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同样的身份——消费者,而有些消费者是非常挑剔的,商品包装就是为了迎合挑剔的消费者。就现代社会而言,不仅物品需要包装,人更需要包装。一个人找工作被企业拒绝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人的着装不够庄重或形象不好,这在社会职场中常常出现。时下,人们在追星之余,也深切地认识到,不光明星们需要包装,自己也需要包装。因为,包装可以把自己的优点扩大化,缺点缩小化。如此一来,就能赢得更多好人缘,结识更多的人脉关系。因而可以说,包装自己,是为了扩大个人影响。
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他虽然才华横溢,却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听说大山深处住着一位智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任何问题,于是,这位年轻人就决定向这位智者求教。
年轻人以为智者是那种有渊博学识的人,但当年轻人见到这位智者时,却惊异地发现智者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和尚。他半信半疑地说道:“我是一块金子,却没有发光的机会。烦请大师为我指点迷津。”
和尚眯着眼,笑道:“你身上可有两个铜钱?”年轻人心想:难道要收钱?但他还是恭敬地递给和尚两个铜板。
和尚把两个铜板分别放在手心里,问年轻人:“你看到了什么?”
年轻人如实回答:“两个铜板。”
和尚起身,在年轻人看不见的地方拿出一个手帕,把其中一个铜板包裹起来,然后把两个铜板再次放到年轻人面前说:“一个铜板,和一个里面可能放了很多个铜板的手帕,你想要哪个?”
年轻人看手帕鼓鼓的,以为里面装了很多,就说:“我要手帕里的。”
和尚说:“如果你能猜出里面有几个铜板,我就把这手帕送给你。”
年轻人猜来猜去都没有猜对,最终摇摇头说:“不知道。”
和尚当着年轻人的面把手帕打开,里面赫然躺着一个铜板。和尚说:“当你的光华都露在外面时,别人也和你一样,都露在外面,这样你就没有什么特别,和其他人一样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和尚接着说,“但如果用一个东西包住自己,那别人就无法看到普通的你,虽然这有些欲盖弥彰,但是别人会不断猜测你、解析你,有了这个开头,你就可以吸引别人的目光了。”年轻人恍然大悟,告辞而去。
故事中的年轻人,代表着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人,他们都有才学,但很难有一个发光的机会。其实,他们在不断寻找让自己这枚金币发光的通道时,却完全忘记了每个人都渴望发光,且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光芒,这种“光芒”相互辉映,就成了普通的特色,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就很难达到吸引别人目光的效果。其实,现实生活中,像年轻人一样多才多艺的人比比皆是,人们只顾专注于表现自己,却忘记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只靠表现就能博得人缘的时代了。
如今,只有懂得包装自己,才能达到扩大个人影响的效果。包装分为外在包装和内在包装:外在包装主要是指外在形象,比如,穿着、衣饰、打扮、妆容等;而内在包装则指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德行、品质等。无论是外在包装,还是内在包装,都是不能忽视的。英国形象大师玛丽?斯皮莱恩曾说过:“如果早晨你不在着装上多花一些心思,其他人的视觉会为此受一天折磨。”这说明个人形象不光对自身有影响,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当你的形象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等于你初步得到了别人的好感,但如果别人一眼看到的你形象并不好,那对方对你这个人的第一印象也就会变坏,甚至间接对你本人也没有多少好感可言。
事实上,外在包装一般比较注重形象细节。一个良好的形象,不仅需要在整体上花心思,还要在细节上展示自己,虽然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些小问题没有必要三番四次地强调,但是外在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轻易疏忽,轻则会给自己的形象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重则会让别人曲解你的个人品质。此外,当今社会包装已经成为人们迈向成功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包装自己也是个人魅力的一种提升方式——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就像一块磁石,能轻易吸引别人,从而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想要经营好人脉,外在的形象包装和内在的品质包装,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际交往中,外在的形象包装已经成为人们结识朋友、走向成功的战略手段了。这种对外在形象的包装,其实也是出于礼仪的考量以及对别人的尊重,是人们内在美的外延展现。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不修边幅、邋遢的人和一个整洁得体的人同时站在你的面前,你对他们的印象肯定是不同的,你可能会猜测,前者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而后者是一个自律自强的人。当然,如果你只顾外在形象,而忽略内在包装,那么,即使别人当时被你的外在形象吸引,时日一久,发现你是一个品质低下的人,很快就会对你失去结交的兴趣。所以说,包装外在形象十分重要,但内在形象要和外在形象相辅相成,同样也应该受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抓住别人的心。
总之,一个人在包装外在形象,提高个人魅力的同时,也要努力加强内在修养和品质,这样才能在别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别人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因为,内在形象是从一个人的本质中散发出来的,就像茉莉花的自然清香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它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提升个人品质,提升内在修为。但仅仅德才兼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内外兼修,这样才能通过包装提升自身的个人价值和吸引力。可以说,也只有那些内外兼修的人,才能长时间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
7.善于倾听的人,才是交际高手
说到善于交际的人,人们往往会认为,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才是交际高手。其实不然,真正善于交际的人,是那些懂得倾听别人诉说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最能博得人缘,拥有非凡的人脉圈。比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因为虚心倾听路人的诉说,才写下了这部佳作的。相反,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有时候锋芒太露,如果话说得多了,就有些夸夸其谈之嫌;如果话说得太过脱离事实,还会导致言多必失,甚至祸从口出。所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时候,你需要学会的不是说什么话,说多少话,而是静心倾听别人诉说,这除了能避免言过其实外,还容易给人留下谦虚好学、专心致志、稳重可靠的印象。更为关键的是,认真听别人诉说,不仅能减少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论,还能让你拥有丰富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的人际关系不是太好,绝大部分原因并不是这些人说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倾听别人的诉说太少,或是没有安静认真地倾听别人诉说。比如,别人没有说完话,你就急忙打断别人,说一些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的话;在没有听清别人表达的思想的时候,就慌忙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方认真地跟你交谈,你却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玩手机……在交谈中不认真倾听别人诉说,总是做这些小动作,有谁会喜欢和这样的人说话、做朋友呢?
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曾说过:“以理解的心情去倾听别人的话语,是最有效的维系人际关系、增进友谊的方法。”可见,倾听也同样是一门艺术,而造世主给了人类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让人们多听少说。人们不仅要倾听别人发出的声音,还要倾听别人内心的声音,而且不要小看一句话的魅力,那里面可能藏着你意想不到的珍宝。无疑,只有懂得倾听,才能发掘出暗藏在话语中的珍宝,而这就是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
一个农场主有三个儿子,一天,他不小心把怀表落在了谷仓里面。于是,他让儿子们帮自己找怀表,并告诉他们,谁能找到,就能得到奖励。虽然三个儿子立刻在谷仓里四处翻找,但谷仓里不仅有很多谷粒堆积在那里,还有很多稻草,想要从堆积如山的东西中找到父亲的怀表,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们找了一天,直到太阳下山了,也没有见到怀表的影子,于是大儿子气喘吁吁地说:“不找了,父亲肯定是在耍我们。我们找了一天,都没有看到怀表的影子,他肯定没有掉在谷仓里,一定是他记错了。”
二儿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嗯,我觉得也是,如果真的掉在这里,我们应该早就找到了。”
说完,大儿子和二儿子一起离开了谷仓,只有小儿子仍然不死心,留下来继续寻找。天越来越黑,夜幕降临,原本热闹的环境瞬间变得格外宁静,甚至谷仓里安静得让人害怕,而小儿子感觉特别累,心想:我还是休息一下再找吧。
突然,他听到一个声音——“嘀嗒、嘀嗒”响个不停,于是小儿子屏住呼吸,仔细倾听,这声音就更加清晰了。没错,这就是怀表走动的“嘀嗒”声,于是小儿子慢慢朝着声音的地方走过去,拨开稻草,看到父亲的怀表正孤独地躺在那里。他高兴地拿起怀表,交给了父亲,从而得到了父亲的赞扬和肯定,也得到了父母的奖励。
如果农场主的小儿子也像大儿子和二儿子一样找不到就离开,那么他一定也会错过找到怀表的机会。其实,朋友就如谷仓里的怀表,早已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散布于生活和人生的道路上,光执著地寻找是不够的,还要用耳朵认真细致地倾听和观察,并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人脉资源。拓展人脉的成功法则有很多,人们想要结识一个朋友并不难,难的是长久地维系两人之间的朋友关系。
许多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之所以不好,大部分原因是这个人不懂得认真听别人说话,然而用心倾听他人诉说才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观察发现,人们喜欢善于倾听的人,远比那些善于说话的人要多些。此外,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宴会上,一位生物学家坐在他的旁边,这位生物学家一坐下就滔滔不绝地说生物知识,而斯腾伯格除了问了一两个问题外,几乎没有开口打断对方说话,但分手时,这位生物学家却对其他人说:“斯腾伯格先生不愧是心理学界的佼佼者,他是我见过的最有意思的谈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