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5900000023

第23章 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8)

亚历山大·索库洛夫是最近这些年最具特色的导演之一,《父与子》(2003)在戛纳电影节上颇受争议。影片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尝试:人物对白极少,故事淡化,摄影唯美,构图讲究。索库洛夫一向注重影像表述和精神内涵的传达,偏好长镜头,喜欢对人类存在本质问题反复追问。他说“镜头画面就是我要说的话”。欧美评论界认为,他的新电影语言是现代艺术电影的高峰。索库洛夫擅长于将一个很小的场面无限放大、拖长、细节化。典型的索库洛夫式的超长镜头在《俄罗斯方舟》中,运用到了极致。

银幕上,一群衣着奢华,18世纪的达官显贵乘坐马车缓缓驶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古城,来到圣彼得堡的一座宏伟宫殿前。影片以第一人称口吻开始慢慢叙述,画面上渐渐出现一个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他发现,自己正身处1700年前古老的埃尔米塔日绘画博物馆内,带领着观众一起参观。整个参观过程是一场穿越俄罗斯300年文化史的有趣漫游。随着他的视野,我们借助五光十色的艺术宫殿,能切身感受到俄罗斯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影片体现了导演对浩如烟海的俄罗斯艺术品的深情眷恋;对俄罗斯社会思想、文化意识的今昔对比,片中的两人不断就俄罗斯历史进程中种种的问题发生争执、提出置疑。

他在宫殿里巧遇彼得大帝。当看见他在庄严肃穆、精雕细刻的大厅里鞭打近臣时,对这位君王在300年前进行的改革展开评议;对艺术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得以永生展开讨论。无论彼得一世如何残暴,俄罗斯文化宝库毕竟由于他的喜好,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由于他的政绩,俄罗斯得以成功进入欧洲思想版图。这些都是无可非议、值得肯定的。我们还和那位外交官一起,偷窥凯瑟琳女皇的私生活;观看伊朗使节造访俄罗斯的宏大盛况,参加尼古拉一世迎接外国使者的豪华招待会:整齐的卫队,彬彬有礼的官员,一派泱泱大国的气魄,与今天国力的羸弱形成对比。我们还在优美的旋律中,欣赏叶卡捷琳娜时代上演的芭蕾,共同品味意大利宫廷时尚如何进入落后王朝的种种过程;在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前沉思、评论。途中,外交官还遇见了博物馆馆长,和普希金有过交谈……当观众陶醉在盛大欢快的皇家舞会中,为尼古拉—世家庭最后的晚餐无限感叹时,叙述者以当代人的名义,对几百年俄罗斯历史中的人事一一进行剖析,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这儿随处可以遇见个性十足的水兵、气度高雅的贵族夫人……850多个人物中有770个群众演员,故事横跨4个世纪,出现在35个宫殿房间内。导演只用一个镜头,连续不断地用高清晰度数码摄影机,进行90分钟的一次性拍摄(传统胶片的一个镜头充其量只有20分钟左右的拍摄容量)。整部影片一气呵成,没有一次蒙太奇切换。为了尽可能准确重现宫廷所发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索库洛夫和他的摄制组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作准备,在2001年圣诞节前夜,用一个半小时实地拍摄完成。俄罗斯首映式在2002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时举行。

《俄罗斯方舟》承载着沉甸甸的俄罗斯艺术作品。观众简直像是在天使的引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埃尔米塔日绘画博物馆内,与世界精品绘画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外交官面对16世纪丁托莱托的《施洗者约翰的诞生》、17世纪鲁本斯的《酒神》、伦勃朗的《达娜厄》、林布兰特的《奉献艾萨克》等等巨作,饶有兴致地和现时的青年、老人就油画本身的好坏、优劣争执不休。刹那间,观众会误认为走进了21世纪的艺术博览会。

人们观看影片,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自然会联想自身和审视当代。前人坚定无悔的信仰、清纯的心灵,反衬出我们今人的浮躁和浅薄,这正是导演想向观众阐述的真正主题。影片让我们跟着天使远离嚣嚣人寰,在上帝的庇护下,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当我们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时,清晰地听见了导演的呐喊:古老的人类精神,正在慢慢消亡……导演拍此片的主要目的,是要展现俄罗斯文化的发展进程,因为许多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已经改变或正在消失,只有留存下来的无价的绘画和雕塑,仍然没有改变。

(三)现代题材中的人文内涵

当今社会,人们通常总习惯于将电影视为休闲娱乐工具。俄罗斯导演同样懂得娱乐性对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他们也绝不肯忘记将电影的教育、思考功能放在首位,不会忽略电影的育人、警示作用,不会忘记继承苏联电影学派中的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理念。他们即使在拍摄类似于《007》这样的“特工”题材类型片时,也不会纯商业化,而是或多或少包含有人文色彩。片子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表达思想的机会,也会被导演抓住,尽情发挥。

《身份牌》(我国译制片名:《生死倒计时》)2004年上映,讲的是,斯莫林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车臣恐怖分子俘虏,备受折磨和拷问,在致幻剂的作用下,身不由己地在摄像机镜头前,说出了自己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少校,身份牌编号40021;并按匪徒需求承认:他奉上级的命令,带领特工人员在莫斯科等好几座城市,组织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这一阴谋是潜伏在英国的俄罗斯某寡头巴克罗夫斯基所为,他在政治避难期间,始终盘算如何反攻倒算、重回故土,为此不惜与国际恐怖组织进行犯罪勾结。他给自己的谋臣博伊基思一项特殊任务:把特工斯莫林少校押解到自己的直布罗陀别墅来。没想到,博伊基思没完成任务,带来的只是少校“招供”的那盘录像带……他怒形于色。一名从恐怖分子基地来的密使趁机向寡头提出了一个涉及面更广、危害更大的恐怖方案……

逃出魔爪的斯莫林排除千难万险,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部队,而那盘记录了他“招供”的录像带也随之跟来。情急之下,斯莫林无奈,只得抢车夺路而逃,这一切,刚好被赶来采访的世界新闻电视台女记者凯瑟琳发现,并与他同行。两人分手时,斯莫林拜托女记者,将自己的身份牌转交联邦安全局的卡尔波夫将军。

恐怖分子劫持莫斯科马戏场的计划正在暗中悄悄付诸实施,他们策划:由巴克罗夫斯基出面,返回俄罗斯调停,以达到他“得胜回朝”的卑鄙目的。

按他们的阴谋,届时,莫斯科马戏场劫匪只同意让巴克罗夫斯基作为俄方谈判代表,非非他莫属。局势一旦复归平静,还将胁迫政府让车臣劫匪安全返回,他在体面地成为解救两千名人质的救世主后,再将斯莫林的伪录像带公诸于世,把脏水泼向俄罗斯特种部队,借机显示被驱逐出境的不公。看似既高明,又周全的巧妙安排,让巴克罗夫斯基心旷神怡。他以为,主要损失全由恐怖分子基地承担,自己旱涝保收、稳坐钓鱼台。然而事实上,他并不了解,劫持莫斯科马戏场只是为造成罗马、欧洲……更大规模恶果的前奏曲。

在莫斯科马戏场现场内。众多儿童观众和大人们一块儿,心惊肉跳地目睹着劫匪如何把成捆炸弹吊上剧场圆顶;失魂落魄地看清了他们如何将全场人质的安全维系在亡命之徒的手掌间……该歹徒端坐在电视机旁,借助于掌上芯片的作用,只要轻轻闭合,整幢建筑物即会引爆,一切取决于电视画面的瞬间变化。

博伊基思为了诱使斯莫林出现,让少校年幼的女儿同样处于劫匪的掌控之中。匆忙中脱身的斯莫林,在得知信息后,迅雷不及掩耳地悄悄潜入剧场,孤身作战,营救孩子。博伊基思在后台一命呜呼。而在前台,蒙面歹徒将手机交由一小丑送至卡尔波夫手中,向俄罗斯危机处理临时指挥部提出要求:用装甲运输车、移动电视转播车、运输飞机及到机场的无阻拦通道等交换儿童人质。条件得到满足后,他们继而要挟凯瑟琳随车作跟踪报道,让阴谋活动的全过程能及时、动态地显现在全世界电视屏幕上,同时也让马戏场同伙随时监控,见机行事。

随后,恐怖分子针对罗马国际反恐八国峰会的毒谋渐渐浮出水面:他们窃取了载有放射性元素钚的99K密封罐,驱车直奔机场……恐怖分子试图通过飞机,像扔原子弹那样引爆粉状放射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斯莫林展现出他的果断、骁勇,一个箭步冲出指挥部、乘上直升机,单枪匹马地飞近装甲运输车,纵身跳入,潜藏在内,与恐怖分子掌控的运输机一起起飞……与此同时,俄罗斯特种部队立即发起解救人质的大规模武装行动。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个个犹如神兵天将,身手不凡地从剧场顶部突然纷纷滑绳而下,奋力举起匕首戳向电视机旁的歹徒,有效遏制了他合掌引爆的可能。

然而事态并未就此平息,恐怖分子的飞机此刻正朝负有重大使命的反恐峰会飞去,距离罗马仅存咫尺之遥。可怕的是,恐怖分子在峰会所在地上空引爆密封罐,无需人工操作,全由电脑直接控制。当飞机降至3000米以下时,它将随高度计发出的指令,自动爆炸。

恐怖分子头目洋洋得意,枪杀完自己的部下,正想跳伞,斯莫林神乎其神的出现,十恶不赦的头头被推出舱外……

斯莫林刚想操纵飞机着陆,凯瑟琳赶忙提醒:如果低于3000米,飞机就会自爆。俄罗斯指挥部、北约指挥部所有人员丝毫不敢怠慢,密切关注着飞机的下一步动向。在即将飞近边境时,两地人员几乎同时发现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蓝牙连接”字样,让天上地下计算机实现了对话可能,一场使飞机上引爆装置失效的联合战斗就此打响。最后,通过删除测高程序等处理办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当运输机飞近白俄罗斯边境时,斯莫林向机场监控站大声呼叫:“飞机已经毁坏……我已关闭自动驾驶仪,准备着陆。万一我牺牲,我有几句重要的话要说。我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少校,身份牌号40021。我声明,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我的同志,都没有参加任何恐怖行动。”

该片由年仅34岁的叶甫根尼·拉夫伦基耶夫创作并导演。普京对他在有限经费条件下,以自身才华制作出的如此高水准的影片,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故事在国际化背景下轰轰烈烈展开,并和特种部队军官营救自己女儿,捍卫特工荣誉等个性化生活描述交织在一起,娓娓道来。这种饱含人情味的巧妙构思,通过影像,大处着手、见微知著地将俄罗斯传统中崇尚理想主义的深沉美,清晰展示在世人面前丨」。

在故事框架及场面设计上,该片尽管存在着某些与好莱坞大同小异的相似套路,但更多的不同在于,主题阐述特别明确;画面意境更为传统。在选材上,该片以现实发生的人质劫持事件为依据。由于人们对这些事件记忆犹新,对影片的特殊兴趣也就不难保证。在内容上,它不仅是娱悦身心的动作片,还有着非常严肃的世界反恐主题。它是根据特种部队军官阿列克谢·加尔金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体现了高水平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表演上,斯莫林与詹姆斯·邦德虽有惊人相似处,但最大区别在于:《007》的主角诙谐幽默,具有明显的讽喻色彩,俄罗斯故事则讲述得更为正经、规范,正如导演所言:俄罗斯的英雄不喜欢说笑。”影片彰显出大国气魄和爱国精神。

四、故事叙述完美、新颖的类型片

众所周知,类型片的概念最早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样式丰富,作品繁多,影片主题基本建立在大众文化层面上,具有类型突出、界限分明、风格一致等特点,由于其创作重视电影的娱乐效果,故事的完美好看,具有明确的商业性目标,而成为电影艺术的一个基本理念。人们曾经想把常写常新,永远魅力四射的卫国战争影片划归为类型片,但因为片中没有嬉戏、取悦元素,创作目的只重视教育,不考虑票房,而产生犹豫。如今,战争题材在俄罗斯电影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俄罗斯电影人在继续沿用传统手法叙事、抒情,歌颂普通士兵和平凡劳动者的同时,也开始尝试运用类型电影的观念进行摄制。

(一)常写常新的“战争安魂曲”

在2002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卫国战争题材片《布谷鸟》中,擅长幽默的导演罗果什金大胆加入了搞笑成分。这部可以比喻成具有俄罗斯喜剧色彩的“战争安魂曲”,拍摄得轻快中不乏深沉、戏谑而又饱含哲理。令人叫绝的是,主题的严肃性丝毫没被削弱,反而有所增强。

在偏远的北部海湾边,坐落着外号叫“布谷鸟”的驯鹿寡妇安妮的草屋。它背靠森林,静静屹立在山崖边。安妮是为数极少的萨阿米族人,神话般美丽的大自然造就了她宽容、豪放的心胸气度;独自生活的艰苦磨砺培养了她特立独行的坚韧性格。她看到被炸死的红军士兵,总要设法挖坑掩埋,看到路过的士兵总想和他们亲热、攀谈。

1944年秋天,二战的枪炮声刚平息。在芬兰投降前夕,苏军中尉伊凡因酷爱写诗被诬陷为叛徒。他在被送往军事法庭途中,飞机失事,押解员罹难。安妮救出了受伤的伊凡,将他带回。另一位芬兰士兵维科同时来到安妮的木屋前。他的双脚被德国法西斯用铁链锁在石头上。求生的欲望驱使他为挣脱枷锁竭尽全力。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他终于在安妮家得以解套。安妮让伊凡和维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战争让三个不同国籍的陌生人集聚到了一个屋檐下。由于语言无法沟通,他们只能用各自的母语,加上手势表述大概的思想和心情,他们似懂非懂地彼此交谈着,半明不白地相互理解着,日子一天天地过下去,安娜、维科和伊凡之间的美好情感由此而渐渐萌生。

然而厄运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维科捡到了从飞机上撒下的传单,得知芬兰和苏联已经停战,兴冲冲地高声欢呼。伊凡不懂芬兰语,顿生疑窦,误解了意思,举枪向维科开去……伊凡望着受伤的维科,后悔不已,背起芬兰小伙子就往回跑。安妮面对奄奄一息的维科,舍命抢救。她跑到空旷的荒原上,用萨阿米人传统的咒语呼唤维科灵魂的归来。维科在黄泉路上,迷迷糊糊听见了她的声音,止步不前。死神在安妮强大生命力的感召下,松手退却。反复几次后,躺在安妮身边的维科终于苏醒,重回人间。故事展现灵魂踏上死亡之路又被唤回的曲折过程,为影片增添不少奇异色彩,有很强的可看性。重获新生的维科和伊凡抛弃了被战争扭曲了的人性,找回了善良的本我。

同类推荐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成长电影》为私人电影典藏系列之一,主要收集了一些经典电影,共收录了100部未成年电影。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西夏人的自然崇拜、原始巫术意识、西夏佛教溯源、西夏人的华儒情怀、西夏佛教的兴起、西夏佛教的风貌以及西夏的社会习俗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透视,对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热门推荐
  • 世间冷莫社会无情笑着流泪

    世间冷莫社会无情笑着流泪

    我很“内向,也很孤僻”导致现实自我保护机制我谁也不愿意诉说,就好像有个故事却只能与自己分享久而久之“抑郁症、孤寂、冷淡、孤单”,纷纷找上了门仿佛注定无法与普通人一样度过每日,看着过往人群只有伤心与回忆,“心中唯有落寞”。此书是本人内心中压抑了许久“有太多想说的;‘想倾诉的,想发泄的’”。静静感受一颗沉沦的内心。
  • 灌篮高手之奇迹时代

    灌篮高手之奇迹时代

    樱木花道,流川枫之时,湘北篮球部虽然风光一时,却在他们离开之后,虽然也吸引了不少天才球员,也成为了全国大赛的常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篮球文化的涌入,局势更加变幻莫测,湘北再也没有当年的辉煌。二十多年后,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他们将带着湘北再次走向巅峰。
  • 英雄联盟之极致操作

    英雄联盟之极致操作

    有人说英雄联盟是一款五个人的团队游戏,但成俊告诉你,当操作达到极致,即使以一敌九也依然可以获胜!一个总成绩只有280分的高三学生,却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双眼发生了异变,当他全神贯注时,就好像全世界的时间都变慢了,但他的意识却非常清醒。于是英雄联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玩家,他不需要队友,因为他一个人就可以团灭对手;你的技能也总是打不中他,但他的技能却是你永远如影随形的噩梦!
  • 亚罗大陆

    亚罗大陆

    千年之前,魔神出世。随之,一场灭世浩劫席卷了整个大陆。整个大陆的隐世强者也纷纷现身,但仍然没有办法阻拦住肆意破坏的众多魔物。然而,魔神发动灭世的原因只为找寻一物——轮回珠。最终,战火席卷到了亚罗大陆,就在亚罗大陆即将被毁灭之时,一位手持轮回珠白衣少年的出现,挽救了即将面临毁灭的亚罗大陆。并告诫众人,魔神千年后将再次重生。想要彻底将其灭杀,就要再次出现一位能驾驭轮回珠,并且得到神祗认可之人!劫难过后,那些仅存的强者们无时无刻不在寻觅传说中的神祗之地!本故事的主人公凌云在一次意外之中,得到传承,从而开始了漫长的修炼之旅!白衣少年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亚罗大陆究竟有什么秘密所在?书中会一一为大家揭开答案!
  • 来不及的解释是我爱你

    来不及的解释是我爱你

    “尚思墨,你这个骗子!”沈婷芸狠狠地踢了眼前的兰博基尼,尚思墨皱了皱眉,下车看着这个好气又好笑的女人,这是他们认识的第22年,一把把沈婷芸揽入怀中,把她的头紧紧的摁在他的胸口,温柔的摸着她的长发,轻轻的问道“芸芸,我回来了!”沈婷芸小声地在他怀中抽泣着,双臂紧紧的环着尚思墨的腰,她多希望所有的时间能够静止在这一刻,可是当他尚思墨拿着匕首对着她的那刻开始,所有的故事都已经结束~~
  • 四公主遇上三王子

    四公主遇上三王子

    当她们遇上他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希妍:“妈咪原来是你啊,我还以为是哥哥呢,找你家黄花大闺女我什么事,大早上很困的”
  • 盛世华英

    盛世华英

    轻小说以皆处盛世中英两国(清.康乾、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奏)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虚构中英四个具社会缩影阶层人物的风采英华、盛衰更迭,虚实交融推演现实社会人生,鉴“前世界工厂”的英国与当今中国“智造”,透视科技生产力与制度令英国曾为“日不落”帝国,而中华曾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却沦落蒙难遭耻之源,通今我国从制度顶层设计进行的改革,融佛法之自然因果富贵法则大智慧以应当今变革现实施用。内容架构集营生、商、政、情、功夫、养生、心灵港湾于一体,情节设计充分与文化产业链环环紧扣相生。受众:少年~老年(11岁~中年为主)。小说约二十五万字已完成(白话文言文)。
  • 疾风寻仇路

    疾风寻仇路

    他,天生资质过人,聪慧无比。他,11岁获得剑豪之称。却因一起刺杀事件惨遭栽赃。他誓要找到凶手,洗刷怨屈!他就是------疾风剑豪--亚索。“吾之荣耀,离别已久……”
  • 铠圣

    铠圣

    佛靠金妆,人靠衣装。我有铠甲,随欲化形!龙形,凤影,虎威,麒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美女,看你资质不错,送你件凤凰铠,收你做金卫吧。这可是别的铠师没有的手段。没看哥是龙形铠?小子,勉强给你个星卫做做,不爽?找你姐去!铠圣的十二金卫五般人不给,三十六星卫是小弟,七十二将卫就勉强做下打手吧。我有圣晶铠,有你没有,不服?宙能晶吸死你!十二兽神压死你,一百二十金星将三卫单挑你!小样?玩不死你……注:本书书友交流:(555736106)
  • 明月心说

    明月心说

    出身修真最弱的东海,面对世间不公的对待,能否寻找到自己的同伴,拿回属于自己的辉煌!人,在面对神、仙、魔能否有同样的地位?我是谁?我的前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