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凉笙兀自御剑飞行,天色渐晚,不知不觉又到了他最爱驻留的青竹峰,他甚至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在此无眠。
清竹为天清宫一峰,因此间有茂林修竹,山间又有四季不断的清泉引出曲水,那清泉映翠竹衬出一番诗情画意,由此得名。更有那曲水蜿蜒行至断崖处,化成瀑布一泻山间,别有一种狂野奔放之美。
清竹峰虽美,但在群峰中位置算偏高,又不设亭台,故人迹罕至,略显冷清。尤其每每夜幕降临,更是四下无人,唯听得那流水潺潺,虫鸣声此起彼伏。
这夜,正值十五,又是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清晰可见圆月徘徊斗牛之间,那月光温柔地洒满山间,洒在那磬石之上,衬得墨色更深;洒在那竹林的小道之间,如隔银河;洒在那流水之中,游鱼可见。投影竹林于水面之上,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却见那竹影于水中摇曳,此间万物,皆好不惬意。
忽然听得琴声悠悠,飘飘荡荡,犹如清风拂面。萧凉笙对此曲再熟悉不过,每次聆听却皆有不同的心境。
此曲正是从正阳宫云渺峰传来。原来是那正阳子极好琴瑟之音,每月十五都会于那天音琴台,抚一夜那凤来琴。这凤来琴镶在琴桌上,数百年间风雨飘摇,沧海桑田却音色不改,琴身依旧犹如初造。
相传紫华山开山仙祖,紫华仙人,亦好音律,便在那紫华山正中的第一高峰——云渺峰上以白玉打造了一方琴桌,布置出简约的琴台,却缺一把好琴。于是他遍游天下,寻得一方千年不朽的梧桐木,请的当时的天下第一琴师徐子牙以天蚕丝为弦,铸成此琴。
琴之七弦新连,尚未得名,紫华真人却已按耐不住,迫不及待地御剑到那云渺峰上,置琴于琴桌上,盘膝正襟危坐。他望向前方,看见层云渺渺,山川绿野犹如一幅彩绘,天地宽广无垠,顿时心境开阔好似万物尽揽胸怀之中,即兴弹奏了一曲。
起的是高调,听者仿佛被带入云端,化作鹏鸟,振翅而飞,一阵长鸣;琴声渐缓,鹏鸟肆意滑翔;弦音忽然急转直下,鹏鸟从那万里高空俯冲而下,愈急愈快;将至地面,倏而又再高起,鹏鸟掠地而起,随那音色渐高,扶摇直上,更高更远,更高更远,到那天涯海角,到那九天穹顶;穷尽天地之极,紧绷的琴弦,自然一弛,天地宽广任由翱翔,自在游弋空中。
那琴声悠远,似要传遍万里河山,那山下正忙着农活的村民,皆陶醉其中,放下了手中农活,忘我聆听。更有传说,那曲到高潮,引得天上凰鸟徘徊云渺峰上,搅动山中气流,那山间常年的紫气向周遭散去,一时方圆数里的云雾都被染成紫色。诗云:
“紫气山中来,音渺层云间。
天外梧桐曲,引得凤来栖。”
凤来琴因此得名,紫华山从此也名声大噪,一曲奏罢,紫华仙人兴致不减,只见他对着峰上一竖石,以指尖隔空书写,再看峰石像被利剑似走笔一般刻下“天音台”三字,铁画银钩,一气呵成。
原来这紫华仙人乃散仙,好游山水,云游至此,对紫华山一见钟情,他又擅长琴棋书画,尤其喜好音律和书法,更从书法中悟出自成一派的剑道,遂于此开设紫华剑派,传毕生所学所悟。书这石刻用的便是以气为剑的道法。
紫华派求学者无数,紫华仙人却不一一亲传,只收三位入室弟子,便是正阳子,字逸之;天清子,字子秋;乾坤子,字玄适。传给三人的又各有不同,正阳子学的是以气为剑,天清子学的是以形画意的剑术,二者各有所长,是不同的境界,那乾坤子学的却与剑无关,学的是那:奇门八卦,机关算尽,移形换影的阵法之术。
三个各自学有所成之后,紫华仙人将这紫华山划分三宫,一宫对应二十四峰,分别交于三人打理,三人各收门徒,所教亦各不相同。
而这三人之中,正阳子最得紫华仙人真传,不止在用剑的手法,对琴瑟的喜好,随性的处事态度也与紫华仙人相近。平日里所求教的也多是关于音律、书法的问题。
这曲《梦引》正是紫华仙人的遗作,自从紫华仙人于仙魔一战中失了音讯之后,每月十五,正阳子便于这云渺峰上,抚琴遥寄相思。
琴声荡在三宫七十二峰之间,带来一份宁静。这琴声确实有安神引梦的功效,入眠者听之,梦游太虚,曾经美好的回忆会涌入脑海,曲意表达的相思是甜的;然而未眠者听之,心境犹如撑一叶扁舟,于月光海中,向那无尽无穷处漫溯,仿佛要寻那遥远地方,正抬头望着同一轮明月的故友,甜的曲却又有思的哀。
萧凉笙已然忘我,竟没发觉自己已经泪眼朦胧,直到那泪水潸然落下滴在手背,这才发觉,赶紧拭去眼泪,他从不让人看见自己流泪的样子,从来寡言少语,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他也从不说起那段浅埋记忆中的旧事。
父亲是个来往各地的客商,母亲贤良淑德,弟弟尚在襁褓之中,他才五六岁便过惯了家境富裕的少爷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一年夏天,一家人举家迁往京梁,快到那京梁时,沿路停下马车休息,树林间却蹿出作乱的妖物。这一天成了一家人的噩梦。
他还清晰记得父亲护着他逃跑的样子。他拦着那群凶神恶煞的妖怪,浑身是血,回头叫喊着:“跑啊!阿宝!别回头看!快跑!”
他哭着,跑着,哭着,跑着,几乎筋疲力尽却不敢停下来,也不知道跑了多久才看到那京梁城数丈之高的城墙。早已经浑身狼藉的他看到人群,才敢停下来,他流着眼泪,无所适从,路人问他他也不答话。脑子里都是那些血腥的画面,每一个细节都烙在心中,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
萧凉笙不再往下想,抽出右腰间的竹萧,跃到竹林上,掂着轻轻摇晃的竹叶,望着明月,和着琴声,吹奏起来……萧声与琴声相得益彰,称的上天外之曲,此等妙音却无人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