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齮,他在刘邦二十一岁那年,具体的年份是公元前236年,那一年是秦始皇推动灭亡六国计划第一年。当时的桓齮就是从南阳出发,配合另外两队秦军,去打赵国。不料赵国派出战国时代的第一名将李牧出场,桓齮等人不敢应战,只好退军。
隔了一年,刘邦已经二十三岁了,秦始皇又派了这个桓齮去打赵国,结果桓齮惨被李牧给包了饺子,全军覆没,桓齮率卫队拼死逃出。再后来,名将李牧被秦始皇以反间计害死,秦国终于攻克赵国,续下列国,一统六合。而桓齮这老兄,仍然是出任南阳郡守。
首战赵国,刘邦才二十一岁,现在刘邦已经五十岁了,二十九年过去,这个桓齮居然还活着,还要和刘邦对垒交战。可见这桓齮不过是秦始皇和刘邦的同龄人,首战赵国的那一年,他应该和刘邦的年岁,相差无几。
但是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战国时代的李牧,和秦汉时代的刘邦,仿佛两个时空的生物,现在两个时空的生物突然遭遇,让我们顿时感到极度的不适应。
不适应也没办法,也得打。面对这位李牧时代的老将,刘邦下令攻击。
老将军爱卖萌
犨县之战,战国年代的老将军桓齮,面对着他的同龄人刘邦,或许他心里会想,眼前这个五十岁的老头,未必有二十九年前的赵国名将李牧厉害。有本事你不早使出来?都五十岁了,还折腾个什么劲?
但甫一交手,桓齮就明白了,难怪刘邦要沉寂二十九年才出手,他必须要熬死他唯一的克星秦始皇。
犨县一战,曹参、樊哙及周勃三员猛将杀得极猛,轻松攻破犨县军队的阵列。当时老将军桓齮叹息一声,掉头就走。他不入南阳,而是径直逃入宛城,紧紧地关上城门,闭关自守。
刘邦气势汹汹地追来,将宛城团团围困,开始攻打。等打起来的时候,刘邦这才发现,难怪桓齮老头要逃入宛城。这座城,已经被桓齮苦心经营了二十九年,早在战国年间他就守在这座城里,把个宛城修治得固若金汤,根本打不下来。
一旦遇到打不明白的仗,必然有人立战报——在宛城,在这座根本打不下来的城池前,樊哙的军功表上,报称他率先登城,斩首八级,俘虏四十四人。被赐爵,封号贤成君。
贤成君是个极文雅的爵号,跟斩首八级显然不是那么配套,这表明刘邦泄气了。算了,照老规矩,凡是打不下来的城池,一律放弃不打,去找没有秦兵守卫的空城,保准打胜仗。
于是刘邦下令军队开拔,丢下宛城不理,继续向咸阳挺进。军队已经出发了,不想张良却突然拦在刘邦的马前,说道:“不可以,宛城必须要打。我理解你着急挺进咸阳的心情,但这时候秦军的力量还很大,再往前走,必然会遇到更多秦军。如果现在不攻克宛城,到时候桓齮这老家伙突然从城里冲出来,与前面阻路的秦军两面夹攻,你就死定了。”
刘邦一狠心,说:“对,你说得太对了,不过宛城真的打不下来,要不然……要不然咱们干脆吓死桓齮老妖怪吧!”
于是刘邦命令所有部队,全部收起旗帜,悄无声息地急行军,走小道于黎明前赶到宛城脚下,突然之间亮出旗帜,把宛城团团围困了起来——围宛城三匝。
老将桓齮本以为刘邦已经走了,刚刚松了一口气,突然发现刘邦又回来了,而且悄无声息,来势凶狠,明摆着是不打下宛城不罢休。史书上说,当时桓齮就绝望了,想要自杀。
桓齮好歹也是见过大阵仗的人,几次和名将李牧对阵,怎么会这么脆弱,说自杀就自杀呢?
这是因为往后还有变局。相关史料称,正当桓齮准备自杀的时候,他的门客舍人陈恢说:“莫急莫急,还不到最后时刻,等我去找刘邦谈谈,再自杀也不迟。”
于是这个陈恢缒下城墙,来见刘邦,说:“我听说,足下和楚怀王有约定,先入关者,王也。现在的情形,是这样子的,宛是大郡治所,与此相邻的城市就有几十座。人口多,粮食足,军民之所以不降,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投降之后必然被屠城,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大家才拼死防守。足下如果死盯着宛城不放,长期停留在这里攻城,士兵的伤亡一定会很多。如果久攻不下,被迫撤走,宛城军民必然出城追杀,不死不休。这样一来,不仅足下先入咸阳的计划要落空,而且还要遭受强大的宛军的袭击。我替足下着想,最好能够达成共识,定个条件,允许宛城军民投降。再封南阳郡守为侯,还是让他留守南阳,这样一来,足下就可以带着宛城的士兵,跟你一道进军咸阳。那些还没有投降的城市,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大开城门,迎请足下入内。那么足下就可以不战而胜,兵不血刃,一路顺风,通行无阻地入关。”
刘邦听了大喜,就立即答应陈恢的要求。于是南阳郡守桓齮正式向刘邦投降,刘邦封他为殷侯。陈恢也因此受封食邑千户,就是他可以领取一千户人家的税收的意思。
这时候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桓齮所谓的要自杀,不过是这老头卖萌,目的是打悲情牌,不仅要让刘邦放过他,还想从刘邦这里弄个爵位干干。原来这位战国年代的老将军,竟然是个老滑头,见不得阵仗。这就难怪他在战国时代,被李牧打得全军覆没了。
像桓齮这样的人物,在秦始皇手下,居然也能够平灭六国,可知当时的六国是多么没出息。正所谓灭六者,六国也,非秦也。秦始皇能够灭六国,军事战场上的胜利只是一个侧面,主战场还在各国的权力争斗上。比如说,当年赵国的大将李牧,秦国这边根本没人是他的对手,但是秦始皇派人施反间计,唆使赵王杀掉李牧,自毁长城,最终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当秦国把所有的诸侯国全部消灭之后,现在终于轮到他自己了。老将军桓齮对此看得明明白白,所以他才不肯为大秦帝国殉葬,从现在起,正式跳到了刘邦这条新船上来。
宛城这个处理办法,叫约降封守。意思就是当地承认投降,但领导班子不动,而且还要封爵许愿。条件是从此成为刘邦的后方,为刘邦进军咸阳提供后勤支持。这笔买卖刘邦赚大了,桓齮投降后,郡西各城均大开城门,迎请刘邦军队入内。
于是刘邦继续前进,抵达丹水,又出现了麻烦。但这个麻烦不是刘邦的麻烦,而是史书记载的麻烦。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述刘邦的下一步行程,称:“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
这里说,刘邦继续行进到丹水,高武侯鳃,以及襄侯王陵,都跑来投奔了。这里说的王陵,正是早年前沛县的老大,刘邦年轻时节,就是在大佬王陵手下,做小兄弟的。现在老大来了,管以前的小兄弟叫老大,此诚人间极快乐事耳。
但是且慢,同一本《史记》,趁人不注意又推翻了这个说法: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陵少文,任气,好直言。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这一段记载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内容是说当年的大佬王陵,并不买刘邦的账——“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那么这个大佬王陵,到底买不买刘邦的账呢?
他有买,也有不买,介于买与不买之间。
大哥重口味
想要弄清楚王陵是否买了刘邦的账,这得从一个叫张苍的人说起。
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音律及历法。早在秦始皇时代,他曾经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后来,他不知犯了什么罪,害怕被追究,就偷偷跑回家了。不久刘邦起事,攻城略地,经过阳武,于是张苍就主动找来求职,以宾客的身份,从此跟在刘邦身边。
南阳之战,桓齮投降,张苍是亲历者。但张苍这个人,感觉有点不大对头,他好像有犯罪的习惯,在秦始皇那边他犯罪,到了刘邦这边,又犯了罪。
张苍能从秦始皇身边逃掉,在刘邦这边却逃不掉,他被判斩首。
斩首的程序也很简单,受刑者先要把衣服脱下来——那年月,衣服可比人命值钱。脱了衣服之后,光身子趴在刑具上,等待受刑。当时张苍就是这么个样子,光屁股趴在刑具上,正提心吊胆地等待着钢刀落下,旁边溜溜达达过来一个人。
王陵。
看到要杀人,王陵来了情绪,急忙凑上前细看。却发现刑具之上,趴着白花花的一大团。原来张苍身体肥胖,皮肤白皙,撅屁股趴下的时候,整个人就像一粒硕大的葫芦籽——“身长大,肥白如瓠”。当时王陵一见大惊,就去找刘邦,替张苍说情,理由则是——张苍长得比较肥美,肥美难得,建议不要杀。
昔日的大哥找上门来说情,又是桩可有可无的事,刘邦就卖了王陵这么个情面。于是张苍就逃过了一劫。
这件事,记载在《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之中: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
被王陵说情救了一条命,张苍却突然时来运转,不久后抖了起来,竟然当上了丞相。做了丞相后,张苍思前想后,越想越是感激王陵,如果不是王陵说情,救了自己这条老命,当年在南阳就死掉了,哪还有机会享受丞相的幸福日子?
从此张苍以王陵的父亲为父亲,以王陵的母亲为母亲。当时汉朝的朝政,是每上班五天,休息一天。到了休息日,张苍就会来到王陵的府中,恭恭敬敬地侍奉王陵母亲吃饭,等老太太吃好了,张苍这才敢回家。
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突然说起张苍这件事,只是为了证明,当刘邦在南阳郡的时候,确实与早年的大哥王陵胜利会师了。而且,当时的王陵,还为正要被处死刑的张苍说情,救了张苍的性命,这事假不了。
既然小兄弟刘邦,已经和大哥王陵胜利会师了,怎么同样一本《史记》,在“陈丞相世家”中却又说王陵不肯归附呢?
答案正在张苍这件事情上。请注意王陵替张苍求情的理由——“见而怪其美士”。就是说,王陵被张苍一身雪白的五花肉给打动了,因此去找刘邦说情。
一身雪白的五花肉,也能成为说情的理由,这岂不是莫名其妙?
从《史记》这本书的内容上来看,分明是修史者司马迁,也对这个怪异理由忧心忡忡,担心大哥王陵会不会是重口味,性取向存在偏差,所以花费精力,对王陵和张苍的私生活进行了严肃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初,张苍父长不满五尺,及生苍,苍长八尺馀,为侯、丞相。苍子复长。及孙类,长六尺馀,坐法失侯。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妻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苍年百有岁而卒。《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在这里,司马迁对张苍的私生活,表示出高度的关注。先是仔细研究了张苍的父母及家庭情况,最后落在张苍糜烂的私生活上。发现张苍年老之后,牙齿掉光,专门吃女人的奶,有妻妾一百多人,妻妾一旦怀上身孕,他就不再接近,马上换人。这证明了张苍是个专注于传宗接代的男人,他的性取向没问题。
张苍口味正常,可知王陵也不是重口味。大家都是正常人,王陵替张苍求情的理由却极不正常。这就只能证明另一件事:王陵之所以以这个怪异理由来说情,就是因为这个理由不是理由。
不是理由是什么呢?
是昔日的大哥,对现在抖起来的小兄弟的一次试探。试探小兄弟心里是不是还有大哥,是不是还听大哥的话。
如果王陵以其他正常理由来说情,就不是试探了,而是说道理。只有不是理由的理由,完全不讲道理,才足以试探小弟的心思。从情形上来看,刘邦巧妙地应对了王陵这一挑战,马上释放了张苍,给足了昔日大哥的面子。但在这个过程中,刘邦应该是以他自己特有的方式,让王陵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虽然王陵和刘邦胜利会师了,但王陵并没有跟着刘邦走。说起来,他终究是刘邦当年的大哥,跟在小弟身后摇旗呐喊,这种事他别扭,刘邦也会别扭,大家还是分开来更好些。
虽然两人分开来,各走各的路,但是大哥王陵为人厚道,除了在张苍事件上要求昔日的小弟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之外,再也未曾难为小弟。而小弟刘邦又是精明过人,要用自己渐渐形成的庞大势力,最终逼迫大哥承认现实——现实就是,小弟已经是大哥了,大哥必须要承认自己是小弟。
总之,南阳与昔日大哥王陵相遇,对刘邦来说意味着一次重大挑战。人际关系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这种尊卑次序的颠倒。两人之中,只要有一个人心理稍有不平衡,就会酿成悲剧,最终是两个人的共同人格破裂。但王陵与刘邦,都是非凡人物,他们妥善处理了自己面对的僵局,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当然,在这起以人际交往为内容的隐秘人格争战中,最成功的是刘邦,最获益的,也是刘邦。
此后刘邦引师攻胡阳,又遇到了番君吴芮——他是历史名人,于鄱阳湖建立了鄱阳城,是项梁起兵的鼎力支持者。他的女儿,嫁给了猛将英布的别部将领梅谿,梅谿也来投奔了刘邦。刘邦就带着这个梅谿,大家合伙去攻打析城和郦城,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战斗,这些城池就主动开门投降了。
虽然大家急于投降,但樊哙还是找机会杀了个痛快。他在郦县斩首二十四级,俘虏四十人。刘邦拿他没办法,只好再加封赏。
史书称,因为刘邦妥善处理了南阳郡守桓齮的约降封守,让秦国人相信,刘邦所率领的楚军并不凶残,不会对秦国进行报复。所以秦国人对行将到来的改朝换代,表示出足够的宽容态度。
仁者无敌,四夷咸服。刘邦感受到了成功行将到来的巨大荣耀。他又想出个怪招,遣魏国人宁昌去咸阳,去和秦二世谈谈,希望秦二世能够认清形势,主动投降,也免得刘邦这边再费手脚。
宁昌去了还没返回,一个可怕的消息传来:秦将章邯,率所部二十万人,向项羽投降了。此时项羽拥有总兵力六十万人,已经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军事巨无霸。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抗衡,没有人!
刘邦,在这强大力量面前,顿时战栗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