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气禀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职场中难免会遇到与自己性情脾气不合的人,处理不好与对方的关系就会使自己的工作不顺利,甚至彼此变成职场上的死对头。显然,我们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因为它将会给你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可是,人们大多不会主动告诉你他的雷区在哪里,只有很少数的精明人能够得知雷区的位置,故而避开雷区,赢得同事的欢迎。大部分的职场新人,大多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探雷,总是在被炸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之后,才恍然大悟。
在学校的时候,小牧就有窥探别人隐私的恶习,喜欢乱翻别人的东西,因为这事还和同学吵过架,最后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在参加工作后,她仍旧保持着这个“癖好”。有一天,她又因此与同事吵了起来。
原来,这天午休时,一个同事在和朋友用MSN聊天,一边聊还一边笑。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小牧忍不住偷偷地站到了这个同事的背后,看了起来。虽然小牧平时和这个同事的感情很好,可是聊天本来就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涉及一些私人话题,所以这个同事一看到小牧靠近电脑,就想要关掉窗口。
可是小牧不但不自我约束,反而得寸进尺,不仅仍然盯着同事的电脑看,而且还不顾同事遮挡,凑得更近了,当看到上面几句很好笑的话时,还大声地念了出来。同事一下子就火了:“看什么看,请你离我远一点。”“不就是聊天嘛,拽什么拽!”两个人当场大吵一架,不仅闹的不欢而散,还被领导扣掉了当月的奖金,小牧也因此而被同事们渐渐地疏远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个空间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是人际交往的雷区。在职场中,要学会避开雷区。个人空间是应该被尊重的,一旦你闯入对方的秘密花园,对方就算不向你大发雷霆,也必然会感到很不舒服。这样一来迟早会破坏双方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心理容易闯入职场雷区,避免这样的心理才能让人拥有和谐的职场关系。
第一,自视清高。有才能的人往往都会有点清高,总以为自己有才能不用依赖别人,也不想帮助别人,对身边同事常常板着脸,总是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这样就很容易给别人一种不好相处的感觉。说话的时候,过度的谨慎、小心翼翼,也会让人感到紧张与不安。所以,要想避免步入雷区,最好谦和一点,为自己营造宽松的人际氛围,不要自视清高、孤傲待人。
第二,好恶有别。这就是说,在职场中不能只凭自己的好恶行事。同事们人品不一,趣味不同,价值观念也不一样,你喜欢或者讨厌某个同事最好不要表现出来,否则难免有失偏颇,与同事在工作上很难配合,也容易产生矛盾。
第三,嫉贤妒能。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难以克服的心理痼疾,人们对有能力的人难免会产生嫉妒心理。对待比我们强的竞争对手,我们不能将其视为死对头,而要努力将嫉妒化为动力,去超越他们。职场中处处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处处需要我们团结协作,因此我们不能在同事之间树敌,敌意会让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第四,窥测他人隐私。不要介入同事的隐私,更不要没事打探消息,那样必然会引起同事的反感。窥探他人隐私必然会让对方厌恶你,疏远你,使你陷入职场交际的雷区。
第五,过分计较得失。在职场中,很多人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想事情。对自己有利的,就去积极配合对方;假若自己无利可图,就不去配合。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往往会让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对一些原则性的大问题我们要据理力争,但对那些蝇头小利还是看轻些为好,切不可斤斤计较,若是因此而让同事们反感你,影响到日常工作的进行,就太不值了。另外,过分计较得失还会让领导觉得你难成大器,不敢委以重任。
每个人都有一个他人不能闯入的“雷区”,我们的目的不是树敌,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越过雷区。
要想越过雷区,最好的办法有两个:一个办法是用探雷器找到地雷的确切位置,轻松地绕过它;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必须准备好一套“防雷盔甲”,也就是人际交往的游戏规则,就算一不小心踩到漏网的地雷,也可以保持镇定,在职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掌握对手的优缺点
最近,任春一筹莫展,明明自己的公司略胜一筹,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产品质量上来看,都要强过对手公司,可就是无法取胜,许多大客户纷纷转身投向自己的对手。就拿这个月来说,虽说自己的业务员已经请大客户吃过好几顿饭了,可大客户最后还是跟对手公司签订了合同,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公司很可能就会失去好不容易打拼下来的市场。
任春四处打听,想查查看自己的对手到底是何方神圣,结果却得到了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答案。因为自己的对手只不过是一个小的办事处,只有两名员工,一个主管,一个助理。然而就这两个人和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却成为了本地市场行业内的“黑马”。
起初任春以为这家公司不过是靠压低价格取胜的,还有传言说,该公司的产品都是国外淘汰的洋垃圾再加工、翻新的,质量不佳,但价格上却比自己的公司低了近一倍。于是,他就让下属去买了一些,结果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人家的质量相当不错,可败给一家小公司,心里必然有点不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任春心里又急又气,却苦于找不到对手的优点。
周末和几个客户吃饭的时候,他假装无意跟客户聊起了这件事,他没说自己竞争失利的事,只是想知道对手为什么成功了。“那家公司做事非常到位,其实各家公司的产品质量都差不了太远,关键是人家做得细、做得精啊。比如你买一套仪器,他还附送你一把改锥外加几个小螺丝,这些东西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就是让你心里舒服。”一位客户赞叹道。
任春又问道:“那您和他们合作过吗?”“是啊,刚进了一批货,别看人家公司小,就两个人,可是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那位主管做事专一,不贪小利,咱们市很多人都成了他们的常客。”
任春还打听到,自己的对手是个君子,在客户中口碑相当不错,为人低调,从来不说对手的坏话;在谈到一些技术性问题时,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为客户排忧解难;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还向客户诚恳道歉,并承诺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客户解决。但对方最显著的劣势就是公司小、人少,有时候会忙不过来,发货或者后续服务有些慢。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全面了解了对方的优劣势后,任春决定对症下药,让客户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于是,他马上召集员工开了个紧急会议,强调了快速供货抢占先机的新政策,让下属们迅速再迅速,不管客户有什么事,都要马上赶到,抓紧时间和机会挽救公司的损失。
果然,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任春发现很多客户又重新选择了自己,看来,攻敌弱点才是制胜的王道啊。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掌握敌人优缺点的重要性,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标治本!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猴子更喜欢从“竞争者”手中偷走看管不严的食物,这足以证明它们能够了解对方的心理。在群居动物中,通过同伴的眼神了解周围是否存在捕食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帮助它们躲避危险。
此前曾有一些研究认为猴子根本没有这种能力,但是美国科学家指出这些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竞争性环境,只有身处这种环境中才能激发猴子的这种能力。美国耶鲁大学的劳里·桑托斯是新研究的负责人,他指出:“猴子是不会告诉其他同伴果实藏在哪里的,它们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竞争关系。”
在实验中,每当研究人员假装做出不在意或精力不集中的表现时,猴子都会趁机拿起放在不远处的食物,这就足以说明猴子是具有一定推断能力的。实验共进行了6次,有22只猴子参与了调查,面对2名研究者的不同行动,猴子只会去偷那个对食物注意力不集中的研究者的食物。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一理论存在争议,因为仅凭猴子对人类眼神和行为的判断并不能说明他们这个论证是否科学,从而了解竞争者的心理,因为猴子貌似本身就有从人们手中偷食物的习惯。
无论这个论证是否科学,我们只想说,连猴子都有可能知道要先了解对手的心理才能获得食物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懂得。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全面透彻地了解对手,然后对症下药,比如《孙子兵法》中就有“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等各种不同的克敌制胜之术。
什么是“怒而挠之”呢?就是说,如果对手脾气不好,我们就去故意挑逗他,用辱骂等方法去激怒他,这样情绪有了巨大波动他的思路就会被打乱,让敌人不能理智地去分析问题,这样就易于出现破绽,让人有可乘之机。
“卑而骄之”就是遇上了能力很强但是骄傲轻敌、狂妄自大的人,就可以用恭维的言辞和丰富的礼物去麻痹他,通过示弱的方法让敌人更加骄傲,等到他狂妄到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时,再出其不意,沉重地打击他。
当然,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敌手或竞争对手,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某一个对手,有时尝试很多方法都不能有效,但不要着急,更不能气馁,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办法,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要想成功,就要善于发现对手的劣势,就必须从熟知敌情的人那里获取情报,必须探索对方的详细情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胜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永远没有敌人。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树敌,就是因为不了解对方的心理所致。有时候我们会在无意间得罪对方,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去了解他人的心理,避免产生敌对心理。当然,了解人的心理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干戈可以化为玉帛
曾有一份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六十的职场白领每星期都会生一次气,甚至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每天都在生气。这种情况一点都不奇怪,每天早晨都要忍受塞车之苦,到了办公室还要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同事,更难受的是处处和自己作对的同事竟然高升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积压在一起,想不生气谈何容易。这项调查也发现,每天生气的人不但会有健康上的困扰和种种负面情绪,如忧郁、焦虑、恐惧等,还会因此与同事、上司的关系比较紧张。
办公室一向都是“是非”多发地段,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难免会遇敌,竞争对手很容易演化成生死之敌。但是,我们不能任由这种敌对情绪发芽滋生,无论如何,同事之间没有必要拼个你死我活。双方唇枪舌剑,逞一时口舌之快,但假若自己技不如人,败下阵来,最终受罪的还是自己。在职场中生存,我们最好不要树敌,即使遇到了敌手,也要想方设法去化敌为友。毕竟,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波动,才会让你工作更舒心!
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代表你要喜欢所有的人,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必须喜欢你。如果你认为某类同事或者上司是非常有价值的朋友,那就应当努力维护你们之间的友谊。除此之外,对那些容易与自己产生矛盾的人也要学会用心理战术化敌为友。
职场争斗是在所难免的,很多职场人士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而远之,希望自己不要卷入尔虞我诈之中。遗憾的是,几乎所有想明哲保身、置身事外的上班族最后还是不能摆脱这个是非圈,有时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说,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无处可避,我们就要鼓起勇气去坦然面对,争取把敌对关系转化成为合作关系。
几个月前,阿兰到一家化妆品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试用期间的考核是,让她提交一份当前化妆品市场的调研报告。为了写好这份报告,阿兰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大型化妆品市场,尽管碰了很多钉子、挨了很多白眼,但是阿兰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
阿兰回到公司后,就开始认真地整理、归纳这些资料。整理完资料后,阿兰开始写这份难度很大的调研报告。就在调研报告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跟她一起来应聘的阿珍央求阿兰指导指导她,因为两人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是一起应聘来的,阿兰就没有防备之心,让阿珍随意翻看了这些自己辛辛苦苦收集来的宝贵资料。阿珍不仅看了全部的资料,甚至还看了她写的调研报告。阿兰当时没有在意,还热情地、毫无保留地指点了阿珍。
当阿兰将自己整理好的报告交给老板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老板简单的浏览了一下阿兰的报告,就开门见山地对她说:“你写的这篇报告很翔实也很到位,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是,你的很多内容都和阿珍的重复,你们一起调研的?这次就算了,希望以后你不要再这样了,要有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阿兰无言以对,惊讶之下变得语无伦次起来,本来是自己的东西,却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是啊,职场中这样的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也许,职场上的敌人就是这么产生的。在这个案例中,阿兰是受害者,如果你是阿珍,想和阿兰化敌为友,该怎么做好呢?
同事在一起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当你在工作中需要某个人的帮助,但却和这个人有些矛盾,你该怎么做呢?显然,我们绝对不能放弃,放弃固然很容易,但会使你丧失一个得力的合作伙伴。我们应该做的是化敌为友,让他成为我们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下面三种方法。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处。要想获得谅解,首要前提就是要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有“这样别人会看低自己”的想法。即使你的同事与你的意见相左,对其提出的看法,你也应当表示理解。如果是自己错了,那就是要勇敢地去承认,这并不表示你屈服,而是你肯接受对方的意见。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对方所说的话中所包含的信息,而不是说话的某个人。承认自己做的不对,常常能够让对方沉默,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对威胁性的问题不予理会。有时,我们会听到同事间会问一些火药味十足的问题,比如:“你以为你是李嘉诚吗?”“你知道什么是调研报告吗?”“你到底学没学过电脑维修啊?”这些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询问什么信息,只是为了激怒你,让你陷入困境。这时,我们该怎么回答呢——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去回答。甚至假装什么也没听到,你只管问他工作上的事就可以了,这样,避免引起双方的争执,他的敌意也会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