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900000025

第25章 南赣巡抚,朝廷向土匪亮出的屠刀(1)

王阳明对职场终极问题的答案

太仆寺掌车辂、厩牧之令,御马机构。明代太仆寺始设于洪武四年(1371年),正职太仆寺卿,一人,从三品;副职太仆寺少卿,三人,正四品。下设其他官职如寺丞、主簿、大使、监正、监副等。

王阳明被踢出帝国政治中心,虽然官阶升了,但去南京养马,闲职中的闲职。人间管这活叫太仆寺少卿,天上管这个的叫弼马温。王阳明接到任命,收拾行李,即刻启程,正好徐爱调任南京工部侍郎得以一同前往,欢天喜地地上任去。他已勘破生死,当官对他毫无吸引力,是以他才能兴高采烈地一路游山玩水。心外无物,人生处处是风景。师徒几人一路南下,沿途之中免不了要切磋学问,尤其徐爱,非常好学,以他这种求学精神,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可惜,苍天不佑,英年早逝。在路上徐爱向老师兼大舅哥请教了“心即是理”,他对王老师的“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一直存疑。

【原文】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翻译】徐爱问王阳明,譬如侍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理百姓之仁,这些命题中有很多道理存在,焉能扔掉,不去考察?

王阳明叹道,世人被这种观点蒙蔽已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比如侍父,不是从父亲那里求“孝”的道理;事君,不是从领导那里求“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情况也如此。孝、忠、信、仁,一直存在我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理”。没有被私欲迷惑的心,才是天理,不要到心外强加什么。用你那颗真心去对待父亲,那才是真孝。不能流于形式,要发自内心,表现在待父那是孝、事君那是忠,表现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那就是信和仁了。所有出发点均在自己的本心,外在表现上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俗称天地良心……师徒几人相互切磋,有疑惑、有不解,也有争论,明白了之后,不觉手舞足蹈。一路上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听说黄绾被调任南京,等了很久,不见人来。王阳明师徒几人一边走一边等,希望黄绾能够赶上来。途中各大名胜古迹,名山峻岭,被他们游览个遍,顺便体察民情。时逢大旱,田地龟裂,老百姓收成成问题。王阳明带着对国事的牵挂,闷闷不乐地回到老家余姚。

这时,黄绾的书信到了,说了一下没同去南京的原因。王阳明最看重的两个弟子,徐爱、黄绾,当老师的自然希望两名得意爱徒能在身边,不来也没辙。闲来无事,王阳明游山玩水,一直到九月份,才忽然记起要去上任。衙门不作为,看来自古以来是有传统的。王阳明向南直隶进发,十月份,才到了滁州,他的工作地点。

一条爆炸性新闻,响遍南直隶,王大师来了!那个头顶光环、富有传奇色彩的王阳明来到南直隶任职,这对江南读书人来说极具冲击力。于是,王阳明工作的地方,呼呼啦啦成了讲坛,每天马棚里都有一百多号人,如同领导视察般,非常壮观。大家一起朗诵诗歌,声震山谷。时逢滁州著名书院——东林书院挂牌营业,王阳明为此写了一篇名为《东林书院记》的文章,送了过去,聊表心意。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目的不一,有的专门为了学圣学而来,有的为了附庸风雅,有的希望王阳明能给指点迷津。譬如南京学道王纯甫,觉得“上下多不相能”,他自己在单位里人际关系紧张,特来求教。

他给老王出的题目是:如何处理职场中人际关系紧张的若干问题?针对职场这一常见不能回避又难以解决的问题,王阳明给出了他的答案。王纯甫带着疑问来求王阳明,老王随便说了两句,王纯甫回去之后闷闷不乐,解不开心结。王阳明向南京方面来的人打听王纯甫的情况,听后呵呵一笑,始闻惋然,而复大喜,当即拿出杀手锏——写信,写了三封信。

王阳明指出:之所以人际关系紧张有两种可能,第一是越权,你的工作内容超出了你的工作范围。你一个教育长官,不管大事小事一手操办,触角伸到别人工作范围内或者其他部门,人家自然不高兴。虽说南直隶是清水衙门但也叫官场啊!其次,你能力过于突出。众所周知,有才遭妒,假如大家在一个水平线上,必然相安无事,平时喝喝酒、打打牌。突然单位里有一人的成绩让其他人员自惭形秽。按照中国文化,落后者不会从自己出发拼命追赶,反而背地里搞小动作,力争把出头那位拉到一个水平线上,以此维持中庸之道。

针对此种情况,王阳明给出了答案(《与王纯甫书》):某平日亦每有傲视行辈、轻忽世故之心,后虽稍知惩创,亦惟支持抵塞于外而已。及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然后能有所见,始信孟氏“生于忧患”之言非欺我也。尝以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故无人而不自得”。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人而不自得。向尝为纯甫言之,纯甫深以为然,不番迩来用力却如何耳……其中孟子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故无人而不自得”是核心内容,翻译过来即是:君子只求现在所处的地位,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之事。处在富贵的位置则做富人该做之事;处于贫贱则做贫贱时应做之事。一言以蔽之,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王阳明针对“办公室人际关系紧张问题”的答案总结如下:

第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及内容,不插手其他人的工作,尤其是上级的,下属的也不要插手。很多人明白这一点,但做不到,那是“知易行难”,如果能做到才是“知行合一”。

第二,待人谦恭,保持良好心态。发自内心那一种,别做得太假即可。放弃铅笔刀、圆珠笔等微小利益,保持与人无争之态度。实际上,与人无争才是最大的竞争。

第三,“明善者,诚身之道也;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用功学习扎实基本技能,韬光养晦,见龙在田,为有朝一日飞龙在天做资本积累。

诸如此类的问题非常多,王阳明一一解答,事无巨细,在他这里学生的问题没有小问题。

浙江金华府永康县人周莹,王阳明信徒应元忠的学生,孩子大老远地从永康跑到滁州,两地直线距离415公里,特来请教。王阳明问他应老师没教你吗?周莹点头称有。老王很奇怪,既然老师教你了,还来请教什么?周莹说老师只教他该读什么书,没有教给他学习方法,是以道理虽懂,学习如同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不知该怎么办,特意大老远跑过来求教。

王阳明微笑道:“不用请教了,你已经学会了。”周莹万分惊诧,都说王老师喜欢开玩笑,原来是真的。他眼里有万分怀疑,紧紧地盯着王阳明。

老王解释说:“你看……从永康到滁州,路途遥远吧?你怎么来的?换车、乘船、步行……烈日炎炎,你能吃得了这个苦。途中,你的仆人病倒了,你又照顾他。有百般困难你却没有返回去,没人强迫你,是你自愿的。你的本心如此,人欲即天理啊!另外,从你想请教问题到经过舟车劳顿到这里,本身已是‘知行合一’。所以我说你已经学会了,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求学方法吗?”

周莹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欢天喜地地原路返回。王阳明的解读带着禅意,后来黄绾背叛师门也是看到了“心学不纯”,尤其是老王说过一句十分禅意的话:“圣学之心如明镜,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杂,然后纤尘即见,才佛便去。”禅宗讲究顿悟和渐悟,顿悟需要有极高悟性,常人做不到,所以王阳明提倡渐悟。他对黄绾说的这段话有上座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意思。而六祖慧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禅机方面的确高出一筹,但它不适用。王阳明的心学虽是主观唯心主义,却强调事功,强调“躬身践履”的实用性。

这三年是王阳明的辉煌时期,南直隶清水衙门俨然成了帝国文化中心。三年里,别人拼命活动想升迁,老王把仕途完全没当回事儿,官却越做越大。自权奸刘瑾死后,王阳明拍拍身上沧桑的尘土,深吸一口天地间灵气,从偏远山沟沟里走出来。交过一些人,经过一些事,人会有变化。王阳明当然也变了,因为他的心已非往昔。大明朝有一种声音,仔细听,不是南方蝉鸣,不是北方蛙叫,是王阳明的心学。短短几年里,从未入流的龙场驿丞,芝麻开花节节高。

正德五年三月,庐陵县知县,正七品。正德五年十二月,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正德六年正月,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正德六年十月,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正德七年三月,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正五品。正德七年十二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四品。

正德九年四月,南京鸿胪寺卿,从三品。正当仕途蒸蒸日上时,王阳明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没心思当官,于是提出了辞职,但上面没批,反而又给他升了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

流年不利升官致仕

公元1516年,大明正德十一年,丙子鼠年。武宗朱厚照依然故我,顽劣放浪,谁也猜不到今年他会玩儿出什么花样来,我们永远到不了他的心里。这一年,朱厚照在北京,王阳明在南京,地理上一北一南,时间上平行不交叉。接下来发生在王阳明身上的事与皇帝无关,却有联系,像远方的星,连着我们对宇宙的想象。

鼠为十二生肖之首,繁殖力强,民间素有祈求“人丁兴旺”的崇拜。武宗无嗣,那是历史遗留问题。元旦当天发生一件事,不大,也不小:死了一个人。这让满朝文武明白,甭指望皇帝能在子嗣上有所作为,他不断人香火,已是万吉。事情说来有三分诡异,慢慢分析,噩梦始肇啊!

元旦,现在我们管这天叫新年;正月初一,现在我们管这天叫春节,孙中山先生定的。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所以,明时的元旦是正月初一,非今日之元旦。“大年初一,拜年走亲戚”乃中国人的传统,传统得延续、得继承,那不是封建糟粕,现在管这个叫文化遗产。

这天,群臣穿着华丽,一派欣欣向荣,新年新气象。官员见面相互拜年,笑声盈宇,祥和欢乐,厮杀与争斗留给了明天。群臣早早入朝给皇帝拜年,天蒙蒙亮就有来的,难得见圣上龙颜能让陛下记住,也不是坏事儿。朱厚照让多数朝臣的愿望落了空。早上,他没来。中午,他没现身。晚上,他出现了。

大约在北京时间十七点多(酉刻时分),朱厚照迈着慢吞吞的脚步姗姗来迟,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没人敢问。

北京的冬天,气温尚可,没有塞北的凛冽寒风,没有江南的阴雨潮冷,天短,黑得早。

奉天殿里,朱厚照接受百官祝贺元旦,走完流程,夜色已深,伸手不见五指那种。满朝文武百官急着回家吃年夜饭,沿着午门呼啦一下涌出来,顿时乱了套。在那个没有通讯工具、照明欠佳的年代,下夜班是有风险的。就在午门左近,混乱爆发了。大批朝臣出来,前呼后拥,互相蹂践。守候在门外的仆人一窝蜂似的冲上来寻主,于是场面失控,子呼其父,仆救其主,一时间喧闹如市,声彻殿宇。混乱中,百官丑态尽出,丢鞋的、丢帽的、丢人的,甚至还有丢了命的。事后,有关部门统计,百官不同程度受伤者不计其数,右将军赵郎为此次踩踏事件付出了生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本该红红火火的日子,谁也没想到朱厚照一上来给群臣来了个开门红,杀伤力强。

王阳明当然没有参加此次元旦朝贺,他在南直隶,素餐尸位,等着退休的申请批下来,找个地方,盖间草房,传道授业解惑,假装忘却人间悲伤。1516年,一个世纪中的平凡一年。朱厚照、王阳明在鼠年里有共同的特点,都在玩儿。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地点不同。还有一群土匪,也跟着起哄。

九月,一纸升迁令打破了王阳明平静的生活,他的美好愿望流产。由原职南京鸿胪寺卿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府、赣州府、汀州府、漳州府等处(今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地区)。南赣巡抚,正四品大员,实权职位,素有“四省三司听其节制”,有特权,行事便利。高官厚禄一直都是莘莘学子的终生希冀,老王也曾这么想过。接到升迁令当日,他却苦笑了几声,愁眉不展,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王阳明原职南京鸿胪寺卿,司国家大典礼、祭祀、朝会等工作,相当于今日企业里的公关部。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是闲职。就好像在一个公司里,公关部经理的名头叫着响亮,可是又怎能与一名采购员相提并论。南直隶与北直隶的官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都察院,光听名字,百官足以悚息屏气。太祖皇帝朱元璋认为“台察之任尤清要,朝廷纲纪尽系于此”,特设御史台,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都察院,为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明代都察院还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又称言官,品阶不高,权力很大,可与地方大员平起平坐。

从闲职调任实权官职,朝廷正四品大员,王阳明为什么还犯愁呢?因为南赣地区盛产土匪流寇。如见某官员奏疏上写道“某某栋梁之才,可胜任南赣巡抚一职”云云,那就证明与他举荐的官员有仇,除此无他。当时,汀州府、漳州府等各郡皆有巨寇,俗称土匪,专干打家劫舍公然抢掠的勾当,官府不能治。土匪流寇产生的原因很多,太祖朱元璋要负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俸禄制度正式确定“正一品月俸米87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13至35石,从三品26石,正四品24石……”明代一石米约等于现在的155市斤,按现在市面普通大米3元/市斤计,明代正一品官员月工资4万,年工资约为48.5万元人民币,正一品相当于国家正副职级别(国务院总理、副总理),“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明史·食货志六》)。朱元璋有他的理论根据,按照他的意思,官员须克己复礼,存天理去人欲,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得有贪念。

制度终究败给了人欲,败得惨无人道,败得满目疮痍。中国自古以来是人情社会,人际往来有时比法律神圣,比工作重要,个人的关系网维护远非几石米可够支出。明朝官员俸禄过低,低得无法想象。低工资导致越穷越贪,于是大明的贪官刷新了历史纪录。朝纲腐败,贪官寄蠹,导致各种“官逼民反”,南赣匪盗即是例子。

同类推荐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一代伟人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值此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本书选择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最新的认识视角记述历史的真实,追思这位世纪老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景仰一代领袖的雄才大略,再次领悟一代伟人的智谋和胆识。
  •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轮回之笑傲天穹

    轮回之笑傲天穹

    万世轮回南柯梦,恩怨情仇皆如尘;苍意弄世因和果,神魔命绎始与终。然也,命也!何需天也!吾辈之曲,方乃天之道也!万世之后,吾将撕裂苍穹,以证大道!
  • 又一个宠物小精灵世界

    又一个宠物小精灵世界

    一个创新的小精灵小说,望大家多多支持,不瞬间逆天奇遇创越还有系统,正正规规的情节和不一样的细节。望大家多多评论和投票,至少让我知道有人在鼓励我
  • 王俊凯之我们还会再见的

    王俊凯之我们还会再见的

    王俊凯你知道吗?从遇见你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从未后悔过,我想我们还会再见的……
  • 青蓝之心

    青蓝之心

    失去了亲人和工作,负债累累的30岁绝望大叔,却遇到了传说中的穿越事件?仅仅是穿越就算了,没想到还变成了一幅幼女的身体!不过没关系,我已经不会再害怕了。无论前方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
  • 杀之罪

    杀之罪

    杀手,这是个高贵而又残酷的词。那么什么是杀手嘞?对于这个问题萧寒天是这么解释的:杀人,是一项让人陶醉的艺术。而杀手就是一个高贵,伟大,残暴,血腥,残暴的艺术家!所以作为艺术家我们要拥护这项艺术.....
  • 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本书共收录了80余篇苏区红色故事,重现中央苏区发生的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这些故事主要讲述苏区干部在艰苦环境下指挥战斗,士兵顽强奋战,共产党员在坚持革命时仍不忘关心群众疾苦等真人真事。
  • 文房四谱

    文房四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断图

    天断图

    九练大陆分为凡人世界和修真世界,凡人世界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帝国。修真世界分为剑,器,教,工,药,邪,魔,妖,道九洲。仙凡相隔。修真者炼骨,炼筋,炼脉,炼穴,炼窍,炼脏,炼心,炼魂,炼神九练成仙。看左图如何从凡人世界一个少年书生,怎么成为一个立天地间,救人于水为的大仙!
  • 嫡女云娆

    嫡女云娆

    云娆穿越重生,只想没事赌个博逛个青楼听听小曲,可惜她那脑残的母亲和白莲花的妹妹偏偏不能让她如愿。云娆也不在意,照样该干啥干啥,但最让她感到人心凉薄的是,她竟然要替她的妹妹和亲。呵,还真当自己好欺负了,云娆刚想反击,却发现有一个无赖缠上了她,要她顺从和亲。云娆抬了抬下巴,妖娆一笑:“凭什么?”无赖一把搂住她:“就凭你是我看上的女人。”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