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女大学生曾经找心理专家求教,因为她们宿舍的人际关系很不好,同一宿舍的同学基本上都不来往,每天都是各忙各的,对其他人戒心很强,这使得宿舍的气氛很沉闷,让人感觉很压抑。她想改善这样的情况,于是她决定向心理专家求助。心理专家让她在平时多夸奖宿舍的其他人,但是收效不大。于是她再一次找到了心理专家,并对其说不管用,而心理专家询问之后才明白原因,她夸奖的大多是一些抽象的东西。比如,她会夸别人:你今天看起来很好。专家告诉她,要称赞对方具体的方面,并且要实事求是。回去之后,这位女生开始寻找舍友们的优点,并真心地赞美她们。比如,她会称赞别人“你的眼睛真漂亮”“你的裙子好配你”等。慢慢地,舍友们开始互相帮助,宿舍气氛开始融洽起来。
(3)赞美与鼓励结合。
恰如其分的鼓励能让人充满自信,而自信是人们成功的基础。在鼓励他人的时候加入赞美,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是在儿童的成长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时候,可以说:“宝宝真乖,把糖分给小弟弟。”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乖孩子,然后按照乖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总之,赞美会让别人愉快,会让自己拥有很多朋友。而吝啬赞美的人,是很难获得朋友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要懂得用赞美为自己织就一张人脉网。
4.把小人物看作盟友而非敌人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擅长什么,即使对方是一位小人物,也有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小人物。古语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谁也不知道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灾难。总之,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人,要知道,有时即使是一个门卫,也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是当时的四公子之一,以乐善好施、善待门客出名。一天,有两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来拜访孟尝君,一个只善于学鸡叫,另一个则擅长偷东西,能模仿狗。孟尝君收下了这两个人,但是遭到了其他门客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像这样鸡鸣狗盗的人不适合加入门客的行列之中,但是孟尝君却坚持收留他们。
有一次,齐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秦王对于孟尝君很是欣赏,便任命他为秦国的宰相。但是在秦国的大臣中,有人看不惯孟尝君做宰相,就向秦王进言说:“孟尝君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毕竟是齐王的亲人,现在他在秦国任宰相,在秦国大事的决定上,一定会多为齐国考虑,长此下去,秦国必定会因为齐国灭亡。”
秦王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便下令撤了孟尝君的宰相一职,并把孟尝君囚禁起来,甚至产生了杀他的想法。孟尝君觉得自己性命不保,便让自己的门客去求秦王的宠妃救他,而那个宠妃却提出了一个让他很为难的要求——她要孟尝君的那件白狐裘。在到秦国的时候,孟尝君确实带来了一件白狐裘,但是在觐见秦王的时候,他把它送给了秦王。这件皮裘价值连城,估计在当时没有第二件。这个要求让孟尝君感到了为难,他问了自己的许多门客,都没有办法。这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就是那一位擅长偷东西和模仿狗叫的人。他说:“我能把那件白狐裘拿回来。”于是,这个人便半夜伪装成狗,到秦王的仓库中偷出了那件白狐裘,并把它献给了秦王的宠妃。在得到白狐裘之后,宠妃向秦王说情,于是秦王就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在获得自由之后,为了防止秦王反悔,马上就乘车逃走了。
晚上孟尝君到了函谷关的时候,秦王果然后悔了,他马上又派人去抓孟尝君,但是孟尝君已经逃了,于是秦王就派人去追。得到消息后的孟尝君很是焦急——函谷关有个规定:早上鸡叫之后才会开城门,但是要是等到那时候,一定会被秦王的追兵追到。这时候,在孟尝君的门客中,那个擅长学鸡叫的人说他有办法,于是他开始学鸡叫,慢慢地,附近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而守门的人虽然觉得天色还早,但是附近的鸡都叫了,于是他们就打开了城门。就这样,孟尝君逃过了秦王的追捕。
孟尝君对待自己的门客,从来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面对所有人,他都一视同仁。他一直相信小人物也能成大事,或者在关键时刻能帮助你度过难关。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很不起眼、地位低下的人,与他们交往的时候,一定不要带有过多的偏见,以免让人认为你看不起他。事实告诉我们,小泥鳅也能翻起大风浪,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人,也不要忽视任何人。
《史记》中记载,魏国公子魏无忌为人善良,对人和善,无论对方是何身份,能力高低,他都能以礼相待,从来不会自视过高。因此,他很受贤士的爱戴。在魏国,有一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多岁了,家里很穷,因为无法生活,于是便决定去当守门人。魏无忌知道后就去问候他,给他送了很多银两,但是侯嬴并不接受。魏无忌便摆好酒席,等到其他客人都坐好之后,自己带着礼物去邀请侯嬴。尽管侯嬴在与魏无忌一同回来的路上百般刁难,但魏无忌谦虚有礼的态度最后还是感动了侯嬴。于是,他决定跟随魏无忌,而且最后为魏无忌做出了很多贡献。
魏无忌之所以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小人物,是因为他看出了小人物的潜能——小人物也能够帮助人们走向成功。作为一个领导,要知道四两拨千斤的道理,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毕竟能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情。因此,不要忽视小人物,善待他们才是明智之举——也许在他们身上进行一些不大的投资,在未来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就能给你一个惊喜。如果不小心得罪了他们,不要认为小人物不能对你怎么样,也许有一天,他会乘你不备,让你前程尽毁,那不是因小失大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小人物”不会永远只是小人物,也许他们背后有不一般的家庭背景,很有可能其中有人就可以决定你的去留;也许有些人会在不久之后获得升职,与你平等,甚至职位高过你……歧视小人物,就等于是在为自己树立敌人。其实,即使小人物没有变强,也多一个朋友也比多一个敌人要强得多。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把朋友间的关系经营好了,成功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所以,我们要把小人物看作盟友而非敌人。其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累更多的人脉。
5.把小联系纳入你经营人脉的日程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常常会碰到很多困难,单靠自己是很难解决所有问题的,但是可以借助身边朋友的力量来解决它们。而要想朋友愿意借自己的力量给你,你就必须做到在平常与朋友保持一些小联系。
与朋友保持联系是人们成功的必要条件,需要认真维护,而与朋友之间的感情也是在不断交往中慢慢加深的,因此,人们不应该和好朋友失去联系。对于越是重要的人脉,越要多加维护。如果你平时不与朋友联系,只是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想起对方、才开始联系对方,这样的行为会让朋友觉得你太过功利,从而会渐渐地疏远你。
赵匡胤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小兵,跟着郭威一起征战沙场,立下了很多功劳。渐渐地,他开始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职位,甚至掌握了整个朝廷的军事大权。后来,后周皇帝去世,立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赵匡胤早有自己做皇帝的想法,再加上现在只是一个小孩子在做皇帝,因此与自己的弟弟赵匡义以及心腹大将赵普密谋夺取皇位。
公元960年春天,后周的人们都还处在新年的氛围中,前线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北汉军队与辽军合作,要攻打开封。而敌人的军队很强,沿途的防御都被打破。朝廷自然是赶紧派兵支援前线,而这个任务就落在了赵匡胤的头上。赵匡胤按照朝廷的要求,很快就出兵了,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他出兵后不久,便在开封的不远处——一个叫做陈桥的地方驻扎了。
一天晚上,赵匡胤喝了点酒,然后很早就回到自己的营帐里睡觉。而那些将士则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就扯到了朝政上。有人说:“现在的皇帝年龄太小,根本没有能力管理一个国家。我们这样抛却了性命为国家出征,有人会理解我们吗?如果不理解,我们还不如自己找个合适的人来当皇帝,这样对国家也好,对我们也好。”
这样的话在这些士兵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大家通过商量,一致同意推举赵匡胤为皇帝。于是,人们就来到了赵匡胤弟弟赵匡义的营帐,告诉他大家的想法。赵匡义听后只是假意地劝说几句,实际上是火上浇油,想让士兵更加坚定地推举赵匡胤为皇帝。
然后,赵匡义假装在士兵的强烈要求下赞同了他们的想法。之后,赵匡义与赵普便联系自己的朋友,写了一封信送回开封,让在开封城里的禁军头领石守信以及王审琦做内应。之后,赵匡义领着士兵来到了赵匡胤的营帐外,等赵匡胤从营帐中出来,就把一件龙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并向他跪拜,称呼他“万岁”。
赵匡胤推辞了几次,然后便顺水推舟地接受了,之后他就带着部队回到开封,因为有内应,并没有什么障碍,他们就进了城。然后,他们逼皇帝退位,赵匡胤称帝。大臣们很快便认可了这位新皇帝,所以改朝换代就顺利结束了。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赵匡胤平时的人脉关系较广,人们都愿意帮助他,所以他才做了皇帝。而这样的关系,一定是通过长期维持所得,如果赵匡胤平时对别人不理不睬,等到想要起兵的时候才联系别人,估计很有可能赵匡胤会被别人出卖。
如果能与朋友保持一种持久联系,就可以让彼此之间的感情在不断地交流中保持稳定,甚至是不断上升,这样一来,朋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愿意为你挺身而出。
现在的信息极其发达,与朋友联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打电话、发邮件、发短信等。如果都在一个城市,也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约一些同学、朋友见面。俗话说,“见面三分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诚意,还会增进双方的感情。
艾莉丝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在这家公司里,艾莉丝认识了一位热心的大姐。这位大姐的工作很清闲,因此在工作的闲暇时间,她经常翻看自己收到的名片,然后给对方打电话。一般时候,她不会说工作上的事情,都是拉拉家常,说说最近新出的新鲜事,而如果是长辈,她就向对方询问一些工作与生活上的问题;如果是同辈,就说一些同龄人感兴趣的话题。
艾莉丝与这位大姐相处得很好,在实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艾莉丝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这位大姐知道后,在自己的抽屉里拿出很多名片,找了一会儿,便开始打电话。电话接通之后,这位大姐先是与人闲聊了一会儿,然后在要挂电话的时候才顺便提起了艾莉丝找工作的事情。
毫无意外,艾莉丝的工作很快就有了着落。值得推崇的是这位大姐维护人脉的方法——她在平日里就一直与这些朋友有联系,因此在提出帮忙的时候,才不会让人觉得反感。如今,人们总是借口工作忙,而忽视了与朋友、同学的联系,再想要联系的时候才发现两个人已经疏远了很多。所以,不要忽视平时与同学的小联系,只有平时联系得多了,在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平时的小联系才会发挥它们的作用,让你的朋友真心地想要帮助你,甚至即使他们帮不上你,也会用自己的关系帮助你解决困难。
总之,人们要学会未雨绸缪,把平时的小联系纳入经营人脉的日程,这样才不会在遇到困难时手足无措。
6.别一个人用餐,人脉是“吃”出来的
美国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曾说过:“在一个首席执行官的时间分配中,至少应该有25%用于人际交往。”可想而知,就连美国管理学教授都认为应该花很多时间在人际交往上,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更应该重视人际交往了。
人脉的成本究竟有多少呢?一位上海商人曾经说过他开始的十年基本没存到什么钱,自己挣来的钱都拿去交朋友了,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存款。但是近几年,他的朋友们相继取得了成功,很多人都能够帮助他了,因此他在此后的时间里做生意顺风顺水,并最终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人穷的时候,要把钱都花在别人的身上。”而这样的方式以请客吃饭最为常见。在人脉的培养中,饭局是敲门砖。著名作家沈宏非曾经说过:“中国会餐的明目有很多,每一个会餐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而“别独自用餐”是美国法拉奇的一个观点。他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他认识到了人脉的重要性,以致他在寻求别人的帮助时,也热心地帮助别人,因而他拥有了很好的人脉关系,最后成功地成为职场中的精英。
中国人一直把交际与吃饭联系在一起。的确,香港蔡澜曾经说过:“吃就是交朋友最好的途径。”其实,与别人一起用餐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吃本身,而是用餐时建立的交情。中国很重视餐桌文化,无论是什么事情,都需要请客吃饭,这时候的饭局,填饱肚子是次要的,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通过请客来拓展自己的人脉。
人脉就是由个人的关系织成的一张关系网,网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愿意帮忙。一个没有人脉的人,是不会成功的。事实上,人多的确是好办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愿意帮你,那么事情一定会很好解决。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人们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与同事或者朋友相处,因此,与人相处友好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而想要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一起吃饭是一种很快捷的方法。
在中国的文化中,餐桌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在餐桌上,好的交情形成得很自然,“吃”到了一定程度,交情也就随之而来了。人脉与人际关系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人们才会愿意为了人脉而奔波、受累。而饭桌就是人们拓展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前一段时间,秦朗所住的小区水管水流量减小,开始的时候,他认为是水压低,然后去问其他家的住户,发现别人家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秦朗就去了自来水公司询问。自来水公司的人说应该是水管堵住了,几天之内他们会找人疏通。但是,秦朗等了两个月,都没有人疏通管道,而他再去自来水公司的时候,那边依旧让他等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