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2500000010

第10章 再闯生死鬼门关(1)

打进牛棚

正当李琼久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袭来,又一次将他抛进苦难的深渊。

“文革”一开始,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中,在震声如雷的批斗口号中,因为“政治背景复杂”的李琼久,很快被戴上“黑画家”、“地主分子”、“特嫌”帽子,被赶下讲台,打入牛棚。

遭遇批斗的李琼久面容黑瘦,身上的衣服又破又旧。烈日下,他头顶草帽,足裹布袜,穿着一双“水巴龙”草鞋,手拿镰刀,背着一个大得出奇的稀眼背篼,成天与山野为伴。按 “规定”,他每天必须早早起床,忍饥挨饿割满一背篼猪草,到中午才能回到学校吃饭。

“清理阶级队伍”的一天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欲将大地烤焦,在烈日下劳作的李琼久,早已被汗水泡透了衣裤,身后的背篼终于满了,他一边擦汗,一边伸了伸疼痛的腰板……高强度的劳作,让年过六旬的李琼久苦不堪言。然而,更为难熬的,还是批斗会上文武夹攻的阵势。

这天大暑,天气特别闷热,学校大礼堂内,挤满了热血沸腾的师生。批判大会主席台下,头戴高帽,脖挂黑牌的“走资派”、“牛鬼蛇神”和对立派的大小头目,一字排开。面对摩拳擦掌、气势汹汹的红卫兵小将,站在最边上的李琼久却显得有些轻松。作为资深的“挨批老将”,他预感到即将上演的这场闹剧,“火力”会集中在那几个对立派头目和当权派身上,其余的,都是用来陪“杀场”的。

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夹着刺耳的叫骂声充斥着整个礼堂。室外烈日如火,室内犹如蒸笼,李琼久浑身上下早已被汗水湿透,也只能低头垂脑,汗水滴在水泥地上浸出若隐若现的图形,在他半闭半睁的视线里,竟然出现了奇幻的河流、浮动的丘壑,瞬间又幻化为各种抽象的动物图形。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论,让他在这种幻觉空间里面又有了新的发现……当他被人赶走时,抬头四顾,才发现礼堂里已空空如也。

接受劳动改造不久,随着运动的深入,李琼久被带出学校,关进了地区文教系统重点人员“牛棚”。就这样,李琼久与外界隔离,被完全剥夺了自由。每天,除了没完没了的写检查、汇报思想,就是严厉的审讯和盘问。弟子黄仲新回忆说:“‘文革’中,李老师被关进高级中学不准出来,李师母叫我给他送点衣物和日用品去。里面审查得很严,我带进去的所有东西都要接受严格检查。见到李老师虽然又黑又瘦,但精神状况还好。谈话间,我看到桌子上摆满了报纸和一些零星纸张,一叠厚厚的烟盒纸引起了我的注意,每张上面,都密密麻麻用钢笔写满了各种书体的精美小字。我知道老师长期以来一直养成了临帖的习惯,被关在这里也没有放弃。他说,这里没有纸张,只好将就用这些烟盒、报纸练习了。我实在喜爱那些近乎微刻的小字,向老师讨要了几张,一直珍藏至今。”

逐出校园

“文革”中李琼久被扣上“黑画家”、“反动学术权威”、“地主分子”等许多帽子。然而,最令他恐惧的是“特嫌”,一旦定案,后果不堪设想。

新的一天,新的一轮审讯又开始了,站在审讯席前面,李琼久显得有点紧张。不一会儿,穿着风衣、戴着眼镜的专案组长,不紧不慢地靠近李琼久。他仔细地打量着李琼久,一双眼珠子藏在镜片后不停地转动,突然间转身向李琼久发问:“你不是艺术权威嘛,请问你画得最好的是什么 ”李琼久答道:“画马。”这时,专案组长叫人取来一支粉笔递给他,说道:“你就在地上画匹马给我们看看。”接过粉笔,李琼久很快就画了一匹奔马。专案组长漫不经心地绕画踱来踱去,击掌几声说道:“画得好!”话音刚落,他突然脸色一变,冲到李琼久身边,劈头就问:“你这画是跟谁学的 ”李琼久这才明白专案组长的用意,回答说:“跟梁鼎铭学的。”接着,发问一个接着一个,像炮弹一样打向李琼久。

问:“你们在一起搞了些什么活动 ”

答:“跟他学画。”

问:“你参加了他们一些什么组织 ”

答:“参加过‘三国演义连环画创作会’。”

问:“梁现在哪里 ”

答:“听说在台湾。”

……

迫于无奈,李琼久还是在笔录上画了押。很快,专案组又发起了第二轮攻击。

专案组长点燃了一支烟,向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那人便从卷宗里取出一张发黄的照片,递到李琼久面前,专案组长说:“你要仔细看看这张照片,老实交代到底是怎么回事。”李琼久接过照片,突然像触电般地脸色惨白,摇晃了几下,差点跌倒在地……

原来,上世纪三十年代,李琼久为了赶时髦,便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到相馆,各照了一张身穿黄军装、脚蹬长统马靴、手持军刀的照片。几十年了,李琼久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不料,这张发黄的老照片,竟然落在专案组手中。有了这“呈堂证供”,李琼久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待李琼久作出解释,第三轮攻击又开始了。

专案组长又问:“听说你还会发报。”

原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李琼久生活拮据,曾被介绍到邮电局当发报员,由于没有兴趣,几天后便放弃了。而今,专案组借题发挥,将此作为“特嫌”的佐证,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梁鼎铭何许人也 “反动画家”、蒋介石的御用文人。据此,李琼久便和“通蒋匪”脱不了干系。而手持军刀、身穿黄色军装,又成为“伪军官”的“铁证”;“发报”何人所为

于是,“敌伪”、“特嫌”、“通蒋匪”三大罪名加在一起,飞来横祸令李琼久猝不及防,难以招架。

专案组耗时半年,煞费苦心地跑遍全川,内查外调,查无实据,仍然无法给李琼久定性。也就是说,李琼久虽然戴了很多“帽子”,但全是莫须有。最后,气急败坏的专案组,以“社会关系过于复杂,历史问题混乱不清,不宜留在人民教师队伍”为由,将他清除出教师队伍,还美其名曰:“劝退”。因看在李琼久工作多年的份上,按党的“给出路政策”,专案组才“网开一面”,给了他两千元遣散费。至此,李琼久被逐出校园,成为无业的城镇居民。

天后宫蒙垢

大渡河俗称铜河,在汇入岷江合流处一带,高高的城墙上是一片低矮的棚户区,故这一地段又叫铜河碥。这条街巷最高的建筑是一座破败不堪的古庙——天后宫。新中国成立后,为安置一些城里无家可归的贫民、乞丐,政府将庙中破旧房屋简单修缮后,改成数十间住房的大杂院,里面挤满了二三十家城市贫民。由于房小人多,虽然天井宽敞,却塞满了家什杂物,院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大呼小叫声中还夹杂着粗野的叫骂声,是个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文革”开始,被打成牛鬼蛇神的李琼久在被抄家后也被赶进了天后宫,之后十几年,破庙给他留下了一生中挥之不去的恐怖记忆。

虽然李琼久身居贫民窟,却挡不住仰慕者前来拜访的脚步,不仅有省内知名画家登门,也有不少到乐山、峨眉山写生的全国各地画家慕名寻觅到天后宫。

当访客一跨进天后宫,一股霉变腐臭夹杂着刺鼻煤烟味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让人难以忍受。穿过高低不平、七拐八弯的狭窄巷道,摇摇欲坠的后殿旁边,一幢破败小阁楼上,一间十几平方的木板房间,便是李琼久一家祖孙三代蜗居的住所。在这间昏暗的老屋中,熏得发黑的瓦格伸手可触,小小的“牛肋巴”窗洞和屋顶两片发黄的玻璃瓦,便是唯一的出气口和光源。两张小木床,一把竹椅和两只小木凳,一只破木箱,就是一家人的全部家当。吊在房间15瓦灯泡下一张低矮小饭桌,便是先生每天在上面演绎笔墨乾坤的方寸之地,和唯一可以抚慰他孤独灵魂的“桃花源”。

光线昏暗、房屋低矮也就罢了,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小阁楼下,每天做三顿饭,楼下几家人一字并排的锅灶,一股股浓烈的蜂窝煤烟夹杂着炒菜的油烟味,往楼上小屋直窜,熏得人几乎窒息。长年累月烟熏火燎,老先生健康遭受重创,老妻也因此患上严重的肺气肿心脏病。李琼久在1975年9月9日给苏国超的信中写道:“我真想去峨眉山一趟,换一点新鲜空气,煤烟气实在闷得发呕。”难怪成都老友杨允中先生来后感触良多,回去为他刻了“城镇居民”、“白屋人”、“烟熏楼”三方闲章,调侃这段辛酸的历史,成都人甚至戏言:“李老师这段时间的作品带有烟熏味。”

每年春秋两季倒还凑合,一到数九寒冬,呼啦啦的北风猛烈地拍打着风雨飘摇中的小阁楼,穿墙破壁从木板、瓦缝中灌进屋里,小屋简直就成了冰窟隆,一家人只好燃起微弱的蜂窝煤,围炉取暖苦熬严冬……

三伏天,烈日高照,头顶瓦片晒得滚烫,热浪阵阵袭来,酷暑难耐,一家人只好到铁牛门河边纳凉,或在楼下巷口坐以待旦。年复一年,一家老小在这水深火热中不知熬过了多少苦不堪言的日日夜夜……

在那破败与嘈杂的天后宫中,岁月无情地摧残着艺术家的精力和健康,在那没日没夜的悲凉与苦难中,李琼久没掉过一滴眼泪,也没有怨天尤人。四面楚歌、危机四伏中,他在那张方寸画桌上,回归心灵中的桃花源,倾情笔墨。在他心里,唯有艺术是他的太阳,能使他身心脱离苦悲,温暖冰冷的心,带来一线希望之光。

李琼久被逐出校园,断绝了一家三口的生计来源,老妻胡咏娴也受到丈夫牵连,被打成地主分子,成天游斗、扫街。

虽说脱离了教师队伍,但粗野的折磨,还远远没有结束。按照居委会的规定,李琼久每天要清扫天后宫大杂院里的厕所。厕所的地面没有铺水泥,凹凸不平,打扫起来很费力。特别是农民出粪之后,地面洒满屎尿,清扫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时,李琼久的脑海里会突然冒出一个词:斯文扫地,不,是斯文扫厕!

两千元的遣散费,每天开销尽管是精打细算,但只出不进,日子长了也会坐吃山空。李琼久想到找点零活,赚钱补贴家用。干什么零活呢 体力活肯定不行,唯有一技书画专长。

一天,李琼久从供销社门口经过,看见里面正在卖纸折扇,有顾客问,有没有手画的纸扇 供销社人说没有,只有黑白两种。听到这里,李琼久灵机一动,便同供销社商量,画一幅扇面,他可以挣一角钱。接受了供销社的“来料加工”后,李琼久一天能画二三十把。但后来,根本卖不掉。供销社扇子停售,李琼久便自动“失业”,重新回到只出不进的日子。这样一来,李琼久又开始为生计犯愁了。

为了节省口粮和开支,也为了避灾躲难保全老命,李琼久不得不逃离天后宫,踏上了漫无目的的流浪之旅。其间,在不少接纳他的学生、朋友家中,或小住一晚或三日五日,李琼久总要画上几张小画用以回报,混口饭吃,混张床睡,又继续茫然前行。

逃亡周坝

青衣江畔的周坝村,地处富庶而秀美的河谷平原地带,隶属乐山夹江县。村子里住着一个爱好绘画的年轻乡村教师周连城。1962年,他慕李琼久名,专程徒步二十多公里到乐山投师“永好堂”门下。李琼久在山穷水尽时,周连城曾倾力相助。回忆起当时的情境,他百感交集,深有感触地说:“1972年的一天,我接到李老师的来信,写得很凄惨。信上说:‘我的人生已走到三岔路口,前面一条路不让我教书,已经堵死了。现在还剩下两条:一条是自杀,另一条是到周坝来。你考虑我该怎么办 ’我看了十分震惊,潸然泪下。见老师已走到绝路,这么一个卓有成就的画家,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一定要让他坚强地活下去。我立即给他回信,安慰他,千万不能走绝路,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熬出来就好了。周坝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就有你的。我是回乡知青,还是代课教师,多你一个老人,也能负担得起,我愿意供养你一辈子。

“后来老师果然来了。我见他杵着一根竹竿,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山装,背个破旧的挎包,里面装着一张旧毛巾和一只搪瓷缸,一副乞丐模样,真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我含着泪水赶忙把他接回家,端水奉茶,安慰说:‘不要怕,到我这里,就到了家。咱们只要熬过这一关,还看得到你大展宏图的一天。’”弟子的一番言语,让老人心头安稳了许多,他拉着弟子的手说:“我是老牛,你给我一把草,救了我一条命,我一辈子都记得你。”随后简单用餐,周连城赶忙收拾打扫,安排老师的住房。李琼久起身说道:“你就别费心了,给我找块木板搭床,一根稻草都不要,我要睡光板板‘卧薪尝胆’。”

周连城回忆道:“老师到周坝时正值夏天,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到青衣江畔走走,早饭后回画室作画……晚餐后到河边擦洗。”周坝的农村生活是俭朴的。每天漱洗,河边一站,涉进水中,全身上下“一笔带过”。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粮油等日用品全是低限度配供,周连城没有要老师带来的粮票,粗茶淡饭同吃一桌。周连城说:“平时我家一个月都很难吃上一次肉,看到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勤苦作画,疼在心里。只要我外出代课或去修堰,就在街上给他端份肉回来打个‘牙祭’。”

尽管日子过得清苦,但这里不受外界骚扰,可以集中精力研究创作。白天,周连城出去放牛或代课,晚间,师生对坐河边谈画论道,倒也落得逍遥自在。

不久,李琼久在周坝的消息不胫而走。夹江城里爱好书画的青年纷纷登门看望李琼久,向他求教。周连城和李琼久热情地接待他们,也由此招来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

原来,当时夹江县有关部门得知李琼久到周坝的消息,便以资产阶级的黑画家、地主分子、被开除出校门的牛鬼蛇神来夹江散布资产阶级思想、毒害青年的罪名,强迫所有接触过李琼久的人揭发检举,划清界线。如果“执迷不悟”,将受到处罚,甚至开除公职。周连城回忆说:“县里领导做工作,要我写检查,揭发检举。我想李老师成天画画,教学生也是讲的画画,从来没有发泄过不满情绪,也没有搞什么反革命活动。一个人做事要凭良心,怎么能胡编乱造迫害好人呢 我坚决不写,要开除就开除。还没等他们说完,我背起铺盖卷一气之下就回来了。从此也丢了民办教师饭碗,回家彻底务农。”

“文革”抄家前,周连城到李琼久家背走了不少先生珍藏,而后完璧归赵。如今李琼久人生走到绝境,他又义无反顾,舍生取义,保护了老师。1975年,李琼久在给周连城的一张画中有题:壬子七二年夏月,于周坝收容。应北京友人创作四川风光时,在此生活……记录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师生情缘。

探险金口河

在李琼久患难时,还有不少人在继续关心和帮助着他。

其中的杨允中先生,就是一例。他是一位精通艺术史论,博学多才,为人热情豪爽的金石书法家。在四川,他一直关注着李琼久和陈子庄这两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一有机会,便与他们交流切磋,并在艺术上为他们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李琼久格外关照,即便是自己生活拮据,还是想方设法帮助李琼久,甚至还结下了儿女亲家。

正当李琼久在周坝苦无出路之际,杨允中的老同学、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画家张正恒来川考察。乘机,杨允中拿出陈子庄和李琼久的画向他推荐。在四川老家同时发现两个天才画家,让张正恒十分兴奋。相较之下他更欣赏李琼久的作品,他说:“陈子庄只有小品不能大作。”便决定带李琼久的作品到北京,向时任全国美协副主席的吴作人推荐,争取把李琼久“挖”到北京画院。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精选了卓别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慈禧全传2

    慈禧全传2

    本书的作者对于写作本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是满洲正白旗侯爷裕庚大人的女儿。在同时代的为官者中,裕庚大人是最进步、最具改革思想的一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加入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制法国侵台战争。
  •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平民总统”林肯(1809~1865),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深受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从平民走向总统后被暗杀,其传奇的一生熠熠生辉中伴着无数常人不及的坎坷与曲折。
  • 宋文骢传

    宋文骢传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歼10飞机总没计师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界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见证和浓缩了新中国现代战斗机研制的整个历史。他志存高远,却又严谨务实;他严厉刚毅,却又可爱可亲;在飞机型号研制中,他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宋文骢传奇的人生。本书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我国现代战斗机发展历史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热门推荐
  • 谁的青春不层留过伤

    谁的青春不层留过伤

    本书主要介绍花溪苍凉的婚姻,在这段婚姻中她就像张爱玲所说的低到尘埃里,开出美丽的小花而败落,枯萎......,她开始思索人生,从和研究生的失败恋爱到和青梅竹马的惨痛分手。
  • 傲娇男神,天天见

    傲娇男神,天天见

    她说,就算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男人,我也绝对不会选择你!他说,如果全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个,我一定要死在你后面,因为我怕你会饥不择食!后来这两个人不仅饥不择食,还给他们的二人世界创造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第……
  • 浪涌烽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浪涌烽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快穿:我想爱一次

    快穿:我想爱一次

    季雅月,一个凭借着神秘玉佩在无数位面中穿梭的少年,在一个美丽的位面中他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他/她?他/她的出现是好还是坏?PS:本书作者原是《快穿炮灰:我要逆袭》的作者,但因某些原因本作者弃坑了。
  • 傲娇小娇妻

    傲娇小娇妻

    她是家里的掌中宝,他是视女人为衣服的无情冷男,却在一场意外遇到了她顾小暖
  • 北悸茯叶古栀青鸢

    北悸茯叶古栀青鸢

    那样一个未知的世界,或许你从不可能了解,但在千百人海中或许只有我了解你的悲伤,也只有你容纳我的脾气。红尘画卷,画的是谁人的生死之恋?醉知酒浓,醒之空梦,来世你渡我可愿?。这是一部现代古风式校园玄幻言情,谢谢大家的支持谢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 星罗之梦

    星罗之梦

    家族的废物,出生的伴生魂兽被封印,是人为,还是其他,成为预言性法师,是废物还是天才。待他站到顶峰,傲视群雄,留下佳话,去寻找他被废弃的真相。
  • 海棠花下人无影

    海棠花下人无影

    从小父亲的抛弃,后来失败的婚姻,一场飞来的车祸,车祸醒来发现这个世界变得那么陌生,最后才知道他的身影在亲朋好友的记忆里消失!然而他脑子里出现了一段莫名的记忆,无奈之下,让他掀起风云!
  • 武意

    武意

    武斗大陆,五大区域,十方天神,无上主宰。这里是武的世界,以武为尊。
  • tfboys之缘分让我遇见你

    tfboys之缘分让我遇见你

    作者晴宝有话说:感谢各位宝宝的支持,我发现弃文之后好多宝宝来找过我叫我继续写下去,当时是真的因为考试而忙不过来,现在想继续写的时候我发现上传不了稿子了,连我自己评论自己的作品也有问题了。然后只能试试在作品简介改看能不能通知大家。很无奈,所以我跟小芸决定重新写一本书TFBOYS之青木情缘,这本书将在2018的一月一号或者二号出来,希望各位宝宝能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