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200000004

第4章 夏水之滨,一个民族喊出自己的名字(1)

临夏,“析支”之源

从兰州向南出发,过几个小时就可以到临洮,这一带向来流传着“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天水市的白娃娃,临洮姑娘甲天下”的说法。20世纪20年代,瑞士人安特生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古文化类型的重要遗存: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

在这里稍作休息后,我继续乘车向南走。出临洮60公里就是有名的太子山,这里在唐代以前一直叫夏城,如今归属甘肃省临夏市管辖,这里古时还有个流传很广的名字叫“罕”。汉唐以来此地逐渐发展成为西北的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地。如今,在生活于这里的伊斯兰教众的称呼里,在张承志的文章中,把这里更多地称为“河州”。目前国内相关书籍的叙述里,把党项族的源头都指向甘肃南部和青海、四川的交界处,统称为“析支之地”。当我坐车从这里往甘南行进时,发现一直相伴在车窗外的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不是内陆地区的那种,也不是青藏高原上那种,很难用文字来表述。我问司机:“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司机回答:“大夏河。”大夏河?我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沿途逶迤北来的大夏河突然给了我一种联想:大夏河和西夏有关系?这促使了我回过头来,二次走进临夏。随着我的深入考察,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了:大夏河就是党项族最初的乳汁与营养。是这条85.3公里长的河流哺育了党项族最初的成长,这里流淌着党项人最初的血液--没有大夏河,就没有这个民族的强大与兴盛……

我到临夏时正逢花鸟市场集日,城镇居民和远郊农民集聚在花市上选购花卉,交流种花技艺。临夏素有“无家不花”之誉,使得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小城增添了几分特殊韵味。而真正为这个城市赢得文化底蕴的是它的两朵民间艺术奇葩:砖雕和葫芦雕。砖雕是在青砖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再天衣无缝地拼砌在墙上,风格古朴、庄重而生动,富于表现力,在临夏建筑装饰艺术中独具特色。由于当时对这里进行有效军事控制的是宋朝,在西夏见著于世的铁砖和手掌砖上面未曾发现过砖雕艺术,所以可以肯定当时河州一带的砖雕应该是汉族艺术。临夏的砖雕艺术都以花草为主,配以少量吉祥兽。葫芦雕是利用河州一带盛产的葫芦,剥皮、挖瓤之后,在葫芦壳上雕刻图形。一个葫芦只有拳头大,但上面雕刻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以上就是并称“河州三美”的花草、砖雕、葫芦刻。看起来这个接受了现代化洗礼的城市应该与当年党项羌毫无关系,这里几乎没人知道西夏。我所问的人当中,无论是长途车的司机、当地出租车司机,还是政府公务员、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西夏。然而,我通过对《临夏州志》及其他资料的查询,并走进大夏古城进行勘察,最终挖掘出此地和西夏的神秘纠结--《后汉书·西羌传》里“河关(今临夏市积石山县大河家)西南,羌地也”以及对古羌人生活在“滨于赐支,止乎河首”区域的记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古羌人生活的窗口,明确了史籍资料论述古羌人发源地时所说的“赐支”或“析支”的范围。“赐支”,正是现今黄河流出青海省贵德县后进入甘肃的河曲之地,当时党项人就是生活在这一地带。从地理方位来看,黄河从贵德县流出后,进入化隆县与循化县以及临夏积石山县交界地带,这就与大多数的史籍记载的“析支”是黄河出青海进入首曲的说法不相符合。现代不少史籍记载“赐支”或“析支”是指青海东部、西藏东北部与四川西北部以及甘肃南部一带,其面积比今天的甘肃省全境还大些。至于其具体的核心地段,此前还没有任何人进行过调查,关于党项人最初源头之地的探寻多年来一直仅限在纸书上。

我沿着这条神秘而古老的大夏河,聆听其沉淀的文明与智慧之音,在被时代遗忘的羌文化遗址静静地感受这个参与创造中国辉煌古文明的民族的温热……

时针指向公元前5世纪70年代,古羌人首领爰剑和他的众多族人做了秦人的奴隶,这是历史上羌人被汉人俘虏的首次记载。后来,爰剑想方设法逃回了河湟之地,被族人再次推为首领。由于他做过奴隶,而羌人一般称奴隶为“无弋”,所以就有了“无弋爰剑”的称号。爰剑逐渐扩张势力,开始向甘南一带移动。直至公元前384年,他的第四代孙子忍继续扩张,与其叔父昂产生了冲突。生性胆小的昂惧怕秦国的势力,担心这种扩张会招致秦国的攻击。年轻勇毅的忍掌握着部落权力,带领族众开始向南出发。经过与其他族落的无数战斗夺杀,他们的势力逐渐向苍茫高大的阿尼玛卿山以西扩展,占领了整个河湟一带,于是羌人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族落--河湟羌。

忍的儿子研作为河湟羌首领,继承了父亲的雄心,历史上因此把河湟羌改名为研种羌。公元前154年,在以今天临夏为中心地域活动的羌部落首领留何主动提出与汉朝和好,汉景帝把留何安置在今甘肃的宕昌县--这是羌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宕昌和党项发音相近,宕昌古国也即是党项古国。

公元前116年,汉朝在临夏建立罕县,羌人被从这里逐了出去,从此离开了大夏河流域。4年后,先零羌和牢姐羌结成同盟,合兵10万攻打临夏,一度夺回了这一地区。此后,先零羌、卑南羌、烧当羌、零吾羌等先后在这里和汉政权进行过争夺。

真正能体现大夏国和当地在名谓上渊源的是大夏城的存在。早在西汉初年,这里就被设置命名为“大夏县”。那么大夏城确切地点在哪儿呢?通过实地采访,我发现它就在临夏市东南约80公里的今广河县阿里麻土乡刘家庄村。小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其北部的棺木山(当地人也叫“旧堡子山”)就是大夏城遗址。该遗址位于广通河北面的第二台地上,一片空旷。当地人习惯地把他们生活的小村叫做“古城”,却没有人知道它会与西夏国有着久远而亲密的关联。遗址三面环水,其北为山坡,背山向阳,与《临夏市志》记载的一致:“大夏城因大夏水(今广通河)得名,为汉大夏县治所,现仅有南城残垣一段。”《汉书·地理志》记载:“陇西郡有大夏县。”330年,前凉政权升大夏为郡,归河州管辖。十六国时期,这里复设大夏县。据当地一些老人回忆,早些时候他们偶尔在田间还能发现些陶片。在古城遗址往东5公里处的贾家村,前些年建砖厂时还挖出了两个汉墓,出土了五铢钱和陶器,其中的一个陶罐上有“光和三年”的字样。光和是东汉灵帝的年号。

西北大学的黄文粥考证后认为,“大夏”之名首见于《山海经》,早在公元前300年时大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国都就设立在现在的大夏城,大夏人就生活在大夏河、洮河流域及和政一带,大夏水(今广通河)因住有大夏人而得名。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大夏城的出现就是《山海经》记录时期,和我提出的党项人最早祖先“宓人”生活在这一带的观点正好契合。

按照黄先生的说法,秦昭王所修筑的北长城陇西段的烽火台正对准大夏河北岸的古大夏国。迫于秦国的这种压力,大夏人开始向西迁徙。他们翻过了西倾山,涉过流沙,达到罗布泊一带,建立了若羌国。我在考证后认为秦把军事力量对准古大夏国的说法很勉强,当时秦国扩张重点并不在西边,当时大夏国仅仅是个小部落,并不值得秦国如此看重。

1035年,李元昊着眼于遥远的大夏河流域,派遣大将苏奴儿领兵25000人攻打驻扎在这里的厮(吐蕃非常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战争以党项人的失败而告终,苏奴儿被俘。之后,李元昊亲自率军攻打牦牛城,僵持一个月后,机智多谋的元昊用诈和计得以破城,接着攻下了青唐、安仁、宗歌等地。厮的部将安子罗带领10万吐蕃军队截断党项人的后路,双方在这一地区激战200多天。最后安子罗兵败,党项人也因为深入敌方补给不足,饥饿及冻死者过半。这时,李元昊已经率军抵达河湟一带,西宁城丰富的给养诱惑着他。李元昊下令渡过湟水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要素--他所带来的这些党项人来自黄土高原,全是些“旱鸭子”。于是派最先渡过的人在河中浅水处插上小旗以示可以通过。厮一边坚守不出,一边暗中使人将夏军插在浅水处的旗子移到了深水处,随即亮出要接仗的信号,结果党项人溃归途中因缘旗而行,溺死者达半数。这是党项人有记载的唯一一次水战。

出临夏向西北行50公里,便到了黄河岸上的风林关渡口。它是唐代开元时期著名的七关之一,也是当时黄河上游最大的渡口。这里北扼黄河天险,西望积石山,是唐蕃古道的要隘,也是西夏文化影响黄河流域的最西边,著名的炳灵寺就是见证。

炳灵寺有中国名窟,其最早的名字叫“唐述窟”,羌语中是“鬼窟”之意,位于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寺沟峡内。传说中,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曾入寺拜佛敬香,还让工匠造了一尊3米多高的佛像。文成公主的礼佛、建佛,促进了炳灵寺的兴旺,后来陆续建造窟龛达100多座,其中171龛中弥勒大佛石泥塑高27米。在这里可以看到以藏传佛教密宗为内容的壁画和塑像,如3号窟西壁上元代藏传佛教故事画、168号窟的明代八壁观音、172号窟木阁的明代涅画像等等。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一个佛像脚下出现了西夏文字--这是我国目前西夏文字出现的最西端之地。

护羌校尉,羌人的顺逆

合作是从藏语“黑错”变化而来的一个地名,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设在此地,这里是从临夏到玛曲乃至川西北的必经之路。它的南面是丰腴的川西北高原,东边是美丽而富庶的白龙江,西边则背靠着青藏高原。

2003年9月,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整个甘南4.4万平方公里,1000多年前是藏羌最集中的地区,如今这里已经没有羌族人了。藏族诗人扎西才让告诉我,当年的羌族人现在可能已经成为汉人了,也可能领了藏族的身份。在他的老家临潭县,那里的藏族就有不少是羌族的后裔。

《甘南州志》上记载,以夏河、碌曲、玛曲为代表的部分藏族地区一般以游牧部落群居,自称“安多哇”,这部分藏族主要是古羌人和后来吐蕃兼并的吐谷浑人融合而成的。和《临夏市志》等资料上记载的一样,《甘南州志》也提到了羌人的早期首领“无弋爰剑”,说是他把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这里。

当年,秦始皇派遣蒙恬追征诸羌,将甘南纳入了陇西郡,这是羌人聚居地第一次走进中国中央政权的版图。

羌族抗争不过其他强势民族,只能一步步地向西面的雪山地带退却。讦是势力强大的牢姐羌的部落首领。公元前112年春,他开始战前训练,计划攻取令居(今甘肃永登县)--如果此役成功,羌人和匈奴就会连接在一起,在中国西部形成一个长长的军事阵线。然而,他派往匈奴的信使在中途被俘,汉朝派将军李息和中郎将徐自为以10万人军队粉碎了羌人的图谋。这次战争不仅彻底摧毁了羌人的军事势力,切断了它和匈奴在军事上的联姻,而且最终导致羌人向南向东的大迁徙。随后,汉朝根据军事需要设置了统辖甘青地区的的最高军政机构--护羌校尉。

公元35年,沿白龙江东移的羌人再次起义,汉将马援率军打败了以先零羌为主的起义军,然后将他们安置在陇南、天水、扶风一带。这是羌人跨进甘肃东部及陕西境内的开始,这时生活在甘肃舟曲、宕昌一带的参狼羌也已经归属东汉王朝。

同类推荐
  • 隐枭

    隐枭

    “当猎人张开一张网,猎物也露出他本来的獠牙。”陈朝风华三百年,盛世将终,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带着九百年后的记忆,来到这乱世之始。六国将乱五洲。隐士善谋,逢乱世,而为枭雄。“盛陈华月满江楼,一去烽烟乱五州。江河破碎六十载,白发误了少年头。”
  • 唐朝有点慌

    唐朝有点慌

    唐朝有点慌,简直慌得要死。一个女皇武则天就够唐朝人受的,什么?男猪脚要帮助他的媳妇太平公主夺回皇位,做唐女皇二世?他是怎么做到的?作者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讲真的,吹牛我就服你。一听介绍我就忍不住想将这故事写(吹)下去,一听介绍我就忍不住想将这故事读下去。
  • 犹太艺术家传奇

    犹太艺术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山贼三国

    山贼三国

    浅宅男一个,毕业告别。喝酒之后迷迷糊糊的就来到了东汉末年,这时候黄巾还没起义,董卓也没火烧洛阳,蔡文姬当然没被掳走,……抱歉,别想太多。我只是个小人物,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在山上当个幸福的山大王……
  • 夜观星斗穿窗来

    夜观星斗穿窗来

    昼闻清风翻墙去,夜观星斗穿窗来看我带领英雄们踏遍太阳照耀之处!
热门推荐
  • 精分世界之无敌根基

    精分世界之无敌根基

    一个刚刚启示世界,在穿越的外力影响下,精分为二。从此历史上出现了两道岔路,穿越者,复生者变成了领路人,两条路最后会交织在一起么?这就要看是谁领的路了。
  • 我们的恋歌

    我们的恋歌

    你像一首词,风度翩翩像我袭来,伴随着点点心动,我想我已经坠入爱河。我并没有掌握游泳的方法,你只投给了我一个破旧的救生圈,我渴望被救助……
  • 修真默示录

    修真默示录

    这是一个特别的世界,这是一个修真的世界。这是一个修真过度发达的世界,这个世界修士无数,每一个都是凡人需要仰望的存在。但是在修士眼里,凡人甚至不如一条狗,修士衣食住行所有的事情都属于自产自销,与凡人仿如间距着不可逾越的天堑。于是凡人和修士形成了两个不可以调和的矛盾,直到尹云的出现,一个拥有上古凶兽气象的男孩,终于爆发了一场以世界为舞台的战争。这是一场——种族之战
  • exo边伯贤你从不爱我

    exo边伯贤你从不爱我

    林紫寈∶“为什么你总不相信我?”边伯贤:“相信你?事实就摆在我眼前!我该如何相信你?”林紫寈:“我恨你!你永远都不肯相信我!”边伯贤:“我错了,紫寈你快回来吧!我后悔了!”
  •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书全面反映了甘南州三十年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政策演进、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对新时期甘南洲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该书融理论性、政策性和史料性为一体,对全面了解甘南有重要意义。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倾听雨后的心跳

    倾听雨后的心跳

    他们相爱了!可却因那个男人的未婚妻而分手了,离开了彼此,可事实是因为那个凭空冒出来的未婚妻吗?邂逅了六年后俩人相遇了!可却行同陌路,苏雨沫再也不认识他了,当年分手后,苏雨沫出了车祸,选择性失忆,忘记了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他们是否还能在一起······
  • 九霄狂帝

    九霄狂帝

    诸天大世界长青大帝之子梅长风,因一场夺嫡阴谋而意外陨落,重生在一不知名的位面小界一废材之身,却又身不由已的陷入一系列纷争和阴谋之中。梅长风凭借前世丰富的修炼经验和超越这个位面的惊人学识,从此开始其逆天崛起之路,从武郡小城到大商帝国,从星月学院到域外战场,从无数秘境到各路强敌……
  •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吃得下·排得出·睡的着》简介:吃出健康、排出美丽、睡出年轻,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调整每日的饮食、排泄、睡眠,真正做到吃得下、排得出、睡得着,那么我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也能生活得更加开心、快乐与幸福。
  • 为你承受,仙灵之苦

    为你承受,仙灵之苦

    “如果有一天我失忆了,你们给我唱《约定》好不好?”“好,我永远记着。”“嗯,那时候,我一定会想起来的,不许忘了!”“好,那你也不许忘了我们。”当初的承诺,想实现一变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