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农家女子,为丈夫所抢而结为夫妻。这份被动的姻缘却带给了她别样精彩的人生。她曾经在丈夫离开后苦苦守候,终于等得苦尽甘来;她也曾在刚刚当上皇后一年时失去夫君;她曾经为儿子守护江山而费尽心力,却最终等来了中年丧子。她睿智,她聪敏,她坚韧,她痛苦。她的故事被民间一再传唱,甚至改编为戏剧,流传至今。从宋金时代的《刘知远诸宫调》到元代“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再到今日潮剧、越剧的《白兔记》,始终都有她的踪影。她就是一个传唱不止的传奇。她,就是后汉刘知远的皇后李三娘。
◆美女配无赖,竟是好姻缘
五代十国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正中央,上演一出出精彩的戏剧,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独特风采:我们看到了李煜的多情与温润,看到了李存勖的英勇与凶猛,看到了石敬瑭的卖国求荣……而时光的河流奔涌到公元947年时,登台表演的是刘知远,他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长久沉潜后的一飞冲天。这一年他登上帝位,建立后汉,一时之间成为中原霸主。
当我们看到刘知远的这些成就时,细细追究他的漫漫人生路,人们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些,与一个女人密不可分。她是他最大的支持,她为他苦苦守候,她为他出谋划策……她的身上拥有了比他更浓厚的传奇色彩,被后世一再演绎成戏剧,为民间不断传唱。她就是李三娘。
李三娘,约在公元913年生于陕西榆次鸣李。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史书并没有记载她的闺名,可是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三娘。想来应当是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吧。这个谜已经没有机会得到破解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的传奇在后世流传。生在乱世,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战乱,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他们渴望的就是安稳而温饱的生活。李三娘生在农家,自幼十分勤劳,跟随父母以及兄嫂干活。她像村子里的所有女孩子一样,平淡地长大。
一寸寸的阳光移来换去,冬去春来,四季变换,树木的年轮不断增加,时光竟然如此快速流转。转眼间,李三娘就长大了。她不但聪敏伶俐,勤劳能干,而且长得十分漂亮,成为了村里的一朵鲜花,所有的小伙子见到她都侧目而视,她就如那篇著名的汉乐府诗歌《陌上桑》所说的一般: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李三娘的美也可以让耕者忘犁,锄者忘锄。
李三娘的父亲看着女儿如此娇美而且十分能干,欣喜万分。他希望才貌双全的女儿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归宿,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安稳幸福。可是放眼四周村寨的小伙子,没有一个能够配得上女儿的。可是李家并不为之忧虑,所谓好马配好鞍,好女嫁英雄,他们相信,三娘一定会嫁得好夫婿。
就在三娘正处于花开年少、豆蔻梢头的时候,一个男子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并在多年后,将她带上皇后之位,给予了她无限荣宠。这个男人就是刘知远。
刘知远,为英勇好战的沙陀族人。他在乾宁二年(895年)出生在太原。不同于石敬瑭等人生在富贵之家,刘知远的家境十分贫寒。即便日后他成为皇帝后,史书也没有对他的父亲和祖父进行什么描写记载。
穷人家的孩子生活不易,他们往往会经历比其他人更多的波折,经受更多的生活的考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刘知远,性格也与一般的孩子相去甚远。他十分内向,自小沉稳庄重,不好说笑,人们很少见他与其他孩子一起厮混嬉戏。而他长得也毫不起眼,尤其是眼睛,眼白多而黑少,脸色呈紫黑色,让人乍一看之下,颇觉他少年老成。实际上,刘知远因为家境贫寒,常常遭受饥渴之苦,体质很弱。
这时的刘知远是这样寻常,常常让人们遗忘了他的存在。可在他的心中,始终有着远大的梦想,那就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虽然他没有读过什么诗书,但是从小村里的老人就讲过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故事,他也静静等待着,等待有一天,自己有了足够的力量,也会想鸿鹄一样展翅高飞,博得属于一片自己的湛蓝天空。
刘知远长大后,大唐已经灭亡,五代十国的精彩拉开了序幕。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他有了出场登台的机会。乱世多作战,作战必用兵,用兵便需征兵。晋在与后梁的战斗中,需要不断征兵充实前线。刘知远想,与其在村中混混度日,不若到军中长长见识,说不定也能够立得军功。在这种想法下,他充军做了一名士兵。
入得军中,他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得那样美好。他想的是征战沙场,用自己的智谋和勇猛来助自己脱颖而出。可长官却让他做了一名马奴,主要职责就是放牧战马。这就好比兴奋的齐天大圣兴致勃勃地上得天庭等待封赏,最终却封了个弼马温一般。他心中很是不满,牧马无非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的才能何时才能展露呢?但既来之,则安之,眼下也只能先这样做着了。
刘知远跟随的军队就驻扎在晋阳,因此他便在晋阳牧马。一天,他在放牧的时候,马儿乱跑,竟然走到了鸣李。他去找回战马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寻常的小村子。他急切地走着,忽然,他听到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这个声音是如此动人心魄,他不禁回头看个究竟。只见那个女子是那样漂亮,顾盼神飞而眉目含情,刘知远不禁看呆了。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女子离开后,刘知远还愣在那里,回味不止。他确定,这就是他要找的妻子。
他的爱慕之心让他觉得此时刻不容缓。他急忙打听了李三娘的住处,回去后就立刻托人向李父求亲。这样的求亲李父经历了太多,而他想选的是个乘龙快婿,衡量的条件自然是对方的家世与对方的才能。李父便向来人询问刘知远的情况。随即了解到刘知远家境贫寒,而他自己仅仅是个放马的奴才。这样的人怎么能够配得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女儿如果嫁给他,难道是要陪着他放马,日日受苦?
李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便拒绝了这门亲事。媒人回去将李父的话转告给了刘知远。孰料刘知远已经是深深爱上了李三娘,在他心里非李三娘不娶。无论如何,他一定要与李三娘结为眷属。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刘知远稍加思考,便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已经跟随大军多年,虽然没有直接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是熟谙人情世故。他明白,对于普通的百姓,最怕土匪强盗,也怕士兵乱抢。他好好地托人去求亲,老汉敢拒绝他,但如果他来硬的,强抢美女,老汉恐怕反而不敢说什么了。
很快,刘知远就找来几个自己的好兄弟,如此这般吩咐一下,他们就出发了。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待得李家人歇息后,他们便越墙而入,直奔李三娘居室,将其抢走。李三娘疾呼,李父及家人出来后,他们已经离去。
就这样,李三娘被刘知远直接抢走占有。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个中究竟,但李三娘终究与刘知远就此成为夫妻。很快,刘知远就来拜见岳丈。李父发现他就是之前来提亲的那个人,一切都已晚矣。李家只好自认倒霉,他们痛惜三娘不但没能嫁个好夫婿,反而要开始跟着这个无能的无赖受苦了。
心疼女儿的李父对刘知远说,既然你是如此喜欢我女儿,那便应当给予她安稳的生活,不能让她跟随你放马受苦。刘知远无奈,他并无家产,如果不在军中放马,他又能做什么呢?只见李父说:
“你不如就入赘我家,在我们这里辛勤劳作,只要不怕吃苦,你们肯定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就这样,刘知远入赘到了李家。
仅仅不到二百年之后,刘知远和李三娘的故事就被演绎成了民间戏剧《刘知远诸宫调》,至元代,又被人改编为《白兔记》。在《白兔记》里,刘知远的入赘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
刘知远原本家境富贵,他却整日胡混,热衷赌博。俗话说,十赌九输,很快,刘知远就败光了所有家产,不得不四处流浪。流浪途中,他为财主李文奎所收留,在李家做了一名佣人。
李文奎有女李三娘,生得俊俏伶俐正待字闺中。李文奎决意让女儿嫁个好女婿。就在这时,一次他到佣人房中查看,看到刘知远正在呼呼大睡。他刚想责骂刘知远懒惰,却看到熟睡中的刘知远的七窍中有蛇穿行。李文奎由此断定他日刘知远必将飞黄腾达,且富且贵。原来,在古人的心中,蛇即为龙,龙则为王,这是大吉之兆。此类传说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醉斩白蛇之事。传说,刘邦做亭长时一次醉酒后,挥剑斩断了挡路的一条大白蛇,而后有人看到一位老妇人在白蛇死去的地方痛哭。待得上前询问为何而哭时,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为蛇。如今他在道路中间时,为赤帝之子杀死了。我就是在哭我的儿子啊。”日后,刘邦成为汉代的开国皇帝。原来,他就是赤帝之子,那条白蛇也是帝王之子。
就这样,李文奎确定眼前这个佣人就是自己的乘龙快婿。李父就此决定,将刘知远招赘入李家。这件事却遭到了三娘兄嫂的反对。原来,三娘的兄嫂嫌贫爱富,他们本以为三娘长得这样漂亮,一定要嫁个富家公子,赚些彩礼。现在,父亲竟然要将妹妹嫁给这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他们不但赚不到彩礼,这个穷小子还要入赘李家,将来必定会分李家的财产。这怎么让他们接受?可李文奎主意已定,不顾二人的反对,向刘知远表达了要他入赘李家的意愿。刘知远听后大喜。原来,他来到李家,第一次见到三娘就心生爱慕,而这段日子接触下来,他更觉得小姐不但生得漂亮,而且温柔贤惠。可他一穷二白,想要与三娘结为连理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只好将爱慕之心隐藏起来。现在,李老爷竟然主动提出将三娘许配给自己,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就这样,刘知远入赘到了李家。
不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我们都可以看到当初的刘知远是一穷二白,而李三娘家里条件相对较好。这样的搭配无异于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是李三娘并没有埋怨。虽然起初她也是很不满,刘知远抢亲的行为无异于地痞无赖,可相处下来,她就发现,刘知远既胸怀大志,又待她以真心。她相信,总有一天,刘知远会展翅高飞,实现他的理想。他绝不会永远这样庸庸碌碌下去。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次偶然事件后。他在放牧的时候,一个不小心,马儿冲入了庄稼地,踩踏毁坏了一些庄稼。这块地属于一个寺庙,僧人听到动静后,迅速赶了出来,抓住了刘知远。虽然刘知远不断道歉,可是僧人不依不饶,将他捆绑起来揍了一顿。刘知远虽然自幼贫寒,可是他从未受过屈辱。如今竟被这些和尚欺负,他心中十分不忿。这件事深深刺激了他,他想到如果永远这样下去而不奋力一搏,无疑这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了。于是,他决定出去干一番事业。唯有走出去,唯有征战沙场,他才能一飞冲天。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李克用与后梁朱温的矛盾不断激化,兵马之需不断扩大。终于,刘知远决定要借这个机会摆脱马奴的身份,而要上战场去一展豪勇。当他做出这个决定后,便告诉了心爱的李三娘。李三娘很是不舍,如果夫君去了战场,冲锋陷阵而砍砍杀杀,是那样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送命;二来即便不死,此去诸多艰难,根本不可能顾家,三娘在家便要独自面对生活的艰难。她也许曾经想要阻止,用自己的似水柔情来化解掉他的“铁石心肠”。然而,经过一番思虑之后,她还是决定要放手,刘知远胸怀大志,而且通过朝夕相处,三娘早就看出了刘知远的才能。是雄鹰总要飞上天空,是猛虎总要入得山林,好男儿自当上战场英勇杀敌,进而建功立业。三娘这样想着,遂改变了主意,她告诉刘知远,支持他入到军营去,并嘱咐他不必担忧自己,只求他能够实现志向,他日能够衣锦还乡。
实际上刘知远也舍不得李三娘,可是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当如此庸庸碌碌,给不了心爱的妻子荣华富贵,反而要她日夜劳碌。他要用自己的雄心壮志,要用自己的勇气智谋,为他和妻子博得更好的生活。就这样,他要启程了,此后不知将要天南地北如何向了。
李三娘依依不舍地为刘知远送行,她亲眼看着他一步步远离,直到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在此一别,不知此后何日相见,“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此后的日子里,他们也就是“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的重复了。可在她的心底,更有那么一份坚定的信念和希望——刘知远,这个暂时落到平阳的猛虎终一定会如当年的苏秦,最终名扬天下。
在《白兔记》里,刘知远的离开也不同寻常:
婚后的李三娘和刘知远生活很是幸福。可没过多久,李文奎就得病死去了。这下,李家兄嫂有了机会。他们早就想摆脱掉这两个累赘了,于是经过密谋,心生一计。他们以分家的名义,让刘知远去看守家中的瓜园。李三娘听到后,大吃一惊,接着连连劝阻刘知远别去。原来,李家的人都知道,这个瓜园中有个可怕的瓜精。兄嫂派他去,无疑是想借瓜精之手将他除去。刘知远听了之后,却更坚定了去看守瓜园的决心。
刘知远入赘李家后,就感到了兄嫂的敌意。他明白兄嫂是嫌弃自己家贫,于是更加卖力地干活。可现在,兄嫂竟然想置他于死地,真是过分至极。如果他不去,兄嫂必定以此为理由将他们赶出家门。他不怕自立门户,可这样走掉,将增长兄嫂的气焰。他一定要用实际的行动证明给兄嫂看,三娘没有嫁错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身为男人,要借此一搏。
当刘知远向李家兄嫂表示接受去看守瓜园时,兄嫂偷偷笑了。刘知远进入瓜园之中,看着生机勃勃的瓜苗和又大又圆的瓜,想如果这就是他和三娘的,他就可以给予三娘幸福而安稳的生活了。为了三娘,他一定要坚持下去。他明白,瓜精一定就躲在某处,所以倍加小心时刻防范。
是夜,凶神恶煞的瓜精果然出现。刘知远毫不畏惧——他幼时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现在正是用的时候。经过一番恶斗,刘知远不但杀死了瓜精,并且意外得到了藏在瓜园中的兵书和一把绝世宝剑。
当三娘看到他安然回来,喜极而泣。然而,刘知远却一脸严肃地告诉她,他将要从军去。他明白兄嫂对他的不满,他之所以接受看守瓜园的任务不是为了分家产,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现在,他将瓜精杀死了,兄嫂的目的落空,势必更加生气,他在家里将要接受更多的刁难。他要到外面闯出一片天地,唯有如此,才能彻底离开李家。三娘本想反对,可听了这番话,觉得丈夫说得颇有一番道理。如果继续相处同一屋檐下,矛盾只能更加激化。现在又无处可去,只有等待刘知远能够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待得他衣锦还乡,便可远走他乡,拥有两个人的独立天地。
分离时刻,李三娘深情相送,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昔日农家女,今朝牡丹王