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牙皂2.5克,细辛1.5克,葱白3根,生姜3片。前二药研为细末,葱白、生姜捣烂调匀,用酒精调成糊状,敷于印堂穴或患处。可加温灸。适用于血寒证。
(4)吴茱萸15克,栀子、桃仁、沉香各10克。上药共为细末,用酒调匀,加热后敷于小腹。适用于血瘀证。
(5)当归20克,生姜、川芎各12克,桃仁8克,乳香12克,桂枝20克。将上药研末,或煎后取汁,调拌凡士林,或熬炼成膏剂,外敷小腹部。若气血虚弱者加敷腰眼、命门;瘀血内阻者加敷中脘。
5.灌肠法
药物:莱菔子、大黄、厚朴、枳壳、大枣、黄芪、元胡、五灵脂、干姜各10克,番泻叶、杏仁、桔梗各6克,夜交藤、马齿苋各30克。
【制用法】上述药煎3次,煎液500毫升装入盐水瓶,存放冰箱备用。术后6小时,用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6—20厘米左右,取上述煎液500毫升,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50%的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维生素C1克,加温至38℃左右,取120—160毫升缓慢灌入肠中,保留其尿管,每隔2小时灌肠一次,直至排气或排便为止。多数病人排气排便同时出现。适用于气滞证。
药膳疗法
1.归芪饴糖鸡当归、麦冬各15克,熟地黄20克,饴糖150克,雌乌鸡1只。雌乌鸡去毛及内脏,与当归、麦冬、熟地黄加水共炖,至鸡肉熟透时,再入饴糖略煮。分2—3次吃适用于血虚证。
2.参芪鸡人参6克,黄芪30克,子母鸡1只。常规整理母鸡,与参芪同炖至鸡熟烂。食时入姜末、葱花、食盐等调味,食鸡饮汤。适用于血虚证。
3.芍药饮桂枝6克,白芍12克,生姜9克,大枣25克,甘草3克,饴糖30克。前5种煎水取汁,入饴糖煎溶。分3次饮。适用于血寒证。
4.姜楂糖茶饮焦山楂30克,生姜3片,红糖30克。泡水代茶饮。适用于寒瘀证。
5.三七鸡生三七末6克,仔鸡1只。仔鸡去毛及内脏,加水炖煮至鸡肉熟透,入生姜、葱、食盐调味。分2—3次吃。每次用鸡汤冲服三七末2克。适用于血瘀兼虚证。
6.山楂粥炒山楂2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山楂温水浸泡后煎煮取浓汁,入粳米、红糖共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吃。适用于血瘀证。
7.红蓝花酒红花30克,白酒200毫升。二物同煎至白酒一半,去渣候温。每次饮30毫升。适用于血瘀证。
8.元胡酒元胡10克,白酒300毫升。元胡入酒中,泡浸3天。视酒量大小,每次15—30克,有肝病史者忌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因产后腹痛好发于经产妇,故应切实贯彻计划生育,避免非计划性怀孕及堕胎、小产。对孕产妇,应积极宣传产褥期卫生保健,产时、产后注意保暖,勿感受风寒,饮食宜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等。宜食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类及菠菜、韭菜、冬葵菜等绿色蔬菜。亦宜食山楂、红糖等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预防感染。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2.调护
产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每天应测量子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如阴道流血量不多,但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底上升者,表示子宫腔内有积血,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持半卧位,同时按摩小腹,挤压子宫,排出积血。
产后腹痛一证,若经上述治疗腹痛不除,或腹痛加重,或腹痛伴见恶露量多,或淋漓不止,甚或伴有恶露发热,体温增高达38℃以上,或乳汁不畅、乳房胀痛且有肿块可及,或血象异常等情况,当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妊娠组织物残留,有无产褥感染,或有郁乳致痈等发生,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防止和减轻病证的加重,确保产褥妇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第六节)产后恶露不下
产后恶露不下是以胎盘娩出后子宫内的余血浊液(恶露)停蓄不下或下亦甚少,且小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产科常见病证。多因产时失血耗气,气血虚少,或产时受寒,或情志不畅,气血瘀滞,恶露不得排出而致。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恶露不下有虚实之异,虚者因产时亡血耗气,气血俱虚,无血可下;实者因产时用力劳伤脏腑,或不慎感受风寒,或产时产房过冷,以至寒客胞中,血为寒凝,恶露不下。亦可因产时或产后情志不畅,瘀血停滞不行而致。本病应根据恶露色质及腹痛程度结合舌苔脉象辨证论治,常见证型有:(1)气血虚弱。证见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鸣,心悸气急,神疲乏力,舌淡,脉虚细。治宜益气养血活血。(2)寒凝血瘀。证见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少腹冷痛,拒按喜暖,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暗,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3)气滞血瘀。证见恶露不下或甚少,或恶露方行又忽然断绝,色暗红,小腹胀痛,痛处有块、拒按,胸胁胀痛,精神抑郁,舌淡紫暗,脉弦涩。治宜行气解郁、活血化瘀。
中医验方
方一
【组成】三七5克,花茶3克。
【用法】用三七煎煮的250克药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二
【组成】益母草5克,当归3克,花茶3克。
【用法】用前2味药煎煮300克药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调经。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三
【组成】赤小豆50克,糯米甜酒酿250克,鸡蛋4个,红糖适量。
【用法】赤豆淘净,加水煮烂,入甜酒酿,烧沸,打入鸡蛋,待蛋凝熟透加红糖。每日1剂,煎3次,热药汤中入琥珀粉,餐前温服。
【功效】养血散瘀,利水通乳,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四
【组成】蒲黄100克。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代茶饮用。
【功效】活血散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五
【组成】鲜藿香6克,香薷4.5克,杏仁6克,扁豆花、滑石(包)、金银花、茜草各9克,生甘草3克,鲜荷叶1/2张,藕节30克。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暑和胃,通解散滞。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六
【组成】当归、益母草各20克,川芎、香附各10克,桃仁、甘草各5克,炮姜3克,焦艾叶15克,三七粉(冲服)6克。
【用法】水煎空腹服。
【功效】温经,化瘀,止痛。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七
【组成】香附10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蒲黄15克,柴胡10克,艾叶3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30克,郁金10克,小茴香10克,炙甘草5克,枳壳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解郁,化瘀生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八
【组成】益母草、红糖、生姜各适量。
【用法】煎服,有一定疗效,或产后即服生化汤,每日1剂,连服3—7日。
【功效】养血调经。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方九
【组成】黄芪20克,党参、川牛膝、苏木各10克,山楂30克,三七、红花各5克,琥珀粉2克。
【用法】每日1剂,煎3次,热药汤冲入琥珀粉,餐前温服。
【功效】益气活血祛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
贴敷疗法
处方:红花6克,熟地黄、赤芍、煨莪术、全当归、炒蒲黄、陈黑豆、干姜、肉桂各30克。
制法:麻油适量熬,黄丹收膏。
【用法】临床取30克摊成膏药1张,贴丹田处。3日一换,连用3—5日。
主治:产后瘀血浊液聚于胞宫所致之恶露不行。
药膳疗法
1.益母草30克,赤砂粉1—2匙,煎汤服。
2.山楂煎汤,砂糖调服。
3.胡椒20克,黑砂糖30克,水150毫升,煎取120毫升。
4.生藕捣汁,炖温服。
预防与调护
1.注意产后保暖,避免受寒,下腹部可做热敷,以温通气血。
2.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情志刺激。
3.饮食宜清淡而有营养,忌生冷或辛辣、酸涩、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4.注意外阴清洁。
5.鼓励产妇适当起床活动,卧亦宜取半卧位,有助于气血运行和胞宫余浊的排出。若因子宫位置过度后屈,可令患者做膝胸卧位,以改变子宫位置,若排尿困难,膀胱过度充盈,则应对症治疗。
(第七节)产后排尿异常
产褥期中发生排尿障碍,如小便不通,或尿频数或淋痛,甚或小便失禁者,统称为“产后排尿异常”。
产后排尿异常的多种症状及病因探讨,始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文化书列有产后遗尿候、产后淋候、产后小便数候、产后尿血候、产后小便不通候、产后小便难等六候。提出“因产虚损而热气客于胞内,虚则起数,热则泄少”成淋。“因产动气,气冲于胞,胞转屈辟”发生“小腹胀满,气争缓痛”,若因“津液竭燥,则不甚胀急。”若“胞内宿有冷,因产气虚而冷发动,冷气入胞,虚弱不能制其小便”,则产后遗尿。若“产难所致”则“胞囊缺漏不禁小便”。
产后排尿异常中,若以小便不通为主症者,西医学称为“产后尿潴留”,多发于初产妇,也可发生在正常分娩后,但以滞产及手术产后为多见。若以小便频数、甚至小便失禁为主症者,则与西医学称为产后尿失禁或与泌尿生殖瘘相似。若以小便淋痛为主症者,则多属泌尿系感染。
物理疗法
1.激光疗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配用发散镜头,对准下腹膀胱区,距离40—50厘米,照射时激光器功率不宜过大,电流调至10mA左右,激光器开始起辉即可。以患者感温热为宜,每次照射10—15分钟。一般1次即愈,必要时可多次照射。
2.电兴奋疗法用单极或双极疗法,按常规先感应直接通电,取穴中极、关元、曲骨、肾俞、膀胱俞、八髎、长强等穴,每次选4—6个穴,每穴反复刺激5—10次,至排尿为止,一般1—3次痊愈。对尿潴留时间较长、较重者,可适当延长感应电刺激时间及加大直流电强度。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3.感应电疗法电极于下腹部与骶对置,中等量,15—2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4.流水声刺激法打开自来水龙头,利用其淅淅沥沥的流水声,可刺激引发患者的尿意而促使排尿。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注射疗法
1.取穴中极、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
药物选择:维生素B12、B1,新斯的明注射液。
操作:每次选1—2个穴,常规消毒,选1种药液,每穴注入0.5—l毫升。一般1次可通。无效可再次注射。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2.取耳穴:膀胱、肾。
药物选择:维生素B12(或维生素B1、蒸馏水、生理盐水、0.25%普鲁卡因亦可)。
操作:用碘酒、酒精消毒双侧耳穴后,注入维生素B120.2毫升,不穿透耳软骨,注射3小时内,多数患者能自解小便。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敷贴疗法
1.党参3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熬,去渣浓缩成稠厚药膏,摊于蜡纸或纱布中间,贴敷在患者脐孔及脐下1.5寸气海穴上,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一次,连续贴药至小便通利即可停药。适用于气虚之产后小便不通。
2.吴茱萸15克,益智仁15克,小茴香15克,正官桂10克,麦面粉10克,白酒适量。
将前4味药共碾成粉末,再加麦面粉拌匀,用热酒调和,做成药饼1个,备用。将药饼敷于患者脐孔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敷处发痒则去掉。通常1剂即可。适用于肾阳不足之产后小便频数、尿急或失禁。
3.油桂30克,丁香10克,桂林三花酒适量。
前两味共研细末,以桂林三花酒调匀,制成桂圆大小药丸1个备用。取药刃填入脐孔穴中,压平陷紧,盖以纱布,胶布固定,2天换药一次。适用于阳虚产后小便失禁。
4.肉桂、附子各15克,母丁香10克,公丁香10克,黄酒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