娅凝的房子继承自祖父母。这栋混凝土结构干粘石饰面的白色楼房,在很长一段岁月里,因其厨卫齐全、面积大,称得上小镇最“高档”的住宅。首批住进来的皆是像祖父这样在解放战争中立过战功的干部。恢复高考以来,楼里考取了几位大学生和一位硕士,使得它平添了风水好的美名。
然而,自打菜场边建了一栋新楼房,工厂的西南方向划了一片新小区,干部楼就逐渐丧失了往日的鹤立鸡群,泯然于众多老房之中。如今它和肩侧的简易楼在外观上不分彼此,破旧灰暗得像蒙了一脸煤灰的沧桑老人。
在娅凝家厨房的外面,锈迹斑斑的绿色水管贴着外墙拐角垂直伸向生满苔藓的排水沟。这个水沟是老鼠的据点。
独住的几年,娅凝在厨房、阳台、小卧室里遇见过老鼠,虽然次数不多,但每当冷不丁看到老鼠贼溜溜的眼珠,和逃窜而去的细长尾巴,娅凝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冷战。思想里沉积的关于人的丑恶,在老鼠的嘴脸前不了了之了。后者是浓聚了肮脏的尖锐物,像刚削的铅笔直向她刺来。娅凝不会发出女人特有的尖叫,但恶心、惊悚会滞留在她鼻腔里好久。
娅凝小时候,看到过老鼠夹夹住了一只小老鼠的后肢,整个下午小老鼠慢慢受折磨而死的过程,幼小的心里激起了同情。现在她是没有一点这种同情了。天气一暖她把居委会发放的老鼠药定期洒在阳台,巴不得消灭世界上的所有老鼠。
切分街道和小坡路的一排水沟也是老鼠的出没地。由于防雨蔑被盗,楼里人练就了走近它时跨过一步的本领,谨防一脚踩进去。它的深度大概只到孩童的膝盖,不构成什么危险,所以尽管放任它裸露着,唯有从那里窜出的体型巨大的老鼠令人头皮发麻。在轰轰烈烈创建文明城市而对公共设施查漏补缺期间,小镇的窨井盖依然东缺一个西缺一个。一楼的老太太到处反映,部门间互踢皮球,至今未得到解决。
干部楼背对的成片砖混平房加楼中有娅凝和父母的旧所。娅凝时而也能想起那一带的往事。比如一楼住户夏天支张小桌在门外吃饭,二楼尽管空间受限仍坚持养鸡,鸡爪子趴飞的尘土落到楼下的碗盘中。两家人于是吵到皓月当空。
平房群环绕着娅凝爬的无名山丘,山脚和房子之间横着条宽沟。沟一直是干涸的。秋天积满了黄叶,野猫踏过发出咯吱声。淘气的小孩子专检这条阴暗的小道走以寻求历险感,有位孩童首领过这条沟时丢了口袋里的一颗糖,他发动同伴把落叶翻了个哗哗响。
那样的房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厕所。
娅凝青春期时看到公共女厕墙上粉笔写下的淫言秽语,深感恐惧。晚间她不厌其烦地穿过幽暗的平房群到祖父母家使用卫生间。
在离泡桐的几步外伫立着一株老梧桐,枝繁叶茂。某年夏天,浓密的叶间结了颗硕大的马蜂窝,如肉瘤悬在枝丫上。娅凝若抄近路,得从它的下面经过,她回回提心吊胆。
担忧的事情最后还是发生了。那天期末考完,娅凝看了电视剧大快人心的结局,一蹦一跳地去祖母家,经过梧桐时,她完全忘了马蜂窝的存在。奇怪的是,在高悬的马蜂窝下经过,如果她心怀忐忑,一直是安全的,在唯一一次忘了它的时候,肩头猛地袭来火辣辣的痛楚。得逞的马蜂绕着挥动胳膊的娅凝,娅凝大叫着跑到祖母家。左邻右舍送了药来。翌日,一楼老太太穿上胶鞋雨衣密封严实,举着火把攀爬上架于树干的梯子,烧毁了蜂窝。
每每回忆起来,娅凝在感激之外还制造了一个针对自己的理论,她认为被马蜂蜇是“一旦快乐就要遭殃”的宿命的又一例证。这是她把所有霉运联系起来所找到的共性。比如考试前如果心情好,就会考砸掉。等等。她对不幸的事情有了朦胧的预感能力。
上高中的时候,堂兄嫂从祖父母家搬走了。因为祖父母身体不好,娅凝一家便经常过来陪伴。那时楼里的邻里间还很热络。逢年过节上下对门互相走动,济济一堂吃饭阔谈。物质条件在改善,母亲每到礼拜天都要包一盖帘的白菜饺子,给楼里一位独居的老人送去。
老人对母亲很感激,去世后,她海外的侄女赠送给母亲一枚像易拉罐拉环的金戒指。母亲常拿出这个平生收过的最贵重的礼物品尝,想象老人如何在越洋电话里向年轻一辈人夸赞她这位好邻居的善行。悲愁生涯里获得的一点福报,令母亲感慨外人比自家人可亲。
老干部们一年年去世,他们的儿女或亲属搬入,楼里变更了陌生面孔,彼此往来渐少。
5楼住的是干瘦佝偻的副厂长,娅凝小时候被祖母抱去他家串门,在他布置典雅的客厅里,娅凝目不转睛盯着盆景里结出的金桔,一心想摘。
有一天,娅凝看到从楼上健步如飞下来了一位青壮年,他的长相稀释了老院长晚年那纠聚浑浊的五官,一派清明。想必是他的孙子辈儿了。
陶煜的姑奶奶也并不是最早住在对面的,她之前,对门住的是一家五口。其中的曾祖父在冬日下午裹着老棉袄,搬小板凳坐在楼洞口,向往来者哀哀哭诉子女的不孝。娅凝素知老人的闹性,不作理会,而和她一同进楼的艳华,却要详细地从老人口中打听出个所以然来。这家人后来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一家的进出,激起家家户户铁门的振荡。每层的垃圾穿过垃圾道会发出砰然坠地的闷响。
父母奉养着祖辈。祖父母相继去世后,两室一厅的房子宽敞起来,正好让离了婚的娅凝落脚。但过了半年,娅凝就无法容忍和父母的共同生活了。她交出全部积蓄,打发他们买新小区的商品房乔迁。自己落得个独门独户。
刚开始一个人住,娅凝晚上常听到奇怪的响声,脚步、珠子滚动,造成她整夜失眠,加大了药量。母亲知道后几次不请自来,要陪她住,被娅凝无情地赶走了。母亲有时趁娅凝上班造访,洗她丢在沙发上的衣服以及内衣。与其说她操心娅凝不会洗衣服,不如说娅凝做家务浪费水电这点更让她不安。控制水管里水的流量,及时关灯,是母亲一辈子的事业。
娅凝下班回家看到阳台顶上挂的衣服,发疯似的把每一件母亲洗过的衣服剪破了扔在地上。这令再度造访的母亲触目惊心。
幸而用此残忍的手段赶走了她,娅凝才最终适应了独身生活,逐渐地减少了镇定剂的服用。
和简易宿舍楼间距出的这条街,一边往工厂去,相反通向菜场,在小镇的棋盘上两段距离挺长的,其实只相当市区公交的半站路。
娅凝总觉得自家伸出的阳台像浮在海上孤立的礁石,供她观望着或涌动或平寂的街景。
仙人掌,长寿花,文竹这些长存在娅凝记忆中的阳台植物一个都不剩了。娅凝在蹒跚学步时,离它们很近,角质层厚的植物给她留下了塑料的印象。仙人棍曾树立在墙角作为娅凝身高的标度。娅凝一年年高过了它。她和艳华写作业伸手比划什么,不小心打到它,手背沾上了许多根软刺,艳华找了根镊子替她一一剔拔。
阳台的旮旯里堆积着木板、老鼠夹、箩筐。顶上悬挂着装过腌货的破竹篮,散发朽烂的气味。某年春节前,手段高明的小偷竟站在楼下用竹竿钩走了阳台上一篮腌鹅。祖母痛心疾首。不喜欢腌货的娅凝却暗自高兴。
祖父母的时代像吹走的灰尘。他们留下的痕迹一年比一年少。娅凝刚扔掉一样东西,长长的电线一头栓个木夹子,由于衣服晾在阳台外的铁丝上容易掉下去,便把电线放到一楼,麻烦人家夹住衣服再提上来就行了。这样东西娅凝现在不需要,她的衣服都晾在阳台里面。
尽管娅凝屡屡想重振这个阳台,让它按照外国油画里长满植物开满鲜花,但是,她的心情从来没有连续地晴朗过,支撑不了一番行动力。
娅凝认为自己的病态与斯生斯长的地方有关。而她仍滞留在听不到汽车鸣笛、推土机修路的腹地深处,除了呵护自己那需要安静的神经外,实际上也把厌恶转化为了精神寄托。越是恨,越是依赖。假若没有了恨,那种“无爱”的缺陷就更加丧失了凭依。
世界上可能也没有别的地方像小镇这样包容她的不思进取,收容她这样精神困顿的病人。小镇的大度浓聚在饱受嘲笑的晃胳膊伯伯身上,他把生活简化成素描,提供给娅凝观瞻的趣味。
人们嫌弃大规模的破烂房,狭窄的道路。娅凝则对小镇的面貌倒是没意见。它最好千年不变,拘困着自己。她的思想长久被抑郁拥塞,不能为什么理想抱负腾出空间。但她显然忘了,一方面渴望人际的文明,另一方面希望发展停滞不前,是根本矛盾的。
这点上,艳华比娅凝强。她始终明确要追求什么,所向披靡,从不瞻前顾后。她要在城市安家落户,供养父母,给弟弟找工作。奋斗的激情占据了她整颗心灵,忧郁是丝毫不能渗进铁打的心的。所以她对娅凝的忧郁感到无比的不耐烦。
“你去看看月亮吧。”
现在抱着宽舒的心情回味这句话,娅凝没什么受伤的感觉了。进而发现这是一句真诚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