去行动,你会对良知的力量惊骇不已。

同类推荐
  • 伏尔泰思想录

    伏尔泰思想录

    本书分为品德·情操、友谊·爱情、善美·幸福、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宗教·信仰、自由·平等、科学·教育、哲学·哲理、人生·命运以及伏尔泰年谱等13部分内容。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

    这是一本让人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成为最优秀员工的超级畅销书,是著名经管励志畅销书作家吴甘霖、邓小兰关于员工培训的巅峰之作。该书紧紧抓住成为一流员工的最重要的“4大突破”做文章——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知识人”到“能力人”、从“个体人”到“单位人”、从“自然人”到“职业人”,让所有员工尽快地适应单位和工作,不仅观点新颖透彻,案例生动活泼,更主要的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极强,对读者具有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
  • 冯仑内部讲话

    冯仑内部讲话

    本书通过冯仑的经历和他曾经的讲话,还原了他们创业的过程,找到了万通地产发展、壮大的关键时间点,并展现了冯仑在该时刻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还对冯仑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剖析和拓展,探讨了他的做法中哪些能给人理论上的启示,哪些值得现实中直接推广和学习。通过这些,让读者对冯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创业及管理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好好活着2

    好好活着2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必要的丧失、懂得善待才幸福、学会选择与放弃、生活本没有痛苦、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真实的自己等。
热门推荐
  • 画龙变

    画龙变

    没落的王家,出现了大陆千万年来最耀眼的天才。他说:“我王家人。他们与生俱来就是光荣的,我不能自私的夺走他们赖以生存的光荣。现在,让我重拾王家数千年的辉煌,重拾各位先祖的荣光。”他说:“虽然你我此时都是那么的弱小,可是终有一天,我们会让这片大陆好看。”他不是最无敌的,但他会是最无畏的!我们且看天才是如何在这片大陆山呼海啸的围杀下,成长,发光!让燕国王家的名声再一次响彻天下,振聋发聩。新人新书,诚意之作,绝不太监。我不是要写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小说,只求为大家调剂生活,或者在大家陷入低谷的时候,催促大家,我们还有梦可追。我画龙,愿你们为我点睛。真的谢谢了。
  • 黑帮女的爱恨:黑色舞曲

    黑帮女的爱恨:黑色舞曲

    【腾讯90后原创作者社】“这个世界的所谓情感,对我来说,是最难以发生的幻想。”她曾经这样对自己说过,在她的生活中,这的确是一种奢望。十三岁,她被父亲拿去抵债,却意外地成为千金小姐。二十三岁,抚养她十年的所谓养母去世,所有的家产和崇高的黑道地位,被她继承。依然是二十三岁,她遇见了生命中唯一一个让她心动的人。她是不平常的人,却也渴望平常的爱情。然而他和她,能够成为真爱吗?
  • 甜密之恋

    甜密之恋

    世界上的两个大家族!黑道上的两帮!当五男五女在学校中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呼啦圈的健身减肥术(女性生活百宝箱)

    呼啦圈的健身减肥术(女性生活百宝箱)

    呼拉圈运动趣味性强,形式生动活泼,既能培养练习者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又能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目前在美国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得较为广泛。转呼拉圈是项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特别受女孩子的青睐,因为转呼啦圈,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瘦身塑形。
  • 明净台

    明净台

    片段一:蒂连“你为什么这么宠着我啊?”卿成:因为把你宠怀了,就没人跟我抢你了”片段二:蒂连喜欢我这是一条不归路啊”卿成“我本来就没打算回头”片段三:暖阳“慢工出细活”净思“别叫我老大,叫我女王”《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但真相是......凤凰霸气很女王,神龙傲娇爱高冷、神龟呆萌也暖男、麒麟萝莉又有爱。注;本书非独立长篇小说,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的小长篇。
  • 青春淡梦

    青春淡梦

    两个高富帅少年双重身份,现实中是高材生,游戏中也是称霸一方的双雄。一场跨时代的游戏竞争将本来只想玩游戏的少年众人牵入了不曾接触的复杂世界,何去何从?游戏中的战斗即将并不只是游戏了。
  • 翊顾倾心

    翊顾倾心

    娱乐圈是什么?娱乐圈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在陌生人面前很安静,冷漠,这样的人不会轻易爱上一个人,爱上了就是永远。有这样的一种人,他放荡不羁,游戏人间,不知道真爱是什么,一旦有人教会了他那么他会把他所有的宠爱只给她一人。在娱乐圈里,恋爱是一件奢侈的事,在这场爱情里早已注定了输赢。
  •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十年磨一剑,方成大器! 活出诗意,悠悠人生路,浪漫栖居!
  • 疯狂的丧尸

    疯狂的丧尸

    末日丧尸人人得而诛之,我却带领丧尸称霸末日世界!丧尸之王,唯我独尊!
  • 佛说咒齿经

    佛说咒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