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600000016

第16章 《子路》篇

【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1),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2)?”

【注释】

(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原文】

子路曰:“卫君(1)待子而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

(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xi,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ong,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评析】

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u,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ang,背婴孩的背篓。

【评析】

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1);使于四方,不能专对(2)。虽多,亦奚以(3)为?”

【注释】

(1)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

(2)专对:独立对答。

(3)以:用。

【评析】

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评析】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所以孔子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1):“善居室(2)。始有,曰:‘苟(3)合(4)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1)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

(2)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

(3)苟:差不多。

(4)合:足够。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1)。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1)仆:驾车。

(2)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评析】

孔子说,善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胜残去杀”,达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实,从这句话的本意去理解,善人施行“德治”,但并不排除刑罚的必要手段。这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评析】

上一章孔子讲,善人施行德治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达到理想境界。本章又说,王者治理国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同样,王者在实现仁政之前的三十年间,也不能排除刑罚杀戮手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评析】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本章里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做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评析】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做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结局。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1)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1)莒父:莒:音ju。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评析】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1)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

(2)直躬者:正直的人。

(3)攘羊:偷羊。

(4)证:告发。

【评析】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有“直”的品格。看来,他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这在今天当然应予扬弃。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评析】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e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a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评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1)而与之,必也狂狷(2)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1)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2)狷:音juan,拘谨,有所不为。

【评析】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1)。’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2)子曰:不占(3)而已矣。”

【注释】

(1)巫医:用卜筮为人治病的人。

(2)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经·恒卦·爻辞》。

(3)占:占卜。

【评析】

本章中孔子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人必须有恒心,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二是人必须恒久保持德行,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告诫。

【原文】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评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评析】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1)而难说(2)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1)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

(2)难说:难于取得他的欢喜。

(3)器之:量才使用他。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又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君子,他并不对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但小人就不同了,在现实社会中,君子并不多见,而此类小人则屡见不鲜。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评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这里首先必须是刚毅果断,其次必须言行谨慎,这样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这一主张与孔子的一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释】

(1)偲偲:音si,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

(2)怡怡:音yi,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原文】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讲了教练百姓作战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完全反对军事手段解决某些问题。他主张训练百姓,否则便是抛弃了他们。

同类推荐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热门推荐
  • 圣道帝尊

    圣道帝尊

    功法、秘籍、丹药那是高富帅的专利,而屌丝的专利就是被虐的时候意淫着自己将来能有多么强大。本以为穿越之后会咸鱼翻身,可谁知还是摆脱不了屌丝的命运。莫飞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再这么低调下去了!拳打高富帅,坐拥白富美,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拦我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终阶魔武

    终阶魔武

    一架三角型飞行器从地球飞向茫茫宇宙。飞行器的主控室,一个C4型机器人,旁边站着......。警告——声突然发出。我们已被离子炮锁定,请所有人员撤离,5秒安全时间,5、、4、、3、、2、、一道光柱划过飞船,随后光柱和飞船都消失不见了。。。
  • 温柔佳邻:情路坎坷

    温柔佳邻:情路坎坷

    萧正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一次偶然机会遇上了美女杨玉卿,致使他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接踵而来的各种艳遇,个性鲜明的美丽女主角,萧正是独自徘徊还是顺其自然,真情实意,让相爱的心慢慢靠到一起?面对公司高层之间钩心斗角、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的手段,他能应付自如吗?
  • 吸血鬼悦儿

    吸血鬼悦儿

    女主陈悦儿在失恋之后,误喝了贝蒂丝·托安娜吸血鬼夫人的血。于是,成为了半人半吸血鬼。为了恢复原样,她要收集不属于人类的眼泪。也因此身边的人也在发生变化……
  • 云妃

    云妃

    她不是一个妃子,却得到了皇帝最终的真爱;他不是她的丈夫,却一生敬她、爱她;这不是一个真实的王朝,所有都是虚构;他们的爱情,能让人感到欲哭无泪http://***.***/web.php?where=b&bid=225068《云妃》讨论区,欢迎光临
  • 上古世纪:无眠的史诗

    上古世纪:无眠的史诗

    我能看清所有人的命运,却唯独看不见自己的。
  • 倾世少女:邪帝娇妻

    倾世少女:邪帝娇妻

    她,是炎蚩帝国众所皆知的胆小鬼,伍家的养女,不能修炼的废柴。被伍家安了一个逆女的罪名后赶出家族,所有修炼潜力全部爆发!!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具身体的逆天潜能才刚刚展露风华......她,伍物心对天发誓!待她羽翼丰满之时,就是那些想残害她的人的末日!!
  • 星恋轮回

    星恋轮回

    一世又一世的转生,只为了她,放弃了一切,有努力的得到了一切,如果没了她,即便拥有整个世界,也只觉得是浮云,便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
  • 蒲公英,在飞

    蒲公英,在飞

    她,曾经被亲人嫌弃,被朋友背弃,被恋人抛弃,她已经无力再前进了,因为她受到的伤害太多,可她却振作了起来,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成就了一个风靡全球的颜晚婧,许多人羡慕她,可他们不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