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600000015

第15章 《颜渊》篇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原文】

司马牛(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曰:“其言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

(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

(2)讱:音re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3)斯:就。

【评析】

“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仁者”,其言行必须慎重,行动必须认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礼。所以,这里的“讱”是为“仁”服务的,为了“仁”,就必须“讱”。这种思想与本篇第1章中所说:“克己复礼为仁”基本上是一贯的。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评析】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评析】

如上章所说,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3)也已矣。”

【注释】

(1)浸润之谮,谮:音zen,谗言。这是说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

(2)肤受之愬:愬:音su,诬告。这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

(3)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评析】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原文】

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2)。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3)犹犬羊之鞟。”

【注释】

(1)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3)鞟:音kuo,去掉毛的皮,即革。

【评析】

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1)?”曰:“二(2),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1)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原文】

子张问崇德(1)辨惑(2)。子曰:“主忠信,徙义(3),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4)”

【注释】

(1)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2)惑:迷惑,不分是非。

(3)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拢。

(4)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此诗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孔子在这里引此句,令人费解。

【评析】

本章里,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原文】

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1)齐景公:名杵臼,音chujiu,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

【评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原文】

子曰:“片言(1)可以折狱(2)者,其由也与(3)?”子路无宿诺(4)。

【注释】

(1)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即片面之词,古时也叫“单辞”。

(2)折狱:狱:案件。即断案。

(3)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

(4)宿诺:宿:久。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评析】

仲由可以以“片言”而“折狱”,这是为什么?历来有这样几种解释:一说子路明决,凭单方面的陈述就可以做出判断;二说子路为人忠信,人们都十分信服他,所以有了纠纷都在他面前不讲假话,所以凭一面之词就可以明辨是非;三说子路忠信,他所说的话绝无虚假,所以只听其中一面之词,就可以断定案件。但无论哪种解释,都可以证明子路在刑狱方面是卓有才干的。

【原文】

子曰:“听讼(1),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2)乎!”

【注释】

(1)听讼:讼:音song,诉讼。审理诉讼案件。

(2)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件之事。

【原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评析】

以上两章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

【原文】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注释】

(1)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评析】

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评析】

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原文】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评析】

这一章同样是孔子谈论为官从政之道。他阐释仍然的是为政者要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他希望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感染百姓,这就表明了他主张政治道德化的倾向。具体到治理社会问题时也是如此。他没有让季康子用严刑峻法去制裁盗窃犯罪,而是主张用德治去教化百姓,以使人免于犯罪。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评析】

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原文】

子张问:“士人何如斯可谓之达(1)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2),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3)。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注释】

(1)达:通达,显达。

(2)闻:有名望。

(3)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即“闻”与“达”。“闻”是虚假的名声,并不是显达;而“达”则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这里同样讲的是名实相符、表里如一的问题。

【原文】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2),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3),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1)修慝:慝:音te,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

(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

(3)忿:愤怒,气愤。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问题。他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然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别人;还要注意克服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这样,人就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正邪念,辨别迷惑了。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1),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2)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3),不仁者远(4)矣。汤(5)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6),不仁者远矣。”

【注释】

(1)举直错诸枉:错:同“措”,放置。诸:这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恶。意为选拔直者,罢黜枉者。

(2)乡:音xiang,同“向”,过去。

(3)皋陶:gaoyao,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

(4)远:动词,远离,远去。

(5)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

(6)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评析】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易。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评析】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弛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若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伦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评析】

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这是君子之所为。以上这两章谈的都是交友的问题,事实上在五伦当中,儒家对于朋友这一伦还是比较重视的。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农女的秀色田园

    农女的秀色田园

    池莲蓬穿越而来,成为贫穷农家院里的小农女。两年,好不容易家中安定,娘亲身怀双子,却不想,坏事接踵而至,爹爹伤病卧床,舅妈贪财无情,村民耍赖撒泼,家中拮据难捱。当困难到来之时,小农女也当自强不息,奋起迎战!且看小农女如何打造属于她的秀色田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武魂神

    武魂神

    在茫茫武魂大陆上,有一个青涩的强者——武庄。与朋友们闯荡出了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最终,他与朋友们先后成为了武魂大陆上的终极强者,人称“武魂三怪”。与其它大陆上的武神强者争夺着这世界……
  • 雪影大陆

    雪影大陆

    本来只愿平凡一生,却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陌生的世界;本来懵懂不知所求,却因世人所逼走上了从未想过的道路。一次次的被逼得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陌生?孤独?落寞?又有谁能读懂主角的内心世界?谁又能真正的闯入他的内心?
  • 霸道校草的独特丫头

    霸道校草的独特丫头

    这是一场由初中开始的爱恋……她与他,初一相识;初二相爱;初三因为一场误会,她心痛离开了,他也因此伤透了心。待她发现时已晚;一年后她回来与他重新开始,他又是否愿意原谅她呢?
  • 最不能爱的深爱

    最不能爱的深爱

    他是她的叔叔,却对她一见钟情,而她也一直在爱与不爱之间徘徊。最后,他们成了对方最不能爱的深爱。
  • 五鼠闹东京

    五鼠闹东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纷争大陆

    英雄联盟之纷争大陆

    S10总冠军的最大功臣——陈超意外生死,竟然来到了瓦罗然大陆一步一步上升,从小兵到最后的英雄盖伦,卡特琳娜,以及弗雷尔卓德的命运到底会走向何方巴德的出现,到底是代表毁灭还是救赎!小娜美的月石,到底又从哪里找寻……作者查阅大量资料,认真琢磨以后精心打造!
  • 休克了七年

    休克了七年

    失眠是因为在另一个人的梦里出现。你是不是深夜不寐,不然怎么肯出现在我的梦里?你以一种淡漠的姿态一言不语的站在我面前,只露出静静的浅浅的笑。你一笑,我便哭了,明明是满心的欢喜,却抵不过无声无息无止无尽溢出的委屈——你不肯再懂,我亦不再提起。欢有时,哀有时,聚有时,散有时。记忆里是一张张曾经温暖到让人身不由己想靠近,却渐渐模糊到只剩轮廓的笑靥…………………………………………………………………………………………………只是…因为总是看不清你们明眸中隐隐流转的那丝暗淡所以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可笑,甚至是鄙夷果真都容不得我促狭中的沉默呢,人心终是难测…
  • 光灰大陆

    光灰大陆

    太阳、月亮才是虚空的主宰。日月交替,半生之日,逐渐凝聚成了一片宁静的陆地——光灰大陆!光明与黑暗并不是大陆的主宰,有一种人统治了大陆,他们被大陆的人称之为——光耀魔师!上千年的追杀,使得光耀魔师接近于灭绝,主角能否在这大陆上觉醒属于自己的力量……欢迎加入光灰大陆读者群,群号码:463486954
  • 等我:白无常

    等我:白无常

    莫小白(白无常),与凌风(未来黑无常)相遇,可是却是在凌风死后,看莫小白如何收回凌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