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900000018

第18章 龙场悟道,从心开始(3)

这一声尖叫,把仆人们惊醒了,他们愣愣地看着手舞足蹈的王阳明。“天理即人欲啊!”老王那双眼睛冒着兴奋的光芒,“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什么‘识在所行之先’,原本是在一起的东西,为何要分开来说?知先行后,知易行难,大错特错,它们是不可分开的,应该叫‘知行合一’。另外,圣人千万言,难道真的是只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吗?如果是这样,那位吏目应该在家里待着才对,为何为了五斗米而去上任?欲,是他心里的最真实想法。就好像我身在龙场心念家乡一样,身子能被世俗左右,心却不能。‘存天理灭人欲’错了,朱熹他错了!人之欲望是压不住的,禁锢不了的,天理就是人欲……还有,人能‘为善去恶’,这就是境界,这就是功夫,这就是所谓的‘格物’。先‘格物’而后‘致知’,心是‘知’的本体。利用‘知行合一’的格物功夫,最好达到心的本体,这个过程就是‘致良知’……”老王一番话说得仆人们莫名其妙,他们听不懂,但他们能感觉到王老爷一定是想到了什么更高深的学问。

王阳明这一声尖叫,注定要载入思想史册,中国思想史上诞生了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

从此那压抑人性的思想在王阳明这里变为个性解放,人类的闪光点,惊艳后世五百年,并要一直影响下去……心学,作为一门哲学流派,它的出现为何震惊了世界?主要在于它产生的背景。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官方修成三部《大全》,朱熹理学登上了思想的统治地位,为统治阶级服务。朱熹理学原本是学术思想,对读书学习的见解极为深刻,主张“三纲五常人伦秩序”、“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观点。作为学术思想这是没有错误的,但它被用来统一人民的思想,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明朝是大一统帝国,地广人多,思想复杂,尤其经过靖难之役,统治阶级更加意识到安定团结的重要,所以朱学得以确立统治地位。治天下,先要管好知识分子,朱学恰好为统治阶级提供了这样一个思想工具。

朱学的三纲五常等主张,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于是,人们在朱学规定的范围内生活,犹如驴拉磨始终离不开那个圈,是龙卧着、是虎蹲着、是鹰靠边站,是虾泥钻里……时间久了,人们会形成惯性思维,即便断开缰绳也不敢逾越。诸如想象力、创造力等等,萎缩甚至消失。明朝前期文坛即是活生生的例子,一潭死水,满目荒凉。台阁诗、茶陵诗、吴中诗等,诗歌上经典之作太少。词,明朝士大夫不会玩了,戏曲更不用说……唯一值得提及的仅《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还是拾宋人话本之牙慧。

被统治阶级异化的朱熹理学告诉人们:“你是猪,你的未来在餐桌,所以你只有被宰杀。”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思想禁锢下,突然有人对你说:“你是虎,你的未来在丛林,你可以去纵横;你是鹰,你的未来在天空,你可以去飞翔;你是马,你的未来在草原,你可以去驰骋;你是鲨,你的未来在大海,你可以去遨游……”说这话的人就是王阳明,就是心学,强调个体价值,解放人性。对程朱理学来说,心学的出现具有革命意义。王阳明已勘破生死,没有什么顾忌,心中一言,不吐不快,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心学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人欲即天理”与“存天理灭人欲”完全划清界限,通过后世两位心学大师罗汝芳、李贽继承发展,他们都在强调人是天地万物之心。心者,天地万物之主。此外,心学之“心”不仅是个人之“心”,广泛意义还指社会之“心”。

心学产生之后,受到它的影响,明朝后期文坛一片辉煌灿烂!明朝前期文坛一派死灰,好像突然停滞不前似的。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经过厚积然后薄发,文学和科学都不例外。蓄积了一百多年后,阳明心学产生,强调个人价值和个性解放,一股崭新的思想潮流席卷中华大地,对各个行业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后期文坛,正统文学出现“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因三人是荆州府公安(今湖北省荆州市)人而得名。“独抒性灵”是该文学流派的创作口号,强调表现个性和人欲,对前后七子拟古运动、李东阳的茶陵诗派、唐伯虎的吴中诗派等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摧枯拉朽,独霸明末文坛。

小说戏剧等艺术成就辉煌,出现了吴承恩的《西游记》,一部著名的官场小说,一部诠释心学之作,主题为“降心除魔”。孙悟空的身上有王阳明的影子,他们同样神话般诞生,同样少年求知,同样渴望成为有作为之人,同样有所成就,同样惹祸被贬,同样做过弼马温。孙悟空降妖除魔,王阳明平贼戡乱,同样斗智斗勇,同样历经艰辛,最后同样修成正果。除此外,还有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汤显祖的《牡丹亭》。还有,出现了古今第一世情奇书《金瓶梅》。心学出现前的小说多以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等为创作元素,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心学出现之后,由原来的帝王将相变为草根平民,由大刀阔斧的历史画卷变为居家过日子的根本人性……这就是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区别所在。

心学对当世社会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胜枚举,对后世影响亦极其深远。

心学学明白的成了梁启超,没学明白的成了康有为:

南海康有为康圣人,一脸愤世嫉俗相,早年灌输思想太多,长大以后希望能冲破程朱理学的思想牢笼。于是康圣人就拿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对抗,给学生们灌输“重精神,贵德育,德育居十分之七,智育居十分之三”。结果搞了一辈子,康未能突破程朱理学缚束,唯利禄之是慕,终被时代淘汰。康老师没学明白,他学生梁启超倒是弄懂了。

梁启超对阳明心学称颂不已,一提心学跟打鸡血似的,特有精神头。梁启超利用心学的“事上磨炼”对学业孜孜不倦,在各个领域皆有建树,这是非常难得的。近代国学大师中在学识上唯一能与梁并驾齐驱的也只有王国维了。1926年梁在清华大学做了《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的重要演讲,他强调学校不能是知识贩卖市场,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教育方式完全背道而驰。改变这种教育情况,只有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除了知识外,尚需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不能流于空谈。

读懂心学的是孙中山,读得太懂的是宋教仁:

孙中山吸取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提出了“知难行易”论,这是有别于《尚书·说命》里说的“知易行难”。理论提出的背景在革命成功后北伐失败时,试图统一革命党人思想,协调作战,达到打倒北洋军阀的目的。孙经过长期实践看到,革命党人“心”中有问题,只要扫清“心”中障碍,革命方能得以成功,因为“心为万事之本源”。

革命领袖、国民党创始人宋教仁是铁杆心学信徒,自从1904年在日本留学,一直致力于系统研究心学。他摘抄《传习录》中的句子,并有读后感和翔实的思想报告。宋重点研究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体究践履”、“知行合一”等理论。宋指出“有良知而不致与无良知同也。”意思说心“有良知”,但不去将这种“良知”的想法付诸实践,等于没有。宋学得过于激进了,针砭时弊,想法超前,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年三十二岁。

19世纪,心学用明白的是毛公润之,没用明白的是蒋公中正:

毛公早年接受了六年的儒家思想教育,他的心学思想来自恩师杨继昌。杨主张“知行合一”,主张理论联系实践。后,毛公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并未一股脑儿全部抛弃,而是吸收营养,去掉糟粕。同样,蒋公接受过十余年传统教育,对阳明心学尤其热衷。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提出“力行哲学”,即关于“行”的哲学,以至于达到振奋国民党的精神、整肃统治集团的力量、统一全体国民人心的最终目的。蒋公有政治目的地利用心学,可惜没用明白。

心学玩得好的是日本,玩得惨的是中国:

1867年,日本爆发了倒幕运动,由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领导,推翻了最后一代德川幕府政权,“大政奉还”于新继位的明治天皇。以阳明心学为先导,全国开始实行全盘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其中,吉田松阴、高杉晋作、西乡隆盛等倡导者,皆为阳明信徒。当时中国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轰轰烈烈地搞洋务运动。抛弃了注重实践的阳明心学,本质上以清谈儒学为主导。1894年,后起步的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进行了碰撞,心学完胜。1937年,日寇怀揣着《王文成公全集》《传习录》等著作,踏上了孕育阳明心学的土壤……

知行合一,四点心学特征

回过头来,什么是“知行合一”?放在哲学层面,关于“知、行”是非常晦涩的,王阳明之前的儒家经典强调“知先行后,知易行难”,就好像我们都知道人生大道理一样,但有几人从逆境中翻身了?具体点,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但还是在抽,这就是“知易行难”。想要戒烟,那得下定决心去具体实行戒烟计划,这个过程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种思维方式,都知道赚钱难,但不去努力赚,那就是“知易行难”,一辈子受穷。既知道难,又能迎难而上,努力去寻找到自己的财路,最终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这便是“知行合一”,正是孔子所谓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上升到理论层面叫“知行合一”,翻译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那是它最简单的意思。搞不懂“知行合一”没关系,记住它的反义词就行了——光说不练。诸如《羊皮卷》《人性的弱点》等,这些成功学著作,向读者灌输一种前进的动力,其核心内容无非是“有想法就去做”,而“知行合一”则是它们的祖先。按照“知行合一”的思维去工作、学习,想不成功都难。

此外,凡具备以下四点,你便是“心学”学徒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是事实:

第一,具备强大抗干扰能力,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寂寞2009年7月份,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魔兽世界吧“贾君鹏”诞生的那个帖子里,有一脑残发了张吃面图,人长得潮,眼神忧郁,上书“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字样。此图一出,顿时被肉友竞相效仿,衍生出“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等句式,遂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党派”——寂寞党。已故歌手阿桑的《寂寞在唱歌》瞬间爆红……之所以能火,因为那脑残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说明大家真的寂寞了。

工作生活中,经常会觉得没意思,放假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找朋友斗地主、喝喝酒、逛街买东西,或者经常回忆起曾经最快乐的那段时光。这一切都因寂寞而起,寂寞的背后是精神没有寄托。总觉得干啥都没劲,生活仿佛失去了乐趣,会有种收拾收拾就去世的冲动。人精神近乎崩溃的表现在于看似精明的人常做愚蠢的事,譬如砍人、裸奔、疯狂消费、站在楼顶玩行为艺术,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更加失落。这就是精神的重要性,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存在。

相反那些不寂寞的人,仔细品,你会发现他们生活非常规律,完全能够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被外界所打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有着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典型表现是地铁里一边听歌一边看电子书。传说毛公润之早年专门在戏台底下读书,任凭上面蹦跶多欢,他老人家照看不误。能够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管你承不承认已然具备了心学特性。

第二,快速进入角色转变,生活、工作能够截然分开再举个例子,譬如一个人爱好书法,正沉浸在练字的快乐中,突然让他去削苹果。他能够放下笔,立马投入工作中,此际脑袋里想的不再是书法,而是怎么把苹果削好。具备这一特点,在当今节奏飞快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两者必须截然分开,绝不能把工作带回家来做,那样的话人生将会一团糟。有人说这个绝对不可能的,工作压力大,干不过来,窃以为这都是借口。上班时,少扯点淡,八小时,绰绰有余,营销公关类除外。日本员工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很敬业,一上班往死里工作;一下班,往死里堕落。生活中不谈工作的事情,工作时不带生活情绪。他们用的就是心学思想。

生活和工作如果分不开,将会越来越乱,最后万劫不复,悲壮一生。

第三,不容易被伤心

形容一个人心理素质超好,常说他泰山崩于面前岿然不动,那纯属扯淡,谁都有惊慌失措的时候。这种“不容易被伤心”重点表现在感情方面,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尤其是年轻人。这方面例子也不少,比如德国伟大人物歌德,长得略有些招人烦,失恋跟割韭菜似的,一茬接着一茬。某次与相恋已久的女友绿蒂分手拜拜了。歌大爷先茫然失措,然后寻死觅活,继而重新振作,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非常短,简言之没咋地。他把失恋的痛苦转化成写作的动力,以绿蒂为主角,创作出了惊世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当绿蒂结婚时,歌大爷绅士地随了礼,送去祝福。这不是说说能行的,真要看心理承受力。这种能力仿佛九阴真经,一旦练成,百毒不侵。

第四,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极强的行动力

生活中存在一些看似不正常的人,工作明明干得好好的却突然辞职了,没有任何理由和征兆。或者大排档正在旺季,突然改行摆地摊去了。令人很是费解,不知不觉中,你会猛然发现他在重新选择的行业内居然有所建树,一切来得静悄悄。这样的人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他们时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旦有机会奔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不被世俗左右,甚至可以牺牲眼前的利益。

且说玛雅文明突然间消失,这事一直困扰学术界那帮老大爷。里查德森·吉尔提出了“气候巨变说”,没能引起学界注意。里哥原是得克萨斯州的一银行家,手里有点银子。为了解开玛雅文明之谜,里哥相当霸道,银行家不干了,跋山涉水,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终于找出了证据,证明玛雅文明消失于罕见干旱。论文发表在1880年爱迪生投资一万美元创办的《科学》杂志,是目前全球科学界权威杂志。像里哥这事儿,世俗眼光可以界定为不务正业,但人类恰恰由于里哥这种人的执著精神,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千古之谜。

同类推荐
  •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讨论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宁夏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行业褒奖规格高、社会影响大、事迹突出感人、引领时代的先进典型代表人物。包括:张存哲、杨芳、马彦清等。
  •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本书为"大家丛书"之一。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本书记载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杰出成就。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 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记丛书)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记丛书)

    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本书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
热门推荐
  • 权力系统

    权力系统

    当主角穿越异界之时,他有权力享受主角光环,当主角称霸异界时,他有权力主宰一界生死!当主角可以改变天地时,他可以创造出新的世界!看夜辰身带权力系统,拥有无尽分身,在异界能够获得何等权力,笑傲江湖!
  • 邪狂众云生

    邪狂众云生

    上一世,她为他付出一切,助他登基为帝,最后却落得个身死冷宫的下场。这一世,她重生为从前的自己。为了不遇见他,她想尽了办法。但是到最后,她,却遇见了他。前世前太子妃,死后穿越回二十岁的自己,上一世为他付出了一切,这一世,为了感化他亦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因为她相信他跟他不是一样的人。他,皇帝二皇子,同时也是大周冷面军神。小时候遇见她,与她分离。长大后不断寻找她,为了她改变自己,禁锢自己。最终,他们何去何从?
  • 论文日常

    论文日常

    Hello!我是一个作者噢!话说,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出场有点老套啊。哈哈,我也这么觉得。。。所以嘛,我来和你们分享一下,关于——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总之,就这么决定咯。我是裘天烁,让你们见识一下——2040年——作者联盟
  • Boss女仆:变世界第一富豪夫人

    Boss女仆:变世界第一富豪夫人

    夏沫浠和林陌潼意外结识,事后又发展了一段甜蜜的爱情。
  • 葬剑录

    葬剑录

    曾有黑衣少年,仗剑了结百般恩怨情仇。待到葬剑之时,为逝者谱一曲挽歌,恩怨情仇尽皆消散如烟。游遍四海,飞越巅峰,刀斩世间不平,力断三界冤孽,天道至理,存乎一心。一道之极境谓之神,执念不朽,独身与众生竞速;万理之练达谓之仙,清心无为,万世共天下长安。
  • 一生一世只爱傻妞

    一生一世只爱傻妞

    我写的这部小说,而是写的我一生的过程,虽然我书读的不够,有的写的不好,但是还是请读者们莫怪。
  • EXO之星空的12次闪烁

    EXO之星空的12次闪烁

    如果爱你有错,那么我们宁愿一错再错!——鹿晗,吴世勋,吴亦凡,tao,kai,chen,do,艺兴,灿烈,伯贤,秀敏谢谢你们,但我的心只能装下一个人,并且你们口口声声说爱我,我被人误会了,你们有相信过我吗?谢谢你们给了我美好的回忆,也教会了我防人之心!小鹿,世勋哥,伯贤哥,suho哥谢谢你们在我被误会时相信我,我会回来的你们等着!明落落你等着,我要让你身败名裂!再次回归心然的心究竟属于谁,是他,还是他,是相信他的人,还是误会他,不信任他的人,还是一直在她身边一直守护,受伤时一直安慰,被误会时一直陪伴着的人!
  • 倾心之恋:冰山校草的淘气校花

    倾心之恋:冰山校草的淘气校花

    因为有你,所以幸福。小时候,与你一起,美好时光。长大后,我们何时能相认。一场车祸,将两人分开,再次见面,只有熟悉的感觉。
  • 管人细节:经营人心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管人细节:经营人心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本书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出发,结合大量的企业用人实例,分别从7个方面详细论述企业领导和员工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 开朝录

    开朝录

    在洪荒时代,天、地、冥三界初分,天下未定,灵异横生,天地间多数地方仍然浑浊阴暗,人类社会刚刚发展,来自冥界的异形怪兽趁机钻出地下,在地面建立了魔兽城-黑暗冥地。不断壮大的人族世界向冥魔发起挑战,人族中最强大的国家华国,联合其他人族国家,组建同盟军,对抗魔兽大大地。军。派出以华国尚王子为首的义士队,远征冥山,破除冥镜,消灭冥魔,将魔兽驱赶回冥界,开创人类统治大地的新纪元,建立人类第一个王朝---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