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另外一个人吧,郑成功。
此时的郑成功日子不是一般难过,刚打了败仗(南京之战),主力全部被歼,凭借残兵败将是守不住厦门的。
于是,郑成功把眼光投到了台湾,想把台湾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这,才是郑成功攻台的初衷。
南明的所有人中,名气最大的是郑成功,本应该最大的李定国却没几人认识。
我想了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在读南明的历史以前,我也只认识郑成功,不认识李定国。
只因为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很伟大吗?
说实话,很伟大,拿教科书上的话说就是开发了台湾,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交往……
但在当时,郑成功并不伟大,他之所以收复台湾,只是为了一块落脚之地。
即使郑成功不来,也会有张成功,李成功代他完成使命。
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准备攻台。
自从十五世纪末搞了个“大航海时代”,什么西班牙、葡萄牙一股脑往美洲、非洲、亚洲逛,问题是逛了还不走了,住下了。这些人,在当时有个特别称呼——红夷。这种做法,在现在也有个特别称呼——殖民。
当时占据台湾的主要是荷兰人,这些人在天启年间就来到台湾,搞通商,做生意,足足搞了三十余年。
有一天,郑成功来了,告诉他们,这块地我要了,识相的赶紧滚。
滚,滚哪儿啊?别人好不容易千里迢迢从荷兰跑到台湾,户口都落在台湾了,现在郑成功一句话,就要别人滚,怎么可能。
不干,那只有打了。
其实,郑成功攻台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极力反对的那个人叫张煌言。
《郑成功传》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成功攻台湾,煌言移书阻止,不听。就这一句,没了,至于为什么,谁也不知道。
张煌言是谁?前文提过,南明最杰出的政治家,南明儒将,忠贞的爱国者。讲道理郑成功就算不是打着收复宝岛台湾的初衷,想要发展自己势力也没有问题。因为,不管怎么说,他的最终目的都是抗清,没地盘怎么抗清?
起先我也不知道原因,但我没有怀疑张煌言,我明白这里面肯定有原因,后来我知道了。
郑成功计划攻台的时间是永历十五年三月,也就是1661年三月。这一年,北京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初七日,逝于养心殿。
也就是说,正月初二,顺治得了天花,病危,初七,直接死了。
清朝死了皇帝,群龙无首。
此时的张煌言不在郑成功军中,而在福建,他打算趁此机会牵制清军,缓解西南的压力。给郑成功置书后,张煌言原本以为郑成功会来和自己会师,打了半天,接到消息,人家郑成功打台湾去了。
很多人不理解,说张煌言不明形势,不知道收复台湾的意义。
我只想说我理解,我理解不管形势如何恶劣,都要坚持到底的张煌言;我理解那个不得看重,仍然忠心报国的张煌言;我理解清军粉不碎的那颗顽强的心。
这,就是张煌言,杰出的政治家,忠贞的爱国者。
永历十五年四月,郑成功正式进入台湾,十二月,台湾平定。
这个就是郑成功英勇与荷兰人作战,从殖民者手中收复宝岛台湾的始末。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开设台湾府,搞开发,积兵粮,把台湾治理得井井有条,颇有一番开国气象。
接下来发生的事按照电视剧本来说应该是:郑成功稳定台湾后,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将清朝赶回了东北,最后郑成功和他的子孙安稳的生活在中原大陆上。
然而,这个剧本就是扯淡的。
打下台湾没多久,郑成功就死了,病死了。
当然,郑成功的儿子也为郑成功的死做了不少贡献。
这也确实很搞笑,郑成功攻下台湾不久后,接到消息,他的大儿子郑经与乳母私通,还生了个儿子……
直接把郑成功气得吐了口老血,于是马上命人去厦门把郑经杀了。
但郑经是世子,也就是将来郑成功的继承人,也不好乱杀,于是大臣纷纷抗命,虎毒不食子啊。郑成功又被气得吐一口老血。
这事儿的确是个梗,儿子和奶妈私通,还生了个儿子,这不是**么?这事儿要议论起来,郑成功这张老脸往哪儿放。
当时永历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郑成功他爹郑芝龙也被清朝杀了,又摊上儿子这一摊子事儿,郑成功气血攻心,病倒了。
1662年(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年三十有九。
死前叹曰:“自家国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
曾经有人劝郑成功改年(称帝),郑成功说:“皇上西狩,存亡未卜,何忍改年。”
这些话是郑成功临死前所说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心,我只知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民族英雄郑成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一生,并不壮烈。虽说做得不够好,却也做得足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