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病逝,永历被绞死,郑成功病死,消息接二连三的传到张煌言的耳朵里,他明白,无力回天了。
于是张煌言遣散军队,隐居山林。
清廷不会放过张煌言,张煌言不死,意味着还有人不曾剃发留辫;张煌言不死,意味着并不算真正的消灭南明。
张煌言被捕时是康熙三年(1664)七月十七日夜,他被手下的叛徒出卖了。
两天后,张煌言被押往了自己的故乡,浙江宁波。他环望了四周,故乡还是故乡,但故乡的人却不再是故乡的人。
此时的张煌言仍头戴方巾,身着明朝服饰,这种打扮对宁波人来说早已是老古董,但是看到张煌言,宁波的百姓无不潸然落泪。
清浙江提督前来劝降张煌言,被张煌言骂退:
“张某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
浙江提督无奈,面对这颗顽强的人心,他毫无办法,只得将他交给自己的上司。
张煌言被押往了杭州。到了杭州,清浙江总督前来劝降,被张煌言骂得狗血淋头。
九月初七早晨,张煌言于杭州遇害,时年四十五岁,临行前昂首挺胸,遥望远传的凤凰山叹道:好山色。
与张煌言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僮仆杨冠玉,当时杨冠玉只有十五岁。清廷见他年纪小,并不想为难他,谁知这位十五岁的少年说了一句话,令周围所有人都纷纷落泪。
“张公为国,死于忠,我愿为张公死于义。要杀便杀,不必多言。”说完引颈受戮
清廷成全了他!
在杭州西湖的张公墓旁,有一座小墓,这便是杨冠玉的墓,他们是主仆,更是知己。
张煌言死后,被抛尸荒野,对于这样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清军给予了这位普通人做英雄的代价。
张煌言一生清廉为国,最为崇拜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
张煌言被抛尸后,他的好友黄宗羲收了他的尸体,按照遗愿把他葬在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并为他提了墓志铭:
今公已为千载人物,比之文山,人皆信之。余屈身养母,自附于晋之处士,未知后之人其许我否也!
万历四十八年(1620),张煌言出生于官僚家庭。
崇祯十五年(1642),张煌言考中举人。
弘光元年(1645),张煌言投笔从戎,起兵抗清。
康熙三年(1664),张煌言遇害。
整整四十五年,结束了!
还有什么要说的呢,好像没有了。
写了一个暑假,两个月,二十万字,不多不少,总算写完了。
嘉靖三十八年(1559),故事开始;康熙三年(1664)故事结束。所谓一百零五年,对我而言不过两个月。
这两个月,虽然很累,却很充实。不管成绩怎样,我觉得都应自豪,因为我尽力了!
好了,结束了。
既然写历史,还是以历史的方式结束吧。
以前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曾向当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维特克请教,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教授含笑答道:不必。他巧妙地用了四句谚语,就概括了古今的历史:
一、当上帝要灭亡某人的时候,往往先令其有炙人的权势;
二、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三、蜜蜂盗花,结果反使花荣盛;
四、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
最后,谢谢大家,真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