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不以为然,笑道:“此等竖子,何足道哉?”
董卓与太傅袁隗问道:“汝侄无礼太甚,吾看汝面,不杀之。废立之事,其意若何?”
袁隗点头道:“太尉见者是。”
董卓又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在场大臣十分惧怕,皆称:“一听遵命。”
宴会结束后,董卓忽然回想起来,吕布方才所言,似乎有些道理,自己先前对袁绍确实是过于轻视,于是便将蔡邕及侍中周毖二人召来,商议有关如何处理袁绍之对策。
董卓问道:“袁绍此去若何?”
周毖回答道:“废立大事,非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蔡邕看法亦相差无几,说道:“某不使主公杀袁绍者,正为此也。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耳。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大喜,即日差人前往冀州,加封袁绍为勃海太守。
蔡、周二人离去后不久,吕布又来了。
董卓说道:“奉先啊,老夫经方才仔细思索,似乎你方才对袁绍所作判断,的确有些道理。所以老夫便采纳蔡邕等人建议,加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以安其心。还有,老夫如今已年过五旬,膝下无子,故决定将你收作义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吕布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当过义子之人,如刘封、李存孝等,绝大多数都未得善终,因为在统治者看来,不论义子功劳才能如何,自己的位置,终究还是要传给亲子的,义子的存在,无疑会对亲子的位置构成威胁,所以自己务必在有生之年,对其斩草除根,杀之以绝后患。
吕布想到此处,乃开口谢绝道:“太尉大人,末将才疏学浅,功绩微薄,岂敢与大人父子相称?”
董卓见吕布表示推辞,也没有继续勉强。
吕布又想起一件事情,陈留王刘协如今虽说年纪幼小,但其不论胆量才能,皆远高于其兄长刘辨,此人若是登基为帝,定然比刘辩更加难以掌控,历史上的王允谋杀董卓,以及董承、伏完两次谋杀曹操,其幕后都有刘协的影子从中作祟,董卓为了在朝中树立个人威信,废去刘辨,改立刘协,这不得不说是一大失策。
吕布问道:“太尉大人,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董卓点头道:“但说无妨。”
吕布与董卓劝道:“太尉大人,依末将看来,您若想掌控朝廷,这皇帝的位置,末将以为,还是刘辨更适合些。据末将观察,刘协此人,人小鬼大,野心勃勃,他登上皇位以后,是绝对不会甘心做一个任您摆布的傀儡的。”
董卓哈哈大笑,说道:“奉先多虑了,据老夫所知,先帝生前,本欲将刘协立为太子,因何进兄妹阻挠,故未能如愿。老夫行此忠义之举,乃是应天顺人,完成先帝遗愿,有何不妥?再说刘协这小子,是老夫将他一手扶上这皇帝宝座的,他对老夫心怀感激还来不及,又岂能恩将仇报,加害老夫?老夫既然可以帮他登上皇位,也照样可以将他轻而易举的扒拉下来。老夫还真就不相信了,一个九岁的小屁孩儿,能给老夫兴起多大风浪?此事老夫心意已决,你休要再复多言。”
吕布见董卓态度坚决,自己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告辞离去。
吕布返回自己军营,开始对自己麾下人马进行整顿。
在原本的历史上,吕布诛杀董卓后不久,便为李傕、郭汜等人赶出长安,奔走于中原各地。这段期间,他于袁术、袁绍帐下为将时,其麾下军队先后制造过两起掳掠事件,引发了袁氏兄弟的强烈不满,成为导致二人不容自己的重要原因。之后在讨伐袁术时,又伙同杨奉、韩暹等人,于淮南一带进行掳掠。
为此,吕布对自己麾下并州人马立下军规:军中上至将校,下至士卒,不论何人,未经主将同意,皆不可擅自掳掠百姓。如有违反,轻则杖责五十,中则降低军职,重则斩首示众。
吕布于步兵之中,选精锐千余人,由高顺负责统领,号曰“陷阵营”。又于骑兵中选精锐千余人,交予张辽统率,其上阵之时,皆披红甲,衣红袍,骑赤马,号曰“朱雀营”。又择弓箭兵精锐千余人,命曹性执掌,号曰“飞羽营”。此三营乃并州军中最强兵团,其统领直接受吕布任命差遣,除吕布及三位统领以外,他人皆无权调动。
吕布设立三支嫡系部队后,又开始对麾下诸将之武力进行培养。
并州军将领当中,除了武艺超一流水准的自己以外,只有张辽一人达到了一流,高顺介于一流与二流之间,其余几人,皆在二三流左右,总体来说素质一般,尚且无法与将来需要面对的曹操军、刘备军众将相提并论。
吕布决定亲自与众将传授武艺,尽量提高他们的作战水平,争取使他们能在将来的战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吕布根据每位将领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如曹性虽箭法较高,但近战能力稍差,以至于后来虽可以远程射伤夏侯惇,近战却被夏侯惇一枪刺于马下,吕布主要传授其枪法、刀法之类,并要求他至少在近战方面压过郝萌一头。
吕布在传授武艺方面,对前生背叛自己的四人,一直有所保留,仅传授其一些皮毛,因为他绝不允许这些叛徒掌握自己武艺的精髓,将来又以自己所传授的武艺来对付自己。
接下来,吕布又暗中安排曹性对郝萌进行监视,成廉对魏续进行监视,高顺、张辽对侯成、宋宪进行监视,以防此四人做出不轨之举,若发现异常情况,即直接将其斩杀。
面对吕布以上安排,高顺、张辽、曹性、成廉等人虽说不太理解,但依然表示,他们愿意遵从吕将军指示。
吕布忽然想到,蔡邕之女蔡琰,也是就是后世所说的蔡文姬,乃是当世一大才女,此人早年嫁与卫仲道为妻,不久丈夫病亡,返回家中。董卓死后,蔡邕为王允所杀,李傕、郭汜作乱之时,蔡琰为南匈奴掳走,于匈奴境内生活十二年之久,并且与匈奴人生下了两个儿子。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使人将蔡琰从南匈奴赎回,从而导致蔡琰不得不与其二子分别,命运可谓十分坎坷。
吕布穿越之前,本来就有着较为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他对于蔡琰这等女子,既有几分欣赏,又有几分同情,于是他便主动来到蔡邕府上,与蔡邕商议结亲之事。
蔡邕闻吕布到来,忙使人开门迎接,请吕布来自家厅上入座,并吩咐下人上茶。
蔡邕问道:“不知吕将军来此,有何贵干?”
吕布并不急于提起结亲一事,而是转移话题,对蔡邕奉承起来。
吕布祝贺道:“末将闻蔡大人近期深受朝廷重用,故今日主动登门祝贺。”
面对吕布如此拍马,蔡邕面上并无任何喜色,反而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表情。
蔡邕心道:“老夫如今哪里是在为朝廷做事,分明是在为董卓那乱臣贼子做事啊!先前董贼召老夫为官,老夫内心忠义尚存,原本不愿答应,遂以年老体衰为由加以推辞,可是董贼为此放了狠话,说什么假如老夫不来,他就要灭了老夫九族,老夫为了保全个人及全家性命,只得委曲求全,屈身事贼。眼前吕布这厮,乃是董贼心腹将领,他此次前来,八成是奉了董贼之命,前来试探老夫。倘若老夫对董贼流露出一丝不满,便将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老夫这些想法,绝不可以让吕布这厮看出来,老夫对董贼心怀不满,以免被他抓住把柄。倘若让他知道老夫心中真实想法,并将其报知董卓老贼,老夫便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蔡邕内心虽这样想,但嘴上并没有将之说出,而是表现的谦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